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媒体融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20-01-19王丰昌张天箫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融合政治思想

王丰昌,张天箫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深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做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讲话,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指出:“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不难发现,媒体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时代背景。面对媒体融合这场广泛而深刻的“传播革命”,如何以一种全新的姿态主动适应这种新的传播生态,并以一种创新的精神将其有效地融入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积极探寻利用媒体融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实效的对策和路径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媒体融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媒体技术的多元化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近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和现实技术、人工智能、H5、4K超高清屏幕以及5G新媒体平台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依托新技术实现了功能相融、优势相加,形成一体化的信息承载方式,信息传播的手段得到了极大丰富,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

从媒体融合的发展特征来看,它是融合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全媒体传播载体,媒体融合下的载体不仅具有很强的信息承载力,还具有极大的信息传播力。凭借媒体融合赋予载体的技术优势可构建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面化传播转化为立体化传播,把静态传播转化为动态传播,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当下十分流行的以“微信读书”“有书”“掌阅”“喜马拉雅”听书等为代表的APP阅读软件,以“央视影音”综合视频、“抖音”短视频、“快手”短视频、“火山小视频”为代表的视频播放软件、以微信公众号推送以及微博热点传播等推送软件整合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以其信息的海量性与即时的互动性,打造大学生“二十四小时永不打烊”的思想政治教育线上小课堂。

(二)媒体功能的多样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要依靠课堂这一固定的载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扮演信息接收者的角色,与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缺乏直接的互动,教育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呈现出明显的单向性特征。

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不仅促进各种媒体实现了载体的融合,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的功能优势。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打造的“智慧课堂”,将投屏签到、远程连线、双屏同步、手机在线抢答、弹幕分享以及平板拍摄小视频投放大屏幕等新技术和新手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推动信息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师生之间、学习群体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关系,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发布后的媒体点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符合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思维发展程度的内容与方式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干预,既拉近了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又实现了教育双方的互动。利用媒体功能的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动图、音频、短视频和表情包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与学生交流,这种教育引导方式能从视觉上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媒体传播的即时性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

媒体融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介,它改变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时间,实现了信息从延时到即时,从断续式到即刻动态传播的转变,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加速了媒介与大学生之间的反应速度,增强了教育信息来源的即时性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下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征,掌握社会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以及大学生的关注点,第一时间分析热点焦点问题,关注事件的现象与本质,准确和全面的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回应大学生关切,澄清谣言和传言,挤压负面舆论和非理性声音的传播空间,当下、当时和当即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巩固高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另一方面,媒体融合结合其交互性和即时性,实现了信息沟通和交换的最快节奏,既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变得快捷、多元和精准,又能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导效果,获取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及时反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和时效性。

(四)媒体融合的联动效应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加快融合步伐,建立融合传播矩阵,打造融合产品,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1]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播载体不断融合创新,媒体依托多元媒介和圈群文化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上下联动效应,衍生出一个多元化、立体化和互动性的“网络舆论阵地”。媒体融合时代,除了报纸、杂志、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外,以微博、微信、网站、客户端、手机终端和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全线爆发,实现了信息的“一次生产、N次加工和多终端适配”,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来说带来了机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传播的上下联动效应,多级传播和分发的优势,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各种媒体平台中多次生产、多次解读、多次投放和多次转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级传播,扩大思想政治教内容的影响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普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达到“遍地开花”的效果。

二、媒体融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信息茧房”效应造成大学生对新锐思想的钝化

媒体融合实现了信息的网络化与扁平化传播,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提供了海量的教育资源和素材,也为其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自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很多网站、客户端和手机终端采用“算法+推荐”的模式,让信息主动“找主人”,它们会基于大学生在线上搜索浏览内容的倾向性,观看视频的记录及网上购物时留下的数据“脚印”与“轨迹”进行智能化的深度分析,获取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在后面的信息推送中主动地过滤掉大学生“不感兴趣”的信息内容,通过不间断地自动推送契合“尖叫效应”的信息内容给大学生,以此取悦大学生,扩大媒体自身的用户基数,稳定媒体自身的受众群体。这种智能化的信息分发机制为信息分发与受众匹配之间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大学生陷入有针对性信息“喂食”的“信息茧房”桎梏中。

假如大学生仅仅关注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感的信息内容,会造成他们获取信息渠道的单一,知识面的狭窄。同时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新锐思想的钝化,导致其正确价值观出现偏差。由此可见,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协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与消除“信息茧房效应”的影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个人媒体的自主普泛消解了教育主体的影响力

媒体融合的时代是聚光灯的时代,也是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有可能被聚光灯照耀,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人也都有可能成为一个麦克风,发出平凡大众的声音。[2]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渠道变得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和杂志外,论坛、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手机端等成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凭借网络的普适性,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自媒体,拥有一个或者多个发声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个人媒体的自主普泛化折射出了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使用的“草根性”。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可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渠道轻而易举的获取各种信息,在不加以求证信息真伪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即时地评论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的连带影响。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自媒体的普泛发展,大学生拥有了更强的言论自主性,他们希望成为信息的选择者、信息传播的主动参与者和意见表达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他们要求自身作用的发挥地位更高,自主性更强,这势必会消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力。在自媒体普泛发展和媒体使用“草根化”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吸引聚光灯,握紧麦克风,并凭借聚光灯和麦克风之力创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三)网络舆情风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

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呈现出一种“无屏障性”的特征,信息通过媒体融合,可以打通不同媒介间技术的壁垒,能够实现多种媒介载体间的多屏跨屏传播和推送,并依靠强大的群际效应在自媒体中产生裂变式的传播。自媒体具有广泛性、全时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一条信息发布后可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就会被转载几百次甚至上千次,一条微博热点一经推出在很短时间内就有可能被点击上万次,可能通过网站、论坛和手机客户端持续传播和发酵,点击量、阅读量和评论数都会成几何级数的增加和爆炸式的增长。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使高校的舆论控制、舆论引导的风险增加。对高校而言,媒体融合所带来的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既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但也极有可能给一些未经求证核实的虚假信息、谣言、色情以及暴力等内容的传播提供了空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网上负面舆情信息的持续发酵和传播会严重干扰大学生的价值立场和是非判断能力,当他们与各种不同的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很难正确地做出判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借助媒体融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一)树立媒体融合发展理念构建大思政格局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取得实效的方向指南和重要保证。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媒体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拓宽了当代大学生沟通的疆界和触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而且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革新提供了契机。作为高校要利用好、把握好媒体融合的契机,坚持与时俱进的态度,以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态度去应对,充分重视媒体融合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变化。

1.加强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

高校要加强媒体融合的顶层设计,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深化学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体制改革,在体制和机制上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创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高校要加强校内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重组,成立学校全媒体中心或融媒体工作室,进一步理顺学校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的政策导向和管理配套机制,从而形成传统课堂传播媒介、校园广播和网络新媒体等校内各类媒体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同时联动以及同频共振的传播格局。

2.构建大思政格局

基于媒体融合理念,要积极构建融为一体的大思政格局。媒体融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元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口增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发挥作用的平台更加广阔。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高校深刻把握媒体融合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改革,以“五个思政”为依托,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教师思政育人、学科思政育人、学生思政育人、环境思政育人与媒体融合的深度结合,构建“教育+引领+服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抢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二)拓展媒体融合传播内容

“内容为王”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精神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1.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政治教育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和支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无论媒体融合如何发展,媒体形态如何变化,都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坚持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充分利用媒体融合下的多种传播载体,旗帜鲜明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新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反映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要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契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国梦的教育、网络伦理道德以及媒介素养的教育,实现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升级。

(三)搭建多维互融的传播矩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5]同样,大学生走到哪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跟到哪里。媒体融合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以及无所不及,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天候、全时空和全覆盖的传播环境。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受众群体,“说网话、过网日、办网事”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流行的生活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媒体融合发展技术,做到因势而新,积极搭建多维互融的传播矩阵,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1.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平台落地

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教育资源和平台,如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APP和红色网站等,并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推广使用,让大学生进得来、留得下和装得住。要“借船出海”,积极推动与各类信息传播平台的融合,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的优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

2.搭建全媒体育人新阵地

充分利用媒体信息技术及多种媒介载体,搭建包括微博、微信、客户端、手机APP、博客、播客以及慕课等形式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矩阵、内容矩阵、平台矩阵和渠道矩阵,促进各种媒体形式优势互补和有机融合,形成多维互融的传播模式,发挥“1+1>2”矩阵效应,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四)培养融合型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

媒体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体融合的有机结合更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媒体融合背景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融合性人才显得格外的重要。融合型人才直接关系到高校各类媒体形式融合发展的程度,关系到媒体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高校要十分注重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较高融媒体工作队伍。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意识和阵地意识。高校要精心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媒介素养过硬,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融媒体运营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并熟悉融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教师队伍,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媒体融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主动学习媒体融合的特点和现状,清醒分析媒体融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增强他们运用各类媒体形式融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此外,要着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媒体融合弘扬主旋律的能力。高校要定期开展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校园舆情研判、危机应对和融媒体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与讲座,提高他们的舆情研判及分析引导能力,有效引导校园舆情走向,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

猜你喜欢

融合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思想与“剑”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融合》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