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探究
2020-01-19苏海荣唐海波
苏海荣,唐海波
(中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沙 410083)
一、大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处于一个更加开放、复杂的环境中,在“大思政”的理念下,高校辅导员是实现全员育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力量。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天然亲密的关系,使辅导员担负着成为学生贴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的双重责任。
(一)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工作”神圣使命的履职者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明确规定和详细解读,主要包括以下九项内容: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1]从此项规定中可以看出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始终坚持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通过提供各种平台,组织各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而详尽的工作职责表明辅导员不仅需要具备一般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应对突发事件、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等能力。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多而复杂,社会各界对辅导员长期形成的“学生的保姆”“勤杂工”等刻板印象使其角色定位模糊、职责边界含糊不清,从而导致辅导员对自身的主要职责缺乏正确认识。把辅导员当作学生工作的全权管理者而非教育者本身就是对辅导员身份的误解。以研究生学历为主、本科生学历为辅,以青年为主、中老年为辅的辅导员队伍理应结合自身丰富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界定职责边界,明晰工作要求,增强辅导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学生最亲密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二)高校辅导员是“三全育人”全员育人中的独特育人者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队伍主要由四支队伍构成: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搞好高校思政工作离不开思政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和协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高校辅导员作为全员育人中的重要一员,在密切联系学生,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做好学生工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的特殊身份相较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一,辅导员的工作时空与学生的成长时空具有耦合性;第二,所处年龄阶段与学生感受具有共鸣性;第三,辅导员的人格角色与学生体验具有亲密性。思政课教师主要负责守好“课程”这个主渠道,通过在课堂上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指点迷津,授业解惑,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在于课堂之外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所谓言传身教要相结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工作者的寄语:“不要做教书匠,而要做大先生。”这就为思政工作者精准高效地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启迪着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人格品性、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和评价的对象,因此,辅导员要把锤炼自身品格,提高自身专业化、专家化水平作为自身发展的核心要义。
(三)高校辅导员是“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坚定践行者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思政理论课”和“课程思政”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的两个重要方面。“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专门性课程,“课程思政”是指导所有课程都发挥立德树人功能的教育理念,二者都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于立德树人的实践之中。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了各门各类课程和课堂当中,有利于将思政工作贯穿于管理体系、教学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等高校育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师德比较优秀的一个群体,是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对象和重要环节,而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育人成效是“课程思政”理念是否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的试金石。立德树人不仅是一种“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育人者展现自身人格魅力,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以德润才的实际教育方法。高校辅导员要在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强化“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生工作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涵育道德、润养心灵、陶冶情操。
二、大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时代标准
高校辅导员是能够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唯一践行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展开并圆满完成任务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全体教师队伍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这一角色的重要性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指示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按标准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提高自己。
(一)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导向
高校辅导员队伍既属于教师队伍又属于管理队伍,具有双重身份,身兼数职。从目前的职业价值来看,高校辅导员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素质等方面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从职业信念来看,绝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热爱学生工作、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真正把辅导员当成一份事业来终身为之奋斗;从职业地位来看,经过党长期的政策宣传、高校组织培训、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等多措并举,辅导员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逐渐被大众所认同,职业地位也随之大幅提高。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要想在新时代屹立不倒,必须具备好教师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辅导员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3]。育人者必须先接受教育。首先,把提升政治素养摆在首位,自觉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而牢牢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努力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再者,要在日常琐事中不断磨炼自己、锻炼自己,善于探究学生成长规律,总结经验,积累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最后,要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严爱相济的基础上,尊重、理解、宽容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知心人。
(二)以四个引路人为价值追求
高校辅导员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4],面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辅导员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政治立场把对党的教育事业写在信仰的旗帜上,坚持问题导向,纠正学生对党和国家存在的狭隘、模糊等错误思想认识。在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辅导员可以借此契机组织学生开展深化对党和国家认识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传承家国情怀,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奋斗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系列专题讲座、积极开发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锤炼学生品格的最有效方法是辅导员要率先垂范,通过理论素养的不断强化,实践磨砺的不断参悟,铸就人生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在漫长的岁月中坚守平凡的岗位,坚持自己的精神追求,坚守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领学生。
(三)以四个相统一为实践遵循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术、科研、教学方面没有像思政理论课教师那样取得相关显著成果,使得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重心缺乏明确清晰的认识,使高校辅导员的身份地位在高校中非常尴尬。针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这“四个相统一”为高校辅导员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学术规范与学术自由的关系提供了实践遵循。
三、大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实现角色定位的三个关键
高校辅导员要实现角色定位,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用新时代赋予辅导员的角色新要求武装头脑;其次要保持初心,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把做好学生工作当成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从实际出发,锻造一身本领,提高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一)突破思维定式,勇于进行理念创新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教育者,是一份承担管理与教育双重责任的特殊职业。虽说高校辅导员是全体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一员,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者,但与学校、社会、个人对其角色的期待相比,对其管理者身份的强调远远大于教育者,对其在管理工作方面工作价值的认同也远远超过了在教书育人方面所做贡献的认同。通过比较国内外关于高校辅导员事务的看法可以发现,中国高校由于长期受到传统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倾向于把学生当成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而没有真正将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大部分辅导员认为只要“管”好学生,不出意外就是做好本职工作的最大表现,而忽略了身为教育者的育人本色。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和国家将教师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为适应人才强国的大趋势,高校辅导员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紧跟时代步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加快由管理型教师向教育型教师转换的步伐,理直气壮地做好学生的育人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坚持服务学生,把准人生航向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的物质、文化、精神等各方面建设都要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高校中以学生为本是实现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根本。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高校辅导员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其最终目标应与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一致,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辅导员为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营造良好学习风气所做的党团班级建设和学风建设工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心所举办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的525心理健康活动,为有效提高学生就业率所做的就业创业指导等一切学生工作,全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高校辅导员只有把实现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问题为导向,以情育人、以情化人,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和所需,将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当前问题和长远问题、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和工作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收获到的尊重与感动将成为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的不竭动力与源泉,能够培养其奉献精神和职业操守,增强对辅导员角色的认同感,从而坚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理想。
(三)苦练内功本领,提高自身价值
高校辅导员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先锋、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有力阔清高校辅导员是戴着“教师”高帽,却只是学校职能部门的“勤杂兵”,几百学生的“保姆”等此类错误认识,就必须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出发,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调查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根据时代的进步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学习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法的基础上,广泛涉猎,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构建网络思政话语体系,提升网络思政话语权,努力成为业务水平过硬的专业辅导员。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辅导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事而化;要注重时机,与时俱进,因时而进;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因势而新。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高校辅导工作员朝着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增强不可替代性因素,才能有效打破高校辅导员是任何人都能胜任的职位这一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