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微课开展药理学教学的探讨
2020-01-20范天黎郝义彬通信作者张思森丁宁杨
范天黎 郝义彬(通信作者) 张思森 丁宁杨
450001郑州大学1,河南郑州
450012河南郑州人民医院2,河南郑州
453003新乡医学院3,河南新乡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和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而药理学由于药物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复杂等固有问题导致传统灌输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易产生厌学情绪。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授课的方式也发生多样化发展,网络课程逐渐被广大教师学生群体所接受。若将药理学内容与微课形式有效融合,也许可以更好地开展药理学教学工作。
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依赖于网络而生,主要以微视频形式出现,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将课程重点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本堂课的内容,在短时间内将学生每堂课的难点与学习重点播放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打造更优质的学习氛围。
微课特点
微课的特点重在短小精悍,清晰明了,在最短时间内以最高效的方式导入知识点。微课不像传统课堂,其时长一般控制在15 min 内,容量很小,可以随时观看,这是它一个最为明显的外在表现。这样简短的形式方便学生合理的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反复学习,减少学习难度,有利于注意力集中。而且这种课时精简可被反复播放的特点,使教师在设计制作微课时要更用心考虑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一节微课仅能容纳一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这种教学目标的微小化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在对教学中不足之处的反思中不断解决问题。教师应换位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知识重点、难点进行适当浓缩和提炼。短视频呈现方式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传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促进学生理解。
微课应用范围
微课发布于网络平台,面对在校师生,教师发布课程并进行课程安排,教师端可查看学生观看进度及反馈,既能起到督促学生的作用也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安排时间,也能通过观看课程后的讨论反馈改良课程。而对于已不在校的相关医学从业人员,既能通过观看微课巩固旧知识,同时也能以此方式了解更新的知识,将知识与工作更好地结合应用。
微课的形式
药理学微课面向对象主要是医学生,通常五年制非药学专业医学生大多在大三以前学习药理学,理解不够深入,记忆并不深刻。而等到大四、大五接触到临床学科时,又对药理学内容遗忘了很多,使得药理学知识无法与临床知识融合,所以加深学习中的印象尤为关键。微课短视频中有真人拍摄、动画演示、抽象表格图形、情节化处理等多种形式,适用于不同内容展示。而这些制作过程需要搜集大量资料,通过研究讨论设计合理的形式,搜集应用不同素材,这个过程本身就可以起到提高知识水平的作用。所以微课既可以由教师制作,确定要讲述的重点及形式,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组成小组,分工协作。先对知识点进行查阅了解学习,再一起统筹规划,提取自己抓到的重点,选取喜欢的形式来设计展示。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并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包括自学、剪辑等能力,最重要的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课程更贴近学生思维方式,也许会制作出更受欢迎的微课程。
微课内容
微课最重要的是微视频制作与选择,微视频质量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视频的内容一定要足够吸引学生眼球,具有趣味性、易理解的特点,结合教学大纲及目标突出重点、难点、疑点,还要具有互动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能主动参与视频学习。微课时间短,所以选取的内容必须是重中之重,抓住重点,加深印象,构建框架。以心血管系统为例,开始介绍的时候可以以动画模型直观展示心脏的解剖结构、传导方式,进而加深学生兴趣,后续讲述心脏疾病分型时就能更好地进行,结合临床真实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使知识融会贯通。
结 语
网络丰富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使我们可以利用有限时间了解某个复杂难懂的知识点,为学生搭建一个优良的知识平台,学生除了课堂上的学习、训练,也能在课下自由利用时间加强、重复学习。并且可以在网上留言与老师互动,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共同促进课程完善,自我提升。但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讲授,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系统管理知识体系。所以微课依旧无法替代传统课堂成为药理学这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但可以将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课上系统梳理之外,课外重点加强,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完善药理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