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2020-01-25奚梦宇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趣味性小学数学

奚梦宇

[摘要]计算在数学课程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而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从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计算教学给多数教师留下的是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法单一,重复性练习居多的印象。对此,如何提升计算教学的趣味性则非常值得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91-02

笔者仔细研究了现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每个学段都有关于计算的内容(详见下列思维导图)。从整数到小数、分数、百分数,从精确计算到估算,从口算到笔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如此多的内容,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计算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数感以及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立足课堂,改善学生对计算的刻板印象,提升计算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当前计算教学的现状

对教师来说,计算教学往往是先依托教材上的情境图,引出算式,然后讨论算法,说明算理,最后再进行大量的练习。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内容为例,“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十几减9;十几减8、7;十几减6、5、4、3、2。教材对这三节内容的编排在形式上变化不大,内容也相似,所以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整体设计思路变化也不大。从各类公开课或者优质课比赛的内容选择方面看,也可发现几何类、问题策略类的选择概率要远远大于计算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对于计算教学的“抗拒”。

而对于学生来说,计算更多的是重复练习,教材上的练习题、课外辅导资料等都是试图通过大量习题来提升计算能力。在课堂初始学习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因为新鲜感而愿意参与课堂,愿意去探究各种算法,但随着新鲜感过去,对后面的计算就会缺乏兴趣,学习氛围冷淡,出现不爱算,易算错等情况。

二、提升计算教学趣味性的研究

为了改善计算教学的现状,笔者通过对课程内容的研究,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采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并以具体形象的物体为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如今的课堂中是被广泛提倡的,也适用于计算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当抽象逻辑形象化,运算意义生活化时,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就会变得鲜活起来。比如,“30÷8”的教学情境就变成了“今天老师带来了30颗糖果,奖励给今天表现最出色的第1小组(8人),老师应该给他们每人几颗呢?”像这样与学生切身相关的计算,无疑会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通过实际的分糖操作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除此之外,故事情境教学也是值得提倡的方法。相较于平平淡淡的语言直述,具有曲折情节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方面可以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他们熟知的动画人物串联教学内容,让计算变成一种人人爱参与的游戏;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名人故事效应,激发学生像名人学习或者与名人比拼的那股劲儿。又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数学家高斯趣味计算100个连续自然数之和的故事就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计算兴趣的妙招,使计算不再是学生机械被动地操作,而是一项学生对自我的挑战。可见,在设计计算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情境是提升教学趣味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可有效帮助学生厘清算理,巧记算法。

2.采用“生活”教学

这里的生活教学要区别于生活情境,既要构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又要让学生体会和感悟生活中的数学,重在应用。计算题其实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形态,如果学生对数字没有形象具体的感受,对数理逻辑缺乏感觉的话,那么计算是具有挑战性的,而生活体验,就是“破局之旅”。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计算打交道,买东西付钱、通过距离估算时间、每月收支等。但是对于生活轨迹单一,每天家校“两点一线”的学生来说,与计算最直接的接触就是课堂,只是这样的计算是被动的、重复的、枯燥的。如果将学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利用现成的生活素材,促使学生因需要而产生想要计算的内在驱动力,这时候的计算就转化成主动的、有意义的。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带着孩子多体验生活,让孩子“接地气”。比如逛超市,其中包含的知识基本上涵盖了低年级计算的主要内容:(1)比较分类——超市里面比价格、比大小,物品分类摆放;(2)计算——从数数到加减乘除都有涉及,甚至还有规划、估算……当然,除了逛超市之外,还可以鼓励孩子制定旅行计划等,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计算的知识,无形中既应用了计算,巩固了计算,同时也在孩子心中埋下“计算很重要”的种子。

3.采用“形式”教学

形式教学,在于变换传统的教学形式,一是“讲”的形式,二是“练”的形式。

(1)采用“讲”的形式

关于“讲”的把控,对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说得多,容易变成“满堂灌”,说得少,又担心没讲透。尤其是计算,其算法简单,但是又特别容易出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会不自觉地反复提醒,但是效果却不如人意,学生也会变得不耐烦。试想,如果变化一下形式,教师不讲了,由学生自己反思,讨论总结,或者教师不提醒了,由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效果是不是会好一些呢?以问引学,学问相成,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曾经听过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他在呈现三本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书及相应的价格后,先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顺理成章地引出小数加减法算式,然后再让学生自行探讨算理,并说明为什么这样算。经过师生间的一系列讨论、质疑与探究后,学生逐步明晰了算法,理解了算理,全面建构了知识。整节课中,吴正宪老师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在学生遇到“是末位对齐还是小数点对齐”的问题时,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关键性的对话。而就是这一次引导性的对话,让学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想法,不同观点的碰撞让课堂绽放出精彩之光。

可见,讲课不一定非要教师讲,适时让学生讲,也是改变课堂的一种有效且重要的方式。

(2)采用“练”的形式

计算教学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习题。习题是教师平时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思考最多的内容,更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资源。每节课几乎有近半的时间是在做题、讲题,所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改变习题的形式,也是重点思考的内容。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以从出题的形式和习题的类型两方面着手。

练习一般是发放作业纸或者观看多媒体,有时候教师也会随机出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尤其是口算类题目。在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比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时,就可以运用这样的策略。学生踊跃出题的同时,也就达到了练习的目的。还可以将计算练习隐藏在游戏中进行,使课堂游戏形成一种以“玩”来进行计算练习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开火车”“口算大比拼”等游戏深受学生喜爱,竖式计算时学生则更倾向于“大家来找茬”“找数游戏”这样的形式。将乏味的计算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戏中,计算的趣味性必然提升。课堂将不再是严肃的、拘谨的,而是活泼的、放松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玩中学。

在设计习题方面,最忌讳大量重复设计計算题,让学生埋头苦算。而是要注意题型的层次性与多样性,做到由简到难,题型多变。比如,由“9×4÷6=”变成“9□4□6=6”,或者由直接的竖式计算变成判断竖式的对错等。同样是计算练习,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练习所起到的效果以及趣味性却有着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开展趣味计算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淡化其对计算的抵触心理,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表明,提升计算教学趣味性的方法灵活多变,需要教师不断地摸索实践。只有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反思、总结、提炼,才能活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效果。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趣味性小学数学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