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硕士研究生语言测评素养培养问题探究

2020-01-19赵中宝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测试素养语言

赵中宝

(湖南理工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引言

课堂测试为教师了解教学和学习结果、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近年来,随着对形成性评价研究的兴起,语言测评素养(language assessment literacy)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对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教学与学习的多方面,关系到教师对课堂测试的设计、实施和分析,对学生成绩的反馈以及教师对大规模考试的成绩分析等方面。因此,对于语言测评素养的重视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目前,国内外围绕语言测评素养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语言测评素养构念界定[1](Inbar-Lourie,2008)、语言教师的测评素养培训需求分析[2](Jin,2010)、语言测试教材编纂理念的演变[3](Davis,2008),以及对语言测评素养研究的宏观概述与辨析[4—5](Taylor,2009;林敦来和武尊民,2014)等。鉴于当前研究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语言测评素养培养关注较少,特别是语言测试课程设置的研究涉及甚少,本研究将以教育硕士研究生为例重点探讨以下问题:

(1)教育硕士研究生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应该涵盖哪些内容?

(2)当前语言测试课程设置还存在哪些问题?

(3)如何改进语言测试课程设置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测评素养?

一、教育硕士研究生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应该涵盖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认为,语言测评素养其本质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对语言测试的全面认识。通过开设语言测试课程帮助学生熟悉语言测试研究的主要环节,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涵盖语言测试研究的宏观领域,并非针对某一具体领域展开深入探讨。其重点应该涵盖语言测试主要理论知识,包括语言的核心概念、测试开发与效度研究的方法与流程、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关系等。

如何设计课堂测试及反馈信息也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的维度来探讨。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learning autonomy)。评价改革组(the Assessment Reform Group)(2002)认为,形成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它所提供的描述性反馈信息能够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形成性评价还可以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需求,并以此来调整教学计划[6]。Carless(2007)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Learning-oriented Assessment)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7]。金艳(2010)的研究表明,在课堂评价中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可以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融入评价活动,不断得到反馈信息,增强学习信心,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取得更大进步。上述研究均证明了教师对课堂测试的灵活运用可以对课堂教学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也间接表明了教师语言测评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反馈信息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Black和 Wiliam(1998)通过对200多份研究的回顾发现,形成性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整体上来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关于反馈信息对教学与学习的影响,当前相关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设计合理的反馈信息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8](Black&Wiliam,1998;the Assessment Reform Group, 2002),但是关于如何设计有效的反馈信息仍是很多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9](Schneider & Andrade, 2013; Schneider & Gowan, 2013)[10]。将课堂测试的设计以及反馈信息的制定方法等纳入语言测评素养维度,将会有助于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自行设计课堂测试以及为学生提供较为具体的反馈信息。

关于语言测试伦理学以及语言测试的社会影响,Fulcher(2015)强调所有的测试都有社会目的,测试是为精英主义服务的一种工具,并认为测试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11]。Fulcher(2015)也指出,语言测试界比教育测试的其他分支部门更关注伦理学与价值观问题。比如Bachman和Palmer(2010)提出的测试使用论证在语言测试开发的初期阶段就嵌入了伦理思考来保证测试使用者对测试使用的结果负责[12]。这也凸显了语言测试研究的新动向,即关注语言测试的社会影响,关注语言测试的利益相关者,关注语言测试的使用结果。本研究认为,探讨语言测试的社会影响也应该纳入语言测评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维度。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知道如何恰当解释考试分数、向考试利益相关者汇报考试分数的使用,以及探讨考试分数的使用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针对教育硕士研究生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我们应该重点围绕三个维度开展,分别是语言测试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涵盖语言测试开发与效度研究方法)、课堂测试理论与实践以及语言测试社会学和伦理学。语言测评素养维度的基本界定对于如何设计语言测试课程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语言测试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设语言测试课程对于教育硕士研究生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测试课程的设计以及讲授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言测试知识的掌握,因此通过分析语言测试课程的设置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测评素养。从宏观角度来说,关于语言测试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金(201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语言测试课程涵盖了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概念,但是对于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以及学生课堂实践却关注甚少。关于语言测试课程的设置以及所使用的教材,每所学校可能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将以自己所在的学校为例,重点分析课程设计以及教材存在的问题。《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语言测试的基本概念、语言测试设计的理论框架,以及具体的语言测试设计实践与测试数据分析等内容。该课程主要内容涵盖语言测试发展简史、语言测试六大核心要素、测试开发流程、考试规范、听说读写测试、测试分数解释等方面。该课程在提升学生的教学与教学评价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较好地掌握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并提升他们的语言测评素养,为他们开展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近年来,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型,教师围绕教材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同时辅以一定的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课堂presentation,教师根据讲授的章节内容,安排学生分组进行presentation。鉴于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课程,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授课形式可以较好地向学生展示课程内容,但是不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与讨论中。学生不能充分参与研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测试理论与实践的理解。

通过综合分析授课内容与形式,笔者认为,当前语言测试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课程过分关注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理论研究。测试内容方面最大的问题是选材主要围绕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对于课堂测试的重视不够,整本教材对课堂测试介绍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二是对于语言测试的实践训练关注不够。对于测试类型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理论探讨以及测试开发流程的框架展开,并没有针对具体的课堂测试进行分析,缺乏具体课堂测试设计方法的指导。

三是忽略了语言测试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材中对于语言测试伦理学并没有展开探讨。对于语言测试的利益相关者涉及甚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分数的使用,涉及到学生、学生家长、教育决策部门等,关系到学生的前程。在语言测试课程中我们应该介绍语言测试伦理学相关知识,以帮助学生正确解释考试分数并恰当使用考试分数。

三、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测评素养的主要途径

语言测评素养对教学非常重要,是优秀教师的必备能力(Taylor,2009)。努力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语言测评素养是语言测试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尝试将经典文献阅读、专题研讨、小组讨论、档案袋式评价等形式引入《测试理论与实践》的课堂。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反转课堂,实现教学目的。针对语言测试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课程学习材料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教学理念。积极采纳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以及经典文献研读等形式打造全新的研讨型课堂,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研讨,指导学生批判性地阅读相关论文著作,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课堂测试的设计与实施,特别是课堂测试反馈信息的制定与应用。语言测试课程应该重视测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要系统讲解促学评价的理念、开发流程及实施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推广促学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Inbar-Lourie(2008)认为,语言测评素养所培养的核心技能应该反映语言测试的社会角色以及语言本质的认识,同时还应该关注课堂测试及其他相关测试知识。

再次,我们应该重视对国内最新教育理念和测试热点的关注。随着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正式发布,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将迎来新的变革。如何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指导,以核心素养为理论框架构建新型的课堂测试体系,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课堂测试研究的焦点。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文献阅读、专题研讨等形式提升学生对促学评价理论与实践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核心素养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围绕促学评价开展调研。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认真解读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并尝试探讨如何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参考制定课堂测试反馈信息,从而有效地诊断学生英语学习的优缺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语言测试社会学研究,关注语言测试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McNamara和Roever(2006)强调,在语言测试培训时不仅需要关注应用心理测量学,而且也应该包括关注对测试和社会影响的批判思维[13]。在考试分数解释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关注考试分数使用的不同群体,鼓励学生在使用课堂测试时候也要保证测试的公平性。

本研究认为,通过融合经典文献阅读、专题研讨、小组讨论、档案袋式评价等课堂活动,可以将《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打造成一门提升学生语言测评素养、锻造学生思辨能力的研讨课程。关于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如何判断学生对语言测试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语言测试课程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本研究建议应该借鉴前人的研究,制定相关量表,鼓励学生开展自测和同伴评测,使得他们能够深刻认识自己对语言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

本文通过梳理语言测试研究相关文献,肯定了语言测评素养的重要性,并尝试界定了语言测评素养的主要维度。本研究认为,教育硕士研究生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应该重点围绕三个维度开展,分别是语言测试开发与效度研究方法、课堂测试理论与实践以及语言测试社会学和伦理学。与当前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特别关注了课堂测试及反馈信息的设计。关于当前语言测试课程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缺乏对课堂测试理论与实践的介绍、忽略语言测试实践意义以及缺少对语言测试伦理学与社会影响方面的探讨。针对所指出的问题,本研究也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测评素养。

正如Taylor(2009)所言,提升语言测评素养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单纯地培养合格的语言测试开发者,而是从长远角度来说努力培养一个包容的、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语言测试组织,一个关注语言测试社会影响和语言测试公平性问题的组织。语言测评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围绕语言测评素养培养开展相关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个案研究等形式具体探讨英语教师教育专业中语言测评素养与课堂教学和学习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测试素养语言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幽默大测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