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上)

2020-01-22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作文题论点议论文

王学华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的内容元素可以分为情境设计和写作任务两大部分。根据提供情境的情况,可以分为单情境类和多情境类;根据写作任务的要求,可以分为看法评价类、权衡选择类、解决问题类等。基于情境情况的分类和基于写作任务的分类是相互交叉的,单情境类和多情境类都可能包含不同的写作任务。

一、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要精准立意

1.确定“三要素”

“三要素”即材料的含意、创设的情境和写作任务。这三个要素中,弄清“材料的含意”主要观照材料本身;弄清“创设的情境”,主要观照材料本身和引导语;弄清“写作任务”主要观照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考生首先要读懂材料,弄清事实,抓住材料核心;然后确定创设的情境,明确题目要将自己带入怎样的交际环境、特定氛围、时空地点或某种处境中写作;最后确定写作任务,要明确写作者的身份、写作对象、写作目的、作文主题、文体等。近年来的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呈多样化,除议论文外,还有演讲稿、书信、读后感、辩词、倡议书等,考生要按照不同的文体要求进行写作。

2.找准角度,确定立意范围

有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任务就是发表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或某一热点话题的看法,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必须找准写作角度,依据命题材料的含义,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对事件或话题的看法,从而锁定写作任务。

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题目第一部分是一句转折复句,告诉我们,在他人、世界与自我的关系中,认识他人和世界很简单,但认识自我很困难。第二部分可以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关键词为“镜子”“自画像”,这是审视自己的手段和方式;第二层次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这是审视自我的内容和结果。其中前一部分为写作对象,是考生生发议论、辩证分析的出发点;后一部分是自我画像、自我审视的方式、内容和结果,为考生提供了审题立意的切入角度。

3.立意要有“我”,不能脱离特定时代

考生在写作时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实际应用,体现信息处理的能力,要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近几年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常会给考生设定一个身份,如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作文题,题目给考生设定的写作身份为该校的高三学生。虽然写作身份被设定,但是考生在立意时仍要有“我”,围绕“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主题来写作。考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画像”,正确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还可以从自己的个人品质、个人生活、个人理想、心理世界等角度切入。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之议论文写作技法

1.写作步骤

第一步:引

引叙是议论文的开头部分,考生可引用所给材料的部分内容,或者对事件进行概括叙述。好的引叙既要简明扼要,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要引出评述点。

第二步:释

即解释突出评述的重点,鲜明地指出自己的态度、观点。

第三步:议

“议”是议论文分析问题的部分,也是论证中心论点的重要部分。它的任务是组织论据来论证论点的正确性,其论证层次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论点和论据的联系,论述的先后次序,都要根据事理的内在规律以及说服效果来组织安排,要做到纲举目张,环环相扣,使观点和材料有机地、富有逻辑地统一起来,以收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第四步:联

即“联系现实”,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具有时代性,要对现实生活有指导意义。在本论结束之后联系现实社会或者考生的生活实际,阐述论点的现实意义,引发读者更多思考。

第五步:结

即“结论”,这个结论是紧承前面的“联”而来,从对现实生活的分析得出结论,更能令读者接受,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作文的中心论点,起到首尾呼应的作用,使全文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分析方法

(1)针对任务,分层阐述

作文题目就写作内容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指令,即任务是内容指令型。内容指令型任务,任务本身多为作文的论题或观点。考生在论证时可以采用“针对任务,分层阐述”的方式,针对论题、中心观点设计分论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论述论题或中心论点,使作文的论述逐层深入。

(2)纵向挖掘,步步深入

纵向挖掘,就是根据试题提供的人物、事件,或任务指令中的论题、观点等,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剖析事理,由现象析本质,由结果析原因。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具体操作时,有以下三种形式:

方法一:按照“引材料——议本质——联现实——结全文”的思路,将论证推向深入。行文分四步进行:“引”,在开头部分用简明的语言,从提出观点的角度概括引入材料;“议”,抓住材料本质,从材料的性质、事件的意义(影响、原因)等角度对材料进行深入评析;“联”,联系社会现实、历史故事等相同或相反的材料,拓展并深化作文内容;“结”,总结全文,或强化观点,或提出要求等。

方法二:按照“摆现象——析影响(或意义)——挖根源——提建议”的思路,将论证推向深入。行文分四步进行:“摆”,用简明语言,摆出命题材料中提到的社会现象、评析对象;“析”,对摆出的材料进行分析,分析其影响(或意义);“挖”,挖掘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方法等。

方法三:按照“引材料——析意义——提建议——结全篇”的思路,将论证推向深入。行文分四步进行:“引”,即引述材料,明確评价的对象,也可借此提出观点;“析”,对引入的材料进行评析,指出意义;“提”,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提出自己的建议;“结”,照应开头,总结全篇,或者展望前景,结束全篇。

(3)对比论证,泾渭分明

对比论证,就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人物、事件,或同一人物、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阐述事理。通过对比,将人物之间品质的共性、个性,事件之间的继承、发展、影响、意义等鲜明地揭示出来,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增强作文的说服力、感染力。采用对比论证,考生要注意两点:一是选取的材料在形象、品质、影响力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最好是同中有异的材料。二是要有明确的对比目的,一个完整的对比论证,由“对比对象+对比点分析+结论(对比目的)”三部分构成,考生在选材、分析过程中,应该牢记“对比目的”,否则,就会使对比陷入盲目。

(4)辩证思维,全面透彻

辩证思维是作文发展等级的重要赋分点,运用辩证思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人物、事件。考生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论证;或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既分析正面,也分析反面,既要认识到积极的一面,也要分析消极的一面。二是关注事物的联系性,抓住联系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果溯因,将认识引向深入。三是评价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分析把握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从事件的“过程”理解现实的“存在”,从今天的“规划”预测明天的“结果”,全面把握人物成长、事件发展的历程,并给予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猜你喜欢

作文题论点议论文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