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0-01-19王玉惠孙彦阁

红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王玉惠,孙彦阁

(1.浙江科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华 321000;2.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

企业员工的价值理念受到学校教育、国家文化以及企业文化三者共同的影响。国家中的每位成员的主要时间以及影响价值行为的利益关系都在企业,而且“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都需要千千万万的企业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在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时,企业或者说企业文化是不可忽视地融入途径,尤其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企业承担着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担。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却出现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且有持续扩大的态势。在新时代,国家战略和经济环境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企业面临战略转型和新的战略目标,也需要企业文化的指引和支撑。企业发展的紧迫性也为探讨对企业长远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文化构建提供一个极具前景的研究环境,建设企业文化时如果自觉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其中,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问题

(一)学界对企业文化建设之观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长期磨炼积累下来的为全体成员所共同遵守和认同的一系列价值观,是企业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关键点在于共同性,强调的是形成全体成员的共同意识。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尤其在对民族地区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时,一些研究[1-5]突出将当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都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中认识到民族的及其文化的差异与冲突,都在识异。

在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中,尤其对民族地区、跨民族(文化)地区的企业进行研究时,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员工、企业绩效的相关性问题中,较多利用荷兰学者霍夫斯泰德(Hofstede)的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成果——文化维度学说,对企业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2,3.6]研究者主要着眼点是跨民族(文化)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民族差异、民族文化差异,提出企业文化建设中认识异同。阿不力克木指出跨民族企业要能够认识分析各民族文化上的异同,在公司运营及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多元特征的民族文化,进而提高不同民族员工的满意度,增强企业运营管理能力。[2]鲜凌凯以跨(民族)文化的企业新疆电信为例来探究跨民族(文化)的企业的管理,其研究结论指出针对新疆等地的跨民族企业中出现的跨文化冲突,企业应认识到民族差异,尊重民族文化特性,对企业中的非主体民族员工给予政策上的照顾,进而达到企业、社会的平稳发展。[4]新疆大学张江波、麦丽开木·努尔和依德力斯·阿吉学研究中均指出民族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作用,提出新疆企业的文化建设应将新疆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7-9]禹海慧研究以新疆少数民族企业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构建民族企业文化时,提出了“充分认识少数民族文化的独具特色内涵,将这种丰富的文化内涵运动到企业构建中”“立足少数民族特点,构建少数民族企业文化”。[10]卢君以内蒙古的蒙牛集团、小肥羊集团、包钢集团、鄂尔多斯集团4家典型企业为案例来探究了区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指出内蒙古蒙牛等成功的企业善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吸收“内蒙古区域文化的优势,并与自身文化整合后形成内蒙古企业新文化。”[3]杨富在研究文化因素对西藏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时提出西藏上市公司所处的文化环境表现特性为“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主要有“现代企业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藏文化”[5]三种文化类型,指出这三种文化类型存在着差异性及一致性。[5]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识异的前提是要求同,文化的多元是在一体中的多元,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培塑共同的文化意识,共有性的文化,各民族员工应共同遵循和珍视,这种共同的文化意识不单单用来服务企业,为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提供共同的文化基础,更加有利于企业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塑造共同的文化意识,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成为面向广大员工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孕育和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地导入和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加强全体国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利益冲突转化为‘中华民族’内部利益的相互协调。”[11]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培育中华民族为什么成为一个整体,为什么分不开?培育企业员工共同的文化意识、共有的精神家园。

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迫切性

企业文化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三者紧紧围绕企业的性质并为企业价值观和愿景服务。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价值观和愿景已经从科斯时代的利润最大化,发展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再发展到当代的“以人为本,创造财富,服务社会,促进发展”的多元化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具有相关性,[6-12-14]“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极大的起高企业绩效”,[13]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将中华民族是一个牢不可分的整体的意识,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融入到了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组织精神、企业文化中,培育了企业共有的文化、共享的价值观,对于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塑造企业团队精神、推动企业员工人际关系建设,而且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担了维护民族团结的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以及声誉。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对提高企业的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不断取得快速发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异地就业的情况下,在企业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在企业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企业建设成为面向企业员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平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融,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助于将中华民族团结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以团结14亿中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基本保证。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所受影响因素比较多,既有传统文化,又有国家文化,还有地域文化等,同时也受到企业内部领导和历史沿革的影响,导致企业文化整体建设比较零散,文化体系不够系统、不够完善,很多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喊口号,流于形式的问题,探索科学和合理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俞晓晶(2016)认为在企业参与全球竞争不断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企业文化已然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企业作为践行国家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力军,更应该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主要的抓手。[1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员工共有文化的必要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尤其在民族地区企业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对于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仅仅“识异”,而忽视了“求同”,求同才能存异,不能忽视企业应具有企业员工认同的共有文化,企业的共有文化,有助于企业员工拥有共同拥有企业精神家园,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企业的“五个认同”,对于塑造企业员工共有的文化、共享的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对于推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进步的必要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重视或突出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地域性,均在识异,忽视了求同,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过分强调“多元”,忽视了“一体”的民族团结教育,这容易助长地方民族主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教育,对于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推动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有必要意义。

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内涵的基本体现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中华民族大家庭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相互离不开,加强企业员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华民族的发展形成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17]中华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中华民族’”[11],在企业中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大家庭形成过程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但注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交融”的培育,而且要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17]更要认识到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6],团结一心的共同奋斗,共同繁荣与发展。

通过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企业员工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企业员工“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政治认同”[11],企业员工(指中国公民)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公民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最基本的价值观,不断增强企业的“五个认同”,即中华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不断增强企业员工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华儿女”的认同与归属。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

企业文化由多个层次构成,其中:“企业文化4层次”结构模型最为常用,即精神层文化、制度层文化、行为层文化和物质层文化。根据企业文化的4个层次结构模型,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该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及团队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员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包括对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在企业中培育了共有的文化意识、塑造了共有的文化基础,企业员工在共有的文化中增强了凝聚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充分体现企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作用。企业是社会组织的重要主体,企业员工占有社会成员的很大比重,但在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中,长期主要集中于学校、政府及事业单位,在企业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较少,应积极地在企业中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弥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企业中的缺失,将企业的文化建设成为对企业员工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增强企业员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向我国境内全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在企业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面向我国境内的全体企业。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式严峻,需要14亿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共同奋斗。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对于团结14亿中国人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要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6]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仅是民族地区企业、跨民族企业,也是其他企业所需要做的,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正如《宪法》所规定的“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18]我国境内的广大企业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相互离不开,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意识。

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误区

(一)避免企业文化传播内容的肤浅化

企业文化内容可分为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企业外在形式及企业文化网络等4个方面。不少企业虽然会自发采用不同的传播方式来传播企业文化,但最后的效果却不佳。一些企业在大型活动中会选择制定精美的宣传册,设计有象征意义的物品,或者定期在期刊中选择专栏介绍本企业的核心文化,以此对外树立良好的形象。但这些读物传播的企业文化太过片面化、枯燥化,仅仅靠简单几句口号配上几幅图,完全不足以彰显企业文化的核心。根据沙因的企业文化四层次划分理论,口号、活动等仅仅是企业文化最浅层的表现方式,如果企业仅仅传播文化的表层符号,而企业的内在价值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规范和方式无法宣导,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将无从实现。完整的企业文化不但是表层的企业口号、宗旨、目标、使命,还包括无形的企业运行思维、成功的经验法则、内在的运行规律。因此,只有深刻领会到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建立系统全面的传播框架,才能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

(二)避免企业文化传播媒介选择的单一性和盲目性

传播媒介是指企业文化从传播主体到接受者所要经过的各种媒介。企业在文化传播中会出现媒介选择单一性和盲目性的情况,或只单纯依赖某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或在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刻把握的前提下随机选择某种媒介,或跟风式的选择当下比较风靡的媒介,这都会导致企业文化最后的传播效果不佳,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和枯燥感。企业文化不是一个被动凝固的实体,而是一个发展变动的过程,具备“活”的生命力,这也就意味着传播方式的选取上要具备相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分析每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和作用,并加以综合运用。企业文化的传播是一个讲究技术和战略的过程,对于那种仅凭一时热情就漫天撒网式的传播,看似面面俱到,结果往往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没有达到深入人心的传播效果,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三)避免企业文化传播环境的复杂性

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传播环境包含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而每种环境下又有正式传播和非正式传播。企业信息需要在每种环境中传播流通,如果传播环境复杂和混乱必然会有损信息的传播。如非正式传播渠道中的小道消息,会破坏整体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扰乱传播环境的纯净性,因为小道消息多具猜疑不实的性质,多是出自企业成员间各自的需求,如果小道消息四处散布势必会影响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因此企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小道消息带来的影响。事实上,管理者要认识非正式传播的必然性。而非正式传播不以领导者、管理者的意志而转移,是一种客观存在。“组织不可能‘解雇’它,因为它并不是由组织雇佣的。”换言之,小道消息的影响无论好坏,它是无法消除的,组织不能避免,只能适应。

(四)企业管理层等级造成的传播信息流失

组织结构的层级与传播信息的遗漏成正比。层级越多,信息遗漏的也就越多。一般来说,组织的规模越大,组织内部的等级越多,其中大多数在管理层,因为在任何组织内部,员工之外的等级都属于管理层。组织内部的信息在不同等级之间传播,尤其是由高到低进行下行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的失真和流失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尽管每一次下行传播中损失的信息量多少不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组织等级越多,损失的信息也越多,因为信息过滤的倾向存在于组织中的每一个层级。

五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在企业中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有助于团结企业员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此,企业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平台,对于增强整个社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组织建设中,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第一,鼓励相关职能部门、大中专院校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培训。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对企业员工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的过程中,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大中专院校应积极做好指导及建议,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相关资料,包括员工培训所需的PPT、录制培训课程、培训师手册、学员手册等。鼓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大中专院校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师、专门从事外包培训的企业等相关企业人员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及知识的培训。鼓励企业与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大中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理论的外部培训师。在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可在考试大纲中增加培育企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培育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使整个企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培育和增强。

第二,鼓励企业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融入到企业文化塑造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对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中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鼓励企业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之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维护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互通互融,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群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培育与塑造。在企业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依靠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企业可制定相应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以增强企业员工的“五个认同”。企业应在日常工作及管理中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积极意义,鼓励采取多种方式来引导企业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塑造起中华民族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如企业员工中华命运共同体知识竞赛、文艺展演同唱民族团结歌、组织企业民族员工互帮互助同心会等,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真正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逐步在企业中培育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鼓励企业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纳入到企业员工培训之中。企业的员工培训是塑造员工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的有效途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企业在对新入职员工及在职员工培训时,应注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中。如在企业新入职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增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内容,大型企业可利用自己的企业大学,如华为大学、海尔大学,加强对员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对于企业的员工培训应首先从国有企业及大中型的民营企业着手,并积极发挥企业中党团组织的作用;对于小微企业,因其具备员工培训的能力有限,鼓励发挥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对其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

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的内容纳入应注意几点:一是企业的组织领导应认识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能其予以肯定及支持。二是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训教育,明白其作用及意义。三是建立合理有效地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体系,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的有效进行,并注重培训的追踪和评估。

第四,提升组织传播能力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的优化路径。

一是优化管理层组织结构。每一个企业都具有多层次的组织框架。在如今追求效率和时间的大环境下,这就要求企业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要高效准确,因此有必要精简组织结构,优化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对作用不大或者性质相近的组织部门加以合并,减少管理层在处理人事方面的时间成本,同时降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造成的信息失真和流失现象。管理层作为企业文化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者,他们之间要加强交流,减少语义理解上的错误,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从企业文化的传播源头避免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传播行为中,信息并不是全部直达所有受传者,这其间需要意见领袖发挥传送带作用。在企业文化的组织传播中,中层管理层就是传播企业文化的意见领袖。这就要求管理层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提升表达能力。

二是削弱等级观念,强化人本理念。在企业文化传播的体系中员工作为传播对象同时也是企业的核心支柱,管理层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想法,做到以人为本。

从众多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中可以看出,轻视员工在组织中的重要性是阻碍企业基业常青的一个主要症结。这些企业表面上说是“以人为本”,其实质上却是一种“压力锅文化”——轻人权,求成功,重结果。重视员工、尊重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对基层员工的尊重需要管理层做到换位思考。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具备换位思考的意识,能够主动地和基层员工交流,那么这条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的、等级性很强的管理文化的影响存在的沟壑自然就会消失。企业价值观也能够轻松地在管理层和员工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扎根。有意识地削弱这种等级观念,给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平等开放的空间,让他们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这会让员工产生一种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企业管理中要以建设企业文化为中心,坚持人本理念。在企业考核制度上,把以物质为激励的考核转换为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的考核,将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作为评定的依据,促使员工更全面的发展。

此外,关注员工的需求,缩小用工差距,采用流动式的人才管理办法,优胜劣汰,给有能力的员工施展的空间;在薪资待遇、学习培训、工作管理等方面要一视同仁,重视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只有深入贯彻人本理念才能使员工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下,凝聚一体,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培育学习型组织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在不同类型企业文化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影响过程中,组织学习能力发挥完全或者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企业文化对组织绩效除少部分直接影响效应外,更大的部分是通过组织学习能力间接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组织学习就是组织的创新能力。组织学习是对企业顶层设计(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落实,进而影响企业绩效。组织学习能力能更好地整合企业的文化和资源,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企业文化的创新功能要经由组织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彼得圣吉在《学习型组织》中运用五项原则对学习型组织的特征进行界定,其包括:团队学习鼓励沟通和合作以促成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尊重;系统思考涉及对组织生命各方面的考察和反思。因而,培育学习型组织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