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模式下高职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器技术创新创业团队为例
2020-01-19邓知辉
邓知辉,刘 锰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0)
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推动国民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2018年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已达1133.7 万人,招生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占普通本专科的46.63%、40.05%,高职教育已占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研究如何在高职院校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结构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综合技能的增强和创业能力的提升,将是高职院校未来一段时间落实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工作之一。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当前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重点课题就是教师团队建设。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者,是教学计划的实施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更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者,其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已开展多年,但整体成效却不尽人意,其关键原因是没有一支优秀的创新型师资队伍[3-4]。因此,研究如何建设高职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对于深化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完善教育体制、提升教师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及落实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由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对处于创新创业教育探索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师在对其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各大院校都在大力培养和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但目前还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管理团队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未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创业教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常规教学管理[5],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各高校基本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研究和管理团队,部分院校都是团委或学生工作处(部)人员直接兼任,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顶层规划和中层设计人员。
(二)缺乏厚实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目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6],他们大多从辅导员、就业课、思政课或心理学等岗位或专业经过短暂培训转行而来,专业知识缺陷尤其明显;二是依托会计、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的专业教师。其中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占比非常少或为零,且师生比严重不足。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均以工科类专业为主,但具有工科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创业教师几乎没有。因此,难以形成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更难以将创新创业真正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
(三)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科技氛围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和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科研水平普遍偏低,政府和学校给予的创新创业政策和支持力度不够,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参与度不够。虽然很多院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也指派了指导老师,但老师们基本属于挂名,没有进行深入指导,在项目选择和运作等方面都是学生自行发挥,且项目选择基本是销售类,严重偏离自身专业学习和研究,专业师资与学生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科技氛围。
(四)缺乏真实的创新创业实战体验
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中,不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大多都是“自学成才”,有企业从业或管理经历的非常少,有创新创业体验或实践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们不熟悉企业的基本运作、经营和管理,对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业务拓展、关系处理、发展规划等问题缺少实践[7-8],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与市场严重脱轨,脱离了社会需求,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的思考
(一)建立“导师引领、技术传承”的团队建设机制
1.建立“导师引领”新进教师指导机制。新进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一个院校的教师团队要长期保持战斗力和活力,就必须要定期注入新鲜血液。然而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应重视和加快新进教师和年轻教师培养,建立导师机制,筛选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来引领、传授和指导新进教师与年轻教师,使其快速成长成才,能独挡一面。
2.建立“技术传承”创新创业团队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技术规范,具有不确定性。仅靠某一个或几个人单打独斗永远也出不了较好的成绩,教师要形成团队,要建立健全“传、帮、带”的技术传承与管理机制,使教师形成团队、形成梯队,战斗力生生不息,这不但可以逐步扩大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更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二)完善“政策导向、环境优良”的创新创业条件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学校要从政策、条件、时间等多个视角来构建创新创业保障平台。
1.给予更好的创新创业政策。政策是导向,学校要从制度上给予扶持,围绕创新创业出台相关政策,积极为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搭建服务平台,在资源配备、资金配置、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建立健全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服务办法,推进师资队伍快速成长;优化创新教学激励方式和激励手段,设置奖惩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将课堂组织、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纳入评价指标,激发教师创造激情。
2.给予更好的创新创业条件。条件是基础,要注重创新创业软硬件环境投入,在实践场地、办公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为创新创业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开辟创新实验中心和创业实践基地,拓宽校内外课题和项目对接范围,利用科研经费来强化示范效应,营造创新创业新环境,激发师生共同参与。
3.给予更多的创新创业时间。时间是保障,当下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各类评估、考核等层出不穷,多数老师无法静心科研与创新工作,严重制约了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团队发展。学校要给予教师更多时间在科研及创新创业等问题上,如适当减免教学任务和其它工作量,教师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三)营造“项目导向、竞赛驱动”的创新创业氛围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不能仅限于建立一个简单的孵化基地,支持几个创业学生或创业项目,更要结合专业,引导教师参与,才能更好地营造氛围。
1.设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项目。各院校应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和项目室,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以创新为主线,设立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或实践项目,并注重教师科研成果转化,积极争取和引进校外高新技术企业、政府机构项目进行合作,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2.引导教师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业氛围,国家及各地方均推出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比赛是一个很好的提升与交流平台,学校不但要鼓励学生参加大赛,更应引导教师参与或参加竞赛,首先将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提升,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3.鼓励教师开展创新研究与创业实践。通过真实创新研究与创业实践,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运营、管理和经营,才能真实地发现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业务的拓展、各种关系的处理、企业发展规划等问题,从而真实地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创业园、科技园或创业孵化基础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引导教师企业、项目组或工作室等团队入驻,并为其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等基础条件,联系咨询公司或专家为其提供技术、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四)加强培养“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生是流动的,而教师是固守阵地的,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必须重视创新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1.加强教师创新理论知识培训。创新创业教育不但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创新基础知识、较高的创业理论教学水平,而且还应有规范的创业技能指导能力,并熟悉掌握企业的运作、发展、管理与经营的联系与规律,还要了解国家和地方创新创业最新政策法规。这就需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培训和实践体会,来不断积累、储备、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完成从“理论型教授”和“技能型大师”向“创新创业型导师”转变。
2.加大教师创业实践能力培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成败。学校要积极探索“双创型”师资队伍,要加大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支持教师创新研究和创业实践,来提高研究团队实战创业经验,使其更好地将创业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能传递给学生,真正使学生受用。
3.强化教师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教育的个性化需要创造型与科研型教师,教育的终身化需要不断钻研、不断探索的教师。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钻研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科技文化知识,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及教育技能,才能把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科研成果、科学思想和创见带入课堂,传给学生。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教学才能更富有成效,教师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创业导师。
三、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践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湖南省示范院校和省级示范特色专业院校,自2005年以来,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中,一直坚持以实用性和创新性人才培养为主线,特别是近年来,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也进行了很多大胆的创新尝试与探索。
(一)建立了新进教师“导师引领”的传帮带机制
学校为每位新进教师指派了一名副教授以上职称,在专业领域有较好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专业老师作为导师,并于每年教师节举行拜师仪式,学校发放聘书,聘期三年。三年内,由导师传授其在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二)建立了“技术传承”创新创业团队建设机制
针对每个专业或专业群,成立了专业的创新创业项目组,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项目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机器人与智能控制创新创业项目组、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机器人与工业应用创新创业项目组等。这些项目组均以教授、企业高工或专业负责人牵头,以机器人为载体,广泛吸纳高学历、高职称、有企业或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同时遴选了来自各年级的学生参与,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三)给予良好和专业的创新创业基础条件支持
对已经成立的项目组,学校为每个项目组安排了超100 余平米的办公场所,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以及各类专业器材和设备,每年定期通过项目给予经费支持,用于支持团队进行创新创业研究与活动开支。
(四)给予有力和人性化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鼓励项目组团队开展各类创新活动。支持和优先项目组团队成员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和优先项目组团队成员项目入住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础;鼓励团队成立或注册科技类公司,开展真实创新创业活动;定期聘请校外专业为团队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五)取得的成绩
自项目开展以来,该院的专业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在湖南省内斩获了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多个专业获省级精品专业、省级专业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室,承担了省培和国培项目十余项,承接了企业员工技能培训十余项等。近两年中,团队成员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及外观专利20余项,参与各级创新创业竞赛获省级以上一、二等奖30余人次,指导或与学生共同成立机器人、电子类科技企业4 家,承接校外项目若干。
四、结语
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设计者、执行者,是保证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团队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创业创业教育的成败。实践证明,通过制度建设可以激励团队的改革精神;通过机制改革,优化团队的运行机制;通过培训教育,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导向,可以提升团队的创新能力;通过企业运作,可以提高团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指导能力,使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有效促进并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师资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