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中色彩语言的情感表达
2020-01-19吴梅
吴 梅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234000)
色彩是绘画艺术中极具视觉感染的元素之一,能够给观者带去最直接的情感反应,它传递出的情感强烈地凸显了艺术家的主观意味。通过对色彩的感知,观者可以辨别一幅艺术品的情感基调是愉悦的还是悲伤的,这种情感反映能够超越民族、种族和时空距离,进而传递出艺术家的各种心理与思想认知。情感影响着艺术家的创作态度,在丰富的创作情感驱使下,绘画作品的表现语言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而在现实主义油画中,最能体现艺术家情感的便是对色彩的主观性处理与表现。在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发展进程中,艺术家们掌握了色彩的表现规律,对色彩的运用经历了从被动的客观再现到主动的艺术表现的转变,凭借色彩对比来展现一种抽象的生命体验[1]。现实主义油画家注重色彩在主观情感上的表达,把现实社会映射出来的真实内容和内心的愿望作为情感来源,借助色彩把想要倾诉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创作激情,最终实现了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的真正统一。
一、色彩是现实主义油画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色彩是艺术家独特感受的产物,是通过主动调节、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艺术元素对色彩观念加以表达的能力。”在现实主义油画中,色彩是最具有视觉冲击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作为艺术家情感传递的手段,是其它语言符号不可取代的。色彩具有十分丰富的艺术内涵,融入了艺术家对现实社会的感知与审美价值,表达了艺术家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身边事物的关爱。20世纪以来,色彩的情感就开始被众多画家看作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因素。浪漫主义流派的艺术家通过瑰丽的色彩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表现激情四射的情感;印象派大师用饱含着多种情绪的跳跃的色块来表达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色彩所展现出的情感信息会影响画面整体的艺术张力,呈现出画家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以及“色缘情而彩动”的情感表现。在色彩情感的指引下,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成了指引艺术品创作途径的重要导向,尤其是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油画家会更加注重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展现及精神情感的呈现。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对每一种色彩的运用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所要做的是对现实色彩进行选择性的取舍,在自然界所赠予的色彩搭配的暗示中找寻最佳的色彩序列作为情感表达的出口[2]。在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色彩承载了艺术家精神上的升华,通过对色彩的艺术加工,构筑了一条与观者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使观者对作品进行真切的感知。对色彩的执着是中国现实主义油画的美学价值追求,它凭借光影明暗对比和色彩笔触来诠释造型的审美取向。艺术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觉察与思考,把内心对精神世界的渴望与虔诚借助色彩来进行视觉上的升华。色彩被用以描绘、建构画面的精神,既是画家对现实的凝练与概括,也是他们关注生命意义的符号。
色彩是油画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艺术佳作的灵魂,一幅作品如果没有内涵丰富的色彩,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在油画创作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可以呈现画家凝练的艺术精髓,但色彩的价值更不容忽视,色彩会让观者体会到画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中国现实主义油画而言,色彩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使创作表达出的内容更加多姿多彩,会使得艺术家传达出来的情感更加戏剧性。尤其在一些具有表现性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艺术家想要对一些主观情感和抽象性的艺术想法进行展现的时候,他们会强调色彩在画面中的重新组合和表现,会强化色彩的魅力,来凸显自己的艺术思想[3]。相对于其他的艺术要素而言,主观的色彩运用会使现实主义油画折射出的艺术情感更加耐人寻味。
二、现实主义油画中主观色彩的情感表现
色彩语言所蕴藏的主观情感的内涵,要借助色彩自身的视觉效果来彰显。它承载了人类的精神情感,与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交相呼应。在一幅艺术品诞生的过程中,“直觉”是最为弥足珍贵的艺术感悟,它是艺术家直面描绘对象时的瞬时反应。在客观物象面前拥有了“直觉”感悟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艺术历程。要继续在自然中搜寻、取舍,并将所得来的自然之景反复提炼,才能达到与自己内心契合的艺术样式。在创作中借助色彩传递主观情感并不是凭空臆造,而是凭借画面中色彩的张力、形式构成等要素来完成作者对情感的宣泄。中国现实主义油画中的色彩语言在被赋予了画家的主观情感后具有了鲜明的艺术个性,在创作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着力在作品中强调自我情感的外化。他们不断地在创作中融入自己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不断地融入自身对灵魂深度的拷问,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凭借主观灵动的色彩得到释放。有些现实主义油画家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便强调色彩语言的表现力,勇于突破传统色彩的束缚,强调自己对客观色彩的主观感受。他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展现别具一格的美学思维,使得色彩幻化成艺术家表达思想、倾诉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而画面中暗含的人文情感在主观色彩的推动下则更加动人心弦[4]。
主观性的色彩语言是现实主义油画中最为重要的审美表达。闫平油画作品中的主观性色彩鲜亮而纯粹,温润而透明,这些色彩构成了画家关注生命意义的符号。现实生活中那些朴实无华的生活细节皆是作者的创作源泉,她的画面创作元素紧凑、简洁,摆脱了传统的西方造型模式。闫平在表达空间效果时,画面中肆意挥洒的主观色彩使得她的创作语言更加感性、纯粹。闫平的《母与子》系列的色彩是一种源于现实的主观表现。她在处理这类题材时,既可以使用夸张耀眼的对比色系,也可以运用和谐、稳重的同类色系,这些色彩是画家通过精心布局传递出来的具有生命力的色彩。《母与子》作品中人物所占比例不大,通常描绘的都是一对母子在和煦的环境中看书、嬉闹的幸福场景。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温柔的粉色、艳丽的宝石翠绿以及减弱了对比关系的温润的纯色。这些缤纷、靓丽的色彩,艳而不俗、亮而不浮,画面将光线的强弱、虚实的变化以色彩的排列重新整合。运用浓郁饱和的色彩,借助光线的漫射和画面中补色的映衬,和谐地呈现出了柔软与刚硬的碰撞。画面在冷暖色相的变奏或比对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调性关系,直白地描述出母亲与儿子之间恬静美好的亲情时刻,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做母亲时的快乐,使得画面呈现出崇高而又温馨的人文情感。
赵培智的绘画灵感则来自于群山之上的帕米尔高原,他对那里的自然物象、人们的民俗文化生活的思索深入而持久,他一直以“极简”的人物样貌来呈现对塔吉克人的深厚情感。赵培智的油画作品《开河节上的塔吉克男人》,在色彩语言上已从再现转向了表现,画面中深沉、厚重的色彩在描述人物时强调主观宣泄,彰显了油画极简形色的视觉张力。在这幅画中,赵培智运用了现实与表现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形态各异的塔吉克男子。他精心经营着画面的色彩构成,把描绘重心放在了常年被日光照射的塔吉克男子深褐色的脸庞和服饰所构成的各种灰色与深黑、深褐的色彩变奏上。画面色调沉稳、厚重,没有对人物进行深入细腻的刻画,注重的是色彩的凝练与概括,在遵循色彩关系的基础上强化了灰色块所带来的视觉张力。这种暖灰色调是画家对现实生活无数次的洞察与思考而得出的带有精神内涵的力量,既给观者带来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原始生态美感,也体现了作者对少数民族质朴、单纯的生活状态的深度赞美与情感表达。
刘基的油画作品《十月》描绘了在蔚蓝色的天空下农民带着孩子在土地上辛苦而幸福劳作时的情景。画家巧妙地运用了红、黄、蓝三个主色,并将各个色彩单元结合着富有激情的笔触和谐地存在于画面中。黄色土地里丰收的色彩与蓝天的明净透澈,形成了作品的主题基调,暗示了金秋收获的幸福生活与乐观高尚的人生态度,作者所要倾述的情感也在这般单纯的色彩中娓娓道来。充满激情的红色和黄色在蔚蓝色天空的制约下变得内敛而含蓄,让观者充分感受到了色彩的对比、配置和调和所产生的奇妙美感,艺术家也在画中借助光与色的完美融合表达了自身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三、现实主义油画借助象征性色彩表达艺术情感
色彩作为绘画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自身是不具备情感因素的。敏感的艺术家在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社会现实后,对待真实的色彩从自发感觉升华到了自觉感觉,并从真实的自然色彩中感受到了某种强烈的情感。不同的色彩在艺术家的眼里不仅具有了明确的象征属性,同样也具有了代表某种特性的情感倾向。画家会把色彩隐射出的情感倾向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给观者带去高兴、激动或是悲伤的情绪氛围。所以在整个社会的精神层次作用下,那些可以感知的真实色彩会使人们产生丰富的遐想,可以象征抽象的艺术情感[5]。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为钟爱的色彩,在中国它承载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喜庆与祥和,象征着活力与希望,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完美的颜色。在中国现实主义油画当中,红色也是艺术家们惯用的用来传递内心炙热情感的色彩。在全国十二届美术展览获奖的油画作品中,康蕾的《纯真的眼睛》用温暖的红色系描绘了三个腼腆的塔吉克女孩。画家没有像写实画家那样关注人物各个局部的细节,而是更宏观地去感受深层的艺术表现内涵。她利用红色同类色间的微妙色差营造着画面丰富的色彩变化。身着红色少数民族服饰的女孩站在画面的最前方,她身后的两个女孩并排站立,一个在强烈的光线下形成了亮黄色块,一个在阴影处被概括成了冷红色,构成了强烈的明暗与冷暖对比,无形中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疏密有致的红色与穿插其中的桔黄色块有效地平衡了构图,并起到了很好的贯穿与连接作用。这些明艳、稳健的红色,沉稳而又透着活力,是画家对现实色彩进行的深层次的提炼和升华。这些单纯明确的红色调,体现了一种不经矫饰而直达心灵的形式美感,表达了画家对塔吉克少女的垂怜与喜爱。宋仁伟的油画作品《陕北红》以近距离的视角描绘了陕北黄土高坡上一支热闹非凡的迎亲队伍。身穿红色衣服的新娘娇羞而安祥地端坐于驴背上,新娘衣服与盖头的红色在画面中是明度最高的,也是最暖的,这块红色对画面整体氛围的渲染相当重要。画家把最明艳的红色放在画面中间,通过她的色彩来引导观众的视线。为了形成视觉上的统一,画家有秩序的在画中不同的地方点缀上饱和度较低的冷红色用来与中间的暖红色块交相呼应。画中身着白色坎肩、头戴白色羊肚手巾的送亲队伍与深褐色的毛驴、远处的浅灰山脉形成了一组深沉的冷灰色调。在这些灰色调的衬托下,红色在画中就显得更加地纯粹与浓烈,深刻地表现出了一个民族的人文载体与精神符号。
黄色在中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中国素有“黄生阴阳”的俗语,黄色位居五行的中央,被奉为色彩之主,历来都被看作是最美丽的色彩。它象征着高贵、权威,象征大地的色彩,会使人感觉到光的温暖。李智华的美展获奖作品《老广东,小生活》描绘的是画家自家楼下菜市场里最常见的一个场景,以温暖的色调表现出了菜市场里卖鸡和烧肉档的商贩形象。画面中的主体光源是几盏白炽灯泡,在桔黄色灯罩的映衬下,画面色调就呈现出了温暖的黄色调。灯的暖色光源决定了画面里所有受光部为暖色,暗部一位男商贩的白色衣服,亮部处理成黄色与桔黄色,背光部位变为蓝色,另一位离光源较近的女商贩则处理成了偏暖的冷色。暖色的光源改变了自然物体的固有色,乳白色的鸡鸭变成了金黄色,蓝灰的背景处理成了黄绿色,白色的洗手池、瓷盘全变成了偏暖黄的白色,连褐色的地面也闪耀着透明的桔黄色。画面的暖黄色调在有节奏的冷与暖、鲜与灰、黑与白的强烈对比中,显得响亮而浓烈。作品表达了艺术家不忘时代精神的使命,深刻地传达出一种夺人心魄的平凡力量和温暖。
蓝色是一种开阔的颜色,是永恒、大海、智慧的象征,也用来代表沉稳的女性气质。卓然木·牙森的油画作品《萨塔尔》描绘了一位恬淡自如的新疆女孩拉琴的场景,画面整体统一在蓝色调中。画中女孩身着蓝白相间的连衣裙,白色部分在蓝色的氛围中已经完全呈现出了蓝色倾向。背景用酣畅淋漓的大笔触刷出了湖蓝色的基底并辅以红紫色作点缀,脸部的肤色则是亮而柔和的淡紫色。艺术家成功地布置了群青、普蓝、湖蓝三色,使它们形成了整体统一的蓝色调。背景中运用了多次叠加的画法,在涂色过程中自然流露出了底层的颜色,虽然是一种蓝,但是却深浅不一,鲜灰不一,冷暖不一,显得灵透而生辉。画面呈现出的蓝色调浑厚古朴又细微多变,简练而又严谨,就仿佛一首宁静、优美、朴素的田园诗歌。
四、结 语
一幅艺术品呈现出的至高境界就是将个体的情感凝练为一种与功利性无关、与人类灵魂能有效沟通的至真情怀[6]。色彩语言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沟通艺术家和观者之间的纽带。现实社会中无穷的色彩魅力,总会耗尽艺术家们毕生的精力去挖掘、表现,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还需加上自己丰富的现实感触,来再现真实的社会色彩。在相同的时代、民族、流派中,画家在色彩语言上常常会流露出一些相似性,但是每个艺术家又会有自己独特的色彩使用技巧。色彩本身不具有感情,但画色彩的艺术家却具有丰富的情感。通过色彩表露出的情感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鲜明的思想感悟,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发挥其主观创造性的结果。现实主义油画家必须具备熟练的色彩与情感自如转换的能力,才能将色彩和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