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
2020-01-19余晓玲谭毅
余晓玲 谭毅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政法系,广东 广州 510220)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1]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也是保持党员和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对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进行分析,探索新时代高校学生组织生活的创新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效性,值得高校党建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深入思考。
1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状况调查及特征分析
为了对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生活的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选择广东某高校的教育、生物、物理、政法、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等12个院系的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为97.8%,其中有效问卷443份,占96.3%。本次问卷调查涵盖了大一到大四共4个年级,其中大一年级5人,占1.13%;大二年级6人,占1.35%;大三年级161人,占36.34%,大四年级271人,占61.17%。男性党员72人,占16.25%;女性党员371人,占83.75%。人文社科类专业165人,占37.25%;理工农医类专业214人,占48.31%;艺术体育类专业34人,占7.67%;其他34人,占6.77%。正式党员202人,占45.6%;预备党员241人,占54.4%。1年党龄者409人,占92.33%;2年党龄者20人,占4.51%;3年党龄者8人,占1.81%;4年党龄及以上者6人,占1.35%。同时,本研究还对部分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以及学生党员进行了访谈。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广东某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规范有序,整体情况良好,基本能达到《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第五章组织生活的规定要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1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趋向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党内组织生活这个平台抓起。调查结果显示,97.07%的学生党支部都会进行组织生活策划,80.23%的学生党员较了解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策划。75.62%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参与度达80%—100%,63.88%的学生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大会,93.45%的学生党支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评议党员会,74.42%的学生党支部有固定的主题党日活动,且77.2%的学生党支部每月举行一次主题党日活动。58.92%的学生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党课,94.13%的学生党员会定期向党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和学习状况,28.22%的学生党支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67.27%的学生党支部偶尔开展谈心谈话。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具体内容有基本认识,绝大多数学生党支部能够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思想汇报、民主评议等制度,切实推进党支部组织生活常态化。但对调查结果仔细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标准不一、时间不一,且有的党支部不能按照正常的标准来开展,也有些学生党员不熟悉组织生活会召开时间。
1.2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呈现多样化
学生党员主要通过党员微信群、QQ群(99.55%)、党建公众号(50.31%)、党建宣传栏(36.79%)、党建网站(28.22%)了解党支部组织生活,且89.16%的学生党支部已建立支部微信群、QQ群,经常组织党员在网上进行理论学习研讨,作用明显。学生党支部开展的党课形式丰富:集中学习(97.74%)、网络教育(70.29%)、专题党课辅导(72.91%)、观看电教片(62.08%)等。学生党支部组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理论热点学习讨论(89.62%)、专题报告讲座(83.52%)、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85.78%)等,其中学生党员喜欢的组织生活形式排前三位的是游览参观(88.71%)、志愿服务(74.49%)、党员联谊拓展活动(63.88%)。可见,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方式日趋多样化,且网络新媒体技术在组织生活中运用广泛。
1.3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评价肯定化
39.28%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组织活动达90分以上,47.63%的学生党员认为达80-90分;76.07%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建设健全,也得到了严格贯彻执行;63.88%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书记在支部中的威信高,33.41%认为较高,仅有0.45%认为较低;在党支部支部委员对组织生活的作用上,42.89%的学生党员认为作用大,46.5%认为作用较大;在党支部开展的组织生活与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实际联系上,37.25%的学生党员认为紧密,47.63%认为较紧密;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价值体现在多方面:教育学生党员(80.59%)、成为连接学生党员的纽带(79.46%)、为学生党员探讨时事提供一个平台(75.85%)、是广大学生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载体(70.65%)。从上面数据可知,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组织活动的评价优良,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认可度较高,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价值体现认同度较好,且认为党支部组织生活与自身联系较紧密。
1.4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议具体化
学生党员是党组织生活参与的主体,他们大多是“95后”,甚至“00后”,思想多元,需求多样,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和党支部实际提出具体化建议。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上,90.52%的学生党员认为应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充实组织生活内容,85.78%的学生党员认为要开阔渠道、整合资料、拓展组织生活形式,53.95%的学生党员认为要加强对党员教育和考核,同时希望党组织生活中能够多关心些大学生的切身问题(91.65%)、党的政策方针(73.81%)、时事热点(86.91%)。在建立完善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长效机制上,学生党员认为要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90.52%)、完善监督约束机制(78.1%),制定党组织生活考评制度(70.65%)。在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最重要问题上,排前三的是大家忙于学习工作,对组织生活难于应付(34.76%),开展组织生活缺乏有效载体,活动缺少吸引力和凝聚力(27.13%),党员参与度不高,党员没有机会场合献计献策(10.61%)。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碰到的最大困难上,排前三的是党员教育活动缺少经费和场地保障(37.25%),党性意识淡薄,参加积极性不高(10.61%),组织生活内容陈旧,形式主义严重(13.54%)。在影响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因素上,排前三的是内容是否丰富(79.46%),形式是否多样(74.94%),党员的主动性(76.52%)。在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动形式上,排前三的是创新党组织生活载体,提高组织生活针对性实效性(79.68%),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74.94%),提高认识,加强领导(70.43%)。从上面数据可见,学生党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最重要问题、碰到最大问难、影响组织生活开展的因素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思考,并从自身需求、所在党支部实际情况,对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多方面建议,为探索党组织生活创新机制提供了参考。
2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方法和途径
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建设呈良好态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高校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学生党支部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着眼补齐短板,探索新时代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方式。
2.1 加强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建设是保障
2.1.1 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为依托,强化组织生活制度规范
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是规范和加强组织生活的重要保障。[2]党支部现有的“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制度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途径,且“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不同于高校其他社团组织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其开展的对象、内容、方式、要求等都要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要充分依托好“三会一课” “主题党日”等制度,结合党支部实际研究制定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制度,确保党组织生活在原则要求、内容形式等多方面的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党支部组织生活纪律性、严肃性。
2.1.2 以“管理激励”为组织生活制度要义,保障组织生活制度科学化
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政党自身建设是否成熟的标志。[3]党支部应进一步制定教育管理、考察考核、评议激励等制度,确保党支部组织生活科学化。(1)建立管理机制。学生党支部既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也要加强对党支部规范管理,尤其是现在很多党支部都成立了学生党务中心、学生党员服务中心等,如出台《学生党支部工作细则》《学生党务中心工作制度》等。(2)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党支部需深入基层党员中,了解学生党员思想动态,对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出勤情况、学习情况、接受情况等进行监督评估,及时提出改进建议。(3)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学生党支部可探索制定《优秀学生党员评选办法》《学生党员管理与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进行民主评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坚持奖惩并举,对考核优秀的学生党员进行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党员进行了解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促使学生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此外,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支部书记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能力为政治素质(91.65%)、创新能力(85.55%)、强烈的责任感(84.88%)、理论修养(79.68%),从党性、综合素质、服务意识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考核评议,也是保障组织生活有效落实的重要考核激励机制的体现。
2.2 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是核心
2.2.1 拓展组织生活内容,优化组织生活形式
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和质量,是党支部开展活动的难点和重点。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日趋丰富多样,既有理论灌输式、思想汇报式的读文件、看电教片等活动,也有民主讨论式、评比竞赛式的座谈会、党内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既有校内活动也有校外参观游览;既有专题报告讲座、党务沙龙活动,也有联谊、帮扶等活动。在开展组织生活过程中,学生党支部应坚持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相结合,依托院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学生党员的成长成才的需要、学习思想的实际,增强党组织生活的思想性和时代性,提升党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丰富拓展和创新党组织生活的内容,与时俱进地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党组织生活的新形式。
2.2.2 拓宽组织生活渠道,强化组织生活载体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党支部组织生活可探索从传统的学校、院系本身逐步走向跨学校、跨院系甚至是高校企业党支部的联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组织生活的空间,摆脱仅拘泥于本学校、本院系的局限性,通过“走出去、引进来”让党组织生活取得更好的效果。据调查,网络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已广泛运用,也成为组织生活开展的重要载体。高校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利用网络载体,积极构建学生党支部新媒体平台,如开设党员专题学习教育网站、党建微信公众号、党支部博客、党员交流论坛等,让组织生活在网络平台生根发芽;如利用“学习强国”APP组织学生党员学习交流,有效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热情,而不是生硬地规定完成学分。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可以线上线下学习交流,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打造真正属于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网络新阵地。
2.2.3 提升组织生活高度,亮化组织生活品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锻炼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抓手,更是学生党员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认识和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党支部广泛开展党员社会实践活动,在主题党日活动更突出实践锻炼、奉献社会、服务大众的价值导向,丰富了党组织生活的内容,提高了党组织生活高度。高校学生党支部要以“立德树人”为遵循,以培养新时代人才为目标,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组织学生党员深入社会、基层、群众中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党组织生活高度,提升其社会影响力。同时,高校学生党支部要打造党组织生活品牌。据访谈得知,广东省某高校学生党支部致力于打造组织生活品牌,如“七个一”党员活动月、青年先锋营等,这不仅有利于党组织生活规范化,更有助于推动党组织生活品牌化。
2.3 深化党员教育培养是关键
2.3.1 注重党员思想教育,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党性修养影响党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和发展力。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促使学生党员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是认真开展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前提。高校学生党支部应深入了解、准确把握学生党员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党员的切身需求,将思想教育贯穿于学生党员成才发展的全过程,不断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章党史等丰富党组织生活,促使学生党员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并在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加强学生党员人文素质、科学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引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3.2 突出党员主体地位,增强党员获得感
学生党员的获得感是基层支部活动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4]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主体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开展的因素,除了组织生活内容形式,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党员的主动性。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组织生活中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现状,充分发挥新时代青年学生党员富有个性、善于表现的优势,调动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党员动起来、思考起来、活跃起来,真正地有话说、有事做,形成“党组织搭台,学生党员唱戏”的良好局面。只有让学生党员认真参与党组织生活,真实感受接地气的党组织生活,真正领会党组织生活的意义,才能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3 结语
本文在开展针对性问卷调查基础上,分析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特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若干建议。高校党建工作者要根据高校学生党支部基本任务、工作机制和组织生活的要求,不断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创新内容,细致分析当前党组织生活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在实际活动中的可改进措施,提出适合学生成长成才、切合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符合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