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苗族古歌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2020-01-19李桃花杨祖欣
李桃花 杨祖欣
(1.贵州省凯里市乐宇艺术培训有限公司,贵州 凯里 556000;2.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前言
任何的音乐都来源于生活,各个地域、各个民族、各种历史环境下所诞生的音乐各不相同,音乐是民族的产物,是各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因此研究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是研究该民族生活地域历史、生产生活方式、经济文化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文化传承及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苗族是我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苗族先民世代相传的“苗族古歌”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笔宝贵财富。而当代的年轻人会唱苗族古歌的寥寥无几,更不理解苗族古歌的内涵,苗族古歌的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如今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古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在受到现代其他各民族文化及市场冲击的情况下,正面临着失传的境地。本文则是通过调查整理发现,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是导致目前情况的主要原因,并且根据苗族古歌不同种类的特点,研究一系列的传承和创新苗族古歌的具体方法并提出建议,以此来保护苗族这一古老的传统文化并使其焕发光彩。
一、苗族古歌概述
苗族古歌是一种流传于苗族民间的口头艺术,而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闲暇时间,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场合演唱不同种类的苗族古歌,不同的场景下其演唱的形式也是不同的。苗族古歌在苗族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按照其歌词的主要内容和演唱场域主要分为创世古歌、祭祖古歌、迁徙古歌、婚姻古歌、贾理古歌和稻作古歌等。古歌的种类并不是完全独立分开的,例如婚姻古歌在结婚仪式上进行演唱,其中的开亲古歌则可能涉及到讲述开天辟地及人类起源的创世古歌。下面对不同场域、不同种类、不同内容的苗族古歌进行介绍,从中了解其蕴含的苗族文化及苗族人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
(一)创世古歌
苗族先民认为:世界是从一片“混沌”到有“秩序”的,世间万物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秩序构建;最初始的宇宙具有异质性,不适合生存,苗族人每到一个新的地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天辟地”。因此,创世古歌所讲述的并不是简单的对天地及世间万物形成过程的看法,而是苗族人心中所向往的社会秩序。每片区域的开垦或在一个新的地方修建房屋、成立村寨,苗族人都会演唱这种神圣的创世古歌。
苗族人这种对于空间的“秩序化”同样会运用在时间上,在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上,都会演唱一年一次的创世古歌,循环的时间要进行循环的创世古歌演唱。创世古歌之所以不断地重复和循环演唱,是因为苗族人想要构建一个神圣的社会空间和时间的理想秩序。
(二)迁徙古歌
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本民族所有人共同的记忆。迁徙古歌所讲述的,就是苗族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历程。迁徙古歌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是对民族根源的强烈认同和深刻记忆。迁徙古歌在祭祖活动、各种节日、婚姻酒宴等场域上均有演唱,记录了苗族以家族为单位的民族开拓历程。
(三)婚姻古歌
苗族人迁徙到一个新地方之后,人口不断繁衍,同一家族或共祖关系的血缘群体在经历了漫长的分寨和迁徙之后形成了新的庞大的集团,原有的姻亲关系被打破,由此便产生了如何在共祖集团内部重建姻亲关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破姓开亲的现象便随之产生。破姓开亲就是以姻亲共同体开亲集团代替原有的血缘共同体鼓社集团。苗族婚姻古歌的演唱场域是在婚姻仪式上,主要内容是婚姻的规则和制度,但也会涉及到其他内容。
(四)贾理古歌
贾理是古代苗族最神圣的精神文化大法典,是苗族人普遍遵守的社会规范,其中包含历史上的各种经典的纠纷案例,规范着苗族人的社会行为,是解决纠纷的参考文本。苗族的社会有很强的自治性,与贾理古歌的传唱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传唱中人们领悟其中的行为准则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苗族人对贾理古歌的学习和演唱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以此来表明贾理的神圣地位。贾理古歌的内容极其庞杂,记录了苗族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到迁徙定居的漫长历史,揭示了苗族先民的价值观。
(五)稻作古歌
稻作古歌记录着苗族历史上的生产生活方式,记录着一套完整的年历时间,记录着苗族人一年四季的稻作活动,记录着苗族人世代以来积累的丰富稻作经验,为当时苗族人的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农业的起源反应在苗族的稻作古歌当中,对人类研究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1]。
二、雷山苗族古歌的传承之路
苗语是苗族人自古以来使用的通用语言。如今,苗语现状令人堪忧,苗语使用人数大幅减少,使用者严重老龄化,使用范围也大幅缩小,苗语纯正度低,苗语传承面临断代威胁。与此同时,苗族古歌也面临着同样的危机。原生态歌曲的传承方式自古以来就是口耳相传,苗族古歌也不例外。雷山苗族古歌之所以不被如今的大众喜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歌词很难听懂,因此要传承雷山苗族古歌,必须先拯救苗语。苗语的学习和苗族古歌的传承二者可以同时进行,在学习苗语的过程中通过演唱苗族古歌的形式来使学习更加有趣;在演唱古歌的过程中有趣而高效的学习苗语。
(一)基于苗族语言加以传承
1.提高苗语和苗族古歌的传承保护意识
人们的思维和交流都离不开语言,传承苗族古歌,首先要抢救苗语。对于苗语大家可能还认识不到它的濒危程度,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觉到危机的存在——年轻人几乎不会说苗语,只有年纪较大的老者还在说。细思极恐,如果苗族的年轻人不学习苗语,在不久的将来苗语就会消失。而苗族古歌自古以来口耳相传,是苗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如此珍贵的财富怎么能消亡呢?所以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苗语和苗族古歌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把传承苗族古歌等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2.开展活动营造学习和演唱氛围
要想有更多的人学习苗语,要想有更多的人传唱苗族古歌,就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并建立明确的奖励机制。可以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开展一些诸如苗语朗诵比赛、苗语文学创作比赛、苗族古歌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会提高大家对苗语和苗族古歌的兴趣。对于用苗语朗诵和创作以及古歌演唱优秀的人进行表彰,激发大家学习苗语和演唱苗族古歌的动力,增强大家保护苗语和苗族古歌的自觉性。如2018年11月21日至22日在贵州省雷山县就举行了“苗歌飞扬”第三届苗歌大赛,共有25支队伍、680余名歌手参赛,来自四面八方的男女青年穿着盛装,载歌载舞,整个县城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成为苗语苗歌拯救和传承的典型活动。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将苗语和苗族古歌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其知名度,将苗族优秀语言文化逐步向全国推广,直至走向世界。
3.扩大传播途径激发其活力
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杂志可以传播苗语和苗族古歌外,电视、广播、网络也是非常高效的传播平台。在电视广播方面,可以在苗族聚居地的县、市、省电视台开播苗语和苗族古歌节目。网络方面,可以开发苗语学习网站或APP供人们学习使用,开办官方网站进行苗族古歌的资源整理和信息发布。这一系列的措施为苗语和苗族古歌的传承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会提高苗族文化的知名度。如现在已经有的藏语频道、维语频道、蒙语频道、哈语频道等少数民族频道上播出的新闻、翻译版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就为其本民族语言及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4.形成书面形式加以保存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有了文字的记录,语言才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变迁中得以保存和传播。古代的苗语是没有文字的,所以无法记录,我国在20世纪为苗语创造了文字,为苗语及苗族古歌的保存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有了文字的存在自然就可以把苗族古歌的旋律及歌词用谱子记写下来,使苗族古歌有了纸质书面的实体存在,这将为苗族古歌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2]。
5.进行标准化建设并走进课堂
苗语和苗族古歌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口耳相传,可能导致苗语发音的不规范、不准确,在传播中各个地方可能各说各的发音,苗语就会形成各种地方的方言,导致苗族古歌旋律和唱词在各个地方存在出入,为苗语和苗族古歌的传承和传播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业的苗语和苗族古歌规范标准委员会,对苗语的发音、术语、语法及文字进行规范总结,对苗族古歌的旋律和唱词进行收集整理,对其唱腔进行统一,形成一套规范的体系。将苗语和苗族古歌的学习纳入苗族聚集地中小学的必修课,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从教育层面为苗语和苗族古歌的传承提供保障。如湖南省的靖州一中开展的“苗歌进课堂”活动,主要教授学生苗歌演唱的技法、特点等,仅仅学习十几天时间,同学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苗语交流和苗歌对唱[3]。
(二)利用苗族节日及风俗活动加以传承
音乐从来都和节日是密不可分的。苗族民间在鼓社祭、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节日中都会演唱苗族古歌,其中以鼓社祭最为隆重。苗族节日及风俗活动对苗族古歌的传承具有重大作用,可以扩大苗族节日及风俗活动的影响力,使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会对苗族古歌的传承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相关部门要重视文化建设,更要注重节日文化建设,大力弘扬节日传统文化,这也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行之有效的办法。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本地区各村、各单位或以家族为单位在苗族节日期间,组织唱苗族古歌的演出活动,把唱苗族古歌作为传统节日活动的必有项目,营造浓烈的节日氛围。
2)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苗族节日文化及优良传统的宣传力度,向世人展示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将苗族古歌演唱这样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节日活动搬上舞台,在电视、广播、网络上进行现场直播,甚至进入各大频道的重要栏目,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强化苗族节日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苗族古歌,对苗族古歌感兴趣,喜欢苗族古歌。如腾讯视频在2017年对贵州省雷山县苗年节盛典的直播,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点击量,让世界各地的人们目睹苗年节的盛况,体会苗年节的氛围,让苗年节盛典成为了苗族的一张名片。
3)要提高苗族节日文化的质量,对于各类节目要使其蕴含苗族的优良传统,形式上要丰富多彩、新颖有趣、积极向上。如苗族古歌表演形式及内容要与时俱进,富含时代气息,能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适应现代生活。
4)要建立严明的奖惩机制,对于节日活动中,开展演唱苗族古歌活动丰富多彩,影响深远,群众满意的地区、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奖励,推广其在开展节日活动中好的经验方法;对于节日活动中没有开展演唱苗族古歌的或相对较差的要给予批评帮助,使其提高认识,帮助其引导群众开展好节日活动。
(三)发展民俗旅游加以传承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拥有罕见秀丽的自然风光、多种多样的人文景观、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以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了古朴典雅的韵味。在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下,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逐步打造了“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圣山”“天然氧吧”“郎德上寨”等数十个独具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到苗族聚居地,必然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条件,也为苗族古歌的传承带来了无限可能。
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度开发并加强保护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好适度开发与加强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保护,二者缺一不可。只有保护好了黔东南当地的生态环境,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这里享受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苗族古歌才有机会被更多的人所欣赏。
2.挖掘苗族文化的闪光点,打造民俗旅游品牌
挖掘民俗文化就是发掘民族文化中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风俗、美食、舞蹈、音乐、传说等,可以将苗族古歌作为当地旅游的一个闪光点,设计和创造出与时俱进、能吸引游客的多元化产品,打造出一个苗族古歌欣赏的民俗旅游品牌,使之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要大手笔地宣传苗族的自然景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让世人了解到这里别具一格的魅力,同时将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的推广紧密结合。
3.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旅游业服务体系
聘请当地会唱苗族古歌的人来景区以多种形式演唱苗族古歌,聘请了解当地自然景观及风俗文化的人员从业,引进具有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的相关专业人才,做好员工培训,不断完善旅游业服务体系,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游客能够体会到地地道道的苗族风情,这样将会有更多的人喜欢这里。
三、苗族古歌的创新之路
(一)与时俱进,创新表演形式
苗族古歌主要运用于苗族的重大活动中,但是自古以来口耳相传,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因此对表演形式的创新是苗族古歌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表演形式的与时俱进,可以极大地提高苗族古歌的观赏性,激发人们的兴趣,令人耳目一新。当代较为权威且有影响力的一些表演形式,可以为苗族古歌的创新提供借鉴,如西方最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歌剧是一种用歌唱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表演艺术,表演时配合背景、服装等。可以将歌剧的表演形式与苗族古歌相融合。因为苗族古歌就是一种叙事题材,记录了苗族历史上自开天辟地以来的种族迁徙途中的伟大人物事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表现故事情节方面二者具有相通性。
比如,苗族古歌中所记载的姜央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叙事题材。故事讲述的是姜央和兄弟雷公发生矛盾,住在天上的雷公一气之下放水淹死了人间所有的人,最后姜央降服了雷公,从此开天辟地、造人及世间万物的英雄事迹。其中所演唱的“开天辟地歌”“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歌”等都对该事迹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有清晰的故事情节及逻辑。可以将这些传统的苗族古歌,经过艺术加工处理,配合服装背景,加入歌剧表演并搬上舞台,极大地提高了苗族古歌的观赏性,让人们在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苗族古歌独特的魅力。
(二)适度改编,融入其他音乐元素
苗族古歌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型音乐作品,它的产生早于苗族的其他音乐类型,如飞歌、酒歌、情歌等,但古歌的曲调浑厚、节奏鲜明,不如其他种类的苗歌婉转动听。飞歌曲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情歌曲调婉转优美,演唱形式多样。酒歌曲调平缓,具有朗诵风格,庄严肃穆。苗族的歌曲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飞歌、酒歌、情歌等旋律动听的几种,古歌之所以鲜为人知,就是因为它的旋律性不强,不符合当下人们的听觉审美。古歌和其他几种类型的苗歌同属一个体系,它们产生的区域、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具有相通之处,因此苗族古歌向其他几种较为动听的苗歌类型的改编是相对容易的。
飞歌的曲调在苗歌的体系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苗族民歌从整体上看多为大调式,音阶用音简练,多为四音或五音,旋律进行中的四度、五度、八度跳进较多。苗族古歌的改编可以借鉴苗族其他种类民歌的调式特点和音乐风格,在原有歌词的基础上进行旋律的重新编配,使其变得动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可以在原有单声部旋律的基础上,为其编配和声声部,使原有的独唱或单声部合唱形式创新成为童声合唱、男女对唱、轮唱或多声部混声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使其演唱音域更加宽广、音色更加丰富、力度起伏变化更加明显,增强其表现力。
除了倾向于本民族音乐风格的改编,苗族古歌的改编也可以借鉴本民族之外的各种音乐元素。随着现代流行音乐的不断变化发展,流行音乐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变化趋势,在流行音乐中会融入各个民族不同的音乐元素、风格。苗族古歌的改编可以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适度融入其他音乐元素来增强表现力,但要保证原有音乐风格不变质;也可以将苗族古歌特有的音乐风格发扬光大,使其融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潮流中,可以是其中一段好听的旋律,也可以是一段意味深长的唱词。如周杰伦的“中国风”的曲风,就是在流行音乐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曲调特点,再配合古色古香的歌词,将中国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三)突破禁忌,扩大演唱领域及受众群体
自古以来,苗族古歌的演唱都有许多的禁忌。例如,“洪水滔天”是不可以在家里演唱的,只能在野外演唱,否则就是对祖先的不尊敬;还有一些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古歌,也是不可以随便演唱的,在祭祀活动中演唱的古歌,有一部分只能由巫师来演唱。总而言之,在苗族人的传统中,对于古歌的演唱是极其神圣的,特定的古歌只能在特定的仪式和场所中演唱,否则就会违反禁忌。
苗族古歌要想被世人所知,要想发扬光大,就必须突破这种传统的禁锢,以全新的姿态面向世界,传递这种最真挚又朴素的正能量。苗族古歌的演唱可以向商业化发展,如人们在举行婚礼时,可以聘请古歌演唱者来演唱有关祝福和祈祷等美好意愿的古歌;在举办葬礼时,可以演唱怀念先人的古歌。如此等等,各种场合都可以用古歌来寄托人们的思想。这种商业化的发展既可以使得古歌得以传承,又可以增加古歌的从业者,为古歌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四、结语
雷山苗族古歌不仅是苗族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给人们心灵的洗礼,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它记录着苗族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希望苗族古歌的传承和创新受到广泛重视,让这一优秀的传统音乐形式得以流传,以至于引起世界各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视,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