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市美丽示范河湖建设的思考
2020-01-19石忠伟郝善丞
石忠伟,郝善丞
(山东省烟台市城市水源工程运行维护中心,264003,烟台)
山东省烟台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87 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5。 近年,烟台市面临持续干旱困境, 特别是2019 年全年平均降水量仅为446 mm,比历年同期偏少35%,旱情最严重时全市地表水蓄水量不足历年同期的50%。 面对长期饱受水资源短缺困扰的现实,烟台市美丽示范河湖建设任重道远,只有打破常规、科学谋划、统筹考量,才能有所建树,把最基本的生态红利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主要做法
1.补齐河湖管护短板,实现“河湖有人管”
烟台市探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搭建“河湖长+河湖警长+民间(义务)河长+河管员+志愿者”五级联动工作网络,补齐河湖管护短板,实现河湖有人管、管到位。
(1)建立河长湖长组织制度体系
烟台市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湖长,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湖长, 强化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 出台部门联动等7 项制度和规则,制定《烟台市基层河(湖)长巡查规定》,对基层河长湖长巡河(湖)频次、巡查内容等予以明确,确保河长制湖长制组织制度体系健全、责任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全市5 400 余名河长湖长累计巡河巡湖46 万余次,及时发现解决河湖管护中的突出问题,河湖管护成效明显提升。
(2)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警长
烟台市出台《关于设立河湖警长的实施意见》, 由全市公安机关对应全市河长湖长体系,配置市、县公安局和乡镇派出所、警务区四级河湖警长, 实行公安民警包河湖责任制,形成打击涉河湖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3)招募民间河长和巡河志愿者
全市共招募民间义务河长700余名、巡河志愿者1.6 万余名,成立烟台市“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启动“河小青”助力治水攻坚行动,组织开展较大型巡河志愿活动4 000 余人次, 全社会参与河湖管理积极性明显提高。
(4)选聘河管员
出台《烟台市河湖管理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河湖管理员管护职责、选聘任用标准、日常管理等规定,完善河湖管理维护、清洁保洁、巡河护河等制度。 全市3 900 余名河湖管理员累计巡河巡湖48 万余次, 通过加强河湖管理员队伍建设, 进一步健全河湖管护长效机制, 提升河湖巡查能力。
2.强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实现“河岸无违建”
烟台市不断规范整治河湖管护秩序,通过开展河湖划界、编制岸线管理利用规划,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全面打造“无违河湖”。
(1)依法开展河湖划界
2019 年按期完成154 条县级以上河流划界工作,进一步规范河湖管护秩序。 按照省里确定的农村河湖划界任务,扎实开展流域面积50 km2以下河道划界、界桩埋设、政府公告等工作,确保年内按期完成所有河湖的划界任务, 为下一步河湖统一确权、河湖划界成果上图奠定基础。
(2)编制完成岸线管理利用规划
已编制完成全市96 条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岸线管理利用规划,将岸线管理利用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系统, 作为涉河湖建设项目许可审批的依据,实行统一监管。
(3)开展河湖问题专项整治
组织开展清河行动、河湖“清四乱”、“深化清违整治 构建无违河湖”以及河湖清违清障“回头看”等专项整治行动。 两位市级总河长先后共同签发第1 号~第5 号总河长令, 对深化河湖清违整治、巩固河湖清违整治成效、加快推进生态示范河湖建设等工作作出部署。 全市共核查整改各类问题2 600 余处, 明显河湖问题实现全面清零。 按照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要求,将“清四乱”整治范围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实现河湖全覆盖,坚决遏增量、清存量。
3.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实现“河中有水流”
烟台市辖区内河流属于季节性雨源型河流,非汛期河道多处于干涸断流状态。 为解决河中无水的问题,组织编制完成《烟台市主要河流生态基流保障规划及研究》,在大沽夹河、五龙河等13 条主要河流开展生态流量(水量)研究,通过采取河道蓄水补水、水系连通补水、雨洪资源补水、调引客水补水、 再生水补水等措施,逐步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确保“河中有水流”。
(1)河道蓄水补水
探索开展河道蓄水补水,加快推进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先后投资5 亿元, 在主要河流重点河段建设各类拦蓄工程194 处,通过采取生态补水、调引客水等措施,补齐天然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的短板。
(2)水系连通补水
2017 年启动建设栖霞市与烟台开发区水系连通补水等工程,实现龙门口水库、庵里水库、门楼水库、山吴家水库和白洋河、五龙河、黄金河“四库三河” 连通, 年生态补水量达700万m3以上。 先后3 次实施庵里水库向门楼水库补水,通过内夹河生态补水4 700 万m3; 通过龙门口水库向五龙河和沐浴水库补水526 万m3,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3)雨洪资源补水
利用在外夹河已建成的官庄泵站,将汛期外夹河雨洪资源调入内夹河和门楼水库,实现内外夹河互通互连,每年可向内夹河补水1 000 万m3,增加内夹河下游生态蓄水量。
(4)调引客水补水
面对持续特大干旱, 自2014 年以来烟台市先后6 次调引黄河水长江水,累计调引水量4.65 亿m3,在全面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维护河湖水生态环境安全。
(5)再生水补水
探索实施重点河流湿地净化再生水补给工程,在黄水河污水处理厂南侧、泳汶河海徐桥东分别建设日处理4 万t 再生水净化湿地, 补水效果明显。 探索实施“碧水绕城”工程,推进中水回用,加大城市河流生态补水力度,有效增加河道生态流量。
4.出台美丽示范河湖评价标准,确保“评定有依据”
为满足美丽示范河湖建设需求,在出台《烟台市生态示范河道评价标准》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出台《烟台市美丽河湖评定办法(试行)》,明确量化指标,确定评定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二、几点思考
1.注重保护河湖自然禀赋,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1)管好“盛水的盆”
根据河湖自然禀赋、资源环境状况和功能区规划要求,科学有序地实施生态治理,尽可能地保持河湖自然形态,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杜绝河湖管护中存在的“四乱”等突出问题,恢复扩大江河湖泊生态空间。
(2)管好“盆里的水”
加强河流、水库、湿地生态水量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闸坝联合调度体系, 制定实施水量调度管理方案,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 通过生态补水、调引客水等措施,维持基本生态水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2.注重挖掘地域文化,实现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
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应充分挖掘当地地域文化,加强文化弘扬与传承,推动水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完美融合。 通过调查河湖流域内的古代水文化和治水历史,挖掘古代治水人物、故事、诗词文章, 利用已有的工程载体合理展示河湖水工程文化、 治水文化、 水知识,讲好河湖故事,提升河湖水文化内涵。 例如,深入挖掘蓬莱神仙文化、海阳地雷战文化、 栖霞道教文化和温泉文化、莱州东海神庙神话文化等,将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与美丽示范河湖建设完美融合, 打造如诗如画的山水、如梦如幻的景色,再塑“清水倒树影,碧波留鸟驻”的人与自然和谐新景观。
3.注重增强民生福祉,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建设美丽示范河湖是展示河湖治理成效、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有效举措,更是水利人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和不懈追求。 通过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让每一条河、每一座水库、每一块湿地都清起来、活起来、美起来,以河长制湖长制促“河长治”“湖长治”,全力以赴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真正让河流更畅、湖水更清、堤岸更美。
4.注重加强农村河湖治理,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农村河湖是河湖管护工作的“末梢神经”,看似渺小,但分布广泛且至关重要,农村河湖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河湖治理能力和管护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要加强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建设,让人民群众体会到河湖治理管护实实在在的变化。
5.注重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共享美丽示范河湖建设成果
美丽示范河湖建设成果不仅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更需要群众广泛参与。 要探索完善河长制湖长制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加强宣传引导,适时开展“寻找最美河湖卫士”“逐梦幸福河湖”活动,选树基层河长、河湖警长、河管员、志愿者先进典型,讲好美丽河湖故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河湖管理保护的良好氛围,实现美丽示范河湖共建、共融、共享。
三、结 语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应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贯穿于新时代河湖治理保护中,强化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不断加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推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湖、健康河湖,让每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