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音乐先驱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

2020-01-19李晗玺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理念音乐

李晗玺 邵 瑞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在萧友梅所在的年代,我国的音乐教育还特别落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萧友梅编写教材和音乐作品,并发表著作,对中国的音乐文化史进行逐一的剖析。他认为优秀的音乐文化可以推动社会的文明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音乐教育,并使音乐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让音乐文化融入到普通人民的生活中,带动人民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一、萧友梅生平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字雪明,祖籍广东省香山县,5岁时家人举家移居澳门。17岁时,萧友梅到日本学习。3年后进入音乐学校进修音乐。28岁时,到德国进修教育学课程。萧友梅毕业以后回到祖国,开创了音乐系,并为祖国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1926年,音乐系因北洋政府被取消。萧友梅赶到上海,在1927年与蔡元培等人建立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专业的音乐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友梅依然坚持教学,通过音乐号召人民团结抗敌。萧友梅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借鉴了西方作曲的理论,传播了现代音乐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1]。萧友梅创立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为我国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萧友梅的著作也对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和李焕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启发,引导其创作出了更优秀的作品。因此,萧友梅是当之无愧的近代音乐先驱。如果没有其努力和为祖国作出的贡献,我国现代的音乐很难实现如此之大的跨越式发展。

二、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

萧友梅出生在动乱年代,中西方文化剧烈碰撞。在国外留学时萧友梅学习了西方音乐教育等知识,其教育观念和音乐思想都受到多种教育理念的影响,并在多元化的文化中逐渐成型。

1.受到欧美国家的影响

当时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开始推行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能力,让学生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强调音乐教育为回归自然、以儿童为本位,将劳动学校教育理论和艺术教育理论结合在一起。萧友梅在德国留学时,德国的音乐教育也开始改变传统的模式,开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内在能力。英国把音乐教育当作获得审美和休闲活动的途径,大力开设音乐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演奏、表演、创作技能。英国在音乐教学中也开始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动态,并提倡能够创作真正的音乐,让音乐富有魅力[2]。这些音乐教育理念在我国也广为传播,并深深地影响了萧友梅。

2.日本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

萧友梅到日本留学时,日本正处于音乐教育盛行的时代。而他音乐教育思想的形成也备受日本音乐教育理念的影响。当时日本编写了许多音乐儿童歌曲,引导儿童积极学习音乐。把音乐教材与儿童的各方面兴趣相结合,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品德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学会审美,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进而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3.中国本土音乐教育思想的影响

20世纪初,我国本土音乐也正在发生重大改革,对萧友梅音乐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时期,我国本土的音乐包括“情感教育”和“美育教育”两种。主张“情感教育”的维新派认为,“情感教育”是中国发展的根本,认为音乐教育是文明、文化理念快速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新派的支持,使音乐进入了教学体系,这也是对我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而“美育思想”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西方美学音乐教育理念的融合。蔡元培认为,美育是健全人格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认为应当把美育列为独立的教学目的之一。蔡元培的这个理念也为美育在音乐中的地位打下了重要的基础。萧友梅特别赞成美育理念,认为音乐不但能陶冶情操,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

1.重视传统音乐价值

萧友梅特别注重传统音乐的价值,并致力于对传统音乐的整理和研究,使传统音乐成为现代作曲家的参考。萧友梅认为,想要让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弘扬,需要结合西方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改革和创新。在音乐教育中,萧友梅也十分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如在上海任教时开设了“国乐概论”课程,并编写了配套教材。萧友梅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并十分注重音乐美学。在音乐教学中也设置了中国音乐史课程和民族乐器课程,邀请专业的国乐演奏家担任教师。

2.有效借鉴西方音乐教育经验

萧友梅青年时在国外留学,对国外的音乐教育理念有深刻认识。回到祖国后,向国民介绍西方音乐文化。在办学过程中也借鉴了西方优秀的经验。在创立上海音乐学院时,萧友梅把西方的办学经验到了办学中。认为音乐办学机构有两种,一种注重技术,另一种注重理论。而专业的音乐院校应当注重技术,以理论为辅。萧友梅设置的音乐科目非常全面,十分欣赏黎青主的《乐话》。《乐话》中将我国传统的诗词歌赋与西方音乐融合在一起,让我国的音乐发展找到了重要的方向。萧友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同时,引入西方的教育理念,使我国音乐教育实现新的跨越。萧友梅组织了民间曲调的搜集和编写,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萧友梅十分关注我国新歌曲的创作,认为中国人要创作自己的歌曲,并在专业音乐学院里设置了“诗歌一科”和“歌社”[3]。萧友梅以著作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能够打破国人对音乐的偏见,让人们认识到音乐可以陶冶身心,也可以影响国家的未来,呼吁教育系统设立独立音乐学院。北洋政府曾取消音乐系,但萧友梅没有放弃,依然致力于打开音乐的新局面,东奔西走,呼吁国人,其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形成积极的影响。

3.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萧友梅十分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认为中国人民的气节柔弱是因为国民教育的缺失。在社会中也缺乏鼓舞士气的音乐和雄壮的歌词。萧友梅提出了“音乐救国”的观念,渴望音乐带给祖国振兴的力量,并提出了“国民音乐会”的想法,希望能够借此推动社会音乐的进步,并给专业音乐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萧友梅组织了我国第一支管弦乐队,并经常演出。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萧友梅非常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升。认为基础知识对于所有的音乐活动都特别重要,同时,也是促进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萧友梅为基础知识教育安排了良好的师资。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音乐实践,为此,萧友梅编写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 》和《新学 制乐理教科书》,其中的音乐伴奏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伴奏素材。音乐与静态的书画相比,具有更大的冲击力,因此,表演者在进行音乐表演或演奏时也是对自我心灵的一种洗礼。在音乐实践中,表演者的音乐素养会得到全面提升,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在对音乐的创作和感悟中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在音乐教育中,萧友梅鼓励学生体会音乐中的力量,并以音乐来陶冶情操,甚至认为,在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不是音乐技能,而是对音乐的整体感悟。由此可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5.注重科学的办学理念

萧友梅认为,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师资,因此他聘请了苏石林、查哈罗夫等非常优秀的音乐教育专家,另外还聘请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音乐家,让师资力量逐渐充实起来。在抗日战争期间,萧友梅在办学方面特别节俭,教育部给其拨款购买专车,却用这笔钱购置了一架钢琴,让学生用于练习。并多次向教育部申请修建校舍的款项,最终得以落实。他结合我国本土情况制定了本科、师范科、选科三种教学类型,并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教育场所[4]。萧友梅为推动我国音乐发展付出了非常巨大的努力,他的音乐教育思想也十分科学,兼顾了专业知识和整体素质,并注重中西方音乐艺术的结合。

四、萧友梅对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影响

萧友梅由于长期受到美育思想影响,于1939年提出了普通音乐教育应该将美育列为基础。此外,需要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将德育融入到美育中。萧友梅倡导,各个中学音乐教学课程中,应该体现出音乐所具有的感化作用,并通过其作用来达到对学校环境的美化以及对学生德性的陶冶两个目标。萧友梅对于音乐教育还非常强调其培养学 生爱国情怀的作用。尤其是在抗战期间,萧友梅将音乐比喻成“花丛中的大炮”。并提出借助音乐中的美育作用,增强当时群众的抗战热情,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当时已经获得所有爱国音乐家的认同。同时,萧友梅还非常关注西方音乐教育,希望能够培养出中西兼通的人才。萧友梅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名留学时间较长的音乐家,对于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非常透彻,从而对于萧友梅音乐教育理念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萧友梅认为,应该对西乐进行深入的整理,并将其融入到旧乐以发展中国新音乐的各项活动中。萧友梅还借鉴许多西方音乐教育思想,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中西兼通音乐人。在萧友梅的相关提案中,开始借鉴欧美奖励艺术人才的先进理念,对于参与音乐创作与表演的相关人才给予了严格的评定。并针对表现优异的人才,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等理念。这些理念在中国早期音乐教育中的融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不仅有效地繁荣了中国音乐创作表演,还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萧友梅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创作的典型意义

首先,萧友梅有在欧洲游历和在德国留学的经历,看到欧美各国乐坛中流行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思潮,但认为那些作曲风格并不契合我国群众的审美需求,是根据欧洲国家人民的审美需求而产生并发展的,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来,那样只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所以,在创作音乐方面,一直秉持“渐进主义”思想,反对冒进,将创作技法和音乐风格限定在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和古典主义后期,使得中西方创作技法融通的道路走得更为顺畅。立足这一点,萧友梅建立并发展了自己创作音乐的理念,并结合我国浪漫主义美学思想和传统音乐美学主流,在“情感论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并介绍了西方音乐,只介绍柴可夫斯基、肖邦、舒曼、贝多芬等浪漫作曲派、古典派大师的经典作品;在音乐教学中,提倡的也是欧洲传统功能和声和大小调体系等理论,将这些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教学工作结合,达到了指导实践的目的和作用。

其次,较为珍贵的是,萧氏凭借着我国音乐家敏锐的听觉感受和特殊的审美特点,针对美国作曲家来维思所言的“中国曲调不适合配合西方的和声,应该另外探索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声法,才能够凸显中国乐曲本身的特点”高度认可,并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期望国立音专的同学们也都关注这一问题[5]。笔者认为,以上观点表明,萧友梅很可能是我国当时那个阶段最早察觉并关注创作音乐深层问题的作曲家。在1923年,他的钢琴组曲作品《新霓裳羽衣舞》中,就已经开始处理五声旋律和西方功能的和谐问题,将七度音引入小三和弦中,通过避免使用完全终止、游移调性的方式,将西方和声的功能模糊化,从而能够与五声旋律协调起来。这个探索在当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为后面的作曲家提供促进和声民族化发展的新思路。

最后,萧友梅在北大音乐传习所和之后的“国立音专”中任教,开展了较多音乐教育实践工作,其设置了国立音专的主要课程体系,为国立音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方面,将西方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让我国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了解最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期望达到中西融合,互相弥补不足的教学效果,可以培养综合性音乐家,不仅能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还能掌握西方发达的作曲技术和音乐理念,成为真正现代音乐发展所需的人才。

六、结语

综上所述,萧友梅的教学实践证明,之后在我国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其师承谱系大多与国立音专、与萧友梅有一定的联系。萧友梅在国立音专践行了其音乐教育理念,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几代音乐家从中受益,并且还奠定了我国高等专业音乐教育开展的基础和建设音乐学院的路径根基。

猜你喜欢

美育理念音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论公民美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