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绘本阅读的幼儿分享行为养成路径构建

2020-01-19范美蓉胡钰涵湖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关键词:幼儿教师绘本核心

范美蓉,胡钰涵(湖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核心素养中包括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1]。幼儿亲社会行为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即是分享行为。幼儿品格的发展受分享行为养成的影响。核心素养结构中提出人与社会领域部分需培养幼儿学会沟通与交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基。分享行为是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学龄前阶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对养成幼儿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绘本具有图文结合、情节生动等特点,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为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提供可行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幼儿缺乏分享行为的表现与原因,提出结合绘本科学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为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家庭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措施,共同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缺乏分享行为的表现

核心素养的制定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够引领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2]。核心素养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培养的学生应该养成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性的培养方面,让学生学会分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幼儿缺乏分享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不分享、伪分享、“过度”分享三种行为。

(一)不分享

“不分享”是指幼儿没有形成分享意识,在社会性交往中较少有分享行为。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需结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的特殊性。研究发现,低龄阶段的幼儿不愿与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等,当大人把东西分享给同伴时,幼儿会有强烈的抵抗情绪。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有关。在幼儿阶段没有养成初步的分享意识,在以后的发展中也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关系。

(二)伪分享

“伪分享”指社会性交往中幼儿的分享行为建立在功利性动机上,幼儿自身并没有养成真正的分享意识。有的家庭会通过物质或者言语的奖励来激励幼儿的分享行为,幼儿分享只是为了得到大人的夸赞或者奖励,并不是从情感或内心里认同的分享。还有部分幼儿愿意与大人分享,因为大人不会真的要他们的东西,只要幼儿愿意表现出分享行为,大人会把东西还给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敏感性合理发展。大多数幼儿不理解分享的真正意义,因此幼儿表现出几次“分享行为”,并不表明幼儿就具有了长期的分享意识。

(三)“过度”分享

“过度分享”是指幼儿缺乏所有权意识,表现出“自我牺牲”的分享行为。如笔者在幼儿园所观察到的一种现象:今天早上丽丽带了一个会眨眼睛的洋娃娃,小朋友们都很好奇。依依跟丽丽说:“我想要玩一会你的洋娃娃,你可以给我分享吗?”丽丽犹豫了一会说;“好吧,你要小心点哦!”依依玩了一段时间就被别的游戏吸引了,把洋娃娃丢到了椅子上。这时丽丽看到后赶快去把那个娃娃拿来玩,这时妮妮看到了洋娃娃也来找丽丽借,丽丽此时嘴巴紧抿着,手握紧了洋娃娃,但还是给了妮妮。妮妮非常喜欢洋娃娃,拿着玩了一天,丽丽一整天情绪都不是很好,但老师由于太忙没有注意到。

从案例中可以看到,丽丽因为大人教育同伴交往中要分享,所以把自己喜爱的玩具一整天都分享给别人,却又不好意思要回来,导致丽丽的情绪整天都处于低落的状态。这种“过度”的分享教育使得幼儿缺乏所有权意识,幼儿没有尊重自己的意愿,合理地去拒绝别人。核心素养中涵盖的重要一点即是个体首先要学会处理个人与自己的关系,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意愿,再去学会与他人和社会沟通交流和合作,案列中的丽丽并没有学会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具有正确处理个人与自己关系的良好素养。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幼儿缺乏分享行为的原因

通过分析幼儿缺乏分享行为的表现,发现幼儿缺乏分享行为的原因主要有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和家庭四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一)幼儿的认知水平受限,出现“伪分享”行为

核心素养的发展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发展敏感性。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全面分析幼儿的发展特点,然后合理地设定培养目标。在皮亚杰看来,学龄前儿童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伦理道德阶段,对事情的结果只有浅显的理解,其行为方式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其行为直接受行为结果支配,他只做规定的事,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因此,这一阶段的幼儿的行为总是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幼儿并不能真正体会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感受。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受限,幼儿的“分享行为”会表现出功利性,分享只是为了躲避惩罚或者获得奖赏,例如前面所论述的“伪分享”行为。

(二)幼儿教师忽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核心素养是将国家较抽象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系统化,使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容易理解和实践。但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素养时会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导致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培养幼儿的一些方面的素养。幼儿的分享素养在日常生活中难以直接用量表等可测量的方式评价和观察,因此幼儿教师会更愿意去培养可评价或可测量的其他一些技能素养等,而对幼儿社会性素养方面的培养有所缺失。

幼儿教师自身没有掌握科学的分享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姚雪娇在对南京市的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幼儿教师大部分都认可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通过绘本教育幼儿并没有实现[3]。首先幼儿教师对绘本的分类以及教育意义研究并不深入,其次是在日常活动中通过绘本来教学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充分地备课准备,这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都很困难,所以让幼儿教师通过绘本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很难。

(三)幼儿园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目标与观念偏离

幼儿园都会根据《规程》、《纲要》等文件来设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中也会注重培养幼儿的各方面的素养,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由于幼儿园领导者在观念与目标上的偏离,幼儿园过于注重对幼儿的技能与智力等方面的培养,忽视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在幼儿园中过早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这一做法实际上违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超越幼儿可接受范围的知识,幼儿非但不能掌握,而且对幼儿发展其他素养也会有阻碍。虽然有的幼儿园会设置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目标,但在实际教学评定时因为如情感、态度类的行为都很难评价,所以也会被忽略。

幼儿园较少开展专家讲座,没有通过科学的引导,使幼儿教师掌握正确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方法和正确的分享教育理念。幼儿园也忽视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园内研习,让教师之间进行分享教育的心得。幼儿园不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与家长进行教育合作,例如开展家庭分享日活动或平台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与反思对幼儿的分享教育。

(四)家庭结构单一,家长“分享”教育理念缺乏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一般家庭“4(祖父母、外公婆)-2(父母)-1(孩子)”的家庭结构为孩子的独占、独享行为养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幼儿在家习惯了独享,不会体验到与别人分享的感受。因为儿童总是设法在同伴中寻找自己,在同伴中体验自己,总是试图通过同伴来了解和发现自己。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往往更多也更易发生于同龄人之间[4],而当代社会较多的家庭结构是三口之家,家中缺少同伴的比较,幼儿缺少机会去观察和学习同伴之间的分享行为。

家长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既不是很重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忽略了幼儿时期是幼儿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未采取正确的教育措施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错失了培养幼儿在该阶段发展分享行为的敏感期。核心素养的养成不仅受社会的影响,幼儿成长中的一些基本价值观、态度和分享行为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并且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终其一生的时间完善,而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养成都有其关键期,若家长在学龄前阶段不注重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在幼儿往后的成长中也很难再去培养。核心素养的养成不能仅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合力,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核心素养发展。

三、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可能性

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的结合最终形成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更多是在后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通过与环境和他人的交往与探究,在对自我的认知与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的。通过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幼儿的素养,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分享行为,还可以培养其他能力方面的成长,如对美的感受,对文艺作品的鉴赏等。

绘本图书适合幼儿阅读的优点是它既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又能够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有效的绘本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模仿学习故事人物的分享行为。1997年国际学前教育组织会议(OMEP)的主题是“儿童和书籍”,认为早期阅读是儿童获得口语和使用书面语言的物质基础。可有效提高阅读与写作技能,改良文化背景,拓展见识,使儿童能够处于丰富的知识环境中,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学龄前幼儿社会化和情感的发展。

(一)绘本阅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绘本阅读最大的优点就是图片与文字的有效结合,从简单的文字中可以自由地想像图片,从图片中又能突显出简单文字的重要性。儿童绘本是从幼儿发展的视角来选择题材,故事的主题以及图画和语言等都十分为儿童的阅读能力及兴趣特点考虑。幼儿绘本具有以下的几个优点:第一,主题非常明确突出,幼儿基本都可以阅读和理解故事内容。第二,绘本不论书名抑或故事的内容都简练精小,容易理解,并且故事情节生动活泼、抽象。第三,结构简单,情节生动,故事人物形象具体活泼,内容想天马行空,绘本故事内容、形式及描写方法都尽可能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第四,绘本的图画主题具有多样性,但基本都具有启发幼儿认知、引导儿童养成核心素养的优良特征。第五,绘本没有逼迫幼儿去学习的特质,却可以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来让幼儿了解世界,学习简单知识,认识对与错的概念。第六,描写游戏、展现游戏、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并对幼儿的游戏精神赋予正强化,帮助幼儿获得快感、宣泄剩余精力,帮助幼儿创造一个快乐的世界,获得愉快想象的乐趣。第七,审美的快感以及因此产生的快乐性,也能够带给孩子快乐的感受,这一点一直被教育家们所强调,教育家们认为愉快对于幼儿阅读的重要性远超过其他所有的特性,并且不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八,无功利性。与上面讲到的游戏精神和艺术气息相联系,绘本故事基本上都没有让幼儿学习的目的,却潜移默化地有这方面效果和潜在意义。即使有所谓的教育性,也应是潜在、良好的教育意义。第九,高度注重语言文字和图画的品质和艺术特色,幼儿在审美心理结构当中,适应能力较强,幼儿非常容易沉迷到绘本故事中,个体仿佛身临其境,在绘本故事中体验故事所要传达的情感。

幼儿的可塑性非常强,很容易接受情感感染、同时也很容易被模式化,这既是通过绘本培养幼儿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生活体验比较缺乏,对世界的整体认知还没有建立完整,是最容易接受各种外来影响的年龄段,并且也对幼儿的以后人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故事形象的感化力量对于幼儿的印象更加明显。根据国外学者皮亚杰对儿童思维阶段的划分,学前阶段的儿童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表象来表征事物,而生动形象的绘本故事,主要是以精美的图画来展现故事情节,并且绘本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为通过阅读绘本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幼儿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会无意识地去效仿绘本故事人物的形象,有益的绘本作品也会让幼儿通过有效的阅读形成良好的行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养成分享的意识。

(二) 绘本阅读能培育幼儿积极的亲社会情感

绘本阅读能为幼儿的情感带来积极快乐的体验,娱乐幼儿的身心。当幼儿沉浸于绘本阅读中时,他会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情绪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因此通过绘本阅读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发展幼儿的社会化情感具有可行性[5]。童年的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家长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通过分享主题绘本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让幼儿在自由、快乐地阅读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学会分享,为幼儿未来适应社会、学会与他人交往奠定基础。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也可加入绘本阅读让幼儿感受积极快乐的情感。选择具有分享教育意义的主题绘本,让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故事,体验绘本故事传达的情感,模仿绘本故事中人物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处理争抢的问题,愿意与别人分享。如在讲述《金色的房子》中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迁移的方式让幼儿去体会小姑娘的心理路程,从自私到与人分享的这种情感变化,让幼儿也理解要分享才能不孤独。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分享教育的契机时,也可以迁移绘本故事的情节,让幼儿会晤分享的意义,学会去“自我中心化”,习得社交技能,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性素养。

四、通过绘本阅读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具体措施

教师、幼儿园、家长首先要选取具有针对性、趣味性、系统性的绘本,再结合绘本开展多元的活动,通过对幼儿知情意行多开端的教育,最终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

(一)教师开展多种绘本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第一,选择分享主题绘本,开展多元活动。教师要在众多绘本中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分享教育主题的绘本故事,选取的绘本要具有趣味性、教育性(知识性),让幼儿对所选取的绘本感兴趣。教师可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开展绘本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启发、幼儿讨论等多种方法让幼儿去理解绘本故事要传达的教育意义与情感,让幼儿在深度理解绘本故事的基础上建立分享意识,为后面亲社会性行为的养成奠基。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幼儿通过多元形式表达分享情感,体现整合教育的观念,幼儿不仅要阅读绘本故事,幼儿可通过参与不同主题的真实分享活动,体验分享情感,践行分享行为。例如可以开设“图书漂流角”让幼儿各带几本绘本到漂流角,互相分享图书,让幼儿在分享中形成积极的分享行为。第二,注重在延伸活动中进行分享教育。延伸活动中的教育可以让幼儿巩固学习到的经验,还可深入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增进幼儿对故事情节的体验。分享教育既可在指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在非指定领域的一日活动中开展。教师可将幼儿熟知的绘本故事情节设计到延伸活动中,如将分享类的绘本故事情节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或者开展艺术手工活动,更生动地展现故事情节,让幼儿在回忆故事情节的同时,再次体验分享情感。

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争抢行为,教师可抓住教育契机,讲述分享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幼儿主动分享,使幼儿在真实情景中体验分享的情感,践行分享行为。

(二)幼儿园加强对绘本教学的重视与管理

首先,引进具有分享主题的绘本。绘本的价格昂贵,大多数幼儿园及家长无法提供给每位幼儿足够的绘本来进行教育,很多教育活动就无法开展。针对此困境,幼儿园可以创设一间丰富多彩的公共图书室,根据教育主题创设多个图书区角,供幼儿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幼儿自主阅读。绘本故事的主题多种多样,幼儿园需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性,引进具有分享教育意义的绘本。其次,创设分享主题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的养成有很大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幼儿园环境文化的熏陶。幼儿园要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除了开展绘本的教学活动与阅读外,还要注重延伸活动的开展。例如幼儿园可以选取经典的分享主题绘本人物图片粘贴在游戏区或者宣传栏上,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对分享意义的感受和理解,幼儿的所处环境中渗透分享教育。再次,开展分享主题的亲子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可以让幼儿进行实践分享行为,避免只停留在口头分享或伪分享行为。例如幼儿园可根据本园特色举办“分享日”活动,让幼儿把家中的玩具、图书等拿到幼儿园与别的小朋友分享,让幼儿在实际分享活动中体会快乐的分享情感,促进亲社会性行为的养成。最后,幼儿园可开展分享教育宣传讲座,幼儿的分享教育只通过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协调与组织家长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分享行为的养成。

(三)家长重视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养成

第一,重视亲子阅读。由于学前阶段幼儿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一个双边活动,不仅要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还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长需为幼儿创造一个利于幼儿养成分享行为的支持性教育环境。家长与幼儿的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分享活动,家长与幼儿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分享交流。因此,家长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不仅可促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幼儿多方面体验到分享情感。第二,生活中进行分享教育。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要做到“知行合一”,强调个体情感体验和行为实践既要通过绘本及相关活动认知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又要将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加强真实体验[6]。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让幼儿践行分享意识,在体验中培养正确的分享行为。例如让幼儿学会将玩具或零食分享给家庭成员时,家长及时给予正强化。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绘本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绘本
绘本
绘本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