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制度在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中的实施与效果
2020-01-19李思思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李思思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国有企业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是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确定的目标、方向和根本遵循。”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则集中在“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收入能增能减”三个方面,因此“三项制度”改革触及到员工个人利益的方方面面,本文围绕“三项制度”改革中的分配改革展开思考,以国有企业下属某检修工区为例,讨论并探索企业分配制度在“三项制度”改革中的实施与效果。
一、分配制度中的改革举措
(一)完善绩效制度,加强激励效果
1.设置岗薪动态管理。设置员工岗薪动态管理机制,在同一岗设置多段薪点值,且高岗低薪段与低岗高薪段存在交叉重复区域,设置员工同岗不同薪、同薪不同岗的情况。员工要想提高工资,除了从低岗调至高岗外,也可以在同岗位上调高薪点值。薪点值的调整则根据员工年度绩效、资质等级、专业成果等多个维度的积分情况,每年定期开展薪级动态调整。
2.优化工资结构。为增强绩效的考核激励作用,加大绩效工资的占比,建议绩效工资至少占工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根据具体情况适度设置专项考核奖,如加大安全工作奖励力度,以业绩为导向合理设置绩效专项考核奖。
3.下放绩效工资分配权。将部分绩效工资分配权下放至基层工区、班组;鼓励基层在公司的分配制度下,在当年绩效工资总额的某一范围内增设自主分配方式作为补充,通过多元化的绩效工资分配模式,合理拉开内部收入差距,真正实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
(二)建立多维激励机制,增强员工获得感
1.强化落实绩效结果运用。实行员工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强挂钩,合理拉开内部收入差距,员工收入与岗位价值、业绩贡献和个人能力匹配。
2.加强人才激励。探索建立鼓励人才冒尖的激励机制,对技能、技术、管理型人才实施动态激励,激发各类人才立足岗位成长成才的潜能,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价值“双丰收”。
3.建立艰苦边远地区差异化绩效激励机制。对长期在高海拔、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员工实施差异化绩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各类人才积极支援艰苦边远地区工作。
二、改革举措实效
某检修工区按照上述改革措施,经过近三年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改革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2018年至2020年实行岗位积分动态管理后,人均薪级增长率由2018年的32%上升到2020年的45%,有效的激励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在专业成果、资质等级等领域都有较大突出的进步。以发明专利为利,2018至2020年,工区实用性专利共申请成功16项,涉及员工84人·次,极大的提升了工区的专业科技水平。
2.自2019年起,工区扩大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占比,适当向一线班组及安全生产倾斜,并下放绩效分配至基层,要求基层以业绩为导向,拉开员工收入差距,打破“大锅饭”格局。以某检修工区2019年绩效工资二次分配带来的收入差距为例,同岗位员工全年绩效收入差距比最小约为1.076倍,差距比最大则达到1.15倍,极大的激励了一线员工“多劳多得”,该措施合理拉开了内部收入差距,真正实现员工收入“能增能减”。
3.多项人才鼓励措施激发出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技能能手,青年员工成长速度明显加快。2018至2020年上半年,一方面该检修工区30-40岁之间的青年员工工区技术能手、公司优秀人才由原来的3人上升至12人;另一方面近5年入职的新员工主动担任工作负责人,能够独立协调1-2个较大型工作,成长迅速。
4.2017年工区建立差异化绩效激励机制,开始对长期在高海拔、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员工实施差异化绩效,以2018年为例,工区有42%的员工投入到边远艰苦地区从事一线工作,涉及天数共计398天,涉及差异化绩效工资上万,员工主动积极支援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极大的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结论
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三项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方向出发,以某企业下属检修工区为例,给出了若干改革措施并用近三年的数据进行了结果对比,该分配制度方面的应用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开始逐步形成改革的良性循环。然而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任重而道远,其他方面还需要不断进步,以后的工作中必须结合实际再接再厉,多方面多维度探索改革的有效措施,最终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