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史实为基,论从史出

2020-01-19陈海忠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侨乡潮汕华侨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一直是中国接触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首要窗口之一,包括潮汕籍华侨在内的粤籍华侨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事业中最活跃的桥梁与纽带。因此,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社会,广东都算得上是中国侨务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大大小小的侨乡遍布在广东省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方言区内;这决定了广东华侨史在中国侨史上的重要地位。

2012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宣布启动广东省重大侨务文化工程——《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反响,中国华侨华人研究迎来一个新高潮,也带动了潮汕侨乡社会与海外潮人社会的研究工作。转眼八年过去,《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在深入开展广东华侨史研究、凝聚和培养一支研究队伍、出版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建立广东华侨史资料数据库等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在国内侨史学界与国际移民研究领域正在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

鉴于“潮州商人的海外拓殖是潮学研究的应有之义”(饶宗颐语)、“潮学研究的一半在海外”(林伦伦语),本期“潮学研究”专栏特别邀请《广东华侨史》主编张应龙教授、副主编袁丁教授和张国雄教授就《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的相关学术问题分别撰文,畅谈学术心得,集中刊出,这对于关注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读者,特别是对于潮学研究者,无异于一顿学术大餐。

《广东华侨史》主编、暨南大学张应龙教授的《盛世修史:〈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侧记》简要回顾了2013 年以来《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在管理机构、研究队伍、学术活动、工作重点、资料支撑、成果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概况,从宏观的角度,旗帜鲜明地提出基础研究永远具有“现实性”的观点,再次强调《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坚持“论从史出”的朴实真理,同时他也十分强调海外调研工作与口述历史访谈对于《广东华侨史》编修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13 年起,《广东华侨史》编委会每年都派出若干个团组,由主编或副主编带队,前往世界主要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搜集史料,从事田野考察,通常以1个月为期。《广东华侨史》副主编、中山大学袁丁教授的《海外华侨华人史料搜集和田野考察》对此项规模宏大的跨国资料搜集工作进行了详实的回顾,高度评价此项工作不仅为广东华侨史的撰写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也为中外学术界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华侨华人一手史料。这些资料,特别是海外华社资料、外国政府档案、海外各类私人文献等珍稀史料,不仅可以用于研究近代以来的世界华侨华人历史,也可以用于研究各国的历史,包括近现代中国史。

侨乡文化是近代以来首先在中国东南沿海国际移民输出较多地区形成的一种新的地域文化,广东的潮汕、五邑、梅州和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被誉为中国四大著名侨乡,世界6000万华侨华人近三分之二祖籍这些地区。《广东华侨史》副主编、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的《侨乡文化的国际性与侨乡文化研究的国际合作——以北美铁路华工研究为例》论述了侨乡文化的国际性特征,指出侨乡不仅仅是中国乡村的一部分,更是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中国乡村,已经纳入了近现代的全球化进程,由此侨乡文化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必须具有国际性。同时,他分享了中美学者在美国铁路华工项目合作研究的案例,这是近年来中国侨乡研究国际合作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弥补了以往美国铁路华工研究中的“侨乡视角”短板,凸显了铁路华工研究中“中国场域”的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从“他者”的角度进一步审视侨乡外来文化的内涵、外来文化与侨乡民众生活的联系以及给家乡的经济和文化面貌带来的影响。

本期专栏同时邀请韩山师范学院青年学者温建钦博士梳理总结“潮汕侨乡研究”学术史,以期从潮汕个案的学术角度呈现《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的进展。温建钦博士在《跨学科视野下潮汕侨乡研究述评》中指出,潮汕侨乡研究在侨乡形成与变迁、侨乡经济与文化、侨乡与海外互动、侨乡公益事业、侨乡建筑与侨乡新动态等多个专题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宏观研究略显薄弱,学科交叉研究欠缺,理论对策研究有待提升,他提出未来潮汕侨乡研究应该推进宏观研究、强化跨学科交叉研究、提升理论对策研究、加强基础文献搜集与整理等观点,对于加强侨史研究也具有借鉴意义。

最后,期望这一组文章能够进一步推动潮学研究(特别是海外潮人社会、潮汕侨乡社会研究)的发展,取得更具学术意义与现实价值的成果。

猜你喜欢

侨乡潮汕华侨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我的华侨老师
近代昌邑市侨乡民居建筑装饰审美特征
潮汕牛肉火锅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