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课课堂教学供给侧研究

2020-01-20王柔健

求学·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新时代

王柔健

摘 要: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高校承担着重要的职责,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所以提高高校思政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以供给侧视角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在把握思政课程本质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研究高校思政课堂供给侧教学问题,并总结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供给侧

在高校教学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面对信息媒体技术快速进步,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这在教育供给侧体现得非常明显。高校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路径对思政教育供给主体、内容以及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应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供需间的矛盾问题,改善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人才。

一、高校思政课程的供给侧概述

针对供给侧改革的概念进行分析,其主要指的是对需求侧进行扩大及改进,并对供给侧的供给体系进行完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改革供给侧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升供给效率,确保能够结合需求侧的多样化、变化性需要,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供给。对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供给侧改革而言,则为围绕高校的教学目标和育人功能,提高供给侧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稳定和良性发展,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实现教学需求侧、教学供给侧二者的均衡,以增强思政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达到培育优秀人才的教学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队伍。

二、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供给侧问题分析

(一)教学主体专业素质水平不高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供给侧主体就是教师,负责向大学生传授思想政治教学理论知识,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所以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素质过硬,能够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指导,同时能够用科学的政治思想武装头脑,紧跟随党中央的领导。然而很多高校思政教师却远远达不到要求,对思想政治基础知识没有透彻的了解和掌握,必然会降低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高校因为学生人数较多,而思政教师人员不足,所以都会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这也就会使教学内容的讲解停留在表面层次中。高校将主要精力放在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忽视,没有强调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会导致思政教学内容存在局限性,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和实效性无法均衡。

(三)教学实效性较低

受传统思政课堂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供给形式形成了特定的模式,供给途径不够多样化,不能同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降低了思政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所采用的普遍为硬性灌输式教学形式,即为面向大学生群体,由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供给过程缺少双方有效的互动,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而大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就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思政教师过于注重课堂知识理论的教授,没有对教学课堂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不能很好地将思政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例如,实践调研、社会性公益活动等,根本没有让大学生意识到学生思政课程的意义和趣味性,在单调的课堂教学供给方式下,学生无法在实践生活和学习中践行所学到的知识理念。

三、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供给侧改革策略

(一)提高教学供给主体的专业性及职业道德

要想保证思政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教学供给侧结构,就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能力,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以评价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来为大学生树立榜样,正确、积极地引导大学生。因为思政课堂比较独特,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一方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够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有开阔的眼界。思政教师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对本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储备更多的知识,主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历史、哲学、法学等。思政教师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将思政理论知识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引经据典,运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来为大学生传授知识,用事实说话,循序渐进地引導学生透过事实的表面了解内涵,让大学生信服,引发大学生的共鸣。

(二)结合学生的需求完善教学内容

在对思政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需要贴合大学生的需求,除了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在了解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的同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增进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保证大学生成才。

(三)创新教学供给形式

创新教学供给形式也是优化思政课堂教学供给侧的有效策略。在创新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设计的思政课堂教学方案针对性较强。因为思政课程的特殊性,所涵盖的知识理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思政教师为了方便大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使教学方案尽量精细化,考虑到不同层次大学生的接受能力,确保大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思政教学知识,从而提高思政课堂的整体教学水平。其次,思政教师也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思政教学课堂同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慕课教学等的优势,灵活组织课堂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为大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及环境,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积极性。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也可以对情景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案例解析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利用,迎合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思政课堂教学的有效升级。最后,因为当代大学生更青睐于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知识信息,所以思政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多的现代教学方式,通过更加便利化和高效化的途径向大学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使教学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对思政课堂进行有效延伸的同时,也提高了思政教学质量,大大改善了高校思政教学的效率。

四、结语

基于供给侧角度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要求改善思政课程教学效率,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对教学供给和需求矛盾进行协调处理,实现二者的均衡,从而促进高校思政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教学主体专业素质水平不高、教学内容有待完善、教学实效性较低和教学主体职业认同感不强等供给侧结构性问题,通过提高教学供给主体的专业性及职业道德、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供给形式以及制定健全的教学供给主体职业认同制度等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改善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跟上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李春莉.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0):91-92.

[2]郭锐.协同创新——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探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02):6-8.

[3]王晨,刘家汇.“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78-180

猜你喜欢

供给侧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