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特色“制度+科技”信息化平台助推廉洁风险防控管理

2020-01-19陈正启

中国医院 2020年3期
关键词:耗材权力防控

■ 刘 晖 赵 祯 陈正启

1 背景与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卫生系统廉洁风险防控、推进反腐倡廉和政风行风建设,根据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和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原上海市卫生局下发文件《上海市卫生系统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廉洁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廉洁风险防控机制。以“制度+科技”预防腐败,就是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各种权力的行使划定“红线”,并以科技手段予以有效监督,使权力运行“大小有界、运行公开、全程受控”。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的风险防控管理系统,在权力运行的整个流程和各节点间密集地架设起廉政“高压线”,不仅实现了权力行使的公开透明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动态化管理,更将制度规定牢牢固化于系统程序之中,大大增强了制度执行的刚性,有效提升了业务效能。从2014年10月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纪委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梳理和制定有关医院管理风险防范的重点环节为基础,开发使用廉洁风险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制度+科技”理念和手段,进一步深化廉洁风险预警防控建设。

2 实践

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既是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和法治政府的保证,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1]。运用“制度+科技”进行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要在全面防控的基础上,重点对医院管理具有高风险、廉洁风险易发多发的重点岗位,医疗服务中社会关注度高、容易发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预警防控[2]。医院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着重在OA办公、高值耗材、试剂、招投标、药剂、统方、患者满意度、技防等重点领域防范工作中,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和风险防御的长效机制,不断加强和创新风险防控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提升对权力运行风险的预防与监控,以“两权两度”为重点,对职务权力、职业权力、患者满意度及供应商诚信度等高风险等级重点防控内容[3]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2.1 通过OA办公信息平台开展管理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促进管理人员规范用权

推进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入手,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预防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4]。只有通过公开审批权限、办事流程,对权力运行、岗位风险、制度执行等进行动态监控,做到系统操作事先预警,留下执行痕迹,把传统的权力运行监督方式从“事后监督”转为“事前预防”,使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减少可能存在的廉洁风险。

为此,一方面,医院对职能部门重点工作流程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与梳理,规范职能部门重点工作办公流程审批,共梳理涉及20个部门116项办公流程。其中,工作流程审批107项,包括“三重一大”议题申报、外出请假、出国申请、干部选拔、职称评聘、物资设备申购、招投标申请等;合同审批5项,包括经济合同、捐赠合同、科研合同、临床试验合同、工会合同;付款审批4项,包括经济合同付款、捐赠付款、科研付款、临床试验合同付款。把重大事项决策、基本建设、集中采购、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涉及职工权益的管理权力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通过设置“内控点”实施过程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廉洁风险、及时警示、及时处理,以确保医院各项权力的正确行使。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招投标管理、供应商信息和招标项目资料归档,要求后勤保障处出台了《工程招投标及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纪委的监督和财务处的配合下将全部流程纳入OA系统,通过对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分析,初步形成预算管理、进度监控、预警系统等8项功能,着力建成招标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对于药品、高值耗材购销等高风险领域的腐败行为,公立医院自身要提前编制好“制度的笼子”,建立针对各种廉洁风险的防控体系,使医务人员不能腐,并进一步加强不想腐的自觉[5]。因此,医院进一步明确了科研试剂耗材采购流程,由中心实验室牵头、医学装备处和科研处共同协商制订的《中心实验室对科研试剂耗材采购管理制度》,将实验室耗材采购纳入信息化平台管理,改变了以往科室或个人自行采购的简单流程。由实验室汇总提供采购试剂和耗材目录,医学装备处制定遴选目录并在医院官网上公示招标信息,各投标公司递送遴选文件,装备处和实验室共同开标,专家审定后OA公示中标公司;着力推进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进一步保证耗材管理的公开透明,要求医学装备处在OA系统上进行耗材二级库建设,分别制定植入医用耗材、化学试剂的采购流程,完成了在线申请和审批,实现了全程公开透明。该模块的使用,使物资系统和医院HIS完全整合,保证了材料收入和实际消耗的配比,反映了二级库耗材库存的实际存量,实现业务一体化联动,提高了库房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改善了耗材“以领代消”的问题,增强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权力运行公开主要是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真正地加大重要制度、流程和事项的公开力度,规范权力的运行[6]。在明确了权力运行流程和腐败风险防控点的基础上,监督工作得以有针对性地展开。各项权力的运行更加透明、公开,使监督工作置于阳光的环境下,营造了良好的腐败风险防控氛围[7]。

2.2 通过药品运营、防统方及纪检APP等信息平台开展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

医院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医德医风、临床诊疗、临床用药、医用耗材和试剂使用、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医疗收费、统方管理等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行指标控制,规范诊疗服务行为,防止收受“红包”、回扣,以及过度检查治疗、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建立了3个信息化工作平台。一是,由药剂科开发使用的药品运营信息分析平台,即用药监控阳光平台,做好医院药品使用预警管理。通过药品运营信息分析平台,临床药师可以定期、实时查询药品使用数据,并对药品消耗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包括药占比、药品异动分析、抗菌药物相关分析和大处方等。在监测分析的过程中,若发现药品使用存在异常,应按照药品-病区-病例-医生的途径进行深度点评分析,点评结果在《药事简讯》公布以利于持续改进;若情况严重,临床药师应及时上报科室,科主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措施。二是,由医院信息处推进的防统方信息管理平台。对药品、高值耗材的信息查询和统计功能实行严格的审批、登记和权限设定,通过设置重要和敏感信息查询留痕功能,对查询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处理和追踪反统方软件报警信息,通过技术手段保障药品、高值耗材信息的安全[8]。因此,医院使用防统方监控系统(防统方软件)加强对具有统方功能计算机的监控,并配合防统方信息平台,制定了医院《“防统方监控系统”(防统方软件)管理制度》,明确了监督职责和流程;院纪委定期(按月)组织信息处、医务处、药剂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召开“防统方系统监控结果分析会”,对公司出具的《防统方系统监控结果汇报》中的疑似统方行为名单,进行汇总分析,并做出医院内部的《防统方系统监控结果分析报告》;对在“防统方系统监控结果分析会”中确认的统方行为,立即汇报党政领导及分管领导。对违反医院规定并查实有“统方”行为的工作人员,按照医院《严禁医院工作人员为医药购销人员“统方”的规定》进行处理,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追责处理。三是,由院纪委开发使用的“十院智慧纪检APP”。通过该APP上的“宣传大厅、互动大厅、巡检大厅”等功能板块,发布廉政宣传、纪检通告、纪检话题、廉政文化、警示教育、关爱提醒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同时记录医务人员学习党的政策法规、廉洁警示教育相关宣传文件、资料的阅读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目实地参观活动情况,以及参加廉洁教育相关知识考试的参与率和成绩等情况,从而促进实现扩大廉洁警示教育覆盖面及提升廉洁警示教育有效性的管理目标,为营造医院廉洁行医的良好医德医风提供了重要保障。

2.3 通过ipad测试平台开展患者满意度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传统的患者满意度评价体系,以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为重要评价内容,在门诊大厅、收费和取药窗口、住院病区显要位置,设置评价信息采集器,为患者提供满意度评价平台;建立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为患者提供评价和跟踪服务;采用全员与大样本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住院患者提供全员评价服务,为门诊患者提供大样本评价服务。病区患者的健康宣教与满意度测控是住院患者治疗依从度和满意度建设的基本与核心单元,因此在传统建设评价平台、提供评价服务及健全评价制度的基础上,由院宣传处开发使用了ipad测试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对病区患者满意度测评工作的质量。

在传统工作模式下,患者教育主要靠护士口述配合简单的纸质文字或图片材料,满意度测控则完全是纸质问卷。而医院推出的在OA框架下基于ipad的患者教育与满意度测评体系,以“互联网+”为手段,将繁重、重复的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完成,所有在线测试数据同步传送至OA满意度统计系统,极大提高了满意度测评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建立ipad测试平台,实现全平台分层测评实时监控,定期分析患者不满意的问题及原因,将评价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使医院医疗服务和廉洁投诉明显降低,从而极大地促进医院对患者满意度的规范管理。

2.4 以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加强供应商诚信管理,净化医务人员工作环境

在加强对供应商诚信度监控工作中,医院在OA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建立了供应商诚信度平台,包括供应商管理制度、供应商诚信服务评价及供应商黑名单等,从源头预防商业贿赂。建立供应商不良记录数据库,将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资质、价格和违法违规行为等录入数据库,在招标采购时设定强制查询[9]。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强对供应商的技防工作,由院保卫科于2017年7月起开发使用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在建筑楼层各出入口、门急诊候诊区域、指定的供应商接待室等重点部位安装探头158个,通过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实时视频进行人脸抓拍和监控比对报警,并推送到手机移动端APP上,实现对报警及关联图像等信息的实时查看。通过日志倒查功能可以形成目标人员在院活动的历史轨迹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报表分析。制订《“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工作制度》,规定由院保卫科应用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形成目标人员在院活动相关《数据月报表》,并按录入人员的身份类别,分别报给医务处、门急诊办、药学部、设备处、总务处,组织召开数据分析例会。药学部、设备处、总务处对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对确有违反医院《供应商接待管理制度》的人员所在公司,进行警示告知;如有第3次警示告知,院纪委介入。门急诊办、医务处对人脸识别智能安防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对涉及的临床相关科室人员,包括科主任、带组医生、医生,进行警示告知;如有第3次警示告知,院纪委介入。药学部、设备科、总务处等相关部门,对医院供应商备案信息库每半年开展一次更新工作。在技防上加强供应商诚信管理,净化医务人员工作环境。

3 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开发使用风险点审批要点网上提示功能

“制度+科技”预防腐败的新理念,就是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为关键、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一整套工作思路和实践措施[9]。“制度+科技”的方法对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强化预警防控措施,落实防控责任,实行重点监督、重点管理、重点防控[10]。

廉洁风险防控机制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11]。在前期廉洁风险防控管理的基础上,2017年4月开始,医院在OA审批表单上增加风险防控审批要点“提示功能”,要求职能部门根据《上海市卫生系统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院财务处制定的《内部控制操作手册》,重新梳理本部门审批工作流程中的风险点,并将每个风险点的审批要点列出,从而使对权力风险的审批细化到“点”。通过梳理,形成风险审批要点1765个,通过OA对权力风险点的审批,纵向具体到每项审批事项的审批部门,横向具体到每个审批部门的审批要点,更加全面地对院内权力风险点进行审批,进一步明晰了权力职责。通过开展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查找风险点,各岗位人员对自身廉洁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更自觉地接受监督,廉洁意识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通过“制度+科技”的有机融合,建立了具有一定功能特色的信息化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的有效统一,对医院“两权两度”起到了一定的规范监督作用。在积极探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中,不断提出并实践改进措施,切实把廉洁风险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有效防控和化解廉洁风险,为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耗材权力防控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权力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