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在大脑功能和情绪调节上可发挥作用
2020-01-19罗江钊
中国食品学报 2020年12期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全世界有超过2.64 亿人受到这类疾病的困扰,了解其发病机理对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2020年12月11日,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科学家发表于《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一些代谢产物减少,从而出现类似抑郁的行为。该项目研究发现,健康的肠道菌群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大脑功能。
肠道菌群,是人体最大的细菌储存库。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宿主健康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证实情绪障碍与肠道微生物群受损相关,他们发现了肠道菌群与氟西汀(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分子)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但是抑郁症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它的一些控制机制仍然不为人所知。通过动物模型试验,科学家们发现,慢性压力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变化可以导致类似抑郁的行为,特别是会导致血液和大脑中脂质代谢物(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的减少。这些脂质代谢物,被称为内源性大麻素,可协调体内因代谢物减少而显著受阻的通讯系统。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健康动物和患有情绪障碍的动物的微生物菌群发现,海马体中缺乏内源性大麻素会导致类似抑郁的行为,而海马体是大脑的一个关键区域,与记忆和情绪的形成有关。
在该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还确定了一些细菌种类,它们在患有情绪障碍的动物体内的数量显著减少。同时,他们还证明了用相同的细菌进行口服治疗可以恢复正常的脂类衍生物水平,从而减轻了类似抑郁的行为。这些细菌可以作为抗抑郁剂,其治疗被称为“心理生物学”。未来使用特定的细菌可恢复健康的微生物群,从而更有效地治疗情绪障碍。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11115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