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2020-01-25韦丹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估算小数情境教学

韦丹

[摘要]要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教师应当具备生活教学观,不仅要积极捕捉生活之中的数学,还应当致力于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以求推进学生生活经验数学化。唯有沟通好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动力,让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体系得以逐步完善。

[关键词]估算;小数;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95-02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阶段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培养与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上能够起到十分显著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他们获取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来提升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

一、自主构建法

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协商性活动的完整过程,且依赖于人的固有认知结构而得到发展。这表明数学教学不是以讲解知识为主体,而是结合学生生活和现有的知识经验来开展学习类活动,指导学生在学习体验和感悟之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教学中,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教学伊始,学生纷纷表示难以理解。实际上,学生在开始学习小数以前,就已经接触过小数,如商店中物品的价格,人的身高,房间的长、宽、高等均是用小数表示。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开展更多探究性的活动。一是教学内容来自生活。在这节课结束后,笔者安排学生搜集生活中与小数相关的数据。在下一次的上课过程中让学生将搜集到的数据分别张贴于黑板上,再将其分类。最后学生把搜集到的数据依据整数、分数以及小数加以分类。当笔者提问学生对哪一类数了解不多时,学生一致认为是小数,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的内容。二是联系生活理解新知识。笔者接着提问:“对于小数,你们觉得最难理解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小数为什么都有一个点?”笔者指着黑板上的数字问:“0.5元是谁收集的数据?它表示的是什么东西的价格?”一名学生回答:“0.5元是一块橡皮的价格。”接着笔者问:“那你知道这是多少角?”学生回答:“5角。”三是应用与延伸。笔者在这名学生回答后加以引导:“实际上小数在生活中大有用处……”这样就能引出更多的探究性活动。

二、解决问题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切实转变以例题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教学方法,真正将解决问题列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全面围绕“怎样解决问题”来让学生进行观察、猜想、验证与交流,从中找到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除法估算”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实践教学情景:“某商店订购了539箱牛奶,面包车一次只能运送62箱,如果要一次性全部运完,需要安排几辆这样的面包车?”学生经过辩论,得出了不一样的答案:(1)将539视为500,将62视为50,500÷50=10,需要安排10辆车;(2)将539视为600,将62视为60,600÷60=10,需要安排10辆车;(3)将539视为540,将62视为60,540÷60=9,需要安排9辆车;(4)将539视为500,将62视为60,500÷60≈8,需要安排8辆车。在以上4种估算中到底哪一種是正确的呢?笔者认为在估算教学过程中,重点是学生估算意识的提升与估算方法的运用,而选择估算方法要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因此,笔者提问:“假如商店采用了你们的方法,安排了8辆、9辆或10辆车,那么会有什么结果呢?”学生纷纷将自身方案应用于实践,从而领会到除法估算的作用。

接下来笔者继续出示题目,有学生对735÷70的估算方法有所怀疑:将735视为700或者770,735的增减变化均为35,应当如何进行计算?学生在讨论之后,产生了以下合理的解答:一是增减都行,既可视为770÷70,也可视为700÷70;二是依据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假如是派车运货,有735吨货物,每次只能运70吨,要求一共需要运几次,只能视为770÷70;假如是分东西,将735份分给70个人,要求每个人能分到多少份,只能视为700÷70。数学知识本来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之中,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正是践行了“让数学回归生活”的数学理念。

三、情境导入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新知识前,总是要进行铺垫性复习教学,这也是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这一教学行为显然是以教学知识为主要目标,但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学生进行探索的空间。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设置生活化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之中产生深入探究知识的需求。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笔者使用课件出示一组环境优美的校园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认识到学校之美在于绿化。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统计该校的绿化情况,即分别计算草坪、花坛与植树的面积。学生在观看中发现草坪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这一问题就在此情境中诞生。由于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就产生了认知矛盾,最终笔者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自主实施探索,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

四、自主创新法

多数小学数学课堂采用大量练习来强化学生的认知。新时代学习观则是将学习目标确定为让学习者真正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应当设置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实现自主创新学习。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设计了制作时间表的作业,既可以是现在的时间,也可以是过去、未来任意的某个时间。几天后,学生都上交了自己的作业,多数学生制作了本年或者下一年的年历。有的图案十分精美,表达珍惜时间的主题;有的配上了可爱的卡通图,还在每个休息日画上了笑脸;还有的在全家人的生日时间上做标记。其中有一位学生在一个月牙形纸板下挂12颗星星,并写着“2020年”,12颗星星的颜色都不一样,分别代表了12个月。在星星的设计上,依据季节和月份的差异,又显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比如,代表10月份的星星的颜色是金黄色,代表秋天。这个作品就如同一幅唯美的风景画,让人爱不释手。可见,运用自主创新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探索,逐步找到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加积极地融入学习情境当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估算小数情境教学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