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波黑汉语传播研究
2020-01-19崔秀仲喇维新邬雅丽
崔秀仲,喇维新,邬雅丽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1995年4月2日,中国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正式建交。波黑不仅是中国“一带一路”和“17+1”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国家,也是在巴尔干半岛提高认同度、保持影响力以及增强吸引力的重要国家之一。波黑的汉语传播起步比较晚,始于2011年。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中波两国免签协定生效,中波经济、文化和教育交流日益频繁,波黑的汉语传播取得重要成果,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
一、“一带一路”下波黑汉语传播现状与成果
目前,波黑成立了两所孔子学院(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和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东萨拉热窝大学开设汉学系,莫斯塔尔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福查高中和三所小学(东萨拉热窝圣·萨瓦小学、多博伊圣萨瓦小学、沙马茨塞尔维亚小学)开设中文兴趣班,并设立两个汉语水平考试(HSK)点。
(一)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
2015年4月2日,由孔子学院总部与萨拉热窝大学合办,西北师范大学为中方合作院校的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简称萨大孔院)揭牌成立,成为波黑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位于首都萨拉热窝。2015年11月底,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开始筹建启动。外方院长为波黑萨拉热窝市议员,萨拉热窝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Miroslav Zivanovic,中方院长为西北师范大学喇维新博士,萨大孔院现有5名中方教学管理人员。
1.立足汉语教学与拓展汉语教学点
萨拉热窝大学已把汉语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依托哲学院开设汉语选修课。2016年6月25日,萨大孔院在波黑布尔奇科特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了波黑第一个汉语教学点。萨大孔院随后在萨拉热窝市法语学校、一中、三中、Obala高中、萨拉热窝市Center、Newest Center 和新萨拉热窝市Nova Grad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波黑美国大学等建立了9个汉语教学点。五年来,萨大孔院培养汉语和中华才艺学员500多人,萨大孔院各类学员170余名。萨大孔院汉语兴趣班的欧茉莉在2017年第17届“汉语桥”大学生波黑赛区选拔赛中荣获第三名。
2.扩大交流与讲好中国故事
萨大孔院在积极做好汉语教学的同时,扩大交流,强化服务,讲好中国故事。积极联系萨拉热窝州文化体育部、“萨拉热窝之冬”艺术组委会、波中友好协会、萨拉热窝国家大剧院、萨拉热窝大学和当地华人民间机构如东欧-中国影视传媒和文化交流协会、波黑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主动携手四川成都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宁波市旅游局等开展“中国日”、“孔院日”、“中国电影周”、“中国并不遥远”摄影展、“国际文化日”、“萨拉热窝大学国际奖学金开放日”、“中国商业文化与巴尔干地区发展”沙龙、“三八节”茶话会、“月圆中秋,品味中国”中华饮食和中医养生讲座、“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研讨会”以及太极艺术月等活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节日,举办波黑民众喜欢的文化体验活动,形成了届次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特色活动。
萨大孔院中外方院长应邀参与波黑政府和波黑“一带一路”发展改革中心和波黑“一带一路”智库中心等举办的“波黑改革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研讨会。萨大孔院还通过组织4批次波黑大中学生夏令营和中国中学生冬令营,萨拉热窝大学校长访华团组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积极扩大中波文化交流。先后接待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科院世界所、香港“未来之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生交流团”、香港大学企业游学团、甘肃省2016敦煌文博会推介团、孔子学院总部督导评估团、北京2020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推介团和四川省科技厅、重庆市科技厅、宁波市商贸委、中建中巴总公司等交流团组个人来访16人次。并为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企业和研究院、萨州市以及甘肃文化商贸项目等牵线搭桥,提供一定的服务平台。总之,萨大孔院坚持汉语教学和讲好中国故事,已成为萨拉热窝和波黑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促进中波共同发展和“一带一路”波黑建设的窗口和平台。
(二)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
2018年1月21日,由孔子学院总部与巴尼亚卢卡大学合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中方合作院校的巴尼亚卢卡大学孔子学院(简称巴大孔院)揭牌成立,成为波黑的第二所孔子学院,位于波黑塞族共和国首府巴尼亚卢卡。巴大孔院外方院长是李莲娜·斯特维克(Ljiljana Stevic)硕士,首任中方院长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蔡莺副教授,2名公派教师和2名本土汉语教师。
巴尼亚卢卡大学已把汉语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依托哲学院开设汉语选修课。巴大孔院开设有幼儿园汉语启蒙课程、小学生汉语兴趣班、中学生汉语证书班、大学生汉语证书班以及中资企业商务汉语班等系列语言类课程,还为满足广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需求开设了太极拳二十四式教学班。2018年6月25日至28日,巴大孔院举行首期大学生汉语证书班课程结业典礼。2019年3月,巴大孔院设立汉语水平考试(HSK)点。
挖掘波黑本土力量,携手巴尼亚卢卡大学举办中国文化讲座、中医、中国音乐以及中国建筑等活动,开展文化交流工作。2018年3月31日在巴尼亚卢卡大学政治学院举办主题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中国文化活动。波黑著名的汉学家塔尼亚·苏达塔担任主讲,她结合自己在中国北京国际电台任职的经历,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阐释。4月24日,携手巴尼亚卢卡大学医学院共同举办“中医如何防病治病”专题讲座。主讲人是在中国获得中医基础专业学位的菲利普·曼杰,讲解了针灸、中草药、按摩、拔罐和针灸等方法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应用,让听众们更加了解中国。6月21日,携手巴尼亚卢卡大学艺术学院共庆夏至音乐节。活动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融入当地文化,营造多元化艺术氛围,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6月26日,携手巴尼亚卢卡大学建筑学院举办建筑学讲座。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筑土国际高级合伙人赵劲松为近60名建筑系师生及来自当地企业的建筑师做了题为“智慧永续设计策略”的讲座。巴大孔院还举办“家庭聚餐日活动”,在现场展示茶道、太极拳和包饺子等中国传统文化项目,举办“学节气,共消暑”文化活动。
(三)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
2011年9月,中国国家汉办和东萨拉热窝大学签订了开设汉语专业的合作协议,东萨拉热窝大学成为波黑首个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也是唯一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2016年该系开始招收硕士生。东萨拉热窝大学1992年从萨拉热窝大学分离出来,拥有哲学学院(含汉学系)、电气工程学院、经济学院、美术学院等15个学院,分布在10个不同的城市。东萨拉热窝大学哲学院起初开设汉语课程,在英语语言文学系下成立了汉语教研室,汉语作为学习英语学生的选修课,所占课时比例很小。2011年9月正式建立汉学系,招收本科生。自建系以来,260名学生进入汉学系读本科,102名学生已毕业;6名学生攻读硕士学位,1名学生已毕业。中国汉办先后共派遣公派教师7名,波黑本土汉语教师3名。汉学系举办了7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选拔赛和4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选拔赛。
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已纳入欧洲学分互认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S),本科生一学年相当于60 ECTS学分,对应1500-1800小时学习,本科生完成4个学年的学习,获得240ECTS学分,授予哲学学士学位。汉学系本科生最快可在四年内修完学分毕业,延期没有时间限制。学生一般在第四年或第五年修完学分即可申请毕业。
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承办了七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选拔赛。2014年5月30日,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选拔赛是波黑境内首次举办“汉语桥”比赛。[1]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田佳获得冠军,并代表波黑前去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荣获优胜奖并获半年奖学金。目前她已成为一名出色的高级翻译,在中国驻波黑电力公司工作。第十四、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冠军邬雅丽和涂寻目前已经留校任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汉语教师。
2015年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申请开设硕士点,2016年7月21日贝尔格莱德大学的知名汉学家拉多萨夫·普西奇教授和安娜副教授前来评估。10月31日汉学系招考第一届研究生,设立了汉语塞语翻译、汉语语言学、汉语文学三个研究方向,录取了6名研究生,全部是本校优秀毕业生。研究生需要修满120 ECTS 学分即可毕业,将被授予哲学硕士学位。
2018年5月10日,波黑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举行汉语语言学方向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会,邬雅丽通过答辩。邬雅丽不仅是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第一个汉语语言学硕士,也是波黑第一个汉语语言学硕士。目前她也是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优秀教师。
2015-2017年期间,汉学系中外教师带领优秀大学生在业余时间给非汉学系大学生、中小学生、社会人士自发开设汉语课堂教学班,另外还开设书法、太极拳、乒乓球等班,共144人参加,这为波黑的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奠定了基础。
2015年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组织了2名中学生参加了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观摩团。2016年8月29日,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选拔赛由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承办,这是波黑境内首次举办中学生“汉语桥”比赛,2名中学生参加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活动,2名中学生参加观摩团。自2016年起承办了第9-12届 “汉语桥” 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波黑赛区选拔赛,学生均来自汉语课堂。
自2018年波黑中小学陆续开设汉语兴趣班,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的汉语课堂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16年9月12日,东萨拉热窝大学设立汉语水平考试(HSK)点,这是波黑第一个HSK考点。中国驻波黑大使馆李彧杰政务参赞和东萨拉热窝大学哲学院院长德拉格·马斯特拉维奇为考点揭牌,自从2016年11月举办第一次HSK考试至今,共有132人次参加,过关率94%。这对提高波黑汉语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在波黑更广泛地推广汉语奠定了良好基础。2018年4月,东萨拉热窝大学成立中国研究中心,任命指定专门负责与中国合作事务的副校长担任中心负责人。2018年12月1日,举行波黑首届中文教学学术研讨会,近20名来自波黑和中国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就波黑中文教学现状、机遇与挑战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四)莫斯塔尔大学和中小学
自2018年3月12日起,莫斯塔尔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由中国汉办派遣的1名公派教师授课。自2019年6月起,福查高中开设中文兴趣班,目前中国汉办派遣1名公派教师授课。第一学期有60名学生报名参加,小班制选修,每周7课时,使用教材:《跟我学》第一册。
波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没有单独的初中学校,小学包含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教育。现在,已有3所小学有开设中文兴趣班,中国汉办派遣各1名公派教师授课。2018年1月26日,在中国驻波黑大使馆的资助下,东萨拉热窝圣·萨瓦小学建立了波黑第一所汉语教室,中国驻波黑大使陈波与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理茨维亚诺维奇出席并致辞。起初由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选派优秀学生上课。自2019年3月起,中国汉办派遣1名公派教师授课。第一学期有120人报名,5个班,每班周1课时,使用自编教材。
2019年3月14日,多博伊市圣萨瓦小学汉语教室举行揭牌仪式,中国驻波黑大使季平,塞族共和国教育和文化部初等教育司司长杜基奇出席并致辞。中国汉办派遣1名公派教师授课。第一学期有165人报名,5个班,每班周2课时,使用教材《快乐汉语》。
2019年6月13日,沙马茨区塞尔维亚小学汉语教室举行揭牌仪式,中国驻波黑大使季平和沙马茨区议长什克尔比奇出席并致辞。中国汉办派遣1名公派教师授课。第一学期有42人报名,4个班,每班周2课时,使用自编教材。
二、“一带一路”下波黑汉语传播面临的挑战
(一)多元宗教及语言文化的挑战
中国和波黑具有大相径庭的文化价值体系,汉语在波黑传播面临多种宗教文化的挑战。波黑国土总面积51129平方公里,人口332.4万(2018年),该国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两个实体:波黑联邦(又称穆克联邦)、塞族共和国和一个特区:布尔奇科特区(1999年设立)。主要民族为:波什尼亚克族(即原南时期的穆斯林族)、塞尔维亚族以及克罗地亚族,分别信奉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什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首都萨拉热窝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五种宗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文化交织并存。在波黑这片土地上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靠实力,更要靠努力。
多元语言文化的挑战。汉语在波黑的传播还面临着英语、德语、法语等多元语言文化的挑战。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OSCE)还在波黑境内发挥着作用。波黑于2016年2月15日申请加入欧盟,还没有获得欧盟候选国地位,正为加入欧盟而努力。年轻人去欧盟国家打工的机会较多,对年轻人来说,英语、德语和法语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波黑意识到汉语的重要性,2011年在东萨拉热窝大学建立了汉学系。汉学系本科生需要修满240 ECTS 学分即可毕业,包括必修课216学分(专业必修课204学分、公共必修课12学分)和选修课(德语、法语、俄语、中国现代历史、古代汉语、中国哲学、英国现代诗歌、英国后现代文学、美国文学)24学分。专业必修课包括:塞语课程16学分,汉语课程95学分,英语课程93学分;公共必修课(心理学、教育学)12学分。汉语课程仅比英语课程多出2个学分,在总学分中占比39.58%,而英语占比38.75%。汉学系的毕业生具有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从业资格。课程设置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根本的,也就是说,东萨拉热窝大学认为汉学系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双语(汉语和英语)人才,或者是多元语言(汉语、英语、德语、法语等)人才,才更适合社会需要,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课程设置,展示了汉语所面临其他语种的挑战。
(二)有限师资力量的挑战
就汉语教学而言,汉语师资严重缺乏。现阶段,波黑本土共有5名汉语教师,其中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3名,巴大孔院2名。其余都是中国汉办公派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执教。公派教师是两年一换,志愿者教师则是一年一换,师资难以固定。不难发现,有限师资力量构成汉语波黑传播面临的第二大挑战。
三、“一带一路”下加快波黑汉语传播步伐的建议
(一)尊重波黑文化和坚持求同存异原则
“由于不同民族生存自然环境的不同,对周围环境的认知理解及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种文化相对于本民族来说,都是‘最合理的存在’。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文化间应该是平等的。”[2]中波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均占有一席之地,都是传承文化的“活化石”,因此,我们在传播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时,要了解、尊重波黑文化和民族习性、宗教理道,不能按照自身文化的价值观、信仰、风俗等习惯和规范去要求突出中国文化地位,要波黑文化适应中国文化,更不能偏离根治,自我标榜,最终导致相互不能理解彼此所传达的信息和意图。我们要注重寻找中波文化的“连接点”,波黑文化是多元并存的宗教文化,而“多元的宗教文化是中国西部地区多元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3]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和尊重波黑文化相统一的观念,坚持求同存异原则,推动文化融通。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特色,又能和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和谐共处,这是在波黑汉语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汉语传播时,要善于运用文化的正迁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中国文化,教师要主动去寻找文化差异,更需要去寻找文化中的共性,这样才能克服不同文化产生的交流障碍,更好地跨文化教学。中国文化传播要潜移默化而不能强硬灌输,这样才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孔院内涵建设与提质增效
1.夯实“汉语教学”基础
两所孔院分别位于波黑的两大实体(穆克联邦、塞族共和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萨拉热窝、巴尼亚卢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已成为中波政府和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两所孔院要提高已有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将传统教学与智能技术相结合,采用更加丰富变化的教学手段,多方位地促进汉语学习。这是关键,也是立院之本。还要和波黑的中方企业加强联系,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将汉语教学延伸到企业内部,探讨“专业+语言”模式,适应专门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培训中国承建斯塔纳里火电站、图兹拉火电站、达巴尔水电站雇佣的波黑员工,按照岗位需求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汉语教学,可帮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中国技术和标准不可或缺,提高中国在波黑的巨大影响力。与此同时,也可促进两所孔院的招生运营。
2.掌握汉语“文化传播”根本
两所孔院在扎实开展汉语教学的同时,要致力于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
两所孔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要将重点转向中国当代文化,介绍中国的发展进步,使波黑民众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的价值及对波黑的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超越一般的文化体验,不再局限于满足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两所孔院必须研究在多元宗教及外来文化的挑战中“中国当代文化应怎么讲”,夯实“教学+讲座、展演+参与、实践+体验”创新平台,加强针对性与系统性研究。另一方面,中外大学的支持是两所孔子学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要充分发挥合作大学的作用,资源优势互补,开展师资互访、文化论坛和主题演讲,提高受众对中国当代文化的价值认同,并将这些活动的开展通过波黑国家级媒体予以向民众报道,这也是评估孔院运行质量最优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两所孔院要真正成为中波政府和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波黑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讲述好当代中国故事。
(三)培养波黑本土汉语师资和成立波黑汉语教学协会
1.培养波黑本土汉语师资
建立波黑汉语师资培养中心,培养波黑本土汉语师资。从2011年到现在,国家汉办陆续派出多名教师到波黑任教,波黑汉语传播发展到今天,和他们的默默奉献分不开,此项工作还应继续。派遣师资固然重要,但这毕竟是“输血”,波黑的汉语传播要持续长久发展,还须靠自身“造血”,波黑要拥有优秀的本土汉语师资队伍。波黑高校中唯一的汉学系设立在东萨拉热窝大学,六届大学生“汉语桥” 波黑赛区比赛冠军均诞生于此,其中两届冠军已经留校成为汉语教师。波黑在翻译与旅游等行业的汉语人才绝大部分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已成为波黑汉语人才的培养基地。两所孔院的波方合作大学尚未建立汉学系,可参照《与外国高校合作设立汉语师范专业资助办法》中“与孔子学院所在大学合作设立汉语师范专业”条款,和东萨拉热窝大学合作,重点扶持,促成在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建立波黑汉语师资培养中心,并加大该校优秀毕业生来中国进修汉语和攻读硕博学位的力度,培养波黑本土大、中小学汉语教师,这样方能有效支撑波黑汉语传播的后续发展。
2.成立波黑汉语教学协会
由于萨大孔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作用,由其牵头成立波黑汉语教学协会。由于波黑汉语教师人数较少,可将曾经在波黑工作过的公派教师也吸纳入内,他们熟悉并热爱波黑的汉语教学。该协会建立后要加强与欧洲汉语教学协会的联系与合作。2015年1月31日,欧洲汉语教学协会成立。“欧洲汉语教学协会是以促进和提高欧洲汉语语言文化教学和交流为目的,为欧洲各国相关的汉语语言文化教学协会和个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其宗旨是推动欧洲的汉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研究。”[4]该协会要加强对波黑汉语教学的研究,要对波黑的汉语教学进行相关的宏观研究和指导,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材的使用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
目前,波黑汉语传播有三个“主阵地”,萨大孔院、巴大孔院和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不断加强两所孔院内涵建设,提质增效,适应专门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探讨“汉语+专业(商贸、法律、旅游、工程技术等)”模式,培养波黑的复合型汉语人才。推进东萨拉热窝大学汉学系建立汉语师资培养中心,建设波黑本土汉语师资队伍,培养波黑的高级汉语人才。三个主“阵地”的发展壮大必将带动波黑其他大、中、小学汉语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和波黑重大项目合作与中波互免签证等工作的稳步推进,波黑的汉语传播将由推进民心相通向推进波黑建设提供汉语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保障转变。可以预见,波黑的汉语传播必将随着社会需求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