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广西词学的新变

2020-01-19秦玮鸿

河池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词学民国广西

秦玮鸿

(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民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终结了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探索新的社会形态阶段。民国词学是中国词学的又一个独特阶段,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对“现代”的探索,中西碰撞,新旧交替。民国词学作为千年词史的结穴,对词体文学具有继往开来的承传意义。对于民国词学发生的新变化,曹辛华教授进行了全面总结:

民国词的新变尤多。就创作主体来讲,民国词史上不仅名家尤多,词人为词态度、心态不一;就民国词本身来说,它也展现出了与前代不同的特征:词境上大有开拓,词风上多姿多态,词艺上也有前所未臻的造诣;就词论来看,民国词人也有刷新;就词学活动生态来论,其新变尤多,是民国词尤其异于前代之处[1]。

民国时期的广西词学焕发生机,出现新的变化,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多重意义。

一、新式词人及新型传媒

曹辛华将民国词人界定为四类:生长在清朝,中华民国成立时步入晚年的“晚清遗老”;出生于光绪年间的文人;中华民国成立时已经出生,或正步入青年,刚开始步入词坛的文人;生年介于1912—1929之间者[2]。参照以上分类,结合广西词坛的具体情况,我们把在民国填词、论词且与广西有关的词人、词论家,纳入民国广西词学研究视野,主要有况周颐、陈柱、冯振、李济深、黄绍竑、陈铭枢、陈雄、陈此生、梁岵庐、黄绍璟、苏康甲、朱荫龙、严直方、覃劳生、吕集义、马驹誉、陈漫远、朱光、陈迩冬、周仲武、张报、莫文骅(1)关于民国时期的广西词,韦湘秋《广西历代词评》有专章《现代的流衍》,评论民国18位广西本土词人创作,可参看。等,以及况周颐的长子况维琦、弟子赵尊岳、陈运彰等,抗战时期避乱广西的章士钊、冯平等人。现将选择数位具有代表性的词家加以论列,并非全录。

(一)民国广西词家举要

况周颐(1861-1926),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七星公园花桥西头的水东街中段)人。初名周仪,以讳清宣统溥仪名改周颐。字夔笙,一字葵孙。号蕙风、秀庵、秀道人、梦蔆、阮庵、玉梅词人、癸生,以及玉梅词隐、蕙风词隐等。清亡后避居上海,以遗民自居,授徒著述,卖文为生。1926年7月18日,病逝于上海。民国年间他创作刊印的词别集有《二云词》《餐樱词》《菊梦词》《秀道人咏梅词》《秀道人修梅清课》,晚年删定词作总集《蕙风词》,又自定词集名《蕙风琴趣》,此外完成了词论著作《蕙风词话》《蕙风词话续编》《玉栖述雅》《词学讲义》等。

章士钊(1881—1973),湖南省善化县人,著名的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与学者、教育家。曾任同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担任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于古典文学和诗词研究,造诣很深。20世纪四十年代抗战后期,章士钊避寇广西桂林、梧州等地,与朱荫龙等交往,创作有旅桂词,以《章士钊诗词集》收录较全,今有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况维琦,生卒不详,字又韩,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况周颐的长子。寓居上海,秉承家学渊源,工于诗词。擅长绘画,师从赵叔儒,与张大千、陈运彰、吴湖帆、袁琴孙、陈巨来等人交游,精于山水,有尺幅千里之势。其词作散见于《申报》等报纸杂志。

陈柱(1890—1944),又名绳孔、郁瑺,字柱尊,号守玄,广西北流市民乐镇萝村人。南社成员,著名学者、教育家,曾执教于无锡国专、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经学、诸子学、诗词创作等方面,成就显著。革新词体,曾登载《自由词序》、6首旧体词、3首自由词,在1936年4月出版的《学术世界》上,提出“自由词”的词学理论主张,躬身实践,著有《自由词》《待焚词稿》等,数量不多,未及百首,具体待考。

冯平(1892—1969),字秋雪,广东南海人。同盟会会员,曾投身辛亥革命、讨袁斗争。在澳门从事文化出版教育工作,与人合办南华印字馆,出版期刊,组织澳门中华教育会,主办中小学并任校长。抗战时期香港沦陷后,避居广西桂林、昭平等地。寓桂期间,1944年著有《甲申夏词》14首、《女楼词》6首,合刊一册,油印本,今藏广西图书馆。

冯振(1897—1983),字振心,号自然室主人,广西北流市都陇里容村(今民乐乡山围村)人,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诗人。曾就读于沪上的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师从名师唐文治、陈衍。民国时期从事教育,曾供职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交通大学和江南大学、国立南宁师范学院等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冯振精研先秦诸子散文、诗词艺术,著有《老子通证》《荀子讲记》《韩非子论略及提要》《〈吕氏春秋〉高注订补》《诗词杂话》《七言律髓》《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创作有《自然室诗稿》《自然室文集》《自然室札记》,被誉为“广西才子”。其词作附于《自然室诗稿》,以《自然室诗稿与诗词杂话》收录较全,今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赵尊岳(1898—1965),字叔雍,号高梧轩主人、珍重阁主人,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赵凤昌之子。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在新闻、词学、教育方面皆有建树。曾任《申报》经理秘书。抗战时期附逆汪伪政府,屡就高位。抗战结束远赴南洋,移居并执教于香港、新加坡,任新加坡大学教授,1965年病殁于新加坡。赵尊岳于民国初期(1921-1926)在上海受教于况周颐,相随于身,从其学词,能传况氏之词学。夏敬观《忍古楼词话》曾云:“武进赵叔雍尊岳,学词于临桂况夔笙舍人周颐,著有《珍重阁词》。夔笙论词尤工,所著《蕙风词话》,精到处透过数层,宜叔雍能传其衣钵。”[3]4774赵尊岳于词学造诣颇深,著有《珍重阁词集》(包括《和小山词》《近知词》《蓝桥词》《南云词》《炎洲词》)《珍重阁词话》《填词丛话》《蕙风词史》《高梧轩诗集》,辑录有《明词汇刊》,其著作今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地。

营口分公司大石桥经营部第4加油站地处偏远村镇,加油站经理张信生在今年春节前主动到固定客户家一一走访,商定同等价格的情况下客户优先选择昆仑润滑油。同时,承诺保证数质量的同时送货上门,签订供油协议。不仅如此,每逢有润滑油促销时,都第一时间向协议客户介绍优惠政策,让客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除此之外,加油站员工开口营销也不忘推销润滑油。“润滑油的奖励比重比较大,每成功推销一单都能算出多挣了多少奖金,所以员工想开口、爱开口,都争着做好润滑油现场推销。”站经理张信生介绍说。截至10月末,营口分公司大石桥经营部第4加油站销售润滑油29.7吨,同比增长356%。

黄剑鸣,生卒不详,又名绍璟,广西容州(今容县)黎村镇珊萃村人,民国时期少将。毕业于湖北法政大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等院校。一生戎马倥偬,曾任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总司令部参谋、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军训大队大队长、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政训班主任、第七军政治部主任、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晋升少将。抗战时期担任第五战区伤兵管理处处长。后移居香港、美国,20世纪七十年代逝世。著有词集《松冈诗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铅印本,今藏上海图书馆。

苏康甲,生卒不详,字子惠,清末民国时期广西宁明人,1929年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先后执教于北平大学、香港树人中学、广东勷勤大学、南宁西江学院和广西大学,曾任广西省政府、工商局、银行总行秘书、饷捐局副局长等职。著有《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参与辑校《宁明耆旧诗辑》。作词追慕王鹏运,标举重、拙、大,有词集《珠山乐府》“壬申秋刊于燕京”,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秋刊于北京,线装刻本,1册,收词49首,今藏广西图书馆。

陈运彰(1905-1955),原名陈彰,字君漠,一字蒙庵、蒙安、蒙厂、蒙父等,号华西、证常、孝成、仄夷、镂冰等,室名蓬斋、纫芳簃、证常庵、华西阁等。广东潮阳铜盂人,生长于上海,南社社员。曾任之江文理学院、太炎文学院及圣约翰大学教授。众艺兼长,工于诗词,擅长书画,精于篆刻。民国初期曾随况周颐研习词学,深造有得。著有《纫芳簃词》《双白龛词话》《蓬斋脞记》《证常印藏》等。

朱荫龙(1912-1960),字琴可,自号甘寂寞室主人,笔名任隆,明代靖江王后裔,广西桂林人。1934年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抗战期间,历任桂林中学、南宁高中、桂林师范学校教师、广西大学讲师、广西省志编审委员会秘书、广西乡贤遗著编辑委员会委员、编审主任,从事抗日进步文化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西大学、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省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朱荫龙淹通经史,精于考证,主要从事中国韵文史、古文字学与南明史研究,尤精于词,与柳亚子、章士钊等唱和,被誉为“桂林才子”。著有《壬午春词》《甲申秋词》《且止吟》《鸡屋吟稿》《甘寂寞室诗稿》《甘寂寞室集外诗》《甘寂寞室零札》《石涛研究》《靖江王考》《词学零札》《粤西词征》《临桂三家词》等。抄本《甘寂寞室手稿》、油印本《甘寂寞室诗词选》,今藏桂林图书馆。存词48首,以《朱荫龙诗文选》所附收录较全。

(二)民国广西词家的特征

从民国广西词学的创作主体来看,他们的组成情况复杂,文化背景多样。承载词体的作者,不再仅是纯粹的旧式传统文人,而是出现了既有深厚的传统学养积淀,又受到新文化熏陶的现代学人,可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除了以晚清遗老自居的况周颐是旧式传统文人之外,其他的许多词家都曾在新式学堂、学校或大学接受教育,如冯振曾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师从名师唐文治、陈衍。苏康甲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朱荫龙毕业于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系。黄剑鸣毕业于湖北法政大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等院校。

这些新式词人经过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教育,词学素养较高。他们学成之后,积极融入现代社会,有的执教杏坛,成为大学教授,如陈柱曾执教于无锡国专、东南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冯振曾供职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交通大学和江南大学、国立南宁师范学院等学校。苏康甲先后执教于北平大学、香港树人中学、广东勷勤大学、南宁西江学院和广西大学。朱荫龙在抗战期间,历任桂林中学、南宁高中、桂林师范学校教师、广西大学讲师、广西省志编审委员会秘书、广西乡贤遗著编辑委员会委员、编审主任,从事抗日进步文化活动。黄剑鸣曾任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总司令部参谋、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军训大队大队长、国民党广西省党部政训班主任、第七军政治部主任、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总之,民国时期的广西词家处于“新学”与“旧学”激烈碰撞的时代,呈现出新旧错综的复杂状况,他们能够贯通古今,融汇中西,视野更为宏阔。由此,民国时期的广西词学,无论是作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数量及其影响,均有了质的飞跃,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多重意义。

(三)词学传播的新型媒介

民国时期广西词学的载体比较丰富。在传播媒介上,词文献的载体除了传统的刻本,还涌现出铅印本、报纸、期刊、杂志等新型媒体。其中报刊是近现代词学传播最活跃最重要的媒介之一,成为词家纵横驰骋的新领地。词人借用这种新型媒体,发布词学理论,进行学术论争,发表词作,展现才华,传播文化,传承文明。

二、创作开拓新词境

民国时期广西的新式词家承受进步思潮的鼓荡,以富有时代气息的创作精神,打破传统词坛的沉闷。他们的词创作与词学理论,均显示出与往昔不同的气象。在内容方面,出现新题材,书写西洋、东洋等域外景物与人文,反映抗日战争等家国危难的“词史”之作,日益贴近世界变迁与社会现实生活。

例如临桂人朱荫龙“承其乡先辈半塘、夔笙之遗风, 颇以恢张广西词自任”(章士钊语),他创作推举王鹏运,作词以“重拙大”作为自觉的审美追求:

拚托虫鱼遣壮时。商量细琐我何辞。相将奋袂登楼去,可肯扶墙着壁迟。 拙重语,雅骚思。乱流并进十年期。迷离楚泽多芳草,花外花间圣得知[5]75。

辛巳六月廿九日,半塘翁逝世三十六年,共李重毅任仁、区得潜文雄二先生于翁故宅小集,同人聊修薄奠。适长沙章孤桐士钊先生来自行都,亦欣然莅止,辄题此解,录呈正拍。

萧疏断云过雨,揽峤西胜处。洞墙缭、明灭波光,旧宅空占尘外。画阑迥、临高气结,荷风冉冉吹衣袂。荫台碑、人去松孤,恨萦天际。 一往幽怀,载酒吊古,趁轻镳缓辔。暗惊省、卅六年前,短箫声断吴地。莽江南、哀蝉竞咽,似都识、中仙身世。悄消凝、烟锁平芜,满楼凉意。 长门怨损,大泽吟枯,草庵剩寄蜕。翁殇苏州,寄榇沧浪亭,侧结草庵,后归葬桂林。郁万感、墨花凄黯,谏草悲哽,痛哭危哦,响沈清季。斋空四印,黄山谷送张叔和诗:我捉有生之四印,盖谓忍默平直也,心伤一第。翁有志用世,每以不登甲科为终生之憾,编次词集,独缺甲稿。词衰天遣挥常淅,记庚年、鼓角秋边泪。无多手泽,随意大笔翻腾,重拙洗净红翠。 宗风未绝,此日园林,又俊才济济。驻岭表、骖鸾聊且,祭酒同倾,悼逝忧时,派开流委。哀弦自理,家山念破,杉荒榕老谁共赋,漫修堤、斜日开澄霁。摇摇湖海襟期,望极长天,鹜霞飞未[5]79。

朱荫龙在词中高度评价了王鹏运的词学成就与影响,表达了对王鹏运的追慕与怀念,“拙重语,雅骚思”则是对重拙大的推崇,正如章士钊《鹧鸪天·答琴可》所云:“先四印、后三词,倚声立命旧相依。半塘风趣争沾溉,莫笑滋兰九畹迟。”

朱荫龙在1944年桂林被日军攻陷的艰危时刻,创作的词集名为《甲申秋词》,还有四川人周彦威的《和庚子秋词》,都是踵武王鹏运等前贤的《庚子秋词》。他在抗战时期写下词篇:

荒凉村馆怕黄昏。新月又成痕。休更话前尘。已踏破、山村水村。 飘零家园,飘零身世,千古属词人。哀乐漫纷纷。笑今日、情真境真[5]91。

焦土凄凉,看是处、名城自毁。空怅望、深盟密誓,西方彼美。落日苍茫鲸浪恶,楼船横海急如驶。只旌旗、黯淡汉家营,秋风里。 文贪得,武惜死。民望绝,人心靡。笑皇皇华胄,男儿余几。个个草间偷活惯,问谁还识臣戎耻。听声声、玉树后庭花,歌又起[5]90。

这两首词均作于1944年秋季,是时日寇侵陷桂林,朱荫龙携带妻儿避居临桂西乡的红岭村。第一首词《太常引·红岭秋思》,表现了战乱时代逃难者飘泊流离的凄苦与悲凉。第二首词《满江红》容量巨大,首句从侧面叙写日寇摧烧毁坏城市的罪恶行径,之后讥评美国等盟国作壁上观不施援手,谴责国民党文武百官的贪腐无能,使人民绝望,人心靡荡。最后痛斥苟且偷生、卖国求荣、贪图享乐的无耻行径。整首词囊括了国内的统治者、文武官吏、百姓、汉奸等各个阶层,以及海外的盟国、侵略者等方面,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兼行并施,倾诉了词人的满腔激愤,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堪称“抗战实录”。

三、词作艺术的新探索

在艺术方面,民国时期的广西词界实现新追求,不再偏执于唐五代、北宋或南宋,而是更为融通,大胆解放词体,提出“自由词”的理论主张,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例如陈柱在1936年4月出版的《学术世界》上登载《自由词序》、6首旧体词、3首自由词,提出“自由词”的词学理论主张,陈柱认为“词有律绝平仄声之协调,有古诗长短句之节奏”“今既不以之入乐,则取其所长,而解其桎梏,用其句调,而不守其律谱”“只取词天然之音调,而任意歌咏”[6]“今若取其天然之音调,解其向来之束缚,则既不失词之体格,而又无向来之顾忌。则作者既可高举阔步,而知音者亦可按词制谱,似于最初创词之原意,乃或反有合也”[7]。

陈柱的“自由词”理论,主张解除词律词谱的束缚,保留词体长短不一、富于变化的句式,以“天然音调,任意歌咏”实现音韵谐和的音乐美感。陈柱的“自由词”理论,其目的是解放词体,赋予词人以创作自由,其采取的路径本质上是以诗为词,即“词为诗之变体”,强调词是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而非音乐的附属品。

陈柱革新词体,践行“自由词”理论,创作“自由词”,例如《醉后对月》:

大醉意犹醒,长歌笑屈平。斫酒猜诗同笑乐,满堂喜气盈盈,话尽身心悲国事,饮罢了,出门看月,不觉夜三更。 愈是零丁,愈是娉婷,愈是玲珑。我欲将儿携女,伴尔到天明。又只恐多情明月,无情白日,使我明朝对镜,白发更星星。 想当年,讲学鸳江畔,一时文士尽豪英。金尊才举,《月赋》初成, 掷地声声金玉,凌云笔笔纵横。顿时星散,想而今,唯有青桐荫下,绿杨深处,轧轧夜蝉鸣[8]。

《醉后对月》是陈柱刊登在《学术世界》上的3首自由词之一,此词不似传统的按谱填词,而是解除声律韵谱等对创作的束缚,“以清丽俊爽之笔,抒旷放萧疏之怀。虽自为己律,或任意浩歌,无不优为。何必倚刻版之声,按不可知之谱,而后始谓之乐章哉?”[9]在词中陈柱自创词调《醉后对月》,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词中句式以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为主,句式长短不一、参差错落,音律谐美流转,抒情如行云流水一般,奔腾回旋,摇曳生姿,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词境以及豪俊雄健的气格。

四、结语

“民国词是中国词史的再度辉煌阶段,也是词体的继往开来阶段”[10]。民国时期的广西词学延续了桂学的辉煌,呈现出新旧并存的格局,具体表现在创作主体的新旧融汇,内容上开拓新题材,艺术上的新探索,传播媒介上的新媒体。他们既有对传统词学的精彩总结,继承、弘扬和确立临桂词派“重拙大”等词统,又大胆解放词体,提出并实践“自由词”等现代词创作,整体呈现出新变格局,体现了民国时期广西词坛的词学典范及审美标准。

民国广西词学在词体这株老树上绽放出的这些新花,对现代词学的构建具有开拓意义,成就斐然,影响直至现当代。以广西词作为填词师法的对象,有广东人朱庸斋、陈运彰、江苏人唐圭璋、赵尊岳、湖南人刘永济等,如朱庸斋《分春馆词话》有云:“余为词近四十年,方向始终如一。远祧周、辛、吴、王,兼涉梅溪、白石;近师清季王、朱、郑、况四家,所求者为体格、神致。体格务求浑成雅正,神致务求沉著深厚,虽未有所大成,然自问规模略在矣。”[11]9弘扬广西词论的则有赵尊岳、朱庸斋、刘永济、唐圭璋等人,他们推崇重拙大,强调“真”、性灵、襟抱,推举姜夔、吴文英。例如赵尊岳《填词丛话》将“风度”作为审美追求,以姜夔词为风度最佳典范,探讨“词心”“词法”,阐释作词之法,发展了其师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倡扬了广西词论。江苏人唐圭璋则以“重拙大”为选词标准,完成《唐宋词简释》,其自序记载道:“余往日于授课之暇,曾据拙重大之旨简释唐词五十六首,宋词一百七十六首。小言詹詹,意在于辅助近日选本及加深对清人论词之理解。”[12]241

总之,民国时期的广西词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多重意义,体现出广西地域文化特色。它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反哺其他地区的词学,体现出中国不同地域文化的共生共长,促使中华民族文学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词学民国广西
广西贵港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民国电影宣传有奇招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历史叙事与场景还原
——评陈水云教授新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转型》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