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
2020-01-25
综观近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运用名人素材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或略写,或详写;或用单一人物演绎,或综合运用多个人物进行分析;或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或解读人物别有寄托……
贾平凹的手
侯美玲
贾平凹是一位高产作家,自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已经出版了《废都》《秦腔》《山本》等16部长篇小说,以及《美穴地》《五魁》等中短篇小说。
贾平凹上大学的时候就发表了处女作《一双袜子》,即便如此,仍然要面对雪花般的退稿。在数不清的退稿中,贾平凹没有放弃文学梦想,始终坚持创作。成名后,贾平凹笔耕不辍,保持着2年创作一部作品的节奏。
贾平凹不习惯用电脑写作,多年来一直用笔创作。由于稿件全部是手写的,很多地方反复修改了多次,有时候就需要重新抄写一遍,向出版社交稿前,还要再誊抄一遍。也就是说,完成一部作品,贾平凹至少要写3遍。创作《秦腔》时,贾平凹前前后后一共写了4稿,最初的稿子有200多万字,到第4稿时删减到50多万字,最终交给出版社的是800多页手写稿件。
一次,贾平凹和一位朋友聊天,谈到文学创作时,朋友提出看一看贾平凹的右手。因为长期握笔,贾平凹右手食指和无名指关节已经变形,上面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无名指上甚至有一个深坑。
“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某些技巧。”正是由于40多年坚持写作,贾平凹才能创作出十几部有影响的作品,进而成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选自《意林·少年版》2020年第18期)
素材解读
贾平凹一直坚持用笔创作,有时一部长篇文稿要誊抄好几遍,由于长年累月地握笔,以至右手变形。在这个世上,尽管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成功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成功只属于那些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人!
适用话题
坚持不懈 天道酬勤 正视挫折 成功秘诀 付出与回报
最高的兰花最后开放
姜常红
1944年,画家陈佩秋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画时,陈佩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不停地临摹、写生、画素描。不到三年时间,陈佩秋共临摹了近百幅作品。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三年就可以毕业,陈佩秋以為自己的临摹画作达到了结业水准,没想到老师郑午昌对她说:“三年太短了,学不到精髓。”陈佩秋不解,老师便让她去龙华苗圃写生体验生活,并嘱咐她仔细观察兰花的习性。
来到苗圃后,陈佩秋和苗圃女工一起吃住,条件十分艰苦,很多人待一个月就走了。由于兰花的花期长,为了详细了解兰花的生长过程,陈佩秋坚持了三个多月。在长时间的写生观察中,她终于发现了兰花的秘密:兰花的花苞都是从下往上开放,而顶上最高的蓓蕾是最后开放的,最高的兰花最惹人注目。她终于明白了恩师的苦心。
回校后,陈佩秋主动要求延长留校学习时间,一共读了七年。很多同学嘲笑她:“一辈子没出息,只晓得临画。”但陈佩秋并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1955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刘海粟、吴湖帆、傅抱石等都被聘为画师,陈佩秋也在受聘之列,成为当时比较年轻的专业画家之一。1956年,陈佩秋凭借工笔画《天目山杜鹃》获得上海青年美展一等奖、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
(选自《博爱》2020年第9期)
素材解读
别人只读三年,她却读了七年。七年打下的厚实功底,为她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功夫不负有心人,陈佩秋后来在画坛声名鹊起、屡获大奖。由此可见,要坚守初心,耐得住寂寞,厚积方能薄发,大器往往晚成。
适用话题
厚积薄发 坚守初心 耐住寂寞 仔细观察 走自己的路
顾诵芬的节俭与淡泊
江东旭
顾诵芬在担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期间,有职工向他反映食堂饭菜做得不好。谁知他去食堂检查了几次后,却说:“我看伙食还不错嘛。”原来,顾诵芬平时对吃一点也不讲究。他很早就投身于祖国的航空事业,日夜钻研,工作室里常年预备着罐头、面包等,饿了就胡乱吃点干粮和冷食填饱肚子。看到食堂有热气腾腾的饭菜供应,他当然觉得很满意了。顾诵芬对于吃很“抠门”,这是因为他看到国家航空工业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心里着急,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浪费在这些生活问题上。
歼8系列飞机研制成功后,填补了我国战斗机领域的多项空白。作为总设计师,人们称顾诵芬为“歼8之父”,他却一再强调:“歼8的成功离不开前任总设计师打下的基础,而且从设计师到试飞员,再到厂里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每个人都为飞机贡献过力量,它是一个团队的劳动成果,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个称谓,受之有愧,十分不妥。”
顾诵芬工作满60年时,中航工业集团开表彰会,向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奖品是一块定制的金镶玉奖牌。几年后,因为要对奖牌和证书进行拍照存档,工作人员找到顾诵芬。谁知顾诵芬在家里找了半天,最后无可奈何地说:“我不记得放在哪儿了。”
(选自《演讲与口才》2020年第19期)
素材解读
顾诵芬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平时对吃毫不讲究,只要填饱肚子就行,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放在事业上。他是歼8的总设计师,被誉为“歼8之父”,但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功劳应归于集体,这种谦逊的人生态度,让人为之感动。
适用话题
淡泊名利 谦虚谨慎 生活俭朴 珍惜时间 乐于奉献
不能亏待那些有贡献的人
姚秦川
1963年,陈寅恪右腿骨折不能行路,双眼也因患病完全失明,生活不能自理。令人感动的是,此时的陈寅恪依旧在病床上顽强地进行创作。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得知此事后,随即嘱咐有关方面,给陈寅恪配备了3个护士,保证24小时都有人在陈寅恪身边护理。然而不久,一些人便对陈寅恪享受如此“高级别”的待遇议论纷纷。
1963年7月的一天,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马肖云借向陶铸汇报学校工作的机会,反映了群众的不满情绪,同时他也认为,找3个护士来照顾陈寅恪确实有些夸张……还没等马肖云说完,陶铸便很生气地对马肖云说道:“这样一件小事,你们学校有人讲,省三级干部会上有人讲,远在‘新会会议亦有人不满。陈先生74岁,腿断了,眼瞎了,还在一天天著书,他自己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像婴儿一样,难道不需要他人照顾吗?当初蒋介石用飞机接他去台湾他都不去!你若能像陈寅恪这个样子,眼睛看不见,腿也断了,却还在著书立说,而且还有这样高的水平,也一定给你3个护士。”最后,陶铸一字一句地对马肖云说:“你一定要记住,决不能亏待那些有贡献的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良知!”陶铸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让马肖云顿时不好意思再说什么了。陶铸这番话传出去后,再也没有人对陈寅恪说三道四了。
(选自《演讲与口才》2020年第20期)
素材解读
陶铸之所以善待陈寅恪,是因为陈寅恪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尊重陈寅恪,意在倡导一种社会风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亏待那些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只有善待陈寅恪这样有贡献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适用话题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坚持己见 力排众议 目光远大
【李学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