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文化建设实践与探析

2020-01-19柳丽爽韩春雷

中国医院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值心血管病耗材

■ 柳丽爽 韩春雷

①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100037 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167号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思想灵魂,是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出类拔萃的根本动力,是医院生命力、创新力的活力源泉,是医院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通过对精英文化、质量文化、奉献文化、服务文化、担当文化、开放文化、家国文化、创新文化、执行文化的打造,建立起具有阜外医院特色的医院文化体系,引领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受到医院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本文通过对阜外医院文化体系的剖析,为国内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 精英文化

1956年,时任协和医院外科主任的吴英恺教授参考苏联和欧美经验,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科医院(1958年,胸科医院整体专业,更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城门外医院),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心内科和相关学科的专家,与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一道聚集于这所新成立的医院。此时,我国心血管学科刚刚起步,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虽然如此,这里却聚集了全国心血管医学方面的精英,包括来自于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英。

在医院成立大会上,吴英恺教授提出“要把阜外医院办成全国第一和世界知名医院”的发展目标。以吴英恺、黄宛、蔡如升、侯幼临、郭加强、朱晓东、尚德延、刘玉清、杨英华等为代表的阜外精英,开创了我国心血管学科一个又一个“第一”。

通过一代代阜外医院精英的努力,这所医院为我国心血管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推动了我国心血管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医院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精英,为全国输送了大量心血管优秀人才。阜外医院成就于精英,也成就了精英。精英文化成为阜外医院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质量文化

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阜外医院始终未曾放弃对质量的追求。1956年以来,阜外医院以世界一流的心血管病中心为标杆,不断学习借鉴,致力于提高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造福广大心血管病患者。经过60余载的不懈努力,完成从学习模仿、努力追赶到齐头并进甚至相互借鉴、时有超越的转变,关键医疗质量技术指标全面达到世界一流血管病中心水平。外科手术死亡率由1997年2%下降到0.5%左右;内科出院患者死亡率由1973年12.5%下降到0.2%左右;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由1959年50~60天下降至现在7天左右。不仅延长了心血管病患者的寿命,给无数心血管病患者及其家庭带去了希望,而且显著改善了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心血管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自2007年起,阜外医院每年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心内科和心外科年度报告,公开透明展示心内科、心外科医疗质量,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

3 奉献文化

阜外医院的奉献文化,首先体现于一代代阜外人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立足岗位,对工作、对事业的投入上。从临床到预防,从科研到教学,从机关到后勤,阜外人风尘仆仆,夙夜在公。

阜外医院的奉献文化,还表现在对条件艰苦的老少边穷地区和基层的无私援助上。援疆、援藏、援内蒙、援青海、援贵州、援基层,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处处留下了阜外人奉献的身影。以援疆为例,阜外医院十几年如一日,派出骨干,先后援助了乌鲁木齐、阿克苏、石河子等地的医院,帮助这些地区的医院提高心血管病救治能力,直接或间接服务新疆广大地区的患者,使患者足不出疆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阜外医院的奉献文化,更体现在医院始终“刀刃向内”,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致力于降低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高值耗材需求量大,在取消耗材加成之前,耗材价格与医院利益息息相关。为了维护患者利益,阜外医院一直严格控制耗材的使用。在手术和治疗费用亏损、耗材加成是医院收入重要来源的背景下,阜外医院于2004年率先出台心血管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首先,凭借医院的龙头地位,和耗材厂商谈判争取到最低采购价格。阜外医院耗材采购价格不仅仅低于兄弟医院平均价格,很多品种甚至远远低于平均价格30%以上。此举不仅降低了本院患者的负担,减少了医保部门的支出,而且成为后来进行的数次集中采购的基础,为降低全国心血管耗材采购价格、造福社会和患者做出了贡献。第二,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使用,出台高值耗材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宏观调控管理办法,防止高值耗材滥用。对使用高值耗材较多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对高值耗材准入进行评估和控制,对不同品牌高值耗材份额进行限制;对科室和医师使用高值耗材的情况定期进行公示。

4 服务文化

阜外医院的开创者们认为,“好医生必须是人民的好医生,是人民卫生保健的勤务员,不但要为患者看好病,还要成为患者在病中和病后的健康保障及寄托”;“每个医务工作者要胸怀十多亿人民的健康,为保障人民健康和解除人民疾苦而努力学习,这样就会方向明确,动力坚强;只为个人名利学习,则渺小得很”。

几十年来,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提供卓越的服务,既是阜外医院及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1]。阜外医院在长期服务患者的过程中,凝练出“用心守护健康”的神圣使命和核心理念,形成了优良的服务文化。

为了提升服务意识,把服务贯彻到医院的每个角落、贯穿于每个流程,阜外医院提出“领导为群众服务,职能部门为一线服务,全院为患者服务”的服务思想。不论是在阜外医院本部,还是阜外医院在外地的分院,都把“三个服务”思想作为检验临床、科研、教学、预防、管理、后勤工作的指南和试金石。

5 担当文化

作为一所医院,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投入,与医院收入并无直接关系,而且还要占用医院宝贵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阜外医院主动担当责任,率先将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摆在医院的重要位置。

1959年,阜外医院率先开展高血压普查。1969年,阜外医院在北京首都钢铁公司建立了心血管病防治社区,创立了心血管慢病防控“首钢模式”;该模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被世界卫生组织作为慢病防控的成功范例在全球推广。1978年,阜外医院成立了心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室。1999年,阜外医院组织制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由于医院在心血管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卓越贡献,1987年卫生部批准成立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挂靠阜外医院。2003年卫生部批复成立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09年经卫生部和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在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自2005年起,每年出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为全国心血管防治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6 开放文化

阜外文化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不固步自封,而是以良为师、以贤为师;二是,从不封闭技术,而是积极传播适宜心血管技术;三是积极为全国培养心血管专业人才。60余年来,有15 000余名医务人员到阜外医院进修心血管病治疗技术,为全国输出近500名心血管病专家。

阜外医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郭家强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在全国建设心血管技术协作网络(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的步伐。迄今为止,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200多家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通过技术协作,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为当地建设一支带不走的心血管技术队伍。通过技术培训,200余家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新建或完善了心血管学科,整体团队建设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现有40余家心血管技术培训中心,新的培训中心正在不断拓展中。

1986年,阜外医院在深圳协助筹办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外科医院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分院(后更名为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并于1992年11月12日开业),并为其输送30多位各学科专业骨干。1998年,协助筹建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2006年,与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7年11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发起成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2]。2018年3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起成立“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3]。

通过对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协作,在支持兄弟单位发展的同时,阜外医院自身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7 家国文化

作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国家队”,阜外医院时刻以提升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为己任。

云南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心血管医疗资源非常匮乏。阜外医院与云南省政府合作,在昆明成立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泛亚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将优质心血管医疗资源直接输送到最需要的地方。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积极发挥优势,在柬埔寨等国家开展先心病筛查,在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手术,为东南亚国家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帮助东南亚国家提高心血管技术,增进了我国人民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

河南省是我国中部人口大省。阜外医院与河南省政府合作,在河南建设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和国家心血管中心华中分中心,将优质的医疗资源输送到心血管患者需求相对集中的地方。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正在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为了改变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心血管资源数量不足的局面,为深圳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更好的支撑,阜外医院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贡献“阜外力量”“阜外智慧”和“阜外特色”。

8 创新文化

20世纪50年代,吴英恺教授关注到疾病谱的变化,离开北京协和医院,创建解放军胸科医院,要把胸科医院办成既有临床医疗,又有基础医学研究的专科医院。

1958年9月,吴英恺教授在阜外医院成立大会上提出,阜外医院的目标不是做一所好医院即可,而是做全国第一的好医院,做世界知名的医院。

阜外医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甘于屈居二流,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世界顶尖医学院,引领学科发展。

率先开展低温心内直视手术、法洛氏四联症造影诊断、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直视成形术、主动脉瓣成形术、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主动脉缩窄矫治术、主动脉弓部瘤全弓移植术、机械瓣植入、生物瓣主动脉瓣置换、自制生物瓣二尖瓣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灌注扫描诊断肺栓塞、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急性心梗冠脉内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金属裸支架植入术、中国人完全知识产权的人工心脏植入……

牵头提出食道癌四期分类法,更新了食道癌治疗的理念;牵头发明复方降压药“降压静”;发现克山病导致心肌病的机制;对“大动脉炎”进行全面定义,随后建立大动脉炎诊断和分型标准;主编心电图专著《临床心电图图谱》;创办《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原《心脏血管疾病》);主办中国心脏大会;定期出版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60多年来,阜外人勇于创新,取得了100多项创新成果,临床技术和科研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国内引领地位[4]。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所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连续5年(2014-2018年)蝉联心血管病学排行榜第1名,连续4年(2015-2018年)蝉联心血管外科学排行榜第1名(2014年未评价该学科)。

9 执行文化

继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行动迅速、步调一致、执行有力”的传统,阜外医院以执行力强而著称。信念坚定,服从大局,对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迅速传达落实是医院长期的传统。这样的传统让阜外医院的全体员工与时俱进,充满活力与战斗力。以患者为中心,用心守护心血管健康,立足北京,辐射全国,全院上下以事业为重,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全力以赴,执行到位。

国家和北京市每次医院加强管理的举措(包括国家审计署对大医院的审计、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管理年、大型医院巡视巡查等),都成为阜外医院砥砺前行的“东风”。阜外医院借助于这一次次良机,推行完善自我的内部改革,完成一次次蜕变。

以2003-2004年国家审计署对10所大医院进行专门审计为例。这次审计是国家审计署首次对大型公立医院进行的专门审计,在新世纪医疗卫生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进行。以审计署专项审计为契机,阜外医院审视自我,明确目标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夯实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经过此后一次次自我完善,整体医院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部属(管)医院各项检查评比中,阜外医院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10 结语

在医院数十年发展过程中,接力棒在一代代阜外人手中传递,植根于深厚土壤的阜外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毋庸置疑,离开了阜外文化,不可能有阜外医院的历史和今天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阜外医院的发展,是我国心血管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阜外文化对于国内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高值心血管病耗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南京地区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与医保支付研究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