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商务背景下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安徽省长丰县为例

2020-01-19孙功慧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安徽省乡镇

孙功慧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自2016年“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以来,安徽省积极推进“电商安徽”建设,电子商务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电子商务已成为安徽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电子商务推进安徽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促进了传统农业经济和产业形态的改变。网上交易额、农产品网上消费额大幅度增长、创业就业带动效益明显,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农村电商正式成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亮点,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动力。[1]2017年,安徽省建设了涵盖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乡村电商网点体系、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平台体系、全农村电子商务综合保障体系的农村电子商务的“一中心、五体系”。

2017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主要实施意见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破解安徽省物流降本增效的突出瓶颈制约,切实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物流支撑,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国内外电商快递龙头企业,加快在合肥等地建设智慧物流核心节点;推进城市共同配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大型公共配送中心、社区配送中心、智能自提柜及自提点等末端配送节点三级网络体系;进一步整合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供销、邮政、快递、电商等物流服务设施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深入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实现安徽省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1]

一、安徽省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现状调研分析

安徽省积极营造物流发展环境,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增强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困扰物流的成本控制与有效运营。例如,笔者于2018年3月对安徽省长丰县进行了调研,主要调查对象为该县的农村居民及快递企业(代办点),经调研后理清了该县农村现有的快递配送模式现状,以及各个物流企业或者物流代办点目前遇到的痛点及难点;同时也了解到该县农村区域居民对于物流的需求状况。

1.县乡两级“快递下乡”直送直取模式

目前长丰县区域的农村快递公司大部分是分两步走,一是在县城设立县级处理中心,负责县城地区的配送和快件收取,二是乡镇代理负责自己所在区域的派送和收揽工作。县乡两级结构的模式加速了“快递下乡”的进程,但是运营成本高,部分地区无人代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业务主要集中在快递物流,而快递物流存在多种模式,管理混乱,车辆空载率较高,“最后一公里现象”尤为明显。

2.农产品配送进城现状

长丰县农产品典型的有长丰草莓、长丰葡萄,同时长丰县很多农村早已开展“农家特色活动”的形式去推广长丰品牌的农产品,例如,近几年的“长丰农摘节”,很多超市都有长丰品牌的农产品,“进城”现象越来越普遍。根据农户走访调查了解到,农产品入城销售主要有农超对接、农舍对接、农贸对接三种形式,农超对接,农产品初加工成本较高;农社对接,销售不稳定、入城成本高、定点销售成本高;农贸对接,销售价格低、商贩之间不合理竞争损害农户利益。

3.农村电商物流配送的痛点、难点

(1)农产品进城成本高,进城渠道少。通过调研,农产品进城多数都是农户自己送进城,零散性较强,整体进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没有形成经济性、规模性的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这也是导致农产品物流配送不成形的主要原因。被调查农户表示,希望有个更好的平台去销售农产品,最好能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减少供应环节;年轻的农户则表示想尝试电商平台去销售农产品,但是物流配送成本高。

(2)农村电商物流发展不均衡,快递入乡物流、农产品进城物流差距较大。快递入乡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城的相对来说发展缓慢,甚至很多农户都不知道怎样通过电商平台去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很少想到通过物流去将产品送入城,导致农村物流进出农村的业务不均衡,农产品物流配送在农村难以成规模化,很多村都是停留在传统的“商贩低价收购,大货车直接拉走”的模式。专业的农产品物流配送需求少,同时现有的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货物量少不够整车配送,部分物流代办点表示业务量少面临关门的局面。

二、农村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1.省内农村电商物流整体体现出“长物流链”与“高空载”问题

在政府和快递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快递下乡进展迅速。然而农村的快递服务需求分布比较散,需求量少,区到县、县到乡镇,属于干线运输,可以实现规模化配送和共同配送,但是乡镇到村,运输距离远,时间长,收派量少空载率高,形成“长物流链”,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村电商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反而拉长了物流链。

2.快递物流企业运营成本高,时效性低

农村地区增加了“县到镇”和“镇到村”两个环节配送,随之而来的运输成本也相应增高。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分布在更为广阔的地域,更为分散,配送、揽件成本高。对乡镇代理而言,提升快递的时间效率会引发更髙的成本,因此,乡镇代理会选择降低取送货频率,通过提高装载率,降低自身运营成本,但是快递变“慢递”,客户满意度降低。

3.“农产品进城”与“工商业品下乡”重复配送现象严重

农产品电商平台模式主要采用农场直销的方式进行,区域化特征明显,采用自行配送+第三方配送的方式进行农产品订单的配送。目前很多农村农产品对冷链配送的需求不明显,物流需求同于一般产品,从而导致重复配送。[2]零散农产品选择自行配送投入成本大,选择第三方配送,难以实现规模化,不经济,容易导致高成本低效率。

三、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建议

1.改变配送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农村电商促进农村物流市场形成并扩大,然而农村本身的需求量少,地点较分散,导致运输时间长,空载率高,快递物流成本高,如果采取循环配送模式,并整合周边零散农产品订单需求,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空载率,使得物流企业正向高效发展。[3]

本文提出农村电商物流的循环配送模式,县级处理中心在接到区域分拨中心的快件后,合理安排取送货时间,按照“牛奶”路线将快件派送至各个乡镇,并将各个乡镇揽收的快件装车,运至县级处理中心,包含取货和送货两个环节,在每一个乡镇代理处既送货,又取货,这就使得每一个乡镇代理处的体积容量为双重值,配送模型可描述为:有N个乡镇代理,每个乡镇代理的位置坐标和取送量己知,须由县级处理中心派出具有一定数量的容积为V的车辆向多个乡镇代理送货,假设每个乡镇代理的取送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每条路径上货车的载货量始终不能超过车辆容量限制,要求合理安排车辆行驶路线,使总运距离最短。

2.为农民搭建物流平台共享快递“顺风车”,低成本送出农产品

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上,农村快递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是分开的,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资源的利用不充分、重复配送现象严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建立这种配送信息共享平台,将快递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实现“共同配送”,快递物流的循环配送,“顺风车”送农产品“出城”,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企业的协同发展。

3.加大农村政策宣传,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农村电商培训,提高农民收入

从资源利用率、物流成本及农村发展三个角度分析,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农村电商,加大对农户的电商知识普及和电商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对电商的价值认识,有效利用电商平台、物流平台扩大销售范围。[4]以农产品经济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村物流规模化、均衡化发展,从而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安徽省乡镇
成长相册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乡镇扶贫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