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1-20刘芸芸曾果果

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刘芸芸 曾果果

摘 要:中国是文明古国,五千年文化传承发展,留下了无数瑰宝。古筝从战国时期流传至今,是我国特有的乐器之一,伴随着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文化输出,古筝逐渐被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所认知。目前,我国的高校为古筝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提高我国高校古筝教学的质量成为当下高校古筝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古筝;教学质量;教学方式

注:本文系贵阳市财政支持贵阳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项目(yy-2020)研究成果。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乐器,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自己的大学阶段选择古筝课程作为选修课或者专业课。我国的传统乐器不同于其他乐器,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与中国特色,在古筝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古筝音乐中感受中国几千年文明积淀的浓厚传统文化。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内容

传统音乐是民族的灵魂,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演奏时给人带来震撼的听视觉感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1]。

古筝的曲目多种多样,在演奏的过程中,往往能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蕴含中国五千年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每一首曲目都是根据当时的文化背景、社会生活、民族习俗、民间戏曲创作改编而成的,充分展现作曲家及乐曲本身要传递的情感。

高校古筝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對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同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工作,让世界了解古筝对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注重对古筝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古筝曲目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弹奏古筝的过程中,走进曲目中的世界。

二、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守旧

目前,我国高校的古筝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古筝教学模式过于专业和单调[2]。专业的教学模式自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筝弹奏的严谨态度,但是过于单调的课堂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削减对古筝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将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却忽略了古筝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底蕴。

大部分学生在高校选择古筝课程作为选修课,主要原因是对古筝的艺术性及其文化底蕴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当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古筝文化的教学,过于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感受不到古筝的魅力,逐渐失去对古筝的兴趣,阻碍了高校古筝教学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古筝教师独有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注重自身的教学质量[3]。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详细地讲述古筝弹奏的乐理以及知识点,却未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交流模式。因为教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指出问题,每个学生实践过后,都会产生一些问题,甚至重复出现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乏集体意识,实践过程中缺乏沟通,导致整个课堂实践变成独立学习模式。

(三)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音乐美学以及艺术素养的培养,过于注重学生的弹奏技巧,而忽略了古筝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历史底蕴[4]。此外,部分教师往往过分强调弹奏技 巧,并不能让学生挖掘古筝的艺术魅力,教师将大部分教学实践都花费在了技巧的培养上,而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也过于注重自身的弹奏技巧,导致其无法在弹奏时融入感情。长此以往,学生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弹奏者,而非演奏者,学生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只能沿用老旧的弹奏方法进行练习,缺乏民族乐器的表演美感以及传统文化底蕴,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演奏的技巧,忽略了舞台经验。学生在弹奏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界影响,无法保障整个曲目的完整弹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古筝教学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仅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目标上,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无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不仅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受到影响,缺乏实践平台,导致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验证,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弹奏的水平,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校古筝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改变传统古筝教学方式

古筝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具备较高的艺术性,古筝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忌“填鸭式”单方面教学,要开展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主动尝试,加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古筝不同于其他课程,大部分学生在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古筝的系统学习,对古筝的认识也停留在大概了解的阶段。因此,高校的古筝教学几乎是从零开始。在教学的过程中,伴随学生对古筝了解的深入,部分学生对古筝学习产生倦怠感。因此,需要古筝教师改变传统的古筝教学模式,不但要为学生演奏,还要让学生亲自尝试,以此维持学生对古筝学习的新鲜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挖掘古筝的艺术魅力上,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中,让学生的弹奏因为了解而更有感情。

(二)“一对一”教学模式转变为“一对多”教学模式

“一对一”教学模式变成“一对多”教学模式,并非完全抛弃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而是对古筝学习中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对某一位或者某几位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有所侧重对所有学生进行讲解,通过对问题不断挖掘讲解,完善整个古筝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解答疑惑,告知学生每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在学生演奏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并且根据该问题,向其他学生讲解如何避免该类问题的发生。教师要掌握好知识传输与学生实践的比重,让学生在演奏过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

(三)增加文化课比重

中国的传统乐器不同于其他乐器,每一个乐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古筝自身的历史沉淀。不仅如此,由于目前学习古筝的学生都是初步接触古筝,对古筝的了解过于片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演奏难度大、学习枯燥等对古筝学习失去兴趣。为了长时间保持学生对古筝的兴趣,需要增加古筝课程中历史、诗词、戏剧等讲解的比重,让学生了解古筝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使其在弹奏古筝时,感受到古筝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在古筝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古筝曲目的内容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在弹奏时感受到过去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作曲家创作该曲时的背景,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筝曲目的内在情感,通过弹奏,把握作曲家表达的深意。古筝作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想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古筝中蕴含的文化,就要让学生了解曲目的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以及乐曲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受传统民族器乐的魅力。

(四)开展模拟舞台训练

古筝的弹奏,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具备较高的表演性,因此,高校可以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模拟舞台训练,学生作为演奏者,其他学生和教师作为听众,为学生营造舞台氛围。此外,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还可以让演奏的学生通过其他人的评论找出自身演奏时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古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古筝弹奏技术,还能够增进学生对我国文化底蕴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革新教学方法,才能让古筝课程得到发展,让古筝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阎小琦.高校古筝教学创新及有效性提高策略[J].北方音乐,2018(24):179,182.

[2]宋瑾.高校古筝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当代音乐,2019(4):77-78.

[3]宋范玉岚.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策略思考[J].黄河之声,2019(4):87-88.

[4]杨媛.互联网时代下关于高校古筝教学现存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19(13):145,147.

作者简介:

刘芸芸,贵阳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筝教学与演奏。

曾果果,博士,贵阳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戏曲。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第一次弹古筝
我爱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