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地区虚空化危害分析
——以广西为例
2020-01-19侯路瑶何玲玲
侯路瑶 何玲玲
(南宁师范大学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中心,广西 南宁 530299)
边境虚空化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城镇化所带来的结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主要指在边疆这一复杂和过渡的空间区域内出现的人口外流减员,土地闲置废弃以及精神文化整体削弱的态势和过程,是一种区域性的发展态势描绘[1]。边境虚空化不简单等同于内陆农村空心化,它是生发在边境特殊场域的特殊人口流动和文化削弱现象,是关乎守边、固边、稳边的重要边境治理问题。广西边境地区是指位于广西中越边境的崇左市、防城港市和百色市3市及其所辖的23个县(市区)、233个乡(镇),是典型的老、少、山、边、穷地区。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迟滞以及全球化因素的影响,广西边境部分地区出现了人口外流、土地闲置荒废、留守老人儿童情感缺失、乡土文化流失以及边民意识淡化等虚空问题和趋势。边境对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一旦边境虚空,不仅其治理漫长艰难,而且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1 威胁国家安全
作为国家对外设防的地理屏障,边境蕴含着丰富的安全内涵,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边境的安全,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2]。由于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广西边境地区虚空化危机与日俱增,危害边境社会稳定,更威胁着国家安全。
1.1 人口结构安全面临挑战
人是最重要的物质生产条件,人口的流动会改变现存社会结构[3]。广西边境地区人口外流改变了现存边境社会人口结构。一是人户分离现象不断增多。统计数据显示,广西边境地区除凭祥和东兴外,其他6县均存在人口外流现象,并且从2008年至2016年,各县外流人口数量整体呈增长趋势,家庭常住人口普遍低于户籍登记人口,出现“人户分离”的现象。如,大新县2008年外流人口为3.51万人,到2016年增加到人7.81万,增长122%;龙州县个别村落家庭实际常住人口比户籍登记人口少五分之一或以上。二是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失衡。在外流人群中,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因此,留在村寨的多数为老弱妇孺。同时,外出务工人群中也有不少年轻女性,她们更可能通过与外地男性结合联姻来摆脱贫困落后的边境生活,因此边境村寨不乏出现大龄光棍,直接导致地区人口生育水平的下降。三是“空巢化”现象凸显[4]。伴随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空巢化”现象在边境农村地区尤为严重,表现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不断增加。如,截至2019年7月,崇左市县级养老社会福利机构达8所、乡(镇)敬老院达70所、民办养老机构2所。同时,全市建有服务设施557个,共计8 664张养老床位。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增多反映了该地区的养老需求,也侧面反映了该地区的“空巢化”现象严重。
1.2 领土安全存在隐患
领土是形成国家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和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对领土的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广西边境地区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只留下所谓的“613899部队”(“613899部队”是指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形成的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为主体的留守大军),使得大面积耕地无力种植或无人种植,尤其是“抵边”耕地大部分处于闲置或抛荒状态,极易诱发邻国边民过耕过牧等现象,实际上也确实存在越南外籍人员长期生活在我方抵边村寨从事种植业、畜牧业等活动,如种植甘蔗、用材林等[5]。2014年,百色市靖西县持有合法证件动态停留居住的外籍人员达上千人,其中“三非”人员就有500人左右。同时,我方边民与邻国边民有着相似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且多为同一民族,再加上跨境婚姻使得关系更加紧密,因此时常有边民私自将耕地转送、转租给邻国“亲戚”,以此获得利益。长此以往,将易诱发领土权属和土地的纠纷,使我国在捍卫领土主权的斗争中陷于被动,致使领土主权安全存在隐患。
2 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
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以来,我国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都坚定地贯彻与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广西边境地区发展短板明显,而边境虚空化则进一步制约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1 增加返贫风险
多年来,广西边境地区一直是国家贫困地区和重点扶持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广西边境地区扶贫成效显著,抵边村落改变了原来入不敷出、贫困艰难的生活状况。然而,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乡村发展活力减弱,增加了返贫风险。首先,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发展恢复缓慢。广西边境地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北部多为海拔1 000米以上的大石山区,南部多为河流滩涂港湾,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多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制约农业的生产发展;同时,主要劳动力的流失延缓了农业恢复速度,一旦遭遇自然灾害,边民损失更加惨重。如,2019年5月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洪涝灾害使得中越边境多县生产生活受影响,尤其是德天瀑布水量暴增,淹没下游农田耕地,近半年都无法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其次,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因病返贫现象增多。留守老人除了要忙于家庭事务还要照顾幼孙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积劳成疾,因治病使得刚脱离贫困的家庭又陷入困境之中。广西边境地区村寨多留守老人,近年来因病返贫的现象增多。最后,边民思想观念陈旧,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留守的老人妇女,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主体意识不强,保守谨慎,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致富信心不足。尤其是一些贫困户,更是缺乏主动脱贫致富的意识,“等靠要”思想浓厚,不主动进行农业生产实践,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如此一来,在脱贫之后又会因内生动力不足而陷入贫困。无论是因自然灾害、因病,或是因陈旧思想观念引发的返贫现象,都是边境虚空、人口外流所导致的间接后果。
2.2 降低开放程度
近些年来,广西凭借地缘优势获得国家政策的重大扶持,“北部湾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及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深入发展,使得广西成为我国走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性通道。为了响应国家战略政策和满足国家战略布局要求,广西区政府在边境地区增设贸易口岸、边民互市点等,扩大开放程度,使边境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前沿。然而,目前边境地区青壮年人口的外流致使前沿地带缺乏了最重要的人力资源,虽然个别市县人口呈增长趋势,经济繁荣稳定,但整体而言,边境地区出现了虚空化现象,以致难以形成资源的集聚效应,更容易被边缘化。同时,边境发展活力的渐失,也使得边境地区面临开发开放优惠政策弱化、基础设施滞后、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存在实际操作困难等难题。总之,边境虚空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开放程度。
2.3 阻碍乡村振兴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围绕新时代‘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6]具体而言,乡村振兴是针对当下中国乡村出现的衰退现象,通过新时代农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努力,旨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广西边境地区出现的虚空化现象,无论是物质虚空还是精神虚空,都是乡村衰退的表现,都阻碍着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的实现。首先,人口外流,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发展缓慢滞后,最终无法实现边民的生活富裕。其次,土地闲置荒废,村落凌乱肮脏,环境破环严重,达不到生态宜居的生活标准。再次,留守老人儿童情感缺失,社会问题凸显,难以形成有效治理的和谐安定局面。最后,民族文化遗产无人继承,乡土特色文化流失,阻碍了乡风文明的精神文化建设。由此可见,边境虚空化阻碍乡村振兴进程,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进而阻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步伐。
3 摧毁边境认同建设
“认同是人们对于某种事物和思维现象的倾向性认可,并且使自己的思维、意识与之一致。”[7]边境地区是认同问题最复杂的地区,因为边民既要具备作为族群成员的民族认同,又要具备作为国家公民的国家认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认同关系结构,成为稳边固边守边的“心理边防线”。然而,边境虚空化会动摇这种“心理边防线”,进而摧毁边境认同建设。
3.1 弱化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是根植于一个民族中对于某一个民族一致性的归属意识,它包含了人们的意识、感情、认知以及和这个民族相一致的思维方式等复杂的思想意识层面上的因素[8]。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长达1 020千米的中越边境线上,我方有12个少数民族跨国界而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中,对本民族的认同逐渐弱化,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大数据显示的事实性跨境婚姻。而边境虚空化问题的出现则加剧了这种民族认同的弱化,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乡土社会的瓦解。在广西边境地区,由于来往出入人员的增多以及信息网络的发展,村落人与人之间不再保持着亲密无间、嘘寒问暖的关系,曾经聚集人群大声聊天的现象不复存在,曾经同甘共苦的邻里互助也荡然无存,人与人之间多了防备,少了互动。同时,随着现代知识的普及、城市文化的渗透,传统的以血缘为主导、姻亲为连接的宗族大家庭也趋于瓦解,恋家情结和集体意识逐渐弱化。二是民族特色文化无人继承。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断裂现象,尤其是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文化无人坚守、无人传承,其发展陷入了一个尴尬、难以扭转的局面。如百色市所辖与越南接壤的靖西县、那坡县,两个地方共同拥有68项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由于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下的青年也多受到现代城市文明的洗礼,认为这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费时费力且效益低,无法满足其生活需求,极少有人愿意传承原有的民族文化,因此也就面临着失传的风险。这种民族认同的弱化不仅会淡化边民作为跨界民族的“族性”和同一性,而且会冲击、消解或挑战边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2 动摇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拥有某一个国家公民身份的人们对自己所属国家的归属意识,具体表现为对祖国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认同。边民生活在两国交界处,感受着两国不同政策措施、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容易根据自身体验作出情感评价。近些年来,受邻国越南边境优惠政策的影响,我方边民对国家的认同弱化,甚至由本国转向邻国。如在教育方面,越南政府在边境地区设立小学校,给予学生生活补助、免交学杂费等优惠,同时对小学三年级以下学生免除学具费,民族中小学生、专业技术学生等可享受国家每月生活补助费;在医疗方面,边境地区居民持证就医免费,国家公务员住院就医免费。这些优惠政策无论是在范围上还是强度上,都远远优于我方,对我方边民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弱化了边民的国家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边境虚空化问题和趋势[9]。而边境虚空化作为边民国家认同弱化的产物,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动摇边民国家认同意识,不利于边境少数民族与内陆其他民族的融合,使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难以发挥促进作用,甚至难以维护自身利益。而对于国家而言,边境虚空化导致边民国家认同动摇,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4 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古往今来,不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时期还是国泰民安的和平时期,边民都是稳边固边守边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和基础力量,边境社会的稳定则是国家有序运行、经济繁荣富强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在广西边境地区,随着人烟日益稀少和人类活动频次减弱,边境社会的稳定面临着重重考验。
4.1 老人养老和孩子教育问题凸显
边境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使得农村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和幼龄化并存的发展趋势,易引发孤寡老人养老和留守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10]。一方面,由于人口空心化,农村农业发展缺少人力支撑,农村本身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社会养老事业,在实际中多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而所谓的“家庭养老”,只不过是子女外出打工,然后将所赚得的钱寄给留守的父母。留守老人不仅没有得到子女在家时的日常照料,独自承受内心的孤独寂寞,还要从事农业生产,照顾家庭幼孙;同时,随着年岁增长,他们精力不济,伴发各种疾病,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外加农村的养老、医疗系统不完善,使得农村养老需求缺乏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年轻父母的外出,孩子的监护也就变成了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的弊端就是仅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和生活中的宽容放纵,缺乏精神和道德方面的正确管束和引导,并且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慢慢地感受到因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内心失落感,尤其是在叛逆期,心理、性格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严重时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同时,人口的外流使得乡村教育资源慢慢流失,教学质量日渐衰退,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客观上诱发青少年成长问题。
4.2 非法人口流动频繁
边民在边境治理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非法跨境活动实施劝阻,防止邻国居民非法入境和我方居民非法出境,并且协同和配合相关机构开展边境治理活动。广西陆地边境线长,地形地貌复杂,乡间小道成为人口流动的便捷通道,而边境的虚空则使得这种非法活动失去监管,在人口推拉作用下,越南边民非法入境的人数增多,且规模和频率也在不断加大,对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安全造成影响。一是增加边境管理的难度。非法入境人口来往于两国之间,其思想、行为、活动等直接影响着我国边境管理的正常秩序,增加日常管理成本和难度,给边境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二是诱发违法犯罪行为。绝大部分非法入境人口都是带着非法的目的潜入我国境内从事非法活动的,严重时还会导致犯罪。在广西边境地区,最主要的跨境犯罪是毒品的走私和交易,非法入境人口频繁流动加剧了境内毒品的泛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