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龙神崇拜的文化内涵
——以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为例
2020-01-19陶琼波
陶琼波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 650500)
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各地各民族的文化,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龙”在各民族中的民族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如西方社会中的“龙”是暴龙,是邪恶的代名词。在汉族文化中,龙是神兽,是祥瑞的象征。在石屏彝族文化中,“龙”的最初含义是远古英雄祖先笃杰阿龙(也称为支格阿龙、阿鲁举热等,简称阿龙),体现了古代彝族的英雄崇拜意识和祖先崇拜信仰。石屏彝族祭龙中的“龙”,体现了独特的龙文化,是彝汉文化长期交流而形成的。在石屏县哨冲镇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以下简称“石屏花腰人”)地区,龙神崇拜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民族的独特意蕴,体现出独具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在社会习俗的变迁过程中,龙神崇拜一直作为石屏花腰人的主要民俗文化延续至今,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内涵,在人们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研究石屏花腰人祭龙习俗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龙神崇拜的文化内涵。
一 石屏花腰人龙神崇拜概况
(一)石屏花腰人简介
在石屏县,存在着一个不被大家熟悉的彝族花腰人,和其他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一样,集中于石屏县哨冲镇,过着聚居的生活。石屏县境内彝族主要自称尼苏颇、濮拉颇,尼苏颇因其服饰图案华美、绣工精致,更因其定情时以交换花腰带为信物而被汉族称为“花腰”。“尼”是“黑”或“黑色”的意思,与早前石屏彝族的族称“夷”(古时读作“尼”)音相同,留有“古夷人”黑色崇拜的遗迹。石屏花腰人自称尼苏颇,元明清时期的汉文史籍记载称之为“罗婺”或“鲁屋”。
(二)石屏花腰人龙神崇拜的原因
“远古部落英雄祖先阿龙(即支格阿龙)是‘龙神’的源头和原型,反映了原始社会父系氏族中的强烈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意识,这是石屏花腰人龙文化的最初内涵。在祖灵崇拜和多神崇拜的影响下,阿龙从传说中的英雄人物逐渐演变成神人,神祗功能和符号也越来越多。”[1]阿龙在石屏花腰人的观念中,是一个保护百姓的英雄,被人们赋予了神的力量,其实质是神化了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至今依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口耳相传,一直没有被淡忘,体现的是石屏花腰人对他的尊敬和崇拜。被视为“先祖”。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为人们斩妖除魔,使人们免受苦难,是一种毫无畏惧的英雄行为,所以人们对他怀着感激和敬仰之情;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阿龙为了保护石屏花腰人的先民,被妖魔残忍杀害,他牺牲自己、造福百姓的功德,在人们意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人们对他的崇拜,实际表现的是对他的缅怀,其中也表现出人们对来之不易的生活的珍惜。
二 石屏花腰人龙神崇拜的特点
(一)龙神崇拜的神圣性
1.龙树林的建立
“彝族的三魂观认为,人去世后一魂被指路经超度返回远古祖先居住地,其余两魂栖息于家屋和寨子旁边的密林或坟场中,在风水最好的寨旁密林中,栖息着阿龙的灵魂,这就是彝族龙林或龙树林。”[2]龙树林一般都是由各村自主选择,每个村寨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有的选择在村子的东面,有的选择南面,龙树林是由祖先确定的,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进行更换。石屏花腰人龙树林,一般为一片松树林,枝叶繁茂,且地势较为平坦,杂草稀少,适宜祭祀。在每个花腰人聚居的村寨,都将龙树林视为神圣的树林,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村中妇女前往,有的村寨甚至忌讳妇女尤其是孕妇从龙树林旁路过。当然,这也是人们将龙树林视为一片净土的表现,是人们虔诚信仰的集中体现。
2.龙神树的选择
选择龙神树,必须是整片树林中长势最好、枝叶最繁茂、无虫害、枝干最直的一棵树,并且在今后的几年,这棵树不会因为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枯死。枝干通直,象征民族威武刚健;枝叶茂盛,象征村寨兴旺发达;龙树抗虫病害,象征山寨无灾;龙树长青,象征人们长命百岁,村寨百世不衰。这样选择的另一意义在于,树木的高大,体现出阿龙在人们心中的高大形象,是人们表达对英雄阿龙崇敬之情的另一种形式。高大的松树寓意全村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在人们遭受苦难时,能够更好地保护全村民,使人们免受苦难。龙树下设有龙宫,龙宫中常年摆放着“龙蛋”,龙蛋是像蛋状的一块鹅卵石,外表光滑。
3.祭祀活动负责人——龙头
作为主持祭祀并在整个祭龙仪式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的龙头,选择起来也必须遵循一定的条件,这样,祭龙仪式才能顺利的开展,圆满的完成。龙头一般选择村中德高望重的男性,平时办事刚正不阿,有热心、耐心,负责任,并且在过去的一年中,家中无死人,无死猪、鸡、狗、牛等牲畜,必须是三代同堂的老人,妻子健在,家庭幸福。如果妻子逝世或离异者不能担任,因为当地花腰人认为,凡事都应该成双成对,才有吉祥之意。另一方面,不能有偷盗等不良行为,一年内龙头和妻子都不得参与丧事活动,以示家中“清洁”。并且龙头的选任需要经过三道程序:首先由村民在全村范围内公选,基本上确定出几位候选人;然后,上一任的龙头再根据各位候选人的文化背景、组织能力、人格品德等情况,从这些人中选出3人,这两个过程结束后,再进行比较严肃的神判。神判时,上一任龙头杀鸡备酒,带领新定候选人到龙树林,跪在龙宫前,开始看卦,由卦象的好坏最终才能选出最佳的龙头。人们对祭龙这一活动的重视,表现出石屏花腰人对英雄阿龙的尊敬,信仰观念和祭祀仪式的结合,祭祀仪式和村寨宗族组织的结合,说明石屏花腰人龙神崇拜和祭龙仪式约定俗成,在文化传承、群体凝聚、生态维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龙神崇拜的多样性
阿龙一直被石屏花腰人奉为民族英雄,对他十分尊敬,将其视为整个民族的保护神。石屏花腰人的龙崇拜,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最初的内涵本是父系英雄祖先崇拜,而后人们逐渐增加新的内涵,龙神崇拜的含义便丰富起来。在历史发展中,石屏花腰人的龙神崇拜,在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本义基础上,其内涵和外延还成扩大化和泛化,体现出自然崇拜、石崇拜等含义。传说中阿龙死后头发变成了森林,祭龙仪式也因此选择在龙树林中进行;祭龙的另一层含义便是祭一片被认为能降福于人类的密林。从龙树林的建立、龙神树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和信仰,在石屏花腰人的观念中,保护树木也就是保护阿龙,只有生活的环境得到保护,在遇到困难时,阿龙才会回来保护村民。“在接龙过程中,要用一枚鹅卵石从事先准备好的通洞石中穿过,有穿孔的石头象征女阴;鹅卵石要是能顺利穿过通洞石代表一年风调雨顺,穿不过就不吉利,在石屏花腰人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石头象征生殖、繁衍”,[3]其实是石屏花腰人先民崇拜石头的一种方式。
(三)龙神崇拜的多元性
在中国古代的华夏民族文化中,龙是神兽,是祥瑞和尊贵的象征。在文化原型和内涵本义上,汉彝两族的“龙”是不一样的,汉族的是神兽,而彝族是英雄祖先阿龙。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彝汉两个民族文化的交融,彝族龙文化也吸收了汉族龙文化的元素,使得其内涵和外延方面发生深化和扩大。石屏花腰人对阿龙的崇拜,最初起源于英雄祖先崇拜,被视为村寨的保护神,在汉彝文化的长期交流和融合中,龙作为信仰中的神袛衍生出了不同的职能,石屏花腰人普遍认为龙具有知晓吉祥灾变,驱逐各种祸邪的神力,这并非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而是文化的多元性导致的。我们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其中可能存在的同源性,也不能忽略文化的多元性,龙神崇拜对于不同的民族必定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认识各民族奠定了一定基础。
三 石屏花腰人龙神崇拜的文化内涵
(一)族群历史记忆
由龙神崇拜衍生而来的祭龙作为一种原始的祭祀活动存在,并被一直完整保留至今,究其原因离不开石屏花腰人这个群体的族群历史记忆。龙树林的选址,龙神树的确立,以及长此以往未被更改的祭龙过程,都离不开石屏花腰人先民的历史文化积淀。历史文化记忆是一种丰富且多元的文化记忆,是一个族群产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一旦族群历史文化记忆被破坏,那么这个民族也将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在祭龙过程中,人们准备祭祀杀鸡杀猪的方式,都一直沿用先民的传统,使用的是木刀,并且将猪肉用明火烤制,人们喝酒划拳,传唱民歌,是对原始先民生活场景的一种再现,也是石屏花腰人族群历史文化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部分内容。
(二)文化传承
石屏花腰人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他们先民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文化行为和社祭仪式,在社会的变迁中,并未因时代的发展而遗失,这得益于石屏花腰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一方面,石屏花腰人的祭龙仪式,彝语称为“咪嘎哈”,整个过程一直沿用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石屏花腰人传统的祈福民俗文化。龙神最初出现于石屏花腰人的视野,是作为祖先神、英雄神的形象而被祭祀,是对英雄祖先阿龙的怀念和崇敬。而后祭龙仪式的方式逐渐完善,无论从接龙还是送龙,都有着独具特色的神圣性。龙树林被石屏花腰人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灵气之地,树木茂盛,植被丰富,选择在高大挺拔的龙神树下举行祭典,是石屏花腰人文化信仰中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民安居乐业的集中体现,是对传统祈福方式的延续和传承。另一方面,石屏花腰人在祭龙后进行的舞龙、舞狮活动,是民俗文化中最为传统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独特的遗存。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是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
(三)凝聚群体
祭龙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是石屏花腰人聚居村寨不可或缺的一件大事。从本质意义上来说,祭龙活动的传承和保护,对凝聚人心、联系群体有着重要的作用。阿龙之所以被大家奉为英雄祖先,体现的是石屏花腰人这个群体的同祖观念,能够让人们的敬祖之心得到寄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致使各民族在迁徙移居的过程中逐渐融合,石屏花腰人村寨也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同质性在社会发展变迁中逐渐减弱,各村寨的凝聚力也明显下降,因此便需要通过组织多元的村民集体活动来增强人们的集体观念。“作为村寨集体性信仰民俗祭龙仪式,可以起到一种‘社会粘合剂’的作用,有效发挥出彝族传统文化的威力,靠文化来集聚和团结人,靠价值观来影响人,能够增强村寨自我管理,自我凝聚的功能”。[4]
(四)道德教化
“彝族民间信仰中的有益成分是新时期凝聚村寨共同体的精神纽带。”[4]石屏花腰人的祭龙以村落为单位,每个村寨都有一块枝繁叶茂、水土植被丰富、生态良好的龙树林,并且龙树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龙神是有灵气的神,能保佑村寨五谷丰收,人丁兴旺,村民幸福安康,安居乐业。而对于那些不遵守祭龙相关禁忌的人,龙神会给予他们相应的惩罚。石屏花腰人不允许任何人到龙树林中进行砍伐、折枝、割草、挖土等活动,认为如果侵犯了龙树林里的一草一木,村民们就会遭受到龙神的惩罚。于是,人们对龙树林都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不敢随意进出龙树林,更不敢动龙树林里的一草一木,人们都惧怕龙神,生怕招惹厄运。在石屏花腰人的祭龙仪式中,毕摩念诵的《祭阿龙经》《祭寨神经》《祈福经》中,除了叙述阿龙的故事这部分内容外,其他部分属于道德劝诫内容,在仪式中具有道德教化功能。他们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此以往便对人们产生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对增强民族团结互助有重要影响。
(五)生态维护
石屏花腰人举行的祭龙仪式是对绿色的守护与传承,是注重绿色生态平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石屏花腰人对水源地的保护。森林的存在,能够保证水资源的充足,以此来维系人们的正常生活。久而久之,人们对龙神的敬仰及崇拜形成了一种行为模式,最终积淀成了一种民俗文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能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生态伦理观,时时提醒并约束着村民的行为。龙神崇拜强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视,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龙神崇拜是一种英雄崇拜,突出地表现了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而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体现。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一旦遭到破坏,日积月累的破坏行为必定造成生态的恶化,甚至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们带来生存压力。因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强调自然的本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
四 结语
龙神崇拜在石屏花腰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一种神圣的英雄祖先崇拜,从中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由龙神崇拜衍生而来的祭龙仪式,从原始时代流传至今,为我们再现了石屏花腰人先民的远古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龙神崇拜既是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也是对英雄祖先崇拜的继承和延续,对凝聚群体,增强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影响。建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妥善措施,保护好这一优秀的民俗文化,普及科学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使石屏花腰人的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探寻、研究、分享石屏花腰人文化,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谐统一,不断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改善当地彝族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他们的安居乐业,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