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路径研究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2020-01-19吴光炜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菏泽市农产品农业

吴光炜

(菏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 菏泽 274020)

菏泽市正处于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机遇期、加快期和攻坚期,从某种程度上讲,明确其跨越路径至关重要。为此,从实际出发,借鉴成功经验,运用现代理论,研究提出科学性、战略性、可操作性强的跨越路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菏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菏泽作为农业大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农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态势,并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已具规模

2018年,菏泽市粮食产量746.17万吨,占山东省的14.03%;棉花产量8.33万吨,油料产量22.19万吨,蔬菜及瓜类产量1079.98万吨,分别占山东省的38.39%、7.13%和13.18%;肉类产量83.52万吨,禽蛋产量62.82万吨,淡水产品产量9.26万吨,分别占山东省的9.83%、14.05%和7.39%。同时,活立木蓄积量2028万立方米,占山东省的15.55%。

(二)农副产品特色突出

菏泽市牡丹有9大色系、10大花型、1259个品种,栽培面积48.6万亩,是世界上花色最全、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栽培中心。菏泽木瓜富含有机酸、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份,系列产品荣获中国名优特农产品推广产品。菏泽耿饼具有霜多肉厚、甜味适中和透明无核等特点,在明代就驰名全国,被列为贡品。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被专家称“三大国宝”,为全国著名畜禽产品。同时,鲁锦、条编、芦笋、黄河鲤鱼、东明西瓜、成武酱大头等特色农产品,也闻名全国。

(三)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2018年,菏泽市农用机械总动力(不含农用运输车)939.75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动力80.91万千瓦。拥有农用拖拉机8.49万台,农村公路24580公里,分别是2015年的1.12倍和1.14倍。机耕面积1302.36万亩,机电灌溉面积1200.89万亩。农村用电量47.11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加1.39亿千瓦时。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88.4%,比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菏泽市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构建以粮食生产、果蔬加工和畜牧养殖等为代表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取得显著成效。东明县获批创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试点,曹县被评为山东省“新六产”示范县,定陶区茗嘉兴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等9家经营主体入选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同时,曹县还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牡丹区外向型食品城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鲁花花生油等8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

(五)加快实施“一村一品”

菏泽市加快“一村一品”战略实施,积极培育特色品牌,涌现出一批示范村镇。国家级、省级、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分别达到14个、19个和135个,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达到24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达到168家。同时,全市“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904个,省级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达到22个、区域公用品牌2个,巨鑫源食品、曹普工艺和天中山药等一批农产品品牌日益响亮,并形成品牌支撑体系。

(六)生态农业有序推进

菏泽市积极实施“农业节水、化肥减量、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畜禽粪便治理”等六大示范工程,已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面积120万亩,其中巨野县承担的国家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已推广秸秆腐熟、深耕还田面积7万亩。全市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2个、示范区3个、示范基地21个、示范企业3个,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3个、示范区6个、示范基地25个、示范企业5个。

二、菏泽向农业强市跨越面临的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环境处于新常态。菏泽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既面临良好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但总体分析,机遇大于挑战。

(一)面临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为菏泽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带来了历史机遇,跨越氛围更加浓厚,政策环境更加有利,推动作用更加突显。一是强农政策进一步聚焦。菏泽市各级各部门从“五大振兴”入手,全方位支持农业发展,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生产要素充分聚集,农业短板加速补齐,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二是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速。菏泽市实施质量、品牌和科技等兴农战略,将发展农业“新六产”作为重要举措,出台了新旧动能转换规划,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质量提升、效益增加,向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菏泽市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土地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市建设,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短板弱项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活力和潜力。

用于补充维生素C——每天50~100mg。我一般一天吃一粒,有时候忘了吃也无所谓,如果口腔溃疡,我会吃两粒直到痊愈。

(二)面临的现实挑战

由于国际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多变性,致使农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带来了现实挑战。一是农业发展外部环境复杂。全球各经济体针对农产品检验检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频繁出台,反倾销、特殊保障条款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特别是中美贸易争端以来,菏泽市近50%的出口农产品企业遭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二是生产资源要素供给趋紧。菏泽市农业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大,人均水资源量仅243立方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化肥用量大、地膜残留严重、养殖污染等带来的环保压力越来越大。三是新业态培育能力不足。菏泽市农业结构不尽合理,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不足,“智慧型”农业较少,高新技术企业较少,高附加值产品较少,农业“新六产”尚处探索提升阶段。

三、菏泽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基本路径

根据面临的环境条件,结合农业发展的特点,顺应发展的趋势,菏泽市要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兴农、绿色兴农的原则,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推动菏泽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

(一)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实施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等提升工程,开展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一是加快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并强化高标准农田创建,巩固提升粮棉油生产能力,建立长期稳定的需求关系,确保人们生产生活需要。二是抓住土地流转这个关键,积极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等适度规模形式。探索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和集体所有权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相互权力关系,着力实现规模化经营与农民共享收益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强与国际、国家、省标准接轨,制定农业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并配套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程,加快形成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同时,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补贴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的要求,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低质、低效、不对路的品种减下去,把紧缺、专用、优质品种的产量增上来。一是在确保小麦、玉米和稻谷等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巩固提升棉花、油料和果蔬等生产能力,适度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面积,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二是积极发展畜牧业,突出抓好食草型、节粮型畜禽养殖,切实增加羊、牛的比重;着力抓好猪、鸡、鸭、水产品等养殖,保障肉蛋奶等重点畜产品稳定供应。同时,科学合理确定林业用地,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重点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管理和农药废弃物收集处理等,并完善农业预警监测分析制度,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三)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

坚持融合化、市场化、效益化的原则,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积极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一是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拓展挖掘农业科技教育、文化传承和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推动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和康养农业向高端型、精致型、效益型迈进。二是培育农业示范载体,创建一批“吨粮田”“万元田”农业基地,改建提升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农村现代商贸物流载体,引领三产融合向纵深推进。三是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突出抓好淘宝村、淘宝镇建设,推动农业供应链畅通。同时,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探索发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券,加大土地挖潜和闲置资源整合力度,引导人才、资金和土地等资源向农业“新六产”发展主体聚集共生。[1]

(四)促进农业整体水平提升

实施品牌高端化、质量兴农和“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竞争力整体提升。一是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加快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实施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开展品牌创新、推介和宣传等活动,放大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和曹县烧牛肉等品牌效应。二是围绕农产品质量提升,摸清生产经营主体底数,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并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同时,组织开展畜禽、水产、食用林产品、园艺作物等标准化试点,建立产销一体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加快农产品“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与日本、韩国和东盟等农业产业合作空间,开展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两区”试点,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引领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设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区,全面提升菏泽农产品国际市场话语权。[2]

(五)加快农业发展载体建设

(六)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

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动水利工程、农田设施和交通物流等薄弱环节的改造升级,尽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一是实施水安全保障规划,完善农业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重点抓好闫潭、谢寨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魏楼、田集水库等建设;建设农田现代排灌体系,突出抓好中小型田间水利工程的新建扩建;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着力抓好水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改造升级老旧棚体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温室大棚、智能大棚等新型棚室,重点发展设施蔬菜、设施园艺等,鼓励发展畜禽、水产工厂化养殖,支持发展大马力、多功能、智能化的农机装备,加快实现粮棉油全程机械化、菜果畜主要环节机械化。三是增强农村交通物流设施保障能力,重点抓好农村公路改造升级,以及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建设,解决物流入村“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围绕优化调整农村能源结构,积极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可再生能源集中供热等工程建设,并探索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区。

(七)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农业科技“展翅”行动,突出抓好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一是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农业战略合作联盟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统筹优势科技资源,在优良品种繁育、重大病虫害防控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等领域,形成一批突破性科技成果,抢占农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充分利用农业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立架式整形栽培和营养诊断科学施肥等先进技术;加快“农业驿站”建设,强化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完善以“专家定点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方式,推广“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的建设运营机制,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大支撑。[4]

(八)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在抓好农村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加快互联网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是增加移动通讯基站、推进光纤入村入户和提高网络通讯能力等。二是落实农村网络提速降费政策,建设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村消费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和“三农”政策服务等系统,推进服务手段向移动终端延伸、服务方式向精准投放转变、服务内容向多领域拓展。三是实施“互联网+”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和商贸流通等,促进遥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有机融合,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积极发展智慧农业。支持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实现覆盖全链条、多层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提高农业智能化水平。同时,开展农村互联网培训,普及互联网知识,提高互联网使用能力,加快弥补城乡之间数字鸿沟。

四、支撑菏泽向农业强市跨越的保障措施

对菏泽而言,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是一项集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于一体的重大工程,它不仅要有科学的跨越路径,而且还要有强力的跨越措施,以确保跨越目标的实现。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应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出时间表,画出路线图,实行责任制,将任务分解到县区、部门、乡镇,将目标落实到企业、项目、责任人,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着力强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齐抓共推的良好格局。

(二)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加大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投入力度,优化财政资金支出结构,转变生产要素供给方式,完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构建集资金补贴、金融保障和设施土地等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风险补偿、税费减免和贴息奖励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强市建设。[5]

(三)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围绕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以改革激活主体、撬动要素、繁荣市场,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全面完成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对农村承包土地之外的集体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作股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稳定农民土地预期收益。推进以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抵押货款,以推广大型农机装备、设施大棚、农产品订单等产权抵质押货款。加快县域农村经营产权流转市场建设,研究制定流转市场运行规范,努力打造集产权交易、资产评估和抵押融资等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平台。[6]

猜你喜欢

菏泽市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小村的呼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