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
2020-01-20
习近平为我国“新发展阶段”定向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会上,习近平听取专家学者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对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聚焦1个重要判断——“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发展蓝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对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作出重要判断,明确强调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何为“长远”“大势”?习近平在会上作出深刻分析。
对于国内发展,关键词是“高质量”。习近平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对于国际形势,关键词是“动荡变革”。习近平分析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习近平明确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面对如此形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习近平提出的重要对策。倾听民声,采纳民意,顺应民心,凝聚起最大的共识和力量。
强调6方面工作——“炼就金刚不坏之身”
听取“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谋划部署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是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的核心内容,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着重讲了6个方面,重在一个“新”字:
——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
——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要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对此,习近平着重阐明了要用辩证思维去看待。他强调,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次座谈会上,总书记全面深入阐释了这一顶层设计,称其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提出4点希望——“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
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大潮中,能不能驾驭好我国经济这艘大船,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
在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对此,习近平进一步提出4点希望:
一是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学。
二是深入调研,察实情、出实招,充分反映实际情况,使理论和政策创新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三是把握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短期波动中探究长期趋势,使理论和政策创新充分体现先进性和科学性。
四是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从理论学习中汲取经验,从政策研究里探索方向。无疑,这是习近平领航中国之“治”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为我国“新发展阶段”探明的智慧之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