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研究

2020-01-19林隆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大众化哲学

林隆雨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目前,新媒体逐渐渗透进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新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资源也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影响并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认知,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严峻挑战,但也为其大众化传播提供良好的契机。传播者必须秉持严谨而理性的态度,仔细审视新媒体的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需求间的契合度,在新媒体模式的应用中做到扬长避短,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指导大众科学地开展生产生活实践。

一、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成效与局限

(一)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成效

1.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方式较为丰富,而且能对受众进行分层化传播,有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程度,非常契合哲学理论中的群众观,在人民群众之中形成稳定而统一的意识形态。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更加广泛和多元化,使各类群众都能参与到理论学说的学习、思考、运用中。并且,新媒体在传播中会对理论进行网络化包装,以大众可以接受并理解的形式加以传播,传播的内容也非常贴近大众生活,能够切实指导大众认知和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这类传播模式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还原成最为质朴的样貌,真正地做到面对群众、宣传群众,逐渐消除大众对哲学理论的淡漠和抗拒心理,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性。

2.提升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实践是哲学理论传播的目的,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传播,能够为大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提供最适宜的理论指导,确保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哲学理论褪去了刻板枯燥的外衣,转而以更加实用和具体的方式呈现。例如,将具体的理论内容融入社会热点新闻或者重大的民生事件之中,拉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生活之间的关联,在持续正向的传播中逐渐向大众渗透具体的理论知识,帮助大众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全观而系统的认知,能够以理性、客观的思维认识和解读社会现象,同时以科学的方式展开实践活动。[1]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才能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避免由思维认知错误而导致的弯路,强化社会实践的有效性,支撑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稳步前进。

3.提升哲学理论与实践的时代性。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生态环保、暴力恐怖、科技与人性的协调等,关乎大众的利益和经济发展,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社会发展的经验和现状,才能规划出宏伟的发展蓝图,支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而这一切必须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性阐释和创新,并且将最契合时代发展的理论以新媒体的方式快速传播给大众,形成大众对现实问题开放而客观的认知和意识,引发大众广泛地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享和实践中,这是将哲学理论融入时代的最佳思路,在指导大众科学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也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完善,进而增强社会实践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二)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局限

1.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快短精”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征,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性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很多新媒体的传播并不能确保理论学说的完整性,大众所接受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过于零碎和片面,而且很多平台过于追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为谋求商业利益而过分迎合大众对于热点和娱乐资讯的喜好,甚至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包装,导致其所传播的信息缺乏严谨性与准确性。由于大众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接受到大量碎片化的理论之后并无能力对其加以判断与整合,从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片面认知,无法切实指导大众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削弱理论传播的实际价值。[2]

2.传播内容的庸俗化。为了更快引发大众的共鸣,扩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众生产生活的正面影响,在传播中有必要对内容进行适当通俗化和生活化的处理,这样能弱化理论本身的枯燥和乏味,增进亲和力,但这并非意味着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谨性。就本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思维建设的理论学说,能够从逻辑思维层面指导大众以正确的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为了传播的时效性而忽视理论本身的特征,片面地将理论做通俗化甚至娱乐化处理以迎合大众的喜好只会丧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价值。因此,如何在网络资讯肆虐的背景下平衡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娱乐化和严谨性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关乎到哲学理论现实指导价值的发挥。

3.传播环境的复杂化。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和范围都在持续扩展,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非常巨大,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面临非常复杂的环境。目前的网络传媒异常发达,但在监管缺失的背景下各类网络犯罪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网络空间中流散着部分非法言论,由于网络用户身份具有虚拟性,理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身份难以确定,在理论传播中可能会隐藏私人的营销目的,甚至是故意操作民意。[3]另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网络空间被投放了大量娱乐和热点资讯,在这些多元因素的作用下传媒生态趋于复杂化,这就增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难度。

4.主体地位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国社会实践与发展的根本理论,在以往的传播机制中会强制性地将相关理论展示于书刊报纸的重要位置,但新媒体具有去中心化特征,在新兴的传媒生态中用户可以自由筛选和阅读信息,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丧失了主体性优势。在网络空间里,时间、资源、效益等要素相互交织,一些媒体出于商业利益或私人化的目的而传播信息,传播平台为了争取关注度,往往会使出浑身解数对信息进行娱乐化包装,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认知和实践活动,这必然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众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带来全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

(一)优化传播的方式

1.构建适宜的“网络语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专业性,很难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和理解,为了向大众精准地阐释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播过程中必须构建符合现代群众认知习惯与思维习惯的“网络语系”,通过优化传播语言以降低哲学理论的“高门槛”,让大众普遍接受并践行马克思主义哲学。[4]随着新媒体对人们生活广泛而深入的渗透,不仅在大众间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网络用语,也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认知思维与意识形态,所以现代媒体在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语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新颖独特的网络语汇。另外,必须秉持严谨的态度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平衡好新媒体传播中的娱乐性与严肃性,避免泛娱乐化的灾难,同时在表述中融合部分案例和故事,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传播给大众。

2.新旧媒体结合应用。虽然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这仅意味着传统模式的式微而非消亡,仍有部分群众通过书刊报纸接纳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的方式能更系统地传播哲学理论,并凸显政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主体性地位的重视。所以必须将新媒体传播和传统方式相结合,实现新旧模式间的优势互补,积极优化传播的内容与技术,逐步构建多维立体、分层互动的现代化传播机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思想充盈大众的意识形态,逐渐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地位,并增强哲学理论大众化传播的实践价值。这样的传播思路也契合媒体发展的规律,所以作为现代化的媒体人,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必须同时具备坚守与创新的品质,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方式推动哲学思想传播的力度与深度。[5]

3.分层化传播的方式。传播学中的“使用和满足”理论强调大众会为实现自身的需求与满足而选择和应用媒体信息,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层传播提供了思路。在现实情况中,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需求和素养差距巨大,而且阅读媒体信息的习惯与偏好也各不相同,为确保传播的成效并节省传播资源,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基于事先分析和确定目标群体的特征而定,并且对传播的时间与频次等要素进行科学调控,实现有针对性的高效传播。例如,对于普通大众的传播主要关注趣味性和具体性,将图文与视频手段整合应用,构建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网络论坛,而对于专业的研究者,就要借助专题板块的形式对哲学思想进行系统而深层的解读。

(二)创新传播技术

1.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分析与整合功能,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中的用户反馈和后台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有利于传播者有针对性地向大众推送内容与形式匹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从而消除传媒生态复杂化的负面影响,达到高效传播和降低成本的目的。[6]大数据中的云计算是解决海量信息的关键技术,能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并完成信息的处理过程,所以进行云计算与大数据间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层化传播的基础。另外,必须对传播中所生成的数据进行“二次利用”,通过建立可靠的反馈机制及时分析传播的效果,借由对于海量信息的处理预测大众的思想认知水平和变化趋势,适时推出具有针对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应用不仅依赖于软硬件设施的合理配置,也要依赖于传播者理念和思维层面的更新。

2.“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将“互联网+”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相结合。就本质而言,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和应用不能仅停留于技术层面,而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中同时引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软硬件技术,在这样的模式中传播者必须秉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和立场,突破传统的单向传播思维桎梏,借助于当下的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平台推出适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发挥“互联网+”的双向互动功能,将大众引入哲学思想的交流和分享中。在评析当下的热点话题时,为了避免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中的碎片化与庸俗化倾向,传播者必须重视评析的深度和完整性,维持严谨性与娱乐化之间的平衡,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本性,在利用“互联网+”的传播模式时做到趋利避害,保障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时代性与真理性。

(三)完善传播的内容

1.提升内容的系统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囊括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性理论,即使是非常具体的思想表述也有宏观而全面的理论和现实背景,所以新媒体的模式并非完全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需求,为避免内容的碎片化和异化,在传播中必须重视内容的系统性,也就是有计划地按照科学的序列和结构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避免传播内容的杂乱无序,尽量给大众灌输系统化的哲学思想。在传播具体的哲学思想时也要借助案例、故事、图文和视频等资源对内容进行系统化的详尽表达,避免由于散乱盲目的内容安排而导致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误解和片面判断。[7]

2.遵守哲学思想的本质。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庸俗化与碎片化扩散倾向的发展,在现代化网络传播以及商业性包装中很难坚守自身的真理本质,部分媒体平台随意地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导致大众意识形态深陷复杂性的灾难,尤其是主客观条件有限的群众很难对复杂多样的传播内容进行判断与整合,最终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伟大哲学似是而非的认知,这样的片面化和浅表化理解自然无法指导社会实践,也很难将大众的思想意识团结于社会主义大旗之下。[8]因此,在任何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中都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真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网络化包装以适应当前传媒生态和大众的思想认知。这对于传播者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专业技术都是很大的考验,同时要发挥各方约束性力量,避免泛娱乐化趋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过分污染,保障大众接受到最质朴和纯粹的哲学真理。

3.强化政府与群众的监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关乎人民意识形态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保障,而且网络化传播具有非常强劲的态势,一旦放任媒体或个人随意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给社会的思想舆论带来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必须强化政府与群众的监督力量,督促媒体平台遵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进行传播,在重大的社会事件中理性地引领社会舆论与群众思想,要逐步优化相关法律制度并构建群众监督的科学机制,让群众更深入地参与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接受、交流与监督之中,以政府和群众监督的合力来约束媒体的传播行为,这样的监督方式也比较符合新媒体传播高效快捷的特征,从各个节点堵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错误阐释和传播。

三、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社会实践的根本思想,必须成为人民普遍认知的思想意识,是团结人民并发动人民力量的思想基础。面对全新而复杂的传媒生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大众化传播必须做出科学的调整,引入新媒体传播的理念与技术,将系统化的客观真理有针对性地传播给大众,逐渐形成多维立体和分层互动的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机制,从而保障这一哲学思想更好地适应时代变迁,科学地指导当代社会的实践活动。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大众化哲学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菱的哲学
小包哲学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