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背景下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路径探析

2020-01-19陆玉坤刘艳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资源体育

陆玉坤 刘艳春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新疆 和田 84800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带动了“共享经济”的迅速崛起,不断推动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否节省资源,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推动包括共享经济等在内的“新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1]吹响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号角,以“滴滴快车”、“共享单车”等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效果明显。“共享经济”的发展能有效利用闲置资源,最大优化配置,提高效能,方便服务对象,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战略布局[2],发展共享经济是国际大势发展所趋。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体育资源丰富,拥有人力、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承担着服务地方体育发展的重要角色,但目前高校体育资源的效能优化不高与当地社会公共体育资源服务不足现状已成为阻碍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友好、共享体育发展文明成果的“瓶颈”。

1.研究目的

借助经济共享理论,针对目前国家社会公共体育资源服务紧缺的现状,以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效能不高等为调查起点,探讨高校优质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发展路径,从而促进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公共体育有效融合、互促互进、和谐发展,共同推动体育强国健民事业的蓬勃发展。

2.研究设计

在“共享经济”的大背景下,以高校体育资源为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与利用情况为切入点,按照城市地理方位代表性区位划分设计成东、西、南、北、中5个区域,涉及到五个城市的10所高校体育资源开展现状研究为突破口,利用相关研究方法找准被研究的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公共体育资源供给变化突出问题靶点施策,进而探讨构建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优化路径。

3.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资源查阅关于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机制研究资料40余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基础。

3.2 实地调查法

通过走访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乌鲁木齐五所城市辐射全国东西南北中方位的15所体育开展较好的高校进行实地调研,为本论文论点的撰写提供了客观的现实依据。

3.3 态势分析法

利用SWOT分析,对研究对象当前社会体育资源和高校体育资源供求变化的现状,以共享经济视角探析实现高校体育资源融入社会共享中的利弊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探讨高校优质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共享的发展路径。

3.4 专家访谈法

针对该论文研究的可行性探析,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有关体育学科研究的教授,为本文的观点论证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4.现状与分析

4.1 共享经济的基本状况

我国政府一直提倡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共享经济”正好就是集中社会资源,用最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最实惠的服务,创造自身最大的价值。使用的社会资源一般处于较为稳定的区间分布,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最直接的距离便利。

4.2 高校体育资源的利用情况

学校体育资源是指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场馆、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即学校所有的物、人、财等资源[4]。高校体育资源具有学校体育资源的相同属性,属于学校体育资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随着网络的不断进步,赋予学校体育资源新的内容。如现在流行的微课、网络在线课程教学等新的媒体手段作为学校体育资源的重要内容。从笔者进行的文献收集、网络访谈、实地调研等情况来看,整体上全国高校目前对社会多采取非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管理模式。高校体育资源主要用于满足校内日常的体育教学、训练、学习、锻炼活动,除此之外还担任支配于学校、政府部门临时调用。体育资源集中服务于本校师生使用;学校露天活动场所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属于正常对师生免费开放使用。室内场馆如健身房、球馆等多数对内有偿服务或仅供教职工免费使用。其他部分场馆如健美操房、舞蹈房、体操房等除支配日常教学、训练外,其他时间一般不对外开放;各种体育社团的日常培训、活动开展属于公益性行为。高校的各种体育学习网络资源基本上通过本校师生登录账号登录分享使用;另外,寒暑假期间学校的体育设施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体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高校体育资源的最优效化。

4.3 社会公共体育资源的利用现状

我国社会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存在已久。城乡体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公共体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分布,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在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居民素质普遍较高、超前消费意识较强,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建设相对齐全,各种运动场地、场馆、体育相关培训服务分布较多,利用率较高,但是私人经营的体育场馆、体育培训收费标准普遍较高。而在而离市中心较远的普通居住区,社会公共体育资源布局缺乏规划性,区域性健身活动场所数量参差不齐,露天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多以房地产商筹建为主,公共体育服务场地、设施的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健身器材较少,体育设施建设侧重服务老年人和儿童,很难满足居民对体育服务体系的相应要求。此外,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以社区形式呈现的较多,公共体育资源分布覆盖面积小,健身器械匮乏,可以利用的锻炼形式单一,锻炼环境粗放,不利于健身活动的开展,公共体育服务配套方面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标准模式。[5]

4.4 高校体育资源实现共享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战略规划方法,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6]运用SWOT模式分析,能够更加全面了解高校体育资源实现与社会共享的短板。

4.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高校体育资源对于健身者来说具有特有高校特有的优质条件优势。具体表现在:(1)人才优势:高校配备一定数量体育专业教师,能够承担在体育教学、训练和健身指导工作;体育俱乐部各种培训项目百花齐放,人才济济;部分高校开设体育教育专业,体育专业学生充当重要力量。(2)信息优势:高校体育图书资料、体育电子资源丰富,是体育学习的重要途径。(3)安全优势:高校校园安全有序,管理严格,为健身者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4)物质优势:从全国来看,高校体育设施相对比较完备,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运动需求,部分高校场馆实行收费使用,但收费标准基本较低。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地高校体育设施不断得到改善,运动设施不断增加。(5)环境优势:高校体育参与群体众多,体育氛围好、健身环境优越,运动水平普遍较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试验梁主要尺寸:总长4 500 mm,简支跨度4 200 mm;混凝土板宽700 mm,厚70 mm;钢梁高200 mm,下翼缘宽400 mm,上翼缘宽60 mm,上、下翼缘板厚8 mm,腹板厚6 mm;所选栓钉直径为13 mm,高50 mm,完全连接结合梁中共布置70个栓钉,不完全连接结合梁中共布置42个栓钉,连接度为60%;钢梁均采用Q235钢,混凝土C30。各试验梁截面尺寸见图1。

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分布参差不齐的现象成为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1)资源配置不均劣势:整体上看全国各个高校体育资源配备千差万别,没有形成较为合理的配备标准模式。(2)运动场所区域规划明显滞后劣势:不同高校的体育运动场所建设的布局差异较大,运动区域选位普遍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学生的锻炼场所和学生的教学场所缺乏整体的规划效果。(3)对资源利用不足劣势:因高校的管理需要,整体上看,全国高校体育资源多数不对外开放或半开放模式。

4.4.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随着我国政府对体育健身事业的关注度增强,国家对高校体育资源经费投入不断上升。(1)国家政策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并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7]表明健康中国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等方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8]这为我们指明了今后的体育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社会各种闲置的优质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有效融合、互促互进、健康发展。(2)经费投入增强:教育是强国根本,是百年大计,近几年来国家对高校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体育方面预算的比例逐步提高,这对高校体育资源的丰富将会产生更大的意义。(3)现代科技手段支持: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不断融入到体育领域,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促进高校体育资源共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4.4 潜在危险(Threatens)分析

高校作为独立于社会的主体单位,服务对象相对单一,实现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面临诸多困扰因素。具体表现在:(1)高校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管理体制不完备约束着体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执行力。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的局限性不能适应实现体育资源共享的现状。(2)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全国高校的体育设施场地分布格局、场地规模、器材的数量差异较大,还不能满足社会化的服务需求。(3)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一定程度上增大高校的承载压力和办学成本。受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本身发展困难的高校来说,若实现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必然给高校增加了负担。(4)高校体育资源经费的投入依然紧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不畅,制约高校体育工作的运行。对采用什么政策手段鼓励高校提高体育资源数量和质量,并无政策可循。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体育资源共享是在“共享经济”兴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高校体育资源优化运行模式,高校体育资源以分段时间闲置特性和优质的资源特点决定对其优化的意义;高校体育资源依托高校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和活跃的运动氛围有助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开展;高校体育资源要实现与社会共享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校园安全隐患防治,体育资源的经费来源筹备、结构分布、承载负荷、监督管理、使用标准、多元供给匹配、后期维护责任、共享信息公布、民事纠纷调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5.2 建议

5.2.1 国家出台相关文件政策保证高校储备优质的体育资源

国家主管部门出台关于推进高校体育建设发展的相关实施性文件,提高高校办学的体育师资力量,在办学经费中增加体育经费投入比例。教育部对有力推进体育建设发展的高校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并纳入高校办学评优考核体系。

5.2.2 建立完备的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监管体系

建立地方政府、体育主体单位与高校共管体系:地方政府协调、体育主体单位监督、高校主管的“三维共管”体系。对高校体育资源的经费投入、资金使用、资源管理、服务效力等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对场地、场馆放时间根据学校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早晚固定时间对外开放,寒暑假全面开放,保证高校优质的体育资源真正实现与社会共享。

以高校的体育管理俱乐部为依托,广泛开展校内外的体育相关培训和体育活动。在高校体育部门的组织下,由体育教师的指导,培养体育俱乐部骨干成员,积极对校内外体育爱好者传授体育专业技能,不断推进体育健身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5.2.3 合理统筹规划高校体育资源的结构布局

由政府部门主导对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根据高校的人数和场地面积等参数,合理分配体育资源种类和数量,既要保证学生日常的学习、训练和体育活动需要,同时还要具备能够与社会共享的能力;国家出台关于高校新建或扩建校区总体规划体育资源指导性意见,按照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要求设计规划标准,高校需在规定的动作中进行科学布局,合理分布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体育资源的结构布局既要满足于校内校外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对于新建或扩建的校区,划定体育活动限制区设障管理,保证校外人员只能进入体育活动区,进入不了校园主区,便于学校机动管控。

5.2.4 体育资源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运行

目前全国部分社会经营性体育场馆借助手机APP体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进行线上服务,具有代表性的有“常享动”智慧体育服务云平台APP、“觅动”智慧体育平台APP和全民健身指南APP等网络服务,开设健身设施查询,校园体育电子书籍查阅,运动场地预定、健身教练培训咨询、体质监控与数据分析、体育赛事发布、和网约互动等功能。大大增强了高校校园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益。

对参与人数较多的耗材性体育场馆,如羽毛球馆、篮球馆、健身房,鉴于照明系统的耗材和设施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必要进行综合评估,对正常教学规定时间以外引入市场化,实行“兼顾公益性,收费低于市场”的原则,校内校外采取不同收费标准,最大限度降级经济成本,又要有效激发高校参与公共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严格社会健身人员出入准则。由于社会人员复杂,维护校园安全成为重中之重。高校对校外健身人员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保证体育活动在有序管理中进行。由当地政府、体育部门和高校根据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现状,商讨向外开放的区域范围,严格对校外健身人员的审核,对需要健身的人员按照申请人自愿申请,该社区出具意见,派出所出具无犯罪证明,最后由高校相关部门办理健身出入证;对校外人员使用的时间按照校内校外互不干扰的原则,集中早晚固定时间段,寒暑假放宽时间,达到体育资源的充分优化利用。

猜你喜欢

资源体育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