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探寻

2020-01-20文好斌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数字化互联网+

文好斌

摘 要:文化遗产是祖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文化遗产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传承,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互联网时代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现代化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是一件亟待实施的事情。文章从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博物馆以及当地的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入手,探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好数字化资源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遗产;数字化

一、“互联网+”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国外的文化遗产传承很早就加入了互联网的元素,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始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文化传承的路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历史悠久,文化传承绵延不绝。我们的祖先发挥他们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我国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很多博物馆或者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都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文化传承了,例如虚拟博物馆的建设、数字化文化遗产等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文化遗产是大势所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支持。但是,我国互联网技术手段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还有些不太成熟,很多领域有待进一步开发,很多技术需要创新,很多地方需要资金的投入与支持。

二、“互联网+”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路径

互联网为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虽然初具成效,但是依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利用和开发。一是加快出台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法规与政策,政策可以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指明方向,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二是培养专业化人才,人才是核心技术,人才的引进是发展的能源与动力;三是明确需求,加大投入,只有形成正确的需求认知才会进行正确的投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四是探究多元的数字化保护模式,多元方式的探索有利于文化普及和传承。

(一)加快出台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政策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造福于人类,利用不好或者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尤其是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要小心谨慎。利用好互联网技术首先就要建立一套符合当地特色与实际的政策体系,法规是法制层面的保护,是一切措施实施的依据。政策的出台更是为数字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平台。互联网技术运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涉及方方面面,以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博物馆为例,馆内文物多样,种类齐全,这些文物信息的收集就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来记录,这就需要一套操作步骤和标准来进行规范。当地的博物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建立起电子档案和信息表,构建一个小型虚拟博物馆是未来的发展路径,这一切都需要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来为其保驾护航,使得其规模更加庞大,体系更加完善。法规与政策不仅是指明灯,也是监管的武器,文物保护不仅需要合理开发,也需要规章制度的维护,比如一些文物不能接触氧气,那么怎么规范工作者和游客的行为,怎么进行合理的陈列,这些都需要科学的制度和规章来进行标准化建设。所以,加快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与政策,是做好后续工作的基础。

(二)培养专业化人才

专业化的人才就像是知识宝库,是引导文化遗产走上现代化道路的能量源泉。在“互联网+”时代,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才必定是有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因为他们担当的责任重大,涉及的领域广阔,创新的途径坎坷。首先,他们得是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了解的人才,懂得如何保护文物,如何将文物进行陈列和运用。其次,他们还需要知道如何进行网络技术创新与运用,合理地建设互联网博物馆体系。最后,他们还需要具有开发与创造的灵感与热情,在这份执着与创造中走出一条适合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例如,在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当地的博物馆建设时间较短,很多建设都融入了现代互联网技术,技术水平较高,创新的内容很多,这都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加入与创造。专业的技术人才涉及领域广,他们吸收了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由其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和教育,以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效果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专业化人才配合公众号等网上服务平台,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进行游览和学习,对于知识的普及也非常有帮助。文化遗产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数字化系统支撑,所以尽快建立完善的项目体系,将科研成果投入到使用中去,才是更好地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展示了高精尖人才的科研技术成果。

(三)明确需求,加大投入

目前,很多传统的博物馆有大量的现实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甚至被技术所限制,所以,明确本地博物馆的需求,对症下药才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出路。博物馆的一个共性需求就是系统梳理各个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故事。很多文物人们只关注它的外表和一些比较浅层次的信息,比如它的朝代以及挖掘时间等信息,但是,并没有深入挖掘它背后的历史信息和故事。那么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协助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数字化技术展示文物背后的传奇故事,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和立体地了解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除此之外,资金投入也是很多博物馆的诉求,资金是技术的支撑,是建设的基础,因此,当地政府应该以历史传承为己任,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新的技術更好地建设博物馆。最后,技术对口也是博物馆的诉求,很多博物馆盲目跟风,都学习新的技术,利用互联网开发各种各样新奇的项目,但是盲目追求技术革新,往往会走向违背初心的歧途。别的博物馆有什么新鲜的技术就赶紧去学习,生硬地引进到自己的博物馆中,不符合也不考虑当地的基本情况,这种行为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阻碍博物馆的发展,并不能从技术上进行根本的革新。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明白这些技术能给文化传承带来什么,能给广大群众带来什么,能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博物馆工作才不会被技术所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每个文化遗产中心或者博物馆明确了自身的需求,才能在未来的投入中有的放矢,合理化使用。

(四)探究多元的数字化保护模式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靠的不仅仅是专业化人才或者工作人员,构建多元动态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体系才是良好的出路。大众是历史文化遗产的参观者,同时也是保护者,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通达,传播方式新颖,引导人民群众加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来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因此,可以开发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带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例如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展览会、历史故事讲解大赛等等,并且评选出群众中的文化名人,给予其一定的社会职位,去做一些宣传工作。发展文化产业,利用群众力量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还可以发掘当地一些文化名人,产生名人效应,传承好文化遗产。例如:善于绘画的人就可以展示绘画的技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当地的报纸或者新闻头条加以介绍和传播,带动当地绘画艺术发展;擅长雕刻的人才就发挥其雕刻技艺,进行网络宣传,掀起学习雕刻的热潮,可以在固定的文化交流中心设置站点,进行一些雕刻的演示和讲解,激发群众的求知欲和操作欲望。此外,还可以举办故事大会,以说书的形式讲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这种多元的保护模式丰富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路径,也更加深入人心。数字化的融入和互联网的广泛宣传,更大范围地保护传承了文化遗产。

三、结语

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永恒不变的时代话题,文化遗产在祖国文化发展中举足轻重。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结合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博物馆的案例,进行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路径的探究,提出以政策为指引、以人才为依托、以需求带动发展、以多元数字化技术丰富保护传承路径。未来联网技术将会更加适用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径也将会更加清晰。

参考文献:

[1]陈明琨,解科珍.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20(2):55-63.

[2]王智慧.文脉赓续与民族复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9):148-156.

[3]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对策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5):135-147.

作者单位: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数字化互联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ough Nut to Crack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