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2020-01-19王黎明

关键词:生态发展

王黎明

(河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习近平主席2018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1]而中国当前所处的时代就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10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代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但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生态领域以及思想文化领域,我国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必然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问题;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环境问题;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反腐败问题等。

一、贫富差距过大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从而使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的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个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必然会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一)贫富差距造成的两极分化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到2019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 276美元”[3]。但是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差距逐渐扩大,随之也带来一系列其它问题。

第一,贫富差距过大威胁到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改革红利的受益者,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社会上依然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究其原因,与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有关。贫富差距过大,会形成不良的社会关系,容易导致民众心理失衡,甚至产生“仇富”现象。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的影响,因此,贫富差距过大,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第二,贫富差距过大导致道德失范。改革开放后,我们用了4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现代化历程。但是,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未能跟上步伐,从而导致了道德失范。如,官员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医疗领域的贪腐行为,各种失范现象屡有发生。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所在领域职业道德沦丧的原因,也有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所在领域的社会失序的原因。

(二)解决贫富差距过大的对策

针对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党中央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措施主要有:

1)调整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总目标。国家逐步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总的指导方针,作为根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的发展由差距发展向共享发展过渡。“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2]11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也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运行过程中,我们似乎更偏重于“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一种差距发展。它带来了一部分人及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东部与中部、西部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过大,甚至造成两极分化,必然会影响那些尚未发展起来或者发展较慢地区人民的劳动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中央提出了要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式发展。因此,如今我们在政策上偏重于“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终极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只是手段,“共同富裕”才是目标。

2)实施“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分配政策。“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这一分配制度的实施,目的就是富民强国,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两个同步”告诉我们,经济发展速度不能有明显下降,否则“蛋糕”做不大,居民收入增长不能与经济发展速度长期存在逆差,否则人民的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影响生产。“两个提高”是一项分配的基本政策,“蛋糕”做大了,还存在一个如何“分蛋糕”的问题。如果分配政策不合理,蛋糕做得再大,依然是少数人拿走大部分蛋糕,而多数人只分得了小部分蛋糕,这依然贫富不均、依然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3)通过精准扶贫,解决农村7 000余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1到21世纪中叶中国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解决掉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当前最大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就在农村,因此必须尽快使农村的贫困人口脱贫。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扶贫开发对全球的减贫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 017万人,其中河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超过500万人,依然面临较大的减贫压力。”[5]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在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短短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 000万人。”[6]230为了实现脱贫目标,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为了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开出了破题药方,提出了“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即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到2020年底我们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脱贫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就业问题及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有恒业,方能有恒心。一个人有了就业,就容易安定;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就增加一分稳定的力量。”[7]因此,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对于中国的发展与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余年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2019年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90多万亿人民币。进入新时代后,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因素上。也就是说,要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就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第一,我国的就业质量还有待提高。一方面,由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分工,虽然说现在我国有“世界工厂”之称,但是却位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分布在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行业和部门。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劳动者就业的职业层次较低,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式增长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占比较大,劳动力就业多处于行业的低端,劳动者素质整体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偏弱。

第二,结构性就业问题突出,亟待解决。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动,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化工、造纸等行业成为压缩产能、去库存、转型升级的重点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必然造成一部分人失去就业岗位,尤其是那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就业者。在寻求新的就业岗位过程中,由于年龄、体能、工作技能、观念等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化的需要,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供给侧改革一方面是去存量,另一方面是培育新增量,生物制药、新能源、高端制造业等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但是,就目前来说,中国新培育的人才的数量还赶不上经济新增量发展的需要。这就造成了一方面部分人员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而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就业不足这种结构性矛盾。

(二)解决就业困境的对策

面对新时代的就业困境,中国要想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我们党始终把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机联系起来。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我们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会拉动大约150万人就业。”[8]因此,我们既要扩大开放,又要扩大内需,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与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裁员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转型升级与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人面可能更广一些。国有企业工人对企业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怎么改革,国有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低端产业、去产能问题上,对于低端产业中的工人坚决不能再采取买断工龄的办法,而应该采取工人技能培训的方式,让他们进入中高端产业。如果经过职业技能培训仍然无法适应企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要求,企业必须妥善安置其工作,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因为这种做法,从表面上看,企业是减轻了负担,但是却把这个责任推给了社会,推给了政府,增加了政府的负担和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第三,通过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来培养中高端劳动力,同时也要促进就业观念的转变。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技术密集型企业所代替,这就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人才,而高校教育是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自1999年开始,出于解决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的需要,教育部逐渐扩大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1998年之前教育部年均招生108万人,现在本专科招生年均800余万人,这样就培养了大批中高端劳动力,既解决了经济发展问题,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同时,我们还倡导转变就业理念,因为现实中大学生也有部分人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遇。如果我们仔细调查分析一下,这些所谓的“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更多是因为将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期望与现实岗位之间的差异没有处理好,以致于“高不成低不就”。鉴于此,我们倡导转变就业理念,即先就业再择业。不少高校毕业生找的第一份工作可能与自己的专业不是很对口,薪资也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这就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把握好与现实岗位的差距,从而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问题及对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美丽中国的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我们要看到整体上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的基本国情。

(一)生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一方面,生态环境整体上看比较脆弱,而且经济的转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中长期来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例如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沙漠化比较严重;而青藏高原处于高原冻土地带,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这些地区的生态只有严加保护才能维持现状,如果想更进一步取得生态保护的成就,需要中国人民付出长期的努力。另一方面,在新时代发展依然是硬道理,要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最终还是靠发展。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格局中,“稳增长”依然排在第一位。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的压力很大,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破坏本来就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东、中部地区,同样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辩证发展的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保护好这些年来之不易的生态成就。

第二,人民的生态意识整体上还比较弱。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要靠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国民整体生态意识的提升。作为现代化的后发国家,我们刚开始面临着比较大的经济发展的压力,发展经济成了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历届领导人都提出过生态保护的思想,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再加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蓝天白云越来越渴望,对生态幸福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大部分国民的生态意识逐步提高。

(二)解决生态问题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他多次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去解决生态问题。

第一,牢固树立生态底线观念。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两条底线,即发展和生态。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这不仅是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确要求,也是对全国各地的殷切希望。”[9]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如果没有发展,人民的就业和收入就上不去,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就会缺乏力度,社会稳定也可能出状况,所以我们必须守住“发展”这条底线。同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0]生态问题既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又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所以,生态环境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重大的社会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6]250

第二,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实现生态文明为价值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现代化的生态转型。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发展理念的转型。新时代的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打造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绿色消费方式,使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最终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总之,目前我国生态问题虽然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但是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后,我们在生态保护上取得的成就还是较大的,尤其是全民生态意识的觉醒,这为中国实现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6]179。就目前来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很复杂,对我们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权都形成了挑战。

(一)意识形态领域所遇到的挑战

第一,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在西方媒体强势的宣传下,挑战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信仰领域造成了一定的混淆与动摇。在新时代,我们依然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入侵。由于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上占据优势,在文化上掌握着话语权,再加上中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近年来,“一些错误思想观点特别是西方‘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仍然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竭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6]181。

第二,在信仰之争、主义之争的背后,是对中国政权的挑战,妄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一步一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让西方国家感到不安。近些年来,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无不如此。

(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策略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形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舆论场。在当代,由于互联网的发达,各种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当面临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社会治安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时,舆情回应至关重要,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我们要不断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力,这既是提升舆情回应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抢占舆论先机,占领舆论高地,传播好中国声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动仗,真正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符的国际传播能力。

第二,在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西方错误的思想观点,揭露其本质。“普世价值”的宣传者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民主等理念作为一种“普世”的思想,要求其他国家去接受,甚至以此作为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抓在手里,更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6]183。

五、腐败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毫无疑问是腐败问题。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警醒干部:“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11]反腐败,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信心、勇气与能力,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这就是我们党的反腐败利器。

(一)腐败问题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第一,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执政党的腐败。腐败会对国家的政治体系造成严重的伤害,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公信力的形成是极为不易的,而民众对党和政府形成信任的这种政治心理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当代中国,如果腐败问题处理不好,也必然影响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终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第二,腐败侵蚀了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缺少了理想信念就会得“软骨病”。而腐败问题扰乱了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侵蚀了他们的灵魂,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致贪污腐化成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腐败还导致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导致道德滑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成为侵蚀党员干部的“毒瘤”。

(二)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对策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党的建设面临着艰巨任务。一方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与新要求;另一方面,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我们党要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自身必须始终过硬,要“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6]258。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就是要消除中国发展的阻力,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的政治环境来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要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就能无往不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领导基础。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想从根本上遏制住腐败,只有靠制度。对于反腐败来说,思想教育是基础,制度建设是保障,全面监督是关键。我们既要反腐败,更要防腐败,完善制度建设比事后惩罚更有效果,也更有意义。通过建立一套规范、完备、行之有效的制度,让品行不端者无法拥有权力,让有权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最终建立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清正廉洁的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在展望美好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同时,还必须冷静下来思考我们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们既要防范“黑天鹅事件”(小概率的重大风险),又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大概率的重大风险),下好治国理政的“两盘棋”(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