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细胞课程”增强言语素养自生长的元动力

2020-01-21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朱兴华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言语色彩细胞

◇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 朱兴华

学生的言语素养是能够自主生长的。一方面,学习并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之上或者教师在场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之外、教师离场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发生各种形式的言语学习,如阅读课外书、看电视、听广播、日常交谈等。这些有意无意的、或显或隐的言语学习,滋养着学生的言语素养,促进了言语素养的自发生长。另一方面,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长,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水平也随着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势必也会对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言语情感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了言语素养的自主生长。在通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广泛阅读,通过阅读积累“好词好句”来提高言语素养。但是,这种广种薄收的形式,缺乏科学的设计,没有系统,没有条理,教师不可控,学生也无计划。所以,非常需要一套经过设计的言语课程,滋养学生的言语素养。

“言语细胞课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尝试担当起促进言语素养自生长的神圣使命,把“促进言语素养的自生长”作为课程顶层设计的最高理念,进而安排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实施形式等系列要素。

一、遵循言语素养的发展规律

(一)三力互动,是言语素养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言语素养中,言语鉴赏力、心灵感悟力、言语表现力是其核心的能力,占据着言语能力形成的三个阶段:起点、过程和终点。言语鉴赏力,是对言语作品的质量高低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它既需要感性的直觉,也需要理性的分析,两者互为补充。言语鉴赏力,在言语素养这棵大树中,处在“根”的地位。言语鉴赏力低下,从言语作品中吸收言语营养的能力就会大大降低。“根”不发达,“树”不繁荣。心灵感悟力,是联系言语和生活的纽带。一个方向是由言语材料引起的联系生活、理解生活的感悟能力;另一个方向是在生活中触发情感、产生价值判断,并由此召唤和驱动表达所需的言语能力。心灵感悟力越强,被激发的情感就越强烈、越深沉,引起的思考也越有深度、越有新意,所驱动的言语材料也会越丰富、越准确、越新鲜。言语表现力,是用言语材料表情达意的能力。言语素养的高低,最终还是看言语表现力。在“言语细胞课程”的设计当中,充分考虑了这三种能力的互动,其编写体例就是:一,阅读与感悟;二,观察与体验;三,表达与评改。“阅读与感悟”指向言语鉴赏力,它精选名家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读读背背,提升其言语鉴赏的直觉能力;同时又通过理性的赏析,揭示其成为“精彩”之密码,提高其理性分析的能力。“观察与体验”指向心灵感悟力,要求学生把文本放到生活当中,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一是体验言语作品在生活中的具象形式,丰富表象,加深理解;二是体验真实的生活,练习从真实的生活当中激发类似于或有别于书本学习的言语作品的感受,并尝试着用所学的言语材料去表达,甚至完全用新的言语材料去表达。“表达与评改”指向言语表现力,是把生活中观察体验到的表象,和阅读中感悟的材料、思想情感与写作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在写作和自评自改当中。只有自始至终坚持三力互动,才有可能同时促进三力的系统发展和优化发展。

(二)四位一体,是言语课程实施的高效途径

写作是可以教学,而且是应该教学的。它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而能力后面还需要思维的保障和情感的支持。所以细胞课程在设计中,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思维操练、情感激发(心灵修炼)四位一体。为达到这一目标,细胞课程精选了直观的、形象的知识,尤其是操作性、程序性的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可以马上转化为技能的。这些知识有“描写的角度”“观察的内容和方法”“体验的内容和方法”“写作的内容和方法”“评改的标准和方法”。精选的文本,蕴含了这些知识,通过赏析把它们“解密”出来。观察和写作的时候,就运用这些知识,于是知识转化成“技能”,“技能”衍生出写作内容。在给精彩段落整理分类的过程中,已经蕴含了思维训练和情感激发。学生在阅读这些精彩段落时,不断地受到暗示:在观察和表达的时候,要善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注意作者和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表达与评改”中,更是非常明确地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思维操练和情感激发。这样一来,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思维操练和情感激发,就在阅读、体验和表达的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言语实践“有活力、有材料、有能力”。

二、建设“细胞”特性的课程内容

《名家教你学描写》就是一门探索性的细胞课程,已经完成了15万字,内容分成三个板块:知觉描写、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知觉描写分成《声音》《色彩》《嗅觉味觉》《形状》《触觉》这些最基本训练;景物描写分成植物描写、天象描写、地理描写、借景抒情四部分。各部分又细分出具体的事物描写,如在植物描写中,举例了《花》《叶》《树》《瓜果蔬菜》等内容;人物描写也细分出《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天象描写有《日》《月》《雨》《雾》等;地理描写有《山》《水》《地》等。

之所以把这些课程冠以“细胞”之名,是基于该课程内容的以下两点特征:

(一)具有“细胞”性质

这些内容,几乎在每次作文当中都有可能用到,是描写的最基本单位,训练起来简单,掌握起来容易。把这些“细胞”进行复制、变化、组合,便可以千变万化,创造出各具个性的言语来;并且这些内容本身,又是以最细小的单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微量阅读”博“海量阅读”,以“微量训练”博“海量训练”的目的。比如《花》的赏析课程共分五个“细胞”内容,分别是:色彩、姿态、形状、香气、质感。这些内容都是从名家作品当中精选出来,按照逻辑结构整合成一个个小小的系列。每一个内容,罗列两个片段,外加一个赏析。如《花·色彩》的第1个例段:

粉红娇嫩的桃花,白里泛红的杏花,蓝中渗绿的马兰花,金黄灿烂的油菜花,洁白如霜的萝卜花,淡黄清香的兰草花,还有那漫山的映山红,迎着和煦的春风,竞相开放。啊,春花,千姿百态,争妍斗芳,簇拥着山村,环抱着群山。饱赏这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张静《春花》

【点评:色彩是花朵最美丽的衣裳,没有两朵花的色彩是完全一样的。你看,有的“粉红娇嫩”,有的“白里泛红”,有的“蓝中渗绿”,作者的这些词语就非常准确而细腻。】

这些内容的字数很少,也没有强制的写作要求。即使写,也只是写单一的项目,几十个字就可以完成。如第一课时《色彩》,例段阅读总量是174个字,连同赏析等全加在一起也不过390个字。

(二)具有“细胞”功能

这些细胞课程,又可以相互支持,在甲“细胞”中学到的方法,同样能够“迁移”到乙“细胞”中。这一“分裂、复制、变化”的生长功能,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习的效益,减轻学习负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训练。既不必考虑课程的先后顺序,也不必把所有的细胞课程全部学完,却能实现以“微”博“大”的目的。如,在雨季到来时,就先学习《雨》;在花季到来时,就学习《花》。而《花》的阅读、体验和写作方法同样可以转移到“叶”的阅读、体验和写作当中。虽然各个细胞课程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但是同样具有生物细胞一样的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就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吸收言语材料,在观察体验中感悟消化、生产言语材料,在表达运用中建构、创造言语材料。在阅读赏析、观察体验、运用创造的互动中,发展言语的感受力、建构力和创造力。

三、实施全息学习的基本策略

细胞课程以周为一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周期,周一到周五都是单个细胞的训练,以阅读赏析和观察体验为主,写作与否可以根据班级或者学生的水平,自主决定。周末才是综合写作的训练。多数情况是:水平高的学生或班级,一般不做单项训练,即无须天天写;起点较低的,则每天安排一个单项训练,字数少一点。周末的时候,把每天写的东西“综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里的“综合”,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还需要补充、删改、排序,使之成为一篇连贯的文章。周末的“观察与体验”和“表达与评改”,是对一周以来阅读赏析的要点和技能、观察体验的要点和技能进行的一次综合的操练,同时讲述“体验”与“表达”的内容和方法,并根据这些知识点,设置“自我评改的标准和方法”,便于学生自学和反思。

为了促进言语素养的自我生长,一周的课程实施,采取了时间、空间、教学参与者、学习方式诸方面的全息学习的基本策略:

(一)“微课”与“大课”结合

1.微课:零起步,微生长

由于细胞课程每次的训练点都非常微小,所以采用“微课”教学。“微课”的时间是5到10分钟,有两种安排,一是早自修的时候,二是在语文课的开始之时。主要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朗读精彩段落,说出“精彩”的原因,画出相应的词语。

微课上的指导,也是非常细微的,细微到尽量接近言语的“零水平”,或者接近到原来言语水平的“零距离”。如《色彩》这一部分,第一天的指导是用“色彩名称”描写色彩。只要你认识色彩,说得出色彩名称,你就能描写色彩。稍微发展一下,也只是用两种和多种色彩名称来写比较复杂的色彩。第二天的课程对接第一天的终点,要求细分出色彩的范围大小、浓淡深浅明暗、水润程度和质感。然后逐渐提高到“色彩+感受”“色彩+联想”“运用通感写色彩”的描写境界。这种“零”度指导,意在降低言语表达的难度,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言语经验,使言语素养落地生根,自主生长。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不能大幅度提高言语素养的水平,却因为能够产生“纳米”级别的生长,反而以“微”搏“大”,能够帮助学生持续迅速地提高言语水平。

2.大课:练本领,促巩固

周末的“观察与体验”和专门的习作评改课都需要“大课”。“观察与体验”需要4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安排的教学活动有:一是回顾一周的阅读赏析;二是指导周末的观察和体验,明确观察和体验的具体个例,即到底是观察“桂花树”,还是观察“梧桐树”之类的个例;三是指导写作思路,甚至协商写作提纲、欣赏完整作品,以给困难学生提供写作的“支架”。习作评改课是在学生自主评改的基础上,再利用小组评改和全班评改,对本次写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展示优秀作品,享受习作乐趣。

相比微课上的“零”度指导,大课上的指导就显得全面了。既需复习巩固一周以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又要指导把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怎样通过个性情感的过滤,怎样运用思维的手段进行梳理、整合,最终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好在这个“全面”,也有着众多“单项”的基础,所以,学生并没有“过高”的恐惧感。

(二)自学与教学相结合

1.明确目标,引导自我调控

细胞课程不仅在教学上追求“零”度指导,更是在最初的设计之前,就朝着能够让学生“零”度自学的目标而努力。目标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行为。细胞课程中的每一次学习,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在“阅读与感悟”里,学习目标在“简评”里点出,简评的角度就是积累与感悟的“目标”。在“表达与评改”里,综合运用一周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就是写作的目标,在文本中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突出。

2.外显行为,化解写作难度

学生的自学需要一系列的行为构成。细胞课程对学生的行为指导是明确的、具体的、外显的。如阅读精彩段落时,要求“画出”“背诵或默写、抄写”。而在“观察与体验”的内容里,则非常细致地指出了学生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如学生该怎样观察体验雨呢?文中是这样描述的:“请你站在窗前,静静地,静静地注视,再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聆听。默默地感受自己的心情,然后请一定要带着这份心情,到雨中走一走,看看路上的行人,看看路边的花草树木,看看近处的河流,看看远方的山峰,看看天,看看地,甚至丢开雨伞,脱掉雨衣,和雨来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如联想植物的生长,想象山川的忧喜、人们的苦乐等,再体验体验自己的心情。”这一段里,“静静地注视”“闭上”“丢开”“脱掉”都是非常确定的动作;“行人”“花草树木”等都是非常明确的观察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如联想植物的生长,想象山川的忧喜、人们的苦乐等”,都是非常具体的思维内容。这些具体、明确的表达,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学生写作中遇到困难,即使教师没有指导过,他们依然可以从细胞课程中得到支持。“能自学”和“想自学”,这就是自学所以发生的原因。

3.设立标准,培养评改能力

细胞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能力,认为这是言语素养自觉生长的元动力。细胞课程安排的“自评与自改”,以非常具体明确的标准,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反思,评定成绩,并引导学生自己修改,努力达到评价标准。一是评价的内容明确。评价的内容就是一周以来学习的内容,如“色彩”“姿态”等,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二是评改的方法明确,用语都是外显的行为动词,如“补充”“画出”。虽然“好词好句”的标准无法明确,但是学生能够感觉,基本上也能找得正确。

三、推行促进反思的评价办法

(一)坚持评价的全人发展观

言语细胞课程的最高目标就是“立言树人”,在发展言语素养的同时,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人格的完善发展,同样会滋养言语素养的发展。“言”和“人”必须和谐发展。在完善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把科学上求真、道德上求善、艺术上求美和谐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言语素养的评价,一要考量言语素养的发展,二要考量言语人格的发展。不仅仅是评价言语质量,同时也对言语作品中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对形成言语作品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情感进行评价,以唤醒学生的人格力量,建构崇高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立言树人”的课程目标。

(二)坚持评价的个性发展观

言语细胞课程的个性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言语作品的个性化评价,二是对学生个人在言语素养上的个性发展的评价。言语作品本身非常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强调言语作品的个性创造。所以,评价言语作品,要以开放包容的情怀,不以单一的标准去削足适履。在对学生个人言语素养的发展评价中,既要对照特定年龄段和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年级段的目标,也要对照该学生个体原有的素养水平。但是,光这样还是不够,更重要的是要从评价过程中找出影响学生言语素养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从而为学生的个体提出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这才是把评价促进个性发展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对学生言语作品的评语,不是结论性的,而是动态的建议,是努力的方向,是行动的指南。

(三)重视自我评价的元认知

细胞课程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每一次言语作品完成后,课程都设计了具有极强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如关于“色彩描写”中的评价点是:“1.直接运用色彩名称(15分);2.写出色彩的范围(15分);3.写出色彩性状(15分);4.运用修辞手法(15分)……”这些评价点,在写作之前的微课中都已经落实,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反思自己的言语作品有无达到这样的标准。学生需要对照这些标准,画出相应的词语和句子。如果发现写得不好或者漏写,还可以继续修改,直到自己满意或者不会再改为止。只有在完成这样的事情后,才能交给教师和他人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言语元认知能力的一种高效措施,是促进言语素养自主发展的重要措施。它培养学生的鉴赏意识,锻炼鉴赏能力,提高了阅读对写作的正向迁移。

元作文的最高理念是“培元固本,立言树人”。“细胞课程”是实践这一理念的一个艰巨探索。《名家教你学描写》的细胞课程,在体例上可能还非常粗糙,在内容上更是还需精心打磨,如古典诗文、现代诗歌、语体风格等课程内容,虽然都已进入“言语细胞课程”的视野,但是让它们最终落地,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梭罗《瓦尔登湖》

猜你喜欢

言语色彩细胞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DANDY CELLS潮细胞
走近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