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A.柯亨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20-01-19杨泽群杨连刚

淮阴工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正义分配

杨泽群,杨连刚

(1.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2.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分配正义是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政治哲学家,尤其是近代和当代政治哲学家思考正义问题的主要维度。G.A.柯亨(杰拉尔德·阿兰·杰瑞·柯亨,1941-2009)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在马克思主义和政治哲学等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柯亨的分配正义思想强调平等,着重体现在对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约翰·罗尔斯和罗伯特·诺齐克的回应上。当前全球不平等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会主义的框架之内寻找到适合解决方案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G.A.柯亨的分配正义思想契合当前社会的需要与主流价值观,成为解决现实矛盾的可选路径之一。

1 柯亨分配正义思想产生的背景

1.1 社会背景:全球不平等现象加剧

二战结束后,南北问题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事务,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国际旧秩序所展现出的不平等的国际生产分工、不平等的国际贸易、不平等的国际金融体制是全球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全球不平等所导致的人口暴涨、粮食短缺、能源枯竭以及生态恶化等问题,对人民生活、人类命运以及整个国际社会造成威胁。全球公共问题需要全球治理,更需要平等和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资本主义市场在全球的拓展而延伸,国际不平等问题不但没有消减反而呈现日益加剧的态势。

1.2 个人背景:柯亨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

20世纪40年代,G.A.柯亨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共产主义社区的一个共产主义劳工家庭,深受强烈的平等主义熏陶。正如柯亨所言,“我的亲身经历及耳闻目睹,使我一直忠诚于童年时代所接受的规范教义,这是我无法逃避的宿命[2]。”

在《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为何如此富有?》一书中,柯亨自述成长于“北美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之际”,缺乏对有限的不平等的容忍态度。柯亨出身于犹太裔无产阶级家庭,幼年及青少年时期就了解信奉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共产主义组织内的一名积极分子。15岁时,柯亨成为加拿大全国劳动青年联合会(NEFLY)魁北克支部少年分部的领导。他保持了对于社会主义的支持态度和共产主义的信仰。

正如柯亨所说,自幼所接受的信仰,不过是因为自幼浸淫其中,这种信仰不一定能经得起反思的考验。但在《信仰的悖论》一文中,柯亨指出他已经明确知悉持有平等主义观点是因为自幼的灌输,但仍然选择坚持下去。这说明,源自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平等信仰经受住了理性反思的考验,并成为柯亨漫长学术生涯的精神力量和强大支撑。

1.3 思想背景:政治哲学的复兴

传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无产阶级和生产力发展两大事实性特征,提出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观点。柯亨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终生未变,对两点事实性特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根据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工人阶级”需要具备四大特征,即生产者、被剥削者、占社会绝大多数和极度贫困。结合20世纪的最新情况,柯亨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福利计划的推进,现代社会工人阶级已经不同时具备四大特征,纯粹的“无产阶级”正在发生转型。另一方面,生产力增长受到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双重限制,无限制增长预期面临障碍。

与此同时,随着对规范政治哲学议题的讨论与界定,自由主义进入了高歌猛进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随着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政治哲学正式吹响了复兴的号角,并逐渐回归当代哲学的核心。1972年,同为自由主义者的诺齐克发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书中所反复强调的“自我所有”理念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此时马克思主义面临剧烈变化的现实,急需寻找新的理路来捍卫自身和社会主义的前景。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柯亨毅然将研究重点由历史唯物主义转向规范政治哲学,试图调和马克思主义与平等、自由、正义等原则的关系,回应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捍卫社会主义。

2 柯亨分配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运气平等主义原则——优势获取平等

关于分配正义问题的讨论,以自由主义者的观点最为显要。最开始,平等自由主义者罗尔斯在其划世纪的作品《正义论》中提出了规范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原则。紧接着,自由至上主义者诺齐克在其著作《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提出了“持有正义”理论和“自我所有”概念。最后,自由主义的平等主义者德沃金在其《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资源平等”观点。

自由主义者力图减少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限制,但是却遗忘了自然的偶然因素如生来资质禀赋和意外事件对人生的深远影响。与自由主义者不同,G.A.柯亨认为正义就意味着平等,并就此提出了“优势获取平等”(equal access to advantage)的社会主义机会平等原则。一方面,柯亨认为每个人生活中的选择权利是平等的,“一些人(不是因为他们自己选择或过错)比其他人处境更差,这是坏的(不公平的或不正义的)[3]。”如果一个人陷入不利境地不是选择失误造成的,那就是一件坏事。另一方面,柯亨认为履行责任的差异必然会导致结果的不同,而这种不平等是可以被容忍的[4]。“优势获取平等”可以被视为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延伸,但柯亨认为分配正义停留在资源平等这一层面并不完善,分配正义更多需要的是优势(advantage)的平等。此处的优势包含了资源和福利的双重意蕴,从而使得平等内涵获得前所未有的扩展。

正如柯亨所言,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能够纠正所有个人不可控的因素,一旦实现整个社会的差异就只是偏好和选择的结果[5]。“优势获取平等”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多重因素对于生活的影响,可以被视为最大限度的平等,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2 社会主义正义的原则——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

社会主义倡导实行财产公有制、按需分配、消除阶级差别的平等价值观,批判私有制的内在深层次问题,一经提出就招致了自由主义的猛烈抨击。柯亨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在其晚年著作《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Why not Socialism?)中利用“野营旅行”的思想巧妙而充分地论证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可欲性和可行性,有力回击了自由主义者的诘难与偏见。

柯亨首先假定了“野营旅行”的现实情境,假设为了实现共度假期的美好愿望,我与众多好友商定组织一场野营旅行。在准备阶段,所有的物品都从属于某个人或某个家庭,带有明显的私有属性。但是一旦野营开始,大家彼此之间很快就会达成所有的物品都可以在商定的原则下共同使用的共识,共享和互惠所代表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取代了自由主义原则成为人们相处的首选模式[5]。但相对封闭的野营旅行显然不能代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一方面,野营旅行的环境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远超野营旅行。二者的悬殊差异使得从野营旅行直接推断出全社会范围内社会主义可行可欲明显缺乏说服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柯亨从野营旅行的思想实验中凝练出包含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的“社会主义正义原则”,并借此打通野营旅行与社会生活。

柯亨的平等原则采用了一种激进的观点,但仍存在不可避免的不平等现象。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平等现象的出现,社会主义需要引入野营旅行的共享原则,即通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来避免不平等的结果发生。在柯亨的理论范畴内,共享原则与平等原则联系紧密,共享“通过禁止某些平等原则允许的不平等而限制平等原则的作用”。在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的双重作用下,社会分配拥有更公正的前景,社会主义也获得了全社会层面的可欲性。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更加平等,“社会主义者的志向是将共享和正义扩展到我们整个经济生活[5]。”在《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一书的结语部分,柯亨引用了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社会主义是“克服并且超过人类发展的掠夺阶段[6]”的尝试的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柯亨这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旗手的最后陈述是,“不认为正确的结论是放弃。”

2.3 平等的道德风尚

平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柯亨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具有坚实的事实性基础,因而对于道德原则的问题较少涉及。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不是理论,而是运动;它并非适用于原则,而是适于事实[7]”。柯亨认为传统理论的事实性基础在当下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得不从“通过实现物质富足,我们可以获得平等”的思路转变为“在物质匮乏的背景下追寻平等[5]”。

柯亨并未止步于对两大事实性特征的疑问,更是进一步阐发了社会主义道德角度的可欲性。在追求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社会主义革命的旧有力量已经不复存在,其他类似的力量也没有产生,亦不会产生”,这提示马克思主义者需要寻求在政治和经济之外的其他路径。在柯亨看来,马克思主义者有必要对规范性政治哲学展开研究,更多地从道义上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与原则进行阐发,以激励人们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在于平等的价值观。在柯亨看来,让人们在心底对平等表示认同,相信平等是历史的必然,才能进一步从道德角度阐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对正义和平等制度化。柯亨借用了当时流行的“个人的即政治的”口号,认为“正义不仅仅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国家立法体系,而且是人们在此结构中所选择的行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个人选择”。柯亨不仅关注社会基本结构也关心人们在其中做出的选择,他认为“在一个公正的结构内部,相关的个人正义与非正义仍有发挥作用的余地,而且依靠纯粹的结构性手段实现分配正义,确实是不可能之举。”对于这种风尚的内涵,柯亨认为它必须能“指引规则内部的选择,而不仅仅能引导主体服从这些选择”。一个基本结构是公正的社会中,公民本身及其选择必须是公正的,平等的道德风尚促成了公民的公正选择。

3 柯亨分配正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3.1 理论价值: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

3.1.1创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担当捍卫马克思主义旗手

马克思主义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最终跨越空想通达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几个世纪以来,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创造力成为其显著特征,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旗帜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当下所处的环境早已迥异于几个世纪前的时代,资本主义正在经历着新的变化。因此,如何结合当今时代最新的变化,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摆在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课题。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一方面,柯亨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平等信仰;另一方面,他也对传统马克思主义中的两大事实性特征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柯亨并未因疑问动摇信仰,也并未止步于质疑,而是运用分析的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予以契合社会现实的解读: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他提出了蕴含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的“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概念,辅之以平等的道德风尚吸引人们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柯亨的清晰脉络,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柯亨的学术生涯告诉我们,“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在于是否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照搬照抄、刻意背离和私自歪曲。

3.1.2批判自由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主张和本质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自由主义是个人主义的政治理论形式。从其本质来讲,自由主义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制度一同发展变化。

二战之后,当代自由主义形式和内容上出现了新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起挑战。柯亨在此时利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领域的多年学术积累和研究方法,成功转向规范政治哲学并且积极回应自由主义者。柯亨提出的“优势获取均等”、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等观点,“构成了我们透视自由主义丛林的‘社会主义’的话语平台”[8],唤起了人们心底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认同,鼓舞人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

3.2 现实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3.2.1理性看待中国当下的不平等现象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造就中国经济奇迹,但也使得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出现不平等现象。2020年1月,国家统计局披露中国人均GDP首次站上一万美元[9],与此同时,基尼系数持续运行在相对高位,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其影响也逐渐从经济运行渗透到政治结构和社会治理等方面。

从世界范围来看,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平等的主要任务,而剥削存在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0]。与资本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因此在柯亨看来,平等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社会主义是平等实现的最佳载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曾经说过,社会主义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不公正[11]。因此,实现平等的理想,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为前提。

当前中国的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为财富的不平等和机会的不平等[12]。按照柯亨的说法,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是能够包容某些不平等现象的。因此,利用柯亨的观点理性分析当下中国不平等现象时,必须首先明确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平等,还是个人选择和履责差异造成的,前者是分配非正义造成的结果需要制度改进加以调整,而后者造成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现象。

结合现实,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的平等是一个过程,不平等现象可能长期存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矛盾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不均衡成为主要特征[13]。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亟待提升,之前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的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不平衡的弊病逐步显现。但解决这些积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纵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应对不平等问题的历史经验和伟大成就可以得出,发展才是解决中国不平等问题的金钥匙,而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面对不平等现象,一要正视问题,二要理性对待。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未来等待我们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前景和社会主义平等理想的最终实现。

3.2.2解决不平等问题的路径启示

(1)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平等风尚

走进新时代,中国在解决不平等问题时,从始至终必须坚持的一点就是在社会主义的框架内思考。纵观各个有影响力的分配正义思想流派,唯有柯亨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旗手始终怀有坚定的平等主义信仰,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辩护。当我们吸收国外平等思想优秀成果时,G.A.柯亨的分配正义思想最为契合当前社会的需要与主流价值观,因此将其运用于解决平等问题的实践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了实现分配正义,就必须对社会制度加以改革使其更加靠近公平、公正和正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平等发展机会。新时代的改革发展也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站稳人民立场。因此为了解决当下中国的不平等问题,不仅仅需要如罗尔斯式的社会制度的顶层设计,更需要尊重柯亨式的人民个体选择。正如柯亨所言,在一个国家中仅仅有制度化的安排是不够的,国民还需要在平等风尚中达到自律以做出道德选择[14]。

此外,柯亨认为理论和理念是指导公民开展行动的根本遵循,国家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同时,必须对人民的理念加以引导,构建全社会平等的道德风尚。结合中国的实际,新时代的平等观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平等部分的论述,而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平等观的最新概括,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蕴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内涵,与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须严格遵循,自觉践行。

(2)坚持基本分配制度,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柯亨的分配正义观主要内涵就是社会主义的机会平等。为了实现此种相对激进的平等观念其主张通过税收等再分配政策来实现社会分配的公正。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契合,也与柯亨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的平等观念相符合。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于分配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成熟且深入。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明确提出要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些认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国未来分配格局的发展思路、理念和着力点的集中展现。坚持并不断完善基本分配制度,就是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得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并最终汇聚起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正义分配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遗产的分配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