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353”高效课堂模式构建研究

2020-01-19沙爱龙郑露瑶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案环节探究

沙爱龙 郑露瑶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万州 404120)

“高效课堂”就是花尽量少的时间去创造一个高效率、高收益的教学课堂,让教师和学生能做到低付出高回报。“353”高效课堂模式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进行,而教师作为学习的主导,则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地点拨引导。同时引导学生彻底的从思想上扭转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多以小组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学习、探索、释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以个体为本,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其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更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使课堂的教学更加个性化、团队化、灵活化。

一、中学生物教学中的“3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构建

“353”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结构是:贯彻3个原则——兴趣为源、能力为本、开放为基;实施5个环节——学案导航、自主学习;互助合作、释疑解难;展示交流、点拨拓展;当堂训练、达标测评;盘点收获、反思升华;实现3个优化——优化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效益。

(一)3个原则

1.兴趣为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教育理念认为兴趣原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源泉,是学生求知的最大动机。生物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可通过动画、视频、联系生活现象等来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如此,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也可能为课堂增色添彩。兴趣是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关键,它能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渴望、理解。

2.能力为本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根本。高效课堂教育模式关注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更强调了对学生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能力是在理解知识和实际生活运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结构也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日趋完善,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能力的形成发展相辅相成。教材课标是更加直观明确的产物,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吃透教材与课标,牢牢把握主课标要求,对学生能力培养有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和思索问题,在求知路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开放为基

教学氛围属于生物课堂的外部形式因素,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够真实地感染老师和学生。因此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基础,开放、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对生物教学活动大有裨益。笔者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曾通过设疑提问的方式成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长此以往,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整个班级养成了积极探索、独立思考的良好风气,许多同学不再羞于表达自己,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独立的见解,并且勇于大胆发言。这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师生关系、厚植了师生情怀。

(二)5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案导航、自主学习: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知识脉络,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互助合作、释疑解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下,合作交流,对第一环节导学案中遗留的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养成。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点拨拓展:这是小组成员交流、促进学习进步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学习小组之间相互展示学习成果,对于疑难,要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教师在此环节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点拨。

第四环节当堂训练、达标测评:此环节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题目进行当堂测评,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此环节也是对前三环节的反馈环节。

第五环节盘点收获、反思升华:学生根据前四个环节,整理导学案,修正错误,记录下解决的问题,总结规律及方法,盘点收获并对自我进行学习评价。

(三)3个优化

1.优化教学时间

高效课堂下的学习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实质意义上的40分钟,而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就优化了学生课前预习时间,大大提高了预习效率。高效课堂将课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和课后练习巩固的时间完美融合在一起,自主的课前学习,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展示解疑,当堂达标巩固都是对教学时间的合理重置与优化。

2.优化教学资源

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高科技也走进了课堂,使我们的教学资源得到了优化。不仅如此,互联网的诞生拉近了全球距离,各种先进的教育模式、理念、方法映入我们眼帘。面对眼花缭乱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注学生、因材施教,吸收与时俱进的教学知识,学习适合班级情况的教学方法。

合理地利用和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制作简单的课堂道具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资源优化方法。笔者在对“DNA双螺旋结构”进行讲解时,发现抽象的描述往往令学生难以理解,便引导学生用卡纸制作碱基以及磷酸基团,用绳子制作磷酸二酯键,构建了简易的DNA双螺旋模型,在教具的引导下,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DNA双螺旋的扭曲过程,加深学生对其分子构成的印象,同时制作教具的成本也不高,花费时间又少,还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条件允许且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以恰当地利用学校以及社区周围的自然资源或人工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在进行初中一年级生物教学时,明显感觉到学生对植物的器官、结构等章节掌握不好。于是利用校园环境绿化部分作为教具来上这一课。并且因为班级中的学生基本是农村儿童,课后可布置相关作业,如让学生认识家附近的植物等,再在班级进行展示、介绍,使学生学习的兴致高涨。学生不再是从书本上抽象的图片、文字了解植物器官及功能,而是利用身边的资源在实际生活中去了解植物,加强了学生对相关章节内容的掌握。

3.优化教学效益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教师便不停地重复相关知识点内容,学生的检测成绩不好,教师便运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学生和教师都感到压力倍增、负担加重。而“3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让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效益得到最大优化,通过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前导学,充分利用学生课前时间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收益,以此来优化教学效益。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的“3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法宝”

(一)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即使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它也一定是其中之一[1]。”教师进行分组时要从性别、性格、学习成绩、自制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将6-8个同学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由基础较好、较差和一般的学生互相搭配。每大组设大组长、小组长、纪律员、记录员等职位,做到分工明确,确保进行小组教学活动时人人都有事可做。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意见,还应该用制定组名、小组口号、设定小组目标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培养小组内的合作意识,激发小组间竞争力。学生在小组内的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自主学习时可以独立学习、独立思考,遇到疑难时能够及时进行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降低学习焦虑感。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中,学生更容易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影响,从而更能自发、主动地为小组做出贡献。同时,他们也更容易从同伴那里看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吸收、采纳同伴的想法和建议,增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信任,集思广益的同时帮助自己取长补短。小组成员都为同一个目标努力,互相激励,共同合作,成员互补让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实现1+1>2的理想效果。

笔者在合作小组中试行了“师生”帮扶政策,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配为小组,施行基础较好的小组成员帮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的方法。每个月末,帮扶“师徒”进行摸底考核,评选出进步前三名的小组给予奖励。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合作,小组间又有积极的良性竞争,一学期下来,帮扶小组均有了显著进步。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表述能力,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谊。

生物学是一门源自生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将学生分为实验小组,在实验课上,小组学生交流合作,联系实际一起动手完成实验,如此,学生的动手、思考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在新课标下,教师通过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后,将学习目标融入进去的、由教师编制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激发学生主动性的指导学案。“导学案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学生的‘学’为中心过渡的课堂师生共用预案”。[2]优秀的导学案其主要思想在于“导”,引导学生学习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最后取得良好学习效果。所以导学案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导学案。

导学案应该由学习目标、夯实基础、合作探究、随堂测评、课后反思等几个基础环节构成。学习目标要从三维目标上去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夯实基础则是在预习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根据教材进行基础知识的填空,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就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所学内容,增加学习积极性。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则应把导学案设计的重点放在“问题导学”的设计上,在专研教材课标后,将知识点拆分、重合,设计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具体应如何思考、怎样操作。问题串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与年龄段相对应的认知规律为依据,顾及不同层次学生,创设开放性问题,留下给学生思考创新的空间,同时也要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这样,学生在根据学案自学过程中,才能变“鱼”为“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随堂测评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反馈。课后学生根据本堂课的学习情况记录下课后反思,包括易错点、重难点、学习方法及课后疑问等。

三、“353”高效课堂下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几点改变

(一)学生位置布局的改变

“353”高效教育模式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学生座位布局的改变,将传统的行列式座位变成了以几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式座位。这样的座位布局营造了小组内密切合作、小组间积极竞争的热烈氛围,让课堂教学既有竞争又不失合作,不同层次的同学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氛围轻松和谐,学生心里自由放松,以此让学习更高效。座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期,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让组合不断优化,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时间的改变

“353”高效课堂的学习时间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中的40分钟,其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有了更高的要求,使课堂时间向课余时间延伸,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得更多生物学信息,拓宽知识的获取渠道。

(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3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前以教师讲授、唱“独角戏”为主的教育方式,将学案导学与小组合作式学习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案导学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小组合作式学习则让学生学会合作,探究思索共同攻克难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整节课学生都兴趣盎然、集思广益、化难为易,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习习惯的改变

“35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反馈、总结反思的学习新平台,做到了教学相长。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了独立思考、及时总结的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五)学习评价的改变

学习评价就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生物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学生学习的疏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学生的一种学习考核机制。以往的学习评价方式多采用笔试,而“353”高效课堂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始进行考核,还要着重考察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否达标,此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学习评价的重点。学习评价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互评、组间评比等方式,设立每月评优、学期奖励的规则,从能力达标度、情感态度、发散思维、合作交流、规律总结、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进步。

猜你喜欢

学案环节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的几个主要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乡愁导学案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