APP下载

校企合作空乘人才培养的特点

2020-01-25龚艾蒂

销售与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空乘客舱校企

龚艾蒂

航空公司与高校联合培养空乘人才是满足民航市场发展需求的需要,也是高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变革的需要,因此,很多高校和航空公司都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在空乘人才目标的明确定位、空乘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与传统模式的培养相比,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知识为主,突显实践

实践教学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把实践教学管理提升到更加显著的地位。实践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实施、实训条件的建设与管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校内校外的实训教学管理等,其中包含了实践教学管理的培养形式、监督管理等。实践性是空乘服务行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所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与非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的一个优势就在于能够更加鲜明地体现这个特征,能够更大程度地为空乘人才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有效途径。

空乘人才的实践性表现为学生应掌握空乘职业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其一,空乘学生要掌握熟练操作客舱设备的能力。一般来说,客舱设备操作主要包括自备梯、机门和出口操作,客舱服务设备操作,客舱应急设备操作等。空乘学生要掌握熟练操作客舱设备的能力。一般来说,客舱设备操作主要包括自备梯、机门和出口操作,客舱服务设备操作,客舱应急设备操作等。

其二,空乘学生要掌握机上客舱服务能力。客舱服务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一是指按照民航服务的岗位要求,以满足乘客需求为目的,为旅客提供服务的过程。这是从职业标准最基本层次对客舱服务做出的理解。二是以客舱为服务场所,充分展示乘务员个体的职业魅力,将标准规范的技术服务与情感传递融为一体的服务过程。在这个层面,既强调了客舱服务中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服务标准,又关注了空乘服务人员个人素质在客舱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亲和力,透视出对空乘服务行业的热爱。把这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就是空乘服务人员需要掌握的客舱服务能力。

其三,机上应急事件的反应与处理能力。空中乘务员是面对机上突发事件的直接人员,因此必须具备应对机上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机上突发事件是指在机舱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而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但是,本科层次的空乘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关注实践性,更是关注实践升华的理论知识、关注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知识的掌握是技能形成的基础,我们无论想要获得何种技能,必然先要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作为本科层面的空乘人才的培养,其知识结构的组成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应该包括通识教育层面的知识结构,这是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及中专层次空乘人才培养的核心区别。

二、资源共享,协同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合作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如果合作双方只是某一方向另一方给予单方面的资源输出,那么这种关系是不能稳定与长久的。所以,资源共享、利益共存原则是合作达成的重要原则。在高校与航空公司的合作中,高校必须为空乘人才培养贡献出自己的资源,企业也是同样如此,二者在相互的资源共享中完成了空乘人才的优质培养的同时,也通过异质资源的共享促进各自整体实力的提升与发展。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给高校提供的资源有资金、场地、捐赠、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其从高校获得的资源是人力资本、成本降低、技术改造和创新等;而高校提供的资源则是原创性的知识和技术、声誉、人力资本以及教育管理等等,其获得的资源为资金、政策扶持、知识内容更新、场地、捐赠、多元文化的融合等等。

既然合作双方应该是一种良性资源共享的互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和责任也应该是高度统一的,那么,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就必须坚持统一管理原则,即要坚持领导的统一、规划的统一、合作计划实施的统一、检测评估的统一等。校企双方遵循统一管理的原则,主动地、开放式地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参与到人才培养中的各个方面。高校与航空公司进行本科层次的空乘人才培养,也是在坚持统一管理原则下,二者资源共享的合理机制,充分利用双方具有优势的相互互补的人才培养资源,实现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践的无缝连接,为提升空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既能实现校方较高的学生就业率,又能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三、校企共赢,互为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在于高校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来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按企业的需求来设置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期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符合企业的需求而被企业迅速接受。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变革,恰好是对现代高等教育亟需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一种积极回应。因为这种变革,许多高校“闭门造车”的培养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生发出了许多新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和“定制式”合作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出现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学生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发生了变化,呈现了育人主体和育人环境双重性的特征。在育人主体上,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高校作为唯一主体独自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而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育人主体由高校的一维性主体演变成高校和企业的二元主体,共同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而且要融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人才培养。从育人环境来看,高校传统的办学模式局限于校园、学校的课堂和实验室,主要由教师传授學生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只能在校内的实验室或实训场地进行实践,且实践的比重比较小;而在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学生同时接受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教育资源的熏陶,同时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教育环境接受知识的传递,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学改革由此得到了深化。因为企业的加入,使得高校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课程的教学组织与考核都发生了变化。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企业人才类别的需求,符合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向;课程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企业的职业环境中;课程的考核不仅由学校评定,还需要与合作办学的企业共同评定。所以,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了高校的教学改革,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当下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个矛盾性,学校学生找不到心仪的岗位,许多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员工,究其原因在于高校所培养的学生不能够迅速地适应工作岗位,不能迅速地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就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校企合作模式恰恰能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钥匙。

其一,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按照自己的发展需求来培养人才,迅速招收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员工,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校企合作的本质就是企业提出自己的人才需求,高校与之合作,在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合作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完成学业之后,企业可以优先录用符合自己需求的学生,其录用的标准就是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就能够迅速地胜任岗位工作,这样既降低了企业的用人风险,也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

其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节约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成本。一般来说,如果企业招来的员工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话,企业就只能采取加强对员工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素质,这就增加了员工培训的成本。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依据自己的需求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企业需求来设定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能够迅速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员工培训,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其三,企业在和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把企业员工的职业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等相关职业教育融进教学内容,把企业的管理规范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增强企业与学校的交流和互动,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企业文化与理念传递给老师和学生,在宣传自己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尽早地让未来的员工明确企业岗位要求,懂得企业员工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从思想意识上理解、接受并认同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对于帮助员工迅速适应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四,校企合作还帮助企业带来了社会效益,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存在的一个特质,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活动中来,培养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仅满足了其人力资源上的需求,而且还得到了高校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可;企业积极主動地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活动中来,还极大地促进了科技创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还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为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于是,企业通过参与校企合作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

(本文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空乘客舱校企
客舱内的空气从何而来?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空乘专业的探索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影响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民用飞机客舱干燥系统的性能分析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空乘礼仪对空乘人员素质的具体影响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航空安全员应变能力在客舱擒敌术教学中的培养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