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州金光王氏家风家训的内涵与当代价值

2020-01-19张玉婷王成芳郭钰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先祖金光王氏

张玉婷,王成芳,郭钰莹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包括这一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道德言行准则、处世方法等。家风的形成和传承主要有赖于家教。家族代表人物用以教育子弟、儆诫后人的家训、遗言等,大多衍化为家族的行为规范,对家风的形成和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各家族修撰的家谱、家传、家录等,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向子孙后代传递家族文化精神。家风对家族或家庭最重要的影响体现在对世族子弟精神品格的塑造方面,潮州金光王氏家族即是显例。

一、金光王氏与王大宝

《潮汕王氏族谱》载:“王之姓实周灵王太子之苗裔也,不曰姬,而曰王者,盖以为王者之后有大功劳而受膺封。故以王为姓也。”[1]13王氏家族历经数千年延续,自(太原系)五十三世坦公(金光王氏先祖)于公元1046 年前后,从福建温陵(今泉州)迁居潮州汤头村落籍,即今潮州金光村。时至今日,历经二十多世的繁衍生息,归湖金光仍然保持着王姓一个姓氏的村落形态。王氏家族繁衍至明初正统二年(1437),由十四世佛荫公兴建王氏家庙,并由当时的潮州知府王源撰写祠堂记①《祠堂记》详见广东万象印务有限公司1994年出版《潮汕王氏族谱(汤头存本)》一书第4-5页。。王氏家族后代子孙谨遵先祖教诲,固守着列祖长眠之地。王氏家庙,香火鼎盛,保存着传统、庄严、盛大的祭祖活动。目前,村子里有完善的王氏家族谱系,古建筑王氏宗祠,以及较为完整的传统祭祀活动留存,弘扬着王氏祖先对王氏子孙的敦敦教诲,这对王氏家风家训的传承、推广起着极大的作用。

历史上的金光王氏家族十数代人仕途通显,人才辈出,为官者四十一人,进士一人,举人七人,国子生、生员等族谱记载共百来人,其中以王大宝最为杰出。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海阳龟湖(今潮安归湖)人,《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传,与刘珙、范成大等直臣同传,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曾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南宋建炎年间,赐尚书王大宝登瀛(现归湖)食邑三百户,占有土地极多,有“上至凤凰山,下至鲫鱼滩”之说。《宋史》以来,言及宋代潮州人物,首提王大宝;而言及宋代岭南人物,亦是王大宝。明人郭棐撰《粤大记》,将王大宝与冯元、余靖、崔与之、李昴英、郭阊列为宋代岭南六先生,称颂六先生“俨然与中朝豪杰抗衡,岂但标岭海之芳躅乎”[2]。王大宝为官清正,深悉民困,曾把囊金三十万献于公益事业,使后代增色生辉,为纪念其功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村子改名金光村。

王大宝一生光明磊落,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无论身居何处,心系家国,高风亮节,具有爱国、刚正、清廉、勤朴、爱民的优良品德。而王大宝身上的这些优良品质一直传承至今,影响着整个金光王氏家族的发展,推动了金光村现今爱国、淳朴、善良等村风村貌的形成。王氏家族历经二十二世的繁衍生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金光王氏家族良好的、醇厚的家风。

二、王氏家风家训的内涵与特点

金光王氏家族的家风是在王氏家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大约初步形成于潮州系王氏家族第五世——王大宝时期,此后代代相传,不断践行。王氏家族家风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节劝学”“忠孝爱国”“待人惟诚”“勤俭质朴”①此内容由采访金光村老人组理事会会长王德贵概括得出。等几个方面,其中,“忠孝爱国”“待人惟诚”是金光王氏家族的主要基调。金光王氏历代子孙对先祖家训的恪守奉行,形成家风。

(一)气若松柏,勤学苦读

《重修三世祖王母刘氏墓记》记载,王大宝的祖母刘氏“奉孝守节,矢志不贰,艰辛勤劳,安贫育孤;继而抚养群孙遵孟崇岳,谆谆教诲,四孙儿皆不负懿望,长大成人,中科得仕,忠公爱民,报效家国,誉传千秋”②见广东省潮州市归湖镇神前村王大宝墓前碑刻《重修三世祖王母刘氏墓记》。。而王大宝的父亲王昌国也是“修身以仁,待人惟诚,教子读书,励志笃行”[3]87。祖父辈的敦敦教导,自小培养的良好品行,对王氏子孙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孝宗皇帝问及王大宝潮之风俗如何时,王大宝答曰:“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③转引自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黄挺《潮汕史简编》一书第87页。。正是在祖、父辈言传身教、励志劝读的家风家训熏陶下,王大宝及其三位弟弟王大鼎、王大奎、王大纲自幼勤学苦读,他们认识到做人要像松柏一样有气节,而读书能够使人明事理、识礼仪,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抱负,报效家国。潮州民间流传的“一只手牵牛一只手杯④□[pue2]潮语中有“翻找”的意思,此处引申为“翻书”。因未明本字为何字,或有音无字,故此处暂以谐音字“杯”代之。册”的故事主人公就是王大宝,说王大宝幼年时给人牵牛,虽无依无靠却很爱读书,所以牵牛时手里定要拿着一本书,边放牛边读。王大宝平生著述颇多,“尤长于易”[4]1434,有《周易证义》六卷、《谏垣奏议》六卷、《经筵讲义》二卷、《遗文》十五卷、《诗、书、易解》。今俱不存,尤为可惜。仅存若干诗文,散见于《永乐大典》卷五三四五、《广东文征》卷三等书中。

以王大宝为代表的王氏家族气若松柏、勤学苦读的品格不仅是王氏世代子孙所学习的榜样,更是潮州人民的伟大财富。

(二)刚正爱国,忠孝两全

王大宝爱国爱民、刚直不阿,是与岳飞同朝的宋代忠臣,被尊为“岭南六先生”及“潮州八贤”之一。明代潮州名贤林大钦在评论唐宋潮州先贤事迹时,亦曾指出:“文章学识,直言刚正者,王大宝也”⑤转引自1949年饶宗颐总纂《潮州志》第1435页。。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王大宝最大的历史功绩莫过于宋孝宗隆兴年间坚守气节,积极主张抗金,一再明确地指出对金宜战不宜和,与投降派秦桧及其党羽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从而成为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充分体现了王大宝的家国情怀。

《潮州志∙八贤传》对王大宝有这样的记载:“观其疏请恢复、恳建储位,具亡身殉国者乎”“上有诏谕曰:‘卿有醇深之学,刚毅之操,顷在言路,不畏强御,直谅之声闻天下,故起卿于里居之逸,冀闻卿之崇论宏议也。’官凡九迁至朝散大夫、礼部尚书、敷文阁学士,封开国男,食邑海阳登濂三百户,乾道六年四月十三日卒,终年七十七岁,赠大中大夫,十月御葬于海阳,登瀛神前山之阳”[4]1434-1435。王大宝深谋远虑,为使抗金大事不致中途废止,刚正直谏,坚决支持抗战派,痛斥汤思退等的投降行径,其大无畏的行动使朝野正义之士深受鼓舞,深为当时朝野所敬崇。王大宝去世后,受到朝廷的追封、谥号,赐以御葬及建庙等优待,其事迹也为历代王氏子孙所传颂。

(三)不畏强权,待人惟诚

史载,绍兴十年(1140)至十四年(1144),前宰相赵鼎为宰相秦桧迫害,责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州五年。当时,王大宝正在家中闲居,遂从赵鼎游,日讲《论语》,赵鼎称赞他:“文章学识,直谅劲正,廷臣无出右者”①转引自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明代郭棐《粤大记》一书第465页。。并感叹王大宝独肯从其游而不避其为贬谪之臣。绍兴十六年(1146)至绍兴十九年(1149),王大宝知连州时,张浚亦于绍兴十六年谪居连州。张浚遂命其子张栻从王大宝问学。

秦桧专权后,权势薰天,迫害打击赵鼎、张浚,指为“赵张客”者,无不贬斥,大宝独泰然处之,不怕连累。在张浚谪居边地、遭监视之际,王大宝仍热情相待,并从生活上给予济助。大宝聘请张浚之子栻,与之讲学。当张浚因供奉不时得而生活有困难时,大宝以经制钱给之。张浚十分感动地对大宝说:“如累君何?”②转引自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宋史》第11856页。大宝泰然不为变,其见义勇为的精神,实在令人叹服。此外,王大宝知袁州时,守丞沈清臣以诋和议触怒秦桧,贬谪沅州(今湖南芷江),路过袁州(今江西宜春)时,大宝说:“吾同年生也!”并留住多天。僚吏劝他不要触怒时相秦桧,大宝笑而不答。《宋史》本传的“论”称赞他:“逮斥权奸,了无顾忌”“有大臣风烈”[5]11871。王大宝对待友人诚挚,不畏强权,不会因为朋友处于危难之中而弃之不顾。正所谓“患难见真情”。

(四)仁德质朴,亲民爱民

王大宝即政之初,“当念祖宗积累之业,痛河朔陷溺之民,革奸蛀之宿弊,笃缉熙光明之圣学,内修外攘”[6],务崇节俭,以固根本。先后上书奏请减免连、英、循、惠、新、恩六州每月所纳“免行钱”,使地瘠人贫的六州民众因而减轻了不少负担。奏请“委监司核月俸为定制,减折帛惠小民”[5]11856;福建漳州的葵冈,林茂岭峻,山道难行,盗贼得以设伏拦劫,他亲自捐钱30 万,砍伐了杂树,铺设了10 多里长的石道,使行人称便,来往也较安全;潮汕地区至今仍流传着“潮州薯免进贡”“潮州民居,可以抹灰压脊”等有关他勤政爱民、减轻百姓负担的佳话。

王大宝仁德质朴、亲民爱民,将助人为乐视为责任和义务,丝毫不考虑回报与收益。

三、王氏家风家训当代传承与价值

王德贵,金光王氏家族第二十世子孙,现任金光理事会会长。他刻苦钻研王氏家族历史,熟知先祖事迹,是祭祀活动中诉根源、传先祖神采的致辞人。王德贵先生综合王氏先祖们遗留的言论,以及王氏家族传承至今的祖训、书籍。总结了“孝父母”“笃友功”“守国法”“睦宗族”“和乡党”“训读书”“勤耕织”“慎交友”“端品行”“尚恕让”“遵俭约”“别男女”“儆懒惰”“戒赌博”“远酒色”十五条归湖王氏隐真堂族规。十五条族规既传承了先祖们的训诫,又联系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作了发展、补充。

王氏家族家训在口口相传中影响着金光王氏家族子孙,给予王氏子孙启发、学习。而王氏子孙在传承、宣扬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丰富、完善王氏家训。

此外,金光村专门设有老人组,他们没有工资,由村子里辈分大、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在村子里起到一个协助村委管理的作用,主要负责村子中游神、祭祖活动,及时跟村委汇报村民捐款的收入,以及游神、祭祖活动中的开支。金光老人组是村子里至关重要的存在,一方面向王氏子孙传承先祖遗风,规范村民的言行,紧密维系着村民关系;另一方面,协助村委更好地管理村子,为村委提供切合村子发展的建议,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正是从金光村民的只言片语中,以及行为处事中,即可感受到,王氏先贤的优良家风深深根植于王氏家族的后代子孙之中,影响着王氏家族的繁衍、发展。

传统家风和族规在当今金光王氏家族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承孝道,发扬传统

王氏先祖注重对子孙的孝道教育。王氏孝道教育主要是通过祖宗祭祀来进行,农历正月十一的“添丁”、清明节的扫墓祭祖、十一月二十六日的王大宝墓祭等祭祀活动全村参与,场面隆重。《潮汕王氏族谱》(汤头存本)中着重要求后代子孙“立祠堂于汤头之阳,尊祖敬宗之心鼎新。祠堂礼始先二祖儿,各山祖坟重新立石、修整、置香灯地。一派山、一套塘、三口拨。兴长房宗子世:相承管收租税,以为登瀛、凰城二祠香灯之需,宗子子孙承之者,务在致诚致敬浇扫香灯以慰上人创立之心。毋得怠慢亵渎而易,不孝之罪殆将安归。”[1]5王氏家族冬祭,皆在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举行,墓祭这天,各地王氏子孙齐集于王氏先祖们的墓前,缅怀先祖,追根溯源,追述先祖们的光辉事迹。祭祖仪式代代传承,孝道精神代代相传,每次祭祀活动,热闹非凡,村民互动,祭奠先祖,这都极大地增强了王氏家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二)齐心协力,爱乡爱国

王大宝身上的爱国情操,直言刚正,直至今日还时常被王氏家族的子孙后代提及。在采访问及祭祖仪式的禁忌时,不提有损国家之言论,不谈及危害国家利益的事,注意山林防火,组织安排监察队,是金光村民脱口而来且重复提及的,并且恪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正如金光村民所言:“现在我们村子呢。就有一种传统,这个公物,就是整个群体的人啊,要做的事都是同心协力来做,好多人都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下,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只要集体有需要啊,个人都乐意为集体作出奉献。”质朴的言语,透视着金光村民王氏子孙爱家、爱乡、爱国的精神。

(三)重视教育,激励后学

王氏先祖非常重视读书,其辈序诗中有“文章开国运,诗礼传家声”[7]句,可见其要求后代子孙学文章、重诗礼,对子孙在读书方面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辈序诗在代代相传中逐渐演化为家训,激励王氏后代子孙勤学苦练、扬国威、传家风,这也是王氏家族读书人众多的原因。先祖们对后代子孙殷殷训诫,强调文章、诗礼的重要性,培育着一代代为国、为家的读书人。当代金光王氏家族的发展或许不如王大宝时期的辉煌,但经济发展平稳。金丰村、龙溪村、金光村三村交界之处所建的金溪小学(今选堂创价小学)一直是三个村子孩子就学的选择。让小小的村落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不乏于学,不苦于学。同时,金光村自发建立公益性组织,对考上高中和大学的王氏子孙设有不同的数额的奖学金。这极大地激励了王氏家族勤于读书的风气,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四)民风淳朴,力为慈善

王大宝对待朋友的真诚态度,即使是在当今社会也是弥足珍贵的。而金光村王氏家族更是很好的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品质。逢年过节,走街串巷,热闹非凡。几个不同经济情况的家庭相约过节屡见不鲜,贫富差距的意识在村子各个家庭中并不强烈。热闹、笑声是过节、交往的常态。而对待外来调查人员,给予了热情的款待:当地特产,自家作物,村民们不仅积极热心参与到采访调查中,宣传祖宗自信,村落文化,展现村落独特风情,而且还提供了许多中肯的评价和建议。热情好客的王氏家族让人深刻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乡邻之间的美好和谐。

金光王氏家族坚守祖传遗风,布德亲民,仁慈善良,对金光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据了解,归湖中原本设有善堂,遗憾的是,善堂于1960年被洪水毁坏,至今未能重建。但金光村内自发建设的公益性组织,不仅在教育上设有奖学金,激励子孙读书,也在逢年过节时,对村中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800-900 元的慰问金,对家中老人去世的发放1000 元慰问金,并让其免费葬于村中陵园,而这些经费多为乡内热心的村民们以及那些不忘乡土、在外发展的侨胞们自发捐款。如今金光王氏家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自给自足,力作慈善,为人称道。

随着家族的崛起、振兴,在严格的家族教育、完善系统的家训下,金光王氏家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风,主要体现在“守节劝学”“忠孝爱国”“待人惟诚”“勤俭质朴”等几个方面,其中,“忠孝爱国”“待人惟诚”是金光王氏家族的主要特色。王氏家族的家训、家风是王氏家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但它们在根本上又源于整个家族对宋代名仕礼部尚书王大宝的敬仰。王氏历代子孙对王大宝身上的品行的恪守奉行,是其家训、家风形成的重要原因;而王氏家训、家风赋予了金光王氏家族旺盛的生命力,为家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动力支持,使其得以历数百年而不衰。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素来重视家庭教育,可以说,家训家风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极具特色的重要部分。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于个人成长、家族兴盛、社会和谐甚至国家的稳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有利于传承孝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当下仍然极具借鉴价值。

猜你喜欢

先祖金光王氏
The acceleration mechanism of shock wave induced by millisecond-nanosecond combined-pulse laser on silicon
大河村奇遇记
吕金光
怀念亲人,不忘先祖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算命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