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0-01-19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乡村音乐教师队伍音乐

肖 辉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5)

新世纪以来,以修订音乐课标为标志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取得了全方位的进展,但乡村音乐教师队伍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教师是兴教之本,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石。要真正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还需要积极推进乡村音乐教育改革,大力加强乡村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从补充机制、工资待遇、荣誉制度、职称评聘、管理机制、统筹规划、专业发展等各个层面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措施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推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新时代乡村基础教育出现了新的变化,但依然有许多问题没有根本改变,其中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尤为突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仍然任务艰巨。

(一)乡村音乐教育环境的变化

近十年,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美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环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1.美丽乡村初具规模

乡村振兴计划实施以来,乡村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有的乡村增设了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体活动与业余生活,提升了审美素质。同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广大乡村村民积极参加城市建设,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改善了思想封闭落后的状况,新农村的建设成效也助推了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2.教育环境逐步改善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扶贫攻坚的有序开展,在建设教育公平的背景下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有所提升。乡村学校布局调整取得实效,校容校貌明显改观,音乐教育的育人环境不断优化,教学场地、教学仪器、教学设备、教材教具等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为乡村音乐教学与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3.党和国家日益重视音乐教育

新时期党和政府把音乐教育提到了立德树人的高度。在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重任。而无论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还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音乐教育内容,都是由音乐教师负责完成的。乡村音乐教师承担着“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使命,责任重大。对于乡村的学生来说,受家庭经济条件和音乐教育环境的限制,除了在学校有机会接触音乐教育之外,他们没有城市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多,乡村音乐教师的“美育”责任更加重大,影响也更加深远。

环境的变化给乡村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是乡村音乐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外部动因。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乡村音乐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思想的解放呈现出不匹配的复杂状况。

(二)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

1.乡村音乐教师队伍成员结构复杂

乡村音乐教师是乡村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群体,它由从事乡村音乐教育的教师组成,他们从事的教学工作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艺术教育。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也有其特殊性的存在。

音乐教师队伍成员结构复杂,既有专职的专业音乐教师,也有兼职的专业音乐教师,还有兼职的非专业音乐教师,是一个来源多样,兼职现象普遍的教师群体。大量的兼职教师,给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带来复杂性。首先,兼职教师稳定性差,易于变动,加上兼职教师大多不具备专业教育的背景,导致其专业教学与专业发展都难以保证专业性。其次,兼职教师的加入,导致音乐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基础数据统计陷入困境,如音乐教师学历、专业结构,甚至包括年龄结构,都会因为其不同的专业出身和经常变动的教学科目而导致统计数据效度不佳,给师资队伍现状的统计分析带来困难。乡村音乐教师队伍人员组成的复杂性还体现在其教育背景上,他们有的毕业于音乐专业院校,有的毕业于师范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有的是中师毕业,还有毕业于其他普通高校非艺术类专业。他们学习经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综合素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构成了乡村音乐教师队伍的“复杂性”。

2.乡村音乐教师工作繁重

在乡村学校,音乐教师从事的工作较为复杂,工作量大。一方面是因为结构性缺编导致教师周课时过多,另一方面音乐教师还要承担大量的第二课堂工作。乡村学校里,家庭困难、父母外出、缺少关爱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有更敏感的内心世界,有更丰富的情感渴求。因此,音乐教育除了“审美教育”和“以美立德”之外,“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具有“温暖人心”的作用。这里的美育“既有感性的丰富性,又有人文深度”[1]。再加上乡村音乐资源匮乏,专业教师、培训机构、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这种特殊的需求与现实的不足也使得乡村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呈现出城乡差别。此外,黑板报、学校的各类宣传与展览、评估材料、数据统计、文艺演出、专业竞赛、艺术节等大量的课外工作,因专业特长的原因一般都由音乐老师承担。这种工作种类繁多,工作内容繁杂,工作任务繁重的现象使得乡村音乐教师疲于应付,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3.乡村音乐教师地位低下

乡村音乐教师的地位与音乐课程的受重视程度相关。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乡村基础教育的课程中,音乐课程一直未能开齐开足。“受访学校100%的音乐‘课程表’开课率与实际不符,实际情况是,三四年级音乐课程,有40.6%的学生未能按照课程计划与‘课程表’安排上音乐课。其他年级至少有14.5%的学生完全不能按课程计划上课,加上疑似未上课的学生,这个比重将达到32.0%左右。”[2]146连课程都无法按国家标准开齐,上课老师的地位可想而知。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外部因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乡村学校忽视音乐教育,其他课程占用音乐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内部因素,音乐教师队伍本身来源复杂,专业水准参差不齐,有的综合素质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更难以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而言相形见绌。因此音乐课程往往变成了无足轻重的课程,音乐教师也因此而被人看低。此外,乡村音乐教师的地位还与其工资待遇、社会地位、村民生活管理的参与度与话语权等诸多因素相关。这些问题不解决就难以从根本上改善乡村音乐教师地位低下的状况。

4.乡村音乐教师数量不足

一直以来,乡村音乐教师就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相比较而言,城市学校的音乐教师不仅配置较为齐全,往往还细分了教师的专业,如声乐教师、器乐教师、舞蹈教师等。而乡村音乐教师往往身兼多职,一人多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发布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乡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音乐教师,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本课题组调研统计的数据显示,湖南省123所乡村学校的音乐教师中,专业专职音乐教师占有比例为23%,音乐专业兼职教师占有比例为43%,音乐非专业兼职教师34%。另一份数据显示:“选择‘专职音乐教师’选项频率为53,占据总数百分比43.8%;选择‘兼职音乐教师’选项频率为58,占据总数百分比47.9%。”[2]102这种师资配备不足、兼职现象普遍的状况,使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处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乡村学校,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5.乡村音乐教师素质不高

乡村教师待遇不高、环境不好导致岗位吸引力不足,难以吸引优秀的音乐教师下乡从教,从源头上导致乡村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导致这种能力不足还有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这种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科研能力、职业认同、专业发展等各个方面。许多乡村音乐教师缺乏必备的歌唱能力与伴奏能力等专业技能,不能在课堂进行示范。其次,教师协作能力较弱。乡村音乐教师因为师资的不足,与其他同行相互沟通、协同合作,共同商讨教学问题,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机会非常少,教师通常只能靠一己力量来完成音乐课程的教学活动。其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较弱。乡村音乐教师因繁杂的工作压力,加上音乐课程不受重视,在课后很少针对课堂的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总结与反思,归纳成败得失,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除此之外,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弱。他们因承担较重的工作负担,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去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加之乡村学校环境的相对闭塞,教师接受到新的知识信息渠道较少,从事科研的动因不足。教师自身的因素加上乡村学校的从教环境,在缺乏专业发展的平台和名师引领,缺乏教育科学研究的引导和学术训练的前提下,音乐教师难以提升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难以形成思考和研究的习惯,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难以提升。而音乐教育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糟糕的专业表现会让艺术的美感荡然无存,既然“美”无从谈起,就更不要说“以美育人”了。

6.乡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困难

乡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参加高校的职后培训两种途径实现。与其他学科相比,乡村音乐教师从数量到质量都使得校本教研活动难以开展。近年来,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部分高校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乡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人数和频率已经大幅度上升,但是,培训质量却不能与之成正比。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很多人认为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思想上毫不重视。此外,还存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培训成果难以在教学实际中应用等问题,造成培训初衷的异化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导致乡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陷入困境。

总而言之,新时代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集中体现在社会认知失范、美育环境欠佳、音乐教师缺乏、师资水平不高等方面,概括起来依然是“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的集中体现。

二、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从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两个方面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发展”提出了目标。

(一)高尚的师德师风是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制高点

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教师必须有热爱教育的情怀,淡泊名利的志向,安贫乐道的操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尤其是乡村音乐教师,面对条件更好、机会更多的城市诱惑,要在金钱、物欲、名利中不迷失方向,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困于物、不疫于形,言传身教,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实现“以美育人”。“以美育人”的提法与中国传统的“乐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的“乐教”传统源远流长。上古时代,人们就对“乐教”高度重视,把它列为社会教化的重要手段。《毛诗序》有云:“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礼记·乐记》中也有记载:“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这种“礼乐教化”以“养德”“成人”为目的,从个人修养层面“以乐成德”,追求人生的德性之美,实现生命完满的价值。被孔子誉为“尽善尽美”的《韶乐》就是实施“乐教”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它与治国方略的“德治”理念紧密结合,成为德育与教化的重要手段。这种“乐教”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卓越的职业品质是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着力点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每个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并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承担起教育的使命,教师必须具有卓越的职业品质,专业扎实,学养深厚。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也要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扎实训练专业技能和教师基本素养,奠定教书育人的专业基础。不能因乡村环境、条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更不能因音乐课程在乡村基础教育的“边缘化”而忽视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品质的提高与完善。面对现实存在的诸多困难,乡村音乐教师更应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责任之心、担当之心,有为薄弱乡村音乐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守与信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育技能和职业操守,并竭尽所能、排除困难去突破乡村音乐教育事业的瓶颈与障碍,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的指引者,真正成为乡村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者。

(三)完善的制度结构是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立足点

构建合理、合情而又富有弹性的制度结构,直接关系到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效果与质量。弘扬高尚师德与奉献精神是解决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思想武器。但归根结底,利益关联和制度保障是吸引人才、稳定队伍、提高质量的根本手段。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不同教学单位之间要合力从改革乡村音乐教师的人事制度,深化乡村音乐教师的管理制度入手,从解决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问题出发,形成长效机制,从乡村音乐教师的人事管理、编制管理、岗位管理、工资管理、培训管理、职称评聘等多方面找准突破口与着力点,大胆革新、果敢行动、坚决落实,以激励与保持乡村音乐教师的岗位吸引力与职业发展活力。

三、新时代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

新时代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正面对新挑战和新机遇,要根据乡村音乐教师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现状与问题,研究科学合理的对策,切实在“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上下功夫。合理设计、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与目标任务,加强行政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实施政策倾向等多项措施并举,促进乡村音乐教师就业环境的优化与激活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协同作用,大幅度提升乡村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一)优秀音乐教师“下得去”的实践路径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乡村音乐教师“下得去”,一方面依赖于音乐教师的职业情怀与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根本上还是依赖于教师生活条件、就业环境与专业发展前景的吸引力。因此,乡村音乐教师“下得去”的实践路径要结合现实情况,在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切实保障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1.坚定信念,献身教育

在功利化盛行的时代,空谈理想信念似乎与人们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但任何时代都需要品德高尚、乐于奉献的人。在乡村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过程中,强化教师热爱乡村教师职业,树立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加强对乡村教师职业选择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尤为重要,“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比较而言,音乐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的专注点更多放在自身的专业学习上面,即使有一部分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也不太情愿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艰苦的乡村音乐教育事业。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会面对、积极接受、乐于奉献乡村教育事业,真正去认识与感念乡村音乐教育的价值是首要的任务。教师除去专业课程训练以外,还必须承担教书育人的职责。惟其如此,才能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奉献教育事业。

2.公费培养,定向就业

调研发现,在乡村音乐教师的培养与补充机制中,无论是“特岗教师”还是“招聘教师”,都不是解决师资不足的根本办法。一是杯水车薪,二是流动性大,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唯有委托培养本土学生,实施定向就业,才能有效缓解乡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相比较而言,本土学生自身的社会关系、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有利于其很快融入当地的教育环境之中,轻车熟路,安心从教。早在2006年,湖南省就开始公费定向培养计划,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负责培养乡村小学教师,长沙师范学院负责培养乡村学前教师,衡阳师范学院负责培养乡村中学教师。该模式实施以来,极大充实了湖南乡村基础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数量。这批生源素质高,态度好,专业突出,无论是在校的学习表现,还是在职的工作表现,均体现了优质音乐教师的良好风范,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统筹安排的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缓解了乡村音乐教师不足的困难。

3.激活编制,满足需求

长期以来,编制不足是制约新增乡村音乐教师的关键因素。在城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语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乡村音乐教师必须建立新型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配置音乐教师资源,适应城镇化进程加速与区域经济格局调整的新局面。一是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统筹规划、动态调配”的教师编制管理体制,统筹整合音乐教师的协同推进机制,优化教师的流动环境。二是建立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单列的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编制动态调剂,控制总量、优化结构。三是按照乡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增加音乐教师编制指标,建立乡村学校音乐教师补充机制,确保新增编制优先满足乡村学校的需要。推动音乐教师的城乡流动、校际流动,实行音乐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通过建立合理、合情、合适的机制,用灵活的管理手段,让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的大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吸引音乐教师下乡从教。

(二)乡村音乐教师“留得住”的实践路径

1.立足实情,改善待遇

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是优秀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原因。要留住人才,仅仅倡导“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人才首先是人,具有“人”基本需求的共性。因此,要留住优秀人才,稳定乡村音乐教师队伍,还需要在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上做好工作。这是乡村音乐教师“留得住”的物质条件。在以往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和乡村教师发展计划中,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提供生活保障等一直是重要的措施,对乡村教师相应的扶持政策与优先照顾更是一贯作法。近年来,乡村教师的待遇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相对城市教师和发达地区,依然存在差距。加上生活环境、文化氛围、交通状况、医疗卫生等城乡差距的综合因素,坚守乡村教育一线仍是艰难的选择。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加大力度建立有效保障机制,通过政策调控,对乡村音乐教师进行生活津贴补助;或者制定细则,对音乐教师实行人才津贴等级分配等等。同时,通过对乡村音乐教师的专业教学过程评估与结构评估的质量指标量化,从政策层面明确“以岗定薪”,增进乡村音乐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加强乡村音乐教师留在乡村的生活保障。让乡村音乐教师共享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让奉献没有后顾之忧,让坚守充分体现价值。惟其如此,才能形成乡村音乐教育岗位可持续的吸引力。

2.完善制度,提高地位

从《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到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都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心和力度,给乡村音乐教师“留得住”提供了政策保障。要充分尊重与认识音乐教师在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从社会地位上改变音乐教师长期在学校地位低的状态,凸显乡村音乐教师的地位,充分保障音乐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在表彰教师教育的各类评选活动中,根据音乐教师的特殊贡献,加大乡村音乐教师的表彰力度,给予音乐教师尊重与公平,让教师能够热心从教。从经济福利上,完善音乐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音乐教师的课时量能够充分保证,音乐教师的艺术实践工作给予支持,以及音乐教师在学校的福利政策及相关奖励等方面,享受平等与关爱,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从管理制度上,改革音乐教师的教育评价制度与职称评定制度。音乐教师因其自身的专业发展特点,在教育评价、职称评定等制度上与其他学科教师存在一定差异性,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实施分类评价,给音乐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提高社会地位。

3.合理流动,激发活力

改变乡村音乐教师“留不住”的局面,是解决人才流动问题关键因素之一,只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才能打破僵局,激发乡村教师的活力与动因,进而在动态平衡中留住人才。《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到“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县管校聘”是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在编在岗教师包括管理人员,其编制不是属于某一个学校而是属于县一级的教育系统,由县级政府统一管理,以方便施行教师城乡轮岗。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义务教育学校音乐教师交流轮岗制,推动音乐教师城乡交换,并以此作为评定特级音乐教师、音乐名师、骨干音乐教师等重要指标之一。同时,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地市级以上城市优秀音乐教师下乡支教,让有经验的音乐名师对乡村音乐教师进行点对点帮扶,助其提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能力、规划教学前景,让乡村音乐教师能够安心、稳定地留守乡村。

(三)乡村音乐教师“教得好”的实践路径

1.通过职后培训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乡村音乐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专业能力不足,教育教学能力较弱,教研水平较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乡村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积极促进专业发展,掌握新的教育理论、方法与技能,切实提高教育研究能力,需要建立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进修培训机制,充分发挥职后培训的积极作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形式已经趋于一体化、内容呈多元性,并向实用化、序列化方向发展。”[3]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乡村音乐教师进修培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规范。

(1)建立规范的保障机制

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保障机制,将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计划。如政府机构等省级直属部门可统筹规划和支持音乐教师全员培训,通过短训与长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促进乡村音乐教师的职业成长与能力提高。

(2)实行全面的“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的实施应遵循务本、求实的原则,根据乡村音乐教师的真实所需,对乡村音乐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培养科研意识,掌握研究方法,让培训活动落到实处、实至名归。同时,要突破传统乡村音乐教师培训的资源限阂。一方面需有效聚合优质的培训资源,进行集中的面授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很好地契合乡村音乐教师的实际需要,让国培专家面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并通过到发达地区的学校实践研修和实践反思,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新时代培训体系。

2.通过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新形势下发展的一种集体学习、教学、研讨三位一体的教研活动,它可以帮助参与者发现问题,弥补不足,改进方法,提升效率。“校本教研实际上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通过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其他参与者(学校管理者、校外专家等)交互作用、相互影响达成信息交换和行为交互,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互动过程。”[4]它是乡村音乐教师促进专业发展最现实的途径。校本研修的活动,可以是学校内部的领导、老师们共同参与,通过同伴互助,经验分享实现专业提升;也可以有校外专家或名师参与,通过专家引领和名师指导,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成果经验,实现专业发展。在校本研修活动中,音乐教师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学习的心态,开放的心胸,积极参与、虚心求教,并通过活动建立与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部门、普通高校乃至其他兄弟学校之间平等交流、互补互助、共同发展的长效研讨机制。

3.通过切实减负安心专业教学

面对乡村学校音乐教师从事的工作繁杂,工作量巨大的现实困境,切实减负已成为当务之急。2019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坚持共同治理,调动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5]乡村音乐教师的“负担”,一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包括教学设计、备课上课、教研教改、进修培训、班团工作、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等常规工作,还有各种评估、检查、考核、达标、验收、评比等等不一而足。另一方面也有其特殊性,如限于专业地位,相对主课教师而言音乐教师打杂的任务更多,还有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如宣传海报、歌舞竞赛、文艺演出等等。如果不能从这些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久而久之音乐教师不但不能专心从事专业教学,甚至会产生职业倦怠。减负,首先要减“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负”,减掉那些流于形式的检查,不切实际的考核,无关痛痒的会议等非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提高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统筹规划、精兵简政,不给教师增加负担。让音乐教师能回归教学本身,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党和国家一系列教师队伍建设文件的重磅推出,凸显了当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乡村音乐教师队伍担负着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职责,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紧迫性。展望未来,乡村音乐教师能否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高质量转变,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教育现代化接轨,这既是乡村音乐教师队伍建设的未来目标,也是建设教育强省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乡村音乐教师队伍音乐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回到田纳西
音乐
乡村乐的过往今昔
音乐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