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首要本质是人格的“解放”
2020-01-21顾永秀
顾永秀
叔本华说:“人生幸福的首要本质要素是我们的人格。”那么人格是什么?在心理学中经常以“个性”来表达人格的概念,它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一个特征。但是在传统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常被模式化、填鸭式、教师独尊化的教学旧观念打压束缚,这无法使学生得到个性的自由舒展和发挥,当然也就谈不到令学生感到幸福。因此,要建立初中语文幸福课堂,就必然要打破旧的教学观念,秉持个性教学观,建立自由“学习场”,营造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
一、秉持个性教学观,使学生得到个性的展现
模式化且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这是由于学生在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在对教学艺术进行自我的审美。换句话说,学生是被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而是否真的接受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能。那么如何使学生真正地接受教育呢?最佳的方法是提升教学方式的艺术感,当教学方式被学生欣赏,也意味着被学生接受。我们知道有个性有特点的事物总是充满魅力的,人们容易在其身上获得猎奇的满足感。教学也是如此。有个性的教学方式也给人一种新鲜的感受,容易使人获得审美的满足感。正如叔本华所说:“人的幸福和顺遂仅仅是从愿望到满足,从满足又到愿望的迅速过渡中获得的。”满足感意味着愿望的达成,也意味着幸福的获得。所以教师可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束缚秉持个性的教学观,让课堂表现出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也会带动学生,释放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
以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为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位昏庸奢侈的皇帝因重金求新衣而被骗子愚弄欺骗的故事,同时又对皇帝和大臣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态予以讽刺和揭露。结尾处,人群中小孩用诚实和天真直言不讳地戳穿骗局,揭开真相。可以说,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借用夸张的手法创作这一具有戏剧性的故事。在这里,教师可建立个性教学观,用一种新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达到猎奇的满足感。例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假装小心翼翼捧上来一件衣服,而实际摊开双手毫无一物。然后教师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来描述这件看不到的衣服的样式。整个过程完全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大胆描述。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还成功地实现了教学的导入。例如有学生描述说:“这是世间少有的羽衣,披上它可以上天入地,穿上它又可以穿越时空。”还有学生直接做起了服装广告,展现出出色的销售头脑。在这里学生的个性淋漓表现,教师教学的风趣性也给学生带来与以往不同的审美感受。当学生描述出自己的想象后,教师再导入教学篇章:“我们一起去欣赏皇帝、大臣及两个骗子是如何描述其实并不可见的新衣的。”由于之前学生陷入想象所以会期盼看到对皇帝、大臣及两个骗子通过想象描述出的衣服,另外还会对“为什么要描述一件不存在的衣服”更加感到疑惑,这为他们更好地深入文本奠定基础。
二、建立自由“学习场”,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自主性
人的本质属性除了社会性,还有自然性。对于初中生而言,自然属性的彰显要强于对社会属性的表现。但传统教育并没有维护学生的自然属性,相反是剪断学生的羽翼,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捂住他们自由的呼声,所以塞·约翰逊说“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传统教育对人自然属性的违背,在很大程度上也断送了打通幸福课堂之路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建立自由“学习场”,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自主性。在这里,学生的学习则通过自主探究实践体现出来,更加符合知识学习的自然性。另外,学生可以在探寻知识的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记忆,这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以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与任务三“新闻写作”为例。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建立自由“学习场”,让他们自由地收集新闻材料,自主地拟写新闻材料,使之在新闻采访以及新闻写作中表现出自主性和自由性,进而使学生充分地感知“新闻自由”。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教师还要启发学生核实新闻的准确程度,感知到作为新闻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在这里,教师要转变写作教学的模式,不能仅将其看作是平面化的知识点,而是要将其看作一项可进行实践的职业任务,并将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这两项任务结合成一体,在课堂上实现自由自主的探究。如有学生经常关注社会时事,所以很容易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进行新闻采访模拟;还有学生喜欢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所以会针对某一新闻进行不同角度的采访模拟及新闻稿撰写;还有一些学生经常关注娱乐圈的八卦新闻,所以会针对某一位自己喜欢的明星进行娱乐新闻报道。学生在自由“学习场”,通过实践都表现出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很容易在自己熟悉或擅长的领域收获成果,这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幸福感。
三、营造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生成语文幸福课堂
教师的威严到底表现在何处?并不是在“非打即骂”的暴行教育里,而是表现在和蔼可亲、仁慈宽厚的和煦春风中。可以说,建立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课堂指针是否对应着幸福的指向。因此,教师应将教育的主要目的着眼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这件事上来,建立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不能为了任何不相干的事情而破坏这种氛围,牺牲学生希望得到的在师生和谐关系中体味的幸福感。另外,布罗姆也说:“让学生处在不利于发展学习的环境里就等于让他们在教育上死亡。”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学习氛围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其实就是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成语文幸福课堂。
例如,教師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忍受学生发出质疑之声,而不是用自己的声音统一课堂。比如教师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步》的时候,有学生在阅读之后,就发出质疑之声。这时候,教师不要令行禁止,而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疑惑,而不能将阻碍课程进度的罪行扣到学生的头上,使学生感到思考的挫败感。如有学生觉得“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句很扎心,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立自主性,为什么都要听文中的“我”的意见?学生这一思考角度是没有错误的,但不能套用在家庭中,教师应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一个家庭成员间正常的关系,说明文中的“我”在其他家庭成员内心的地位,并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整个过程,师生的关系都是平等的,教师通过学生的质疑看到教学遗漏掉的细节部分,而学生通过教师具有耐心的合理性分析,也了解了一个家庭的情感结构。
道格拉斯·菲杰斯说:“真正的幸福包含一个人能力与天资的完全运用。”当学生沉浸在个性化的课堂,当学生能够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当学生与教师建立平等尊重的和谐关系时,学生的能力与天资自然得到完全的运用,也自然能成就幸福的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