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加工业逆势增长成“五最产业”

2020-01-25韩雨珂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加工业农产品加工

韩雨珂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1—9月,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但各地迎难而上,降幅已连续6个月收窄,完成利润0.75万亿,同比增长7%,增速已连续4个月逐月上升。

11月10日,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会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议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和《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部署,总结交流各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经验,分析研判“十四五”时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处或农产品加工处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措施有力 多地努力打造加工业强省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化,农产品加工业遇艰难开局仍保持发展好势头,可谓独树一帜。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体量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乡村产业,在艰难局面下加快发展,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有重大意义。据了解,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达22万亿元,增长6.5%。“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乡村产业,是产业延伸的关键环节,就好比人的腰,腰杆子硬了,产业体系就强了。”9月6日,在第二十三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乡村产业发展论坛上,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大战略、大格局需要大产业、大企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建设大基地,打造大链条,创响大品牌,实现大发展。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农业第一大省山东紧紧围绕“走在前列”“由大到强战略转变”总要求,以加快科技创新、强化品牌培育、搭建发展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智慧化、品牌化、园区化、融合化发展。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315家,销售收入1.5万亿元,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评选中,山东省共有15家企业入围。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湖北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产品加工业复工复产,采取党组成员精细帮扶、组织媒体促销售、协调银行授信放贷等形式力克时艰,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前9月,湖北省农产品出口119亿元,逆势增长35.8%。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0%以上。

此外,河北省今年前三季度,實现了较快的复苏增长势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产值增长了22%;贵州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山西省前三季度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15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全年有望超过2060亿元;福建、黑龙江等多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在疫情影响下仍较去年有所提升。

助农增收 农加工业成“五最产业”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农产品加工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8%左右,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俗话说“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原字号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农民往往是好收成没有好收益。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周业铮表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促进减损增收、提价增收和就业增收,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在很多地方,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丰的“五最产业”。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就业3000多万人,间接带动1亿多原料生产小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加工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3∶1。据测算,加工与农业产值比值每增加0.1个点,即可实现1万亿的总产值,带动农民每人增收200元。农产品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增加亿元营业收入可吸纳96人就业,明显高于一般工业的57人。以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并有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重庆为例。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2143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5户,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984.01亿元。重庆坚持抓农业首抓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产业链前延后伸,把其作为产业振兴的支撑,使企业农民互惠互利。截至9月份,全市农业企业及加工企业从业人员72.3万人,辐射带动56.6万农户,其中贫困农户13.5万户。

与重庆有异曲同工之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兵团种植面积1200万亩,带动地方150万亩,带动团场和地方农户近80万户,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增收总额达88.39亿元。安徽则探索实践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为建立企业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了“安徽模式”。截至2019年底,安徽共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41家,带动农民就业近100万人。

据了解,全国8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了稳定订单、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成为经营主体融合共生、产业环节融合互动、资源要素融合渗透的引领者。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消费体验、休闲旅游、个人定制、电商平台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生产和消费同步增长、良性互动,增强了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培育了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空间广阔 新战略下开展新布局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产品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产品加工业从种养业延伸出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也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升级,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宅经济、无接触配送、餐饮外卖等新业态出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动力越来越足,空间越来越广阔。

今年,我国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经济战略思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形成联通工农城乡的新型供应链。同时,内循环的良性发展,需要内需的强力支撑,而内需最大的短板是农村市场的开拓。通过加工环节提质增效,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提高消费的潜力,从而推动内循环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供应链转起来。7月9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指出,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8∶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

近年来,工业化信息化加快推进,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加快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多省农产品加工业不仅良好满足了国内需求,还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在复杂形势中激发新发展动能,打造出一批领先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主导产业。河北省有世界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亚洲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全国最大的挂面加工企业、植物色素提取加工企业;内蒙古牛奶、肉羊、羊绒、葵花籽的加工规模全国领先;河南省火腿肠、味精、米面速冻食品等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漯河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和“中国食品名城”,南阳牧原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企业,信阳华英集团享有“世界鸭王”之称,焦作孟州市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永城市被命名为“中国面粉城”。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农业农村工作重心将转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更需聚力打造農产品加工业升级版。在此背景下,农产品加工业面临重大机遇。

事实上,针对“双循环”新格局下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业农村部早有谋划。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会上周业铮表示,未来将在中央厨房、主食工厂化、预制菜肴、餐饮外卖等企业中遴选创建一批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继续推介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增强行业发展的带动力。创建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用3—5年的时间,推介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百强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会上,8个省(市)介绍了工作经验。会上为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维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百强企业”代表授牌。

猜你喜欢

加工业农产品加工
1—10月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7%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对长治市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