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1-21蒋瑶
蒋瑶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深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文字的应用,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亲切地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陶冶内在的情操。
一、聚焦理解与写作,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所谓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原有阅读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互动,促进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思考判断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养成,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有创意的理解。另外,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学生单纯地复制好词好句和机械地记忆故事表达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将阅读的重心放在文本的逻辑体验和感性体验上,深化学生对所阅读文本的真正理解和探讨,规范学生的写作方式。
比如说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教师要针对文本字句之间的不同,设置小问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鼓励他们敢于质疑,让他们通过心灵的思考,深入理解文中事件、人物以及内涵。“‘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大家是否能从字词出发去分析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养成善于分析语言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好,大家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一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但要注意与上一句中作者感情的衔接。”我们只有站在作者的情境角度上去理解文章内容,才能更好地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希望大家读这一句的时候,真正发挥阅读的意义,要升华作者的情感,仔细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每一个人什么样的感悟和价值观影响。”作者之所以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一定是心有所感,我们如果单纯地进行相关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忽略了情感的升华,不仅不能更好地发挥阅读教学的意义,就连背诵这篇课文都显得吃力。所以聚焦理解与写作,发展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将这种能力运用在阅读中、写作中,将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在三年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可以对文章不断地仔细研读,慢慢地培养自己对作者及文中人物情感体验的能力,逐渐学会对比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锻炼自身灵活的思维,积累优秀的好词好句,开拓自身的语文知识技能。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学习板块,二者互相促进,互相辅助。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身情感体验,并与自身心灵世界产生共鸣,再配合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情感记录,在体验式阅读中强化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设置阅读争议,激发学生主动表达的兴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个体认知的不同会在阅读中产生思维冲突,这是促进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机会。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冲突去刺激学生思辨意识的产生,让他们在不断与自己、同学、文本、教师的互动中,深入阅读文本。
比如说在进行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他们探究辛弃疾是怎样进行构思的,如何表达自身情感,从而领悟词人对当时社会形势清醒的认识以及对南宋统治阶级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的讽刺。通过不断地解决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渐渐浮出水面的主题思想。首先,我们可以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出发。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辛弃疾洞察形势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当我们对作者的情感有了清晰的把握后,教师可以积极调动学生主观情愫。高中语文课堂中往往存在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过高的问题。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单向的,对文章进行拆解分析后学生很难真正地融入进去,无法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其次,高中语文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习惯造成了学生依赖性的学习心态与学习方法。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作出改变,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领悟,维护他们内心所产生的独特感悟,积极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促进他们更正确的理解。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最后突然笔锋一轉,以冷清作结,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对阅读内容设置疑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深度阅读,引起对文本内容的争议,全面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支撑自己的观点,并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在学生表达观点之后,鼓励大家积极总结别人观点的长处,全面综合起来回答自己的疑问,鼓励他们主动地去分析文章,实现深度阅读,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三、联动阅读文本,深化学生对艺术风格的理解
高中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的心灵创作时,其实不难发现,我们阅读的每篇文章,实际上都是作者自己世界观的个性化理解,然后在心态性格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如果学生可以掌握他们阅读到的性格,就能更准确地去理解文中的深层次内涵。作者的情感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许多作者都会产生类似的情感。因此,在深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联想的方式,去借鉴其他文本上获得的经验,来促进对所要学习文本的理解。
比如,在进行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同一主题的不同文章,从不同层面去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巧以及情感的委婉,帮助学生更顺利地走进作者的内心。还可以通过对文中重要情节的各个关键词展开联想,让学生通过对比来领悟作者的内心。通过文本联动的方式,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形成自己的阅读框架,从作品风格上感受到阅读语言的魅力,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非常经典,充满积极的情感因素,但这些因素很难被学生直接理解和吸收。这就需要老师为课程提前做好准备,在备课期间要详细地总结和深入挖掘文中的各种教学因素,从词汇的使用,到主题内容、文本结构、图片注释等方面,充分探索出教材中的情感诉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对于课文中的这种描写,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描写的美景。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先探索文字中描绘的景色之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会稽山阴的大体氛围,从而在学生心中对文中环境形成良好的向往和憧憬;其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兰亭集序》的相关书法赏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形成他们自身艺术风格与语文核心素养,不断为未来语文学习以及高考前的总复习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响水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