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株洲非遗刘金莲剪纸艺术创新传承的困境与策略

2020-01-19李毛

绿色包装 2020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毛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灿烂文化,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大传统手工艺之一。剪纸内部蕴含着独特的艺术形态,承载了中华历史文明进程,见证了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株洲市经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刘金莲剪纸,目前正面临着多方面的传承发展困境,需要我们从“跟随时代的造型语言”“与新兴媒介相结合”“重视传承人培养”等几个方面来破解困境,实现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刘金莲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困境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8.1,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0) 08-0084-0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湖湘工艺美术类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19ZDB012);株洲市社科项目“‘互联网+视域下株洲工艺美术类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ZZSK20215);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非遗传承与高效育人协同发展研究”(CX2001)。

Predicament and Strategy of the Innovative Inheritance of Zhuzho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u Jinlians Paper Cutting Art

LI Mao(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packaging design and art,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precious splendi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Papercu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one of the top ten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Paper-cut contains a unique artistic form inside, bearing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and witn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classic of Zhuzhou city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with its unique artistic charm of Liu Jinlians paper-cut, is facing multipl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dilemma, we need to from “follow modelling language” of the era of “combined with emerging medi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heritance culture”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crack the predicament, realize the creativ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 Liu Jinlian paper-cu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ilemmas and strategies

在“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剪纸技艺越来越受到当代研究爱好者们的注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剪纸艺术没有面临着冲击和挑战。[1]剪纸在过去与人们的生活有很深的关系,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剪纸。现在,人们的消遣方式已经早早远离了剪纸,作为装饰,也远远被油画、印刷、相片等等抛弃了,剪纸如今剩下来的,很多时候被认为只有一个传统工艺的躯壳。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剪纸的功能主要转化为审美功能,剪纸主体的手艺人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剪纸外观造型和形式表现做了调整。只有被消费才能更好地传承,让剪纸“活”起来,在现代社会延续下去一直是重要目标。剪纸艺术在增加创意的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七十多年来,湖南省株洲市刘金莲老人在剪纸技艺上的全心投入和执着追求,使她逐渐成为株洲闻名遐迩的民间剪纸艺人。前几年,株洲市政府為她设立了“刘金莲剪纸展览馆”,将老人纯朴、娴熟的剪纸技艺搬上了展厅,这在湖南省内尚属首次,“刘金莲剪纸”也被确定为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刘金莲剪纸艺术的特色及传承价值

剪纸艺人总想将自己的情感展现出来,于是拿起了钟爱的剪子,为婚嫁剪喜庆,为节日剪欢乐,为孩子们剪平安。从最初的剪窗花到现在的剪纸艺术创作,刘金莲剪纸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简洁自然、浑厚纯朴。随着非遗传承大气候的形成,刘金莲剪纸也走向了世界的大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刘金莲剪纸,向世界展示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

1.1刘金莲剪纸艺术的特色

1)精神文化的寄托

在株洲,刘金莲剪纸艺术在生活中曾经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比如逢年过节、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都少不了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而这些习俗都保持至今,如娶新娘嫁闺女要剪喜字、贴喜花,以表示祝福与对家庭的尊重;逢年过节要贴“门符”“红笺”“窗花”,表示吉利和吉祥寓意;生子时要穿吉祥图案剪纸的鞋、帽、衣服,以祈望自己的孩子长命白岁;举行丧事时,应剪白纸为钱并烧掉,表示对死者的追悼与祝愿……总之,在我们重大的传统节日中,以及在人生三喜三悲的大事活动中,剪纸艺术总是走在最前端,成为了人们精神寄托的需求和意愿,是无可替代的一种活动。2020年,为配合当地疫情知识宣传,刘金莲剪纸传承人龙佳为表达对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敬意,创作了《抗疫集结号》(图1),以此表达对奋战在疫情一线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为了让作品更加有感染力、亲和力,把系列剪纸作品主角选定为活泼可爱的小朋友,通过小朋友朝气蓬勃的形象,让大家在紧张的抗疫气氛中,感受更多的温情。薄薄一张纸、小小一把剪,剪出了全社会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疫情的力量,号召大家齐心协力,这也是刘金莲剪纸的魅力所在。

2)地域特色的展现

刘金莲剪纸是株洲地域文化中最生动、最具审美感的视觉艺术之一,也是湖湘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刘金莲剪纸是一块藏在湖湘文化中的艺术瑰宝,承载了独特湖湘地域文化特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视觉呈现。刘金莲剪纸在造型、纹样、颜色、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都充分地展现株洲地域文化特色。例如从(药)草、茶、稻、飞机、火车、汽车等六大元素中提炼剪纸设计语言(图2),再结合株洲浓厚的炎帝文化、工业文化、陶瓷文化、饮食文化等领域,生动地展现株洲地域文化,让人们通过剪纸就可以感受株洲的美景美食、人文历史,也为株洲文化旅游发展助力增添光彩。

3)细腻的南派新剪

剪纸艺术从风格特点上来说,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刘金莲剪纸属于南派,细腻秀美,剪纸的手法活泼多变、随意性强,通常是用剪刀铰。而北派剪纸多用剪刀剪制,刻的方法主要是用特制的刻刀雕刻,又称刻纸,作品风格严谨,装饰性强,没有像刘金莲剪纸这样的南派灵活多变。剪纸艺术从表现技法上讲,又分为阳剪、阴剪,刘金莲剪纸属于阳剪,讲究的是“线线相连”,而阴剪强调的是“线线相断”,阴剪阳剪是相对相生的,有阳就有阴。剪纸艺术从种类上讲,分为民间剪纸和现代剪纸,刘金莲剪纸属于现代剪纸又被称为“新剪纸”,它作为一个剪纸流派更具时代风韵。它既有传统色彩魅力,又有时代潮流风范。同时民间剪纸具有朴素美、技艺简练美、构图装饰美、造型意象美、色彩明快美等这五大特征。民间剪纸多以吉祥为主,采用的是谐音、寓意、借喻等手法来展现,如“福禄双全”“福寿双全”“年年有余(图3)”等。无论是从风格、表现技法还是剪纸上来说,刘金莲剪纸特有的魅力都可以说是既遵从规律又独树一帜。

1.2刘金莲剪纸艺术传承的价值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地方工艺美术的价值是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的特殊需要,这种需要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作和日常生活,是人类寻求自我创新和不断发展突破的有效载体。刘金莲剪纸艺术风格就是由当地独特的人文风情、地方特色以及创作者纯朴的精神所构成的。将株洲市地方特色有机地展现出来,将株洲人的性格特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在剪纸上,栩栩如生。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践行新时代的民间文艺使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进社区。创新、传承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理念,推动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株洲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根据非遗传承人的实际情况,逐步在各个区域,为非遗传承人建立“民间文艺传承基地”。刘金莲剪纸是典型的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它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完整的区域性文化价值也正体现了株洲人的细腻与粗犷兼容并包的文化心态。

剪纸技艺作为民俗文化展现的语言,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刘金莲剪纸艺人将吉祥如意、幸福安乐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到了剪纸艺术中。剪纸艺术被作为民俗文化的表现体和物化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到四季节令、婚丧生育、宗教礼仪等多种民俗活动中,通过其特有的形式不断地传递着民俗知识、经验、观念等。[2]刘金莲剪纸文化所展示的是湖湘文化、株洲故事,同时也为株洲文化和湖南旅游业赢得更加强劲的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传承价值。

2 刘金莲剪纸艺术传承的困境

2.1剪纸技艺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

剪纸技艺是一门“易学难精”的民间技艺,刘金莲剪纸讲究做工精细、有耐力,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更多的磨练才能真正成为出色的剪纸技艺传承人。这与当代年轻人的心理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当代年轻人普遍追求方便、快捷、高效的生活方式,他们对新鲜事物更为感兴趣,不愿意去追随和发展一些传统技艺。所以刘金莲剪纸技艺传承人越來越少,甚至导致剪纸技艺传承的断层现象。

2.2剪纸技艺渐渐跟不上时代潮流

以前刘金莲剪纸作品很多都是窗花、鞋花、袜子等物品,这些东西在实际生活中很实用,一剪一刀的剪纸,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而当今的剪纸,更多注重装饰性、时代性以及创新性,而且特别讲究环保、简约、便捷和时尚的理念。传统的刘金莲剪纸构图简洁、寓意吉祥,但一定程度上缺乏现代感和创新突破,这也使得受众的感奋点发生消极的变化。剪纸艺术的发展既要传承剪纸韵味,更要有现代性的创新,刘金莲剪纸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

3 刘金莲剪纸创新传承的策略与方法

任何发展中的事物都存在着创新和传承两个问题,剪纸技术也是如此。设计的灵魂是创造,同时这也是艺术创作品的灵魂。如果说满满的一杯水是我们的传统艺术,那么“创新”则是我们深入理解民族历史文化以及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所“溢”出来的一部分,是对传统的发展,离开了传统,创新也就不存在。[3]

3.1贴合时代的造型语言

刘金莲剪纸作为一种传统造型艺术,以雕、镂、剔、刻、剪等技法为长,载体包括纸张、金银箔、皮革、绢帛甚至树皮,图案样式丰富多变,风格明快朴实。对于剪纸我们要从再设计、再发展、再创造的角度去思考传承的策略与方法,结合现有的优秀地域元素与风格来创新,可以从色彩、造型、构图以及剪纸图案等方面去研究创新方式,同时还要保留独有的剪纸韵味与风格。正所谓创新是在已有基础上的创新,不是抛弃一切,不是从头再来,而是努力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增添剪纸艺术的光彩。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