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2020-01-25徐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11期

徐欢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受到关注与重视,现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尊重。将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为日后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32-0081-02

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生本教育理念已成为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能有效互动,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围绕“分数的意义”展开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构、有效应用两方面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程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一、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构

生本教育理念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主要分为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交流互动、强化训练、总结提升以及拓展运用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补充,有效弥补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不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在以上各部分环节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但可将其作为基本课堂环节单独运用,还能作为组合环节联合运用。在独立学习环节中,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所学的有关内容,标注自身不理解的问题,随即与同伴一同研究探讨,解决有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中解决实际问题,展开强化训练,完善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发挥生本教育的作用。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1.优化课堂提问,组织多元教学活动

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是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认识到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己成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提问的方式,实现上行下效的教学方式,发挥生本教育理念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知识探究环节中,要通过优化课堂问题的方式,有效展开教学,发挥生本教育理念的作用。尽管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分数有过接触,但却没有直观认识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引用“分蛋糕”的例子,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演示分蛋糕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最后在问题的引导下解决有关问题,顺利引出分数的基本概念。在知识探究环节中,教师可以引用“整体”的例子,让学生结合“整体”的基本概念,列举出有关“整体”的例子,如一个班级、一个西瓜等,加强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认知。

另外,教师在进行分数概念讲解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尊重,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分数意义的认知与见解,同时让学生对知识加以总结,强化归纳能力。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提升,逐步改善课堂学习效果,夯实数学学习基础。

2.应用小组合作,强化独立思考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意识到生本教育理念应用的必要性,强化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同时,还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结合教学内容,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展开数学探究,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对分数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基础以及理解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展开探究合作。教师让学生借助教材附页中的纸条,对数学课本的长度与宽度进行测量。因纸条长度是数学课本宽度的3倍,学生能够直接将数学课本的宽度测量出来。但是数学课本的长度却比纸条的4倍还长一些,就不能马上得出结论。教师根据此问题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探究,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分数知识,采用对折纸条的方式,完成数学课本长度与宽度的测量。在探究完毕之后,教师邀请各个小组成员对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进行汇报总结。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总结成果加以分析与点评,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夯实学生的分数学习基础。

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提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强化,数学学习效率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不断发展。

3.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掌握与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内容,还要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解决生活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为了培养与强化学生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运用的能力,引用生本教育理念,能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有效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这对于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意义十分重大。

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合理列举分水果、考试分组等生活实例,使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意义,帮助学生构建单位“1”的认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魅力,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教师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时,也要注重生本教育理念的应用,适当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分数问题,让学生以实践探究的方式完成作业。

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相互转化,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4.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成功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依靠教师的有效引导,还依靠教学和谐氛围的构建与营造。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氛围的合理构建,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数学课堂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层次性、阶梯性。让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指导下,吸收与消化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印象,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单位“1”,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生本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手,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观看将1块月饼平均分成6小块的视频动画,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知的情境中思考“其中的1小块月饼应该怎样表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能用单位“1”表示,进而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随即教师让学生试着说出与生活有关的单位“1”,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的有效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學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愈发浓厚,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牢牢把握生本教育理念,适时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致力于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责编 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