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传播视角下丝绸术语英译研究

2020-11-04赵传银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传播者丝绸汉语拼音

赵传银

(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人们从对信息的认识基础上发展到对知识的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已经全面提升到政治、国家和世界的层面[1]。在向知识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知识的传播在知识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探索有效的知识传播方式和途径,使知识传播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2]4-6。桑蚕丝织技艺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涵盖大量的丝绸术语和知识,展现了中国的丝绸文化。丝绸术语在英译过程中,术语中所蕴含的知识属性和文化属性也被传递到目标语文化中。术语的翻译,与其说是原语和译语概念之间的对等,不如说是术语所承载的知识由原语知识系统向译语知识系统传输的过程。而这种知识传递的流向,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反映出两种语言文化系统中相关知识的影响力的强弱[3]。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张精美名片,是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丝绸文化术语对外传播过程中,必须解决丝绸术语英译的译名问题。

一、知识传播的基本内涵和术语知识

知识传播是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特定的知识传播媒介,向另一部分社会成员传播特定的知识信息,并期待收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过程[2]5。无论是文化传播、教育传播,还是科技传播、文艺传播,在很大意义上都是以知识信息传播为核心的[2]2。德弗勒认为,“传播的核心问题是传播者与接受传播者之间互相领会对方的含义。” 施拉姆认为,传播“关系的一个参加者发出符号,另一个参加者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这些符号。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这就是传播过程。”[4]52。知识传播一定是互动和共享的过程,是知识传播者、知识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知识传播效果之间的互动与制约。

术语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在自然语言中的结晶。哪里有科学技术知识,哪里就有术语。费尔伯从知识处理的角度来阐述术语学问题,认为术语是知识的构成单位。把“知识理论”与“术语学”结合起来,以术语为线索来检索海量的知识,将为解决知识的获取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手段[5]。

二、中国丝绸品种类别及丝绸术语译名对比

迄今为止,丝绸的品种类别大致可分为14大类:即绫、罗、绸、缎、锦、纱、绡、绢、绉、绮、纺、绒、葛、呢等[6]。丝绸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慎《说文解字》所收“糸”旁260个,其中关于丝绸品种的占35%左右[7]。按照丝织物的组织结构、使用原料、织制工艺、质地外观及织物主要用途分为绡、纺、绉、缎、绫、绢、纱、罗、葛、绒、呢、绸、绨、锦14大类[8]。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2018年解说词中丝绸织物分14大类即: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

本文主要摘取《纺织染概说》《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2018年解说词、《When silk was gold: 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这几本书中的丝绸品种类别的英译译名并进行分析对比,见表1。

表1 丝绸术语英译译名对照表

表1(续)

三、知识传播视角下的丝绸术语英译译名解析

知识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也具有大众传播活动的某些特点。不少传播学家都曾提出各自的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传播5W模式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who)、传播内容(says what)、传播媒介(in which channel)、受众(to whom)、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知识传播活动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包含知识传播者、知识传播受传者、传播媒介、知识传播的效果,以及知识传播的社会环境等五个方面[2]92-93。这些传播模式和术语知识传播过程具有根本的相似性,可以借鉴来研究丝绸术语知识传播,勾画出丝绸术语英译传播过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丝绸术语英译传播过程图

1.who:丝绸术语英译的知识传播者

丝绸术语英译的知识传播者在丝绸术语知识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对外传递的是丝绸知识,是丝绸文化。从表1的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解说词可以看出,其中的丝绸品种的译名都统一采用了意译+拼音的英译策略。虽然此部分术语的意译部分有待商榷与统一,但笔者认为此部分的拼音译名应该保留并采用。在丝绸术语英译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丝绸术语的知识传播者应该积极作为、勇于“发声”,建构有效的中国丝绸文化话语体系。翻译是对话,那么必然有双方的发言,不是一方独自言说的场域[9]。对话并不意味着听话,当丝绸术语被翻译成直接明了的简单英语表达时,体现不出丝绸的优美、精辟、凝练,丝绸术语背后涵盖的历史和文化属性被隐藏了,中国式的语言韵味也逐渐丢失。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世界各种文化也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必须要有自己的言说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话语体系。从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解说词的14种丝绸术语的译名缎satin(duan),锦brocade(jin),罗luo gauze(luo),绫ghatpot(ling),呢matelasse(ni),葛bengaline(ge, silkcotton goods),绨crepons(ti),绉crepe(zhou),纺Habotai(fang),绸chou(chou),绢plain silk(juan),纱sha(sha),绡chiffon(xiao),绒velvet(rong)的汉语拼音部分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努力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在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世界各地都会了解中国的拼音,把丝绸术语译名中的意译部分去掉,只保留汉语拼音,真正体现中国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从图1中的《纺织染概说》《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解说词中可发现部分丝绸术语的译名是统一的,如缎(satin),锦(brocade),绉(crepe),纺(habotai),绡(chiffon),绒(velvet)。笔者发现仅6个丝绸术语译名是统一的,其他8个丝绸术语各有译名。从丝绸术语英译的知识传播者角度出发,不利于丝绸术语的对外传播,更无法令丝绸术语的知识接受者接受。关于此问题,稍后会在下面章节建议如何重译和统一此部分丝绸术语英译译名。

2.to whom:丝绸术语英译的知识接受者

知识传播受传者是知识传播过程中知识信息内容的接收者和利用者,也是知识传播活动价值的具体体现者[2]96。从《When silk was gold: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和《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的丝绸术语译名可发现术语缎(satin),锦(brocade),绉(crepe),绡(chiffon),绒(velvet)的译名与《纺织染概说》《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中的译名是一致的。因此,笔者建议这几类丝绸品种术语的译名可统一如下:缎duan(satin),锦jin(brocade),绉zhou(crepe),绡xiao(chiffon),绒rong(velvet)。笔者按照汉语拼音加括的方式,尤其是汉语拼音放在前面位置,可体现出中国的话语地位;另外,括号里的意译部分也可方便丝绸术语知识接受者接受、理解此术语。

在任何类型的传播活动中,受众都不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受体”。他们在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干预传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影响传播活动的过程、决定传播活动的效果。他们是完整的传播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传播活动中他们与传播者处在同等的位置上[5]138。对于已存在既定的统一规范的丝绸术语译名,可接受其约定俗成的译名。如《纺织染概说》中“罗”的定义:“杭罗(Hangzhou leno)为杭州、绍兴一带的传统产品,采用平纹与绞经(crossing warp)的联合组织。绞经部分有细密的罗纹孔。罗纹呈横条的叫横罗(horizontal leno),呈直条则叫直罗(veritical leno)。”[10]《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中术语“罗”leno的定义“It is a net like fabric constructed by causing a warp end to cross over another end. This is made possible by the use of doup healds”[11]。《Specilist Yarn and Fabric Structures》中leno的定义“Leno fabric is made of silk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triped pattern, with lenoweave and plain weave applied on alternate stripe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leno fabric: vertical leno fabric and horizontal leno fabric. ”[12]根据上述“罗”的定义,笔者得出:保留术语“罗”的译名leno,只是需在前面增加汉语拼音luo(leno)。知识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方接受,不然则失去知识传播者的初衷。

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知识传播受传者不仅仅是被动无选择地接受知识传播者传播的知识……而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决定自己对传播知识的态度,或是全部接受,或是部分接受,或是抵制传播,也可能进行反传播[2]98。《纺织染概说》中“绫”的译名是ghatpot,《汉英—英汉服装分类词汇》中“绫”的译名是damask silk/ghatpot,中国丝绸博物馆官网解说词中“绫”的译名是ghatpot(ling)和twill damask(ling)。查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官网,发现有一绫类丝织物,其译名为“Twill Damask with Paired Birds and Floral Pattern”[13]。总结上述“绫”的译名有四个:ghatpot,ghatpot(ling), damask silk/ghatpot, twill damask。到底何为绫?《风俗通》:“积冰曰绫”。说明绫的纹理细净,有似冰绫。《正字通·糸部》:“光如镜面有花卉状者曰绫”。说明了绫的特色。绫的经纬丝一般不加捻或加弱捻,容易产生纰裂,弹性亦较差[14]。笔者搜索Wikipedia和Encyclopedia均查找不到ghatpot这个词的定义和解释。曾繁健指出该词为生造词,由“ghat”和“pot”组成,其中“ghat”源自印度语“ghāt·”,意为“通向河边的台阶”,印度人在此处为逝者举行丧葬仪式(A level place on the edge of a river where Hindus cremate their dead),这般的组合实在与绫无甚联系,也无法给予读者美的感受,反倒令人心生恐惧[15]。而damask silk与twill damask相比较,因twill damask出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官网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解说词里,且从术语知识接受者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绫”的译名可确定为twill damask。ling(twill damask)汉语拼音加括的译名一方面从知识接受者角度出发,便于受众接受;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中国的话语权。

3.with what effect: 丝绸术语英译的知识传播效果

什么是知识传播效果?知识传播效果不仅受知识传播内容的影响,还受知识传播受传者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兴趣、情绪,以及知识传播环境的影响制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105。拉斯韦尔认为,传播只有适应受众心理和文化,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6]。从上页图1列出的丝绸术语译名来看,有的丝绸术语英译译名已经确定下来,并为受众接受,如术语“缎”“锦”“绉”的译名。但笔者建议,在已确定的译名中,在其译名的前面加上汉语拼音,采用汉语拼音加括的方式,如“葛”的译名ge(grosgrain)。在《When silk was gold: 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一书中,已经出现汉语拼音ge的译名,这已充分证明受众接受我们的汉语拼音译名。再如《纺织染概说》中“纱”的定义:“香云纱(watered gauze),又叫拷绸(gambiered gauze)、莨纱绸,简称莨纱……织物的特点是爽滑、透凉快干、不贴身……”[12]81。《Fabric structure and design》 中“gauze”的定义“It is a fabric with open construction and resembles a wire mesh[13]135。《Specilist Yarn and Fabric Structures》中gauze 的定义:“ Gauze is an all-over leno-weave fabric characterized by a thin and translucent appearance and a loose open structure. ”[14]123通过对比“gauze”的各种定义,笔者发现,gauze符合丝绸术语“纱”的特征,因此,“纱”的英译译名确定为sha(gauze)。

丝绸术语英译和传播要结合其使用和受众的接受来了解其传播的效果。受众可以根据知识传播者选择的内容,接受传播的知识,或者也可以有权提出自己的建议或修改意见。图1中丝绸术语“呢”“绨”的英译译名很不统一,其知识传播的效果肯定很不理想,需要从各个方面去完善优化,甚至提出新的英译译名,令受众接受和使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丝绸术语英译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语言符号转换,而是丝绸术语本身涵盖的知识概念跨语传播的过程。在丝绸术语英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术语翻译的概念名称,更要关注术语翻译过程中的知识特征和影响这一翻译过程的诸多要素。知识传播学的理论为丝绸术语英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通过研究,笔者更倾向于在确保丝绸术语英译译名准确规范的前提下,在英译译名前面保留汉语拼音部分,采取拼音加括的方式,促使丝绸术语英译对外传播的成效。拼音部分是从知识传播者的视角出发,保护了丝绸术语的知识体系和概念特征,同时也可体现汉语的语言优势;加括部分是考虑到受众的接受度和术语的约定俗成特征来阐释丝绸术语的英译。不足的是,还有几类丝绸术语,笔者没有发现更好的英译译名,还需后来的学者探索研究,完善统一其英译译名。

猜你喜欢

传播者丝绸汉语拼音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时传祥纪念馆:做好三种精神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汉语拼音的教学方法
参展“丝绸苏州2020”的思考与启示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遥望“丝绸路”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丝绸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