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探究

2020-01-19李景龙

关键词:疫情防控思政防控

李景龙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信息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前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宅家学习,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的主渠道,同时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各种敌对势力利用网络散播不利于中国抗击疫情的言论和观点,妄图带偏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因此,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引导和帮助广大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1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现状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和电话家访等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了思想动态的调研和深度访谈,内容主要涵盖大学生对国内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看法和认识、疫情期间相关热点事件的关注和理解,以及对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认同与建议等,本次面向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共发出问卷646份,有效问卷646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1 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显著增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1]这一任务的实现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政治认同感。当前政治认同感的主要表现就是具有爱国精神,具有民族自豪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次问卷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大学生比较关注内容是“党和政府对疫情防控采取的迅速有力的举措”(占比91.6%)、“全国医护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万众一心投入疫情防控全景画面”(占比91.6%)、“抗击疫情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占比88.22%)。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占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地。在中国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主要原因的多选题中,选择得益于“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占比94.35%),军队和广大医护工作者关键时刻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精神(占比91.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占比84.02%),同时92.98%的大学生认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91.03%的大学生认为此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制度能够很好地凝聚人心,坚持全国一盘棋,众志成城抗疫情。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信任和肯定党和政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度认同感。大学生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充满信心,71.8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将在世界上占据更大的话语权,17.01%的大学生认为世界格局将会重新划分。

1.2 大学生慎思明辨能力有所提高

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在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广大大学生能够谨慎地思考,周密地思索,有选择地关注,疫情期间对于各大平台上映的新剧、动漫、综艺选秀等娱乐节目关注度明显下降,大学生们可以明晰地分辨、明确地判别相关事件。如,针对“许可馨微博发表的言论”事件,在了解许可馨言论的大学生中,有89.19%的人认为其言论是一种不爱国的表现,三观不正,没有民族认同感。在了解“方方日记”的学生中,有67.13%的学生认为该作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竭力打“惨”字牌,对抗击疫情仅作负面、片面的描述,看不到抗疫中的积极有利的一面,把局部当成了全部,缺乏全面公正;对疫情关键时刻到国外出版“日记”,使之成为西方拷问中国、诋毁中国的工具,大学生表示不认同其做法。但有少数大学生认为“日记”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武汉疫情情况,理应向世人展示。这说明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要教会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去认识世界。美国部分政客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或“武汉病毒”,对此,大学生们有清醒认识。92.19%的学生认为这是刻意抹黑中国形象,遏制中国发展,以及甩锅给中国,转移其国内矛盾的表现,这表明对于美国部分政客的所作所为大学生们具有理性的认识。84.38%大学生不认同英国疫情防控中实施的“群体免疫”措施,认为人命关天,国家应该积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努力救治每一条生命,这反映出大学生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人文主义的关怀较强。但仍有12.5%的人认为可以理解,医疗资源不足,只能放弃一部分老者的生命。

1.3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明显提升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2]的要求。祖国呼唤青年担当,时代赋予青年重任。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年轻人要有担当,要为社会尽责任多作贡献。97.44%的大学生认为广大青年,特别是“90后”在此次疫情中担当有为作用大,并成为其学习的榜样。在参与学校的主题班会、主题党日等各种活动中,92.33%的学生表示受到了教育。要珍爱、敬畏生命,懂得了要敬畏自然,不吃野味,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大灾大难使人成长,这次疫情给大学生上了一堂很好的现实思政课,大学生开始更深层次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

2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不足

2.1 学校主导,家校协同的合力不够强大

疫情之下,学校发挥了意识形态引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作用,开展了宅家赋能系列活动,利用QQ、微信、钉钉等网络平台组织推进各类活动,如抗击疫情主题班会、主题党日,抗疫漫画海报展等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特殊时期,学生宅家时间较长,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产生较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3]。通过疫情期间家访发现,部分家长的言论不当,对一些时事热点的认识模糊不清,对世界其他国家的疫情工作表现出了与自己无关的漠视态度,个别家长甚至对他国的疫情扩散幸灾乐祸;对于中美关系的认识不够深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理智的爱国主义言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其意识形态的引导,个别大学生因此也产生了相同的认识;有时学校要求家长参加学校的线上活动,部分家长存在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观念,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一般不太主动与教师沟通,也很少说出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建议,给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工作带来阻力。

2.2 大水漫灌,意识形态教育的精准度不足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指出:“精准扶贫就是由大水漫灌改为精准滴灌。”意识形态教育我们也不能大水漫灌,要针对不同群体,分类指导,做好引导。当前,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多是从上到下,全面铺开,往往导致参加各类活动的是同一批大学生。对于身在湖北等重点疫区的大学生,虽然很多学院都建立了相应的QQ群、微信群等,但是在引导他们学习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精神,认清疫情实时变化局面,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法规教育和心理援助等层面是不够的,表达关爱的方式略显单一,有时仅仅停留在每日打卡报平安的初级阶段,导致凝聚人心的力量不够强大。对于美国部分政客不时地抛出“武汉病毒”、中国“道歉论”等言论时,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解读的深度不够,因此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时不够精准。对于受疫情影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进行物质资助的较多,而对其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关注不够。

2.3 打破沉默,引导大学生主动发声有待提高

大学生相对比较理性,有时候面对疫情期间网络上错误的言论,他们不会人云亦云,有时选择不去关注。比如,对“方方日记”有64.88%的学生不了解,对许可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不了解的占63.7%。网络这个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占领”[4],学校要及时针对疫情期间的重大社会热点话题作出回应,大力弘扬正能量;引导大学生主动运用微博、QQ、微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直面疫情中的热点话题,组织相应的讨论会、辩论赛,引导大学生提升辨析能力,摒弃自身意识形态中的错误认识。学校官方公众号要敢于发言,勇于亮剑,引导大学生表达自己正确的观点,积极同疫情防控中诋毁中国国家制度,污蔑中华民族的不良言论做斗争。广大高校教师特别是学生工作者要勇敢地站出来,带好头,积极发声,做好榜样示范,做好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

3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3.1 “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疫情之下,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战场,学校要引导“宅生活”的大学生从关注外部世界转为关注内心世界,进行一场自我修行 。 要教育大学生通过个人的读书、 思考、 冥

想,完善道德提升和心灵净化,实现良性的居家自处。抓住大学生健康网上打卡契机,引导大学生如实填写个人健康信息,按时打卡不补卡,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通过要求大学生不私自返校、自觉积极配合当地疫情防控等措施,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大学生宅家生活,上网时间大幅增加,接受多元文化、思潮、价值观并受到诱导的风险大大加强,家长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多与孩子沟通,与学校主动交流,强化理性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各类网络信息的甄别,响应网络清朗行动。2016年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更是鲜明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5]要树立良好的家风,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都是无形的示范。社会层面,特别是各大网络公司要加强网络监管,特别是对微信自媒体、个人公众号要加大审核力度。疫情期间,部分网络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谋私利,常常断章取义地报道事情,有时会放大疫情防控中的矛盾进行炒作吸引眼球,导致大学生思想上的波动,进而怀疑自己的信仰。要从源头上保证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网络公司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可以联系高校为大学生开展旗帜鲜明讲政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高质量活动,比如易班网上的“我和我可爱的祖国”主题巡展、腾讯网“战疫行动守护善的力量”等活动。

3.2 精准滴灌,掌握高超的斗争艺术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能力不是天生的,要做到精准滴灌。广大学生工作者,特别是高校辅导员要充分用好抗疫这一课堂,大力开展“互联网+意识形态教育”,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微信、微博、易班等网络工具,筑牢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比如,辅导员们利用浙群辅导员等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进行网络思想教育;学校团委原创歌曲《弄潮青春》、改编歌曲《水院的你》的云传唱,激发了学生自强、奋进、担当精神;“同心战疫云漫画”等活动广受欢迎。疫情期间要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不同群体的思想状况。精准滴灌,必须解决好学生的实际问题。学校送网下乡为偏远地区大学生上网课排忧解难;个别学生宅家出现了心理焦虑,辅导员要做好安抚工作和心理辅导;疫情期间,学校封闭管理,学生的需求要尽量满足,真正做到服务育人。

3.3 大力创新,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

信息化时代,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意识形态的教育也要适应传播新格局的调整,进行传播机制的改革创新。学校要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等的积极性,大兴调查之风,摸清学生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要创新思政课授课方式,上好线上思政课。开展“思政星课堂”专项活动,讲好抗击疫情中凸显的中国制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打造“抗疫星金课”。任课教师要深度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利用这次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优秀典型、感人故事等思政育人元素,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思政工作载体,开好微班会,上好微党课,开展微调查等。重视智能化传播手段的建设和创新,运用App、直播等现代学习交流方式增强双向互动,借助VR、AR等技术优势加强体验巩固,让广大大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的学习中来,使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伴随着思政教育活动的浸染得以构建升华。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思政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思政课“需求侧”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