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语文“文道课堂”新探索

2020-01-18秦松苗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

秦松苗

【摘要】传统中职语文课堂重“文”轻“道”,中职学生常常轻“文”轻“道”。中职生恰恰处于三观发展和工学转换的关键时期,文道结合是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更是中职生人生走向的需求。笔者通过中职语文“文道课堂”探索,力求在实践教学中寻求解锁路径,从对话聚焦、紧扣异解、链接生活切入,发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融通性,以思政课堂理念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探求文本。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职语文

“文道课堂”

路径探索在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各類课程与思政课程要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一 、实践探索

(一)对话聚焦促文道循环

中职语文传统教学内容是必修,但学生反馈的却是漠视。星星“爆点”,可以燎原。师生皆与文本对话,生成思维内容。师生形成有效对话推动课堂,进而形成有效对话聚焦点,引导学生因文悟道。这便是生成“文道课堂”的关键路径。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侧重于思辨以及多元化解读。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是痛快抒发,但南辕北辙,结论分散。课堂依托师生、生生间对话交流,引导选取集中话题,让学生思维聚拢进而传道(图 1)。对话聚焦促进师生思维运作,让因文生道,因道解文的效果最大化。

课例 1:图文课堂流程

课堂对话

教师

学生

问 1:两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医生救人

医生累倒了

医生有钱拿、医生很赚钱

医生救人的一刹那是钱摆在面前他才救人

吗?

救人的一刹那他就知道有钱吗?

那他是否有机会选择不做?

没有,但事后会有钱拿

他不知道。

可以不做。

其实危机面前他们有权利选择不做旁观,但

他们仍然去做了,为什么?

回到最初的问题,钱

职业道德

品质,品行4

钱重要吗?

拿钱能衡量一切吗?

什么不能用钱来衡量

重要

不能。

道德、品质、善良、情感……

课例 2:

老舍《我的母亲》课堂教学,面对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弱,注意力分散,但发言大胆,谈论积极。要开展全面教学困难很难,聚焦才能有效探究。整体感知后,以母亲这一形象为突破焦点,分以下几步进行教学引导:

1.先由学生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心目中的优点。

结果哑口无言,满堂静默。

2.从课文作者的语言中,判断母亲的优点有哪些?

惊喜的一幕,整个黑板的版面都快被学生说的优点覆盖,学生有了思维生成的来源,便开始生成情感,被作者的母亲感动。进而来看母亲的形象以及她得到社会的认可度。从而推进课堂“道”的内容——如果有着众多良好品质的人,他将会被社会更好的认可,生活的也更有价值。如何完善个人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美誉,对于职业人来说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都认可也希望,有着良好品质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支持,更容易在社会上立足。

3. 再回到自己的母亲身上,找到自己的母亲和作者的母亲共有的有点,讲述自己母亲身上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课堂围绕文本对话行进中不断对焦、聚焦,在连续的思维生成中形成文-聚-生-道的闭合文道循环。

(二)紧扣异解显文道思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教学方式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异解是指不同的理解方式角度和解读。教学过程中赋予学生主导权,课堂上学生常常会出现“异解”,掀起课堂波澜,可能会让教师手足无措。但实践中发现这些异解点恰恰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藏,是思辨的开始,也是习文悟道的雏形。文道课堂的构建过程中,紧扣异解使其成为课堂的引爆点,牵出思辨活动,内化文本,外延悟道,引导学生发现“道”中有道(图 2)。

案例:

以《青龙偃月刀》教学为例,开篇何爹的传统剃头刀法出神入化,可随着时代的进步,外界剃头的花样也来越多,何爹的客人越来越少,最后一个忠实的客人三明爹也在享受最后一次剃头后离世。

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想法:一种是变,何爹学些新手艺,凭借自己多年的人脉,生意还是会不错的。另一种是不变,何爹应该继续操练自己的刀法,这既是特色,也是师傅传承下来的,变了就不对。变与不变之间有效异解便产生了。教师顺水推舟,学生便会以此形成辩论。思辨变成了课堂的主旋律。最终依托文本发现文中何爹的坚持是一种传承,这是值得坚持的。进而产生了新的疑问: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呢?引导推进学生对传统与现代的思想碰撞。

(三)链接生活显文道内涵

让语文走向生活,是中职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中职学生培养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情景。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经验课堂化。学生在文本中的发现,可以在固有的生活经验中找到相应的对照点,思维生成多元理解,进而寻踪其中的“道”。主动的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更有价值,也更能学以致用。追寻“道”的同时,知识点的运用

也会更加灵活(图 3)。

课例 1:

以《好雪片片》教学为例,文中拾荒老人形象,男生为主的汽驾班忙于取笑,对于使用的描写方法根本不予理会。但学生普遍认同这个形象很帅很酷很有型,立刻与网络红人犀利哥对应,展开讨论。抓住这一链接点,从文本老人的形象中,挖掘生活中犀利哥的形象。学生一下打开了思维的枷锁,课堂由无声变得喧闹。居然根据固有的生活体验将老人的形象分析的头头是道。理解了作者人物描写的过人和细致之处,此时适時将流浪汉的形象拉会到对职业人物形象的联系,描述一下自我行业的职业形象。居然还有同学说到要有精神饱满的精神状态,这是修理技工的风貌。当然也有学生畅想的形象脱离了技工的本来面目,遭到了其它同学的强烈反对。最后由职业形象联系到学生自身的现状,在描写学生时我们能抓住的应该是哪些特点,能够有效体现出学生的职业特点。此时课堂导向直指不符合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形象要求的诸多问题,从而加以警醒修正。

三、反思与延伸

(一)引导立足文本方能文道对接

文本是我们教学的载体,是最佳利用的资源,蕴含着作者的独特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学习的对话伙伴。文本有“道”可道,有的洋溢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反映了集体主义观念及社会公德意识,有的则体现了高尚优美的人生趣味,展示丰富的人生底蕴。讲授这些课文时,教师要注意做到文道统一,立足于感文悟道,育心育德,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训导、人文关怀的独特素材。

但在以文释道,以道度人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会可以追求解读的新奇性,刻意引导学生“剑走偏锋”。常会出现思维越位。信息化的手段的取用,课外资源的大胆引用,课堂上本想学生的思维来一个大爆炸,但是“文本去哪儿”,“道”的来源也就脱离了文本,失去根基。这对语文课堂来说还是失味的。因此,引导学生立足文本,道可溯源,形成课堂文道闭环。

7(二)引导精准精问方能文道相容

课堂上的认知冲突产生了思维碰撞的起点,教师要设计一些让学生感到“意外”“反差”“冲突”“矛盾”“不合情理”的多元问题情境的核心精问。比如:你认为比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这趟旅途是“失败之旅”还是“成功之旅”依据文本阐明你的理由?这往往需要老师在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结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浅出地创设具有生动性、开放性、趣味性和价值性的问题。这些核心问题,让学生开始他们的“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不断感受到思辨带来的探究乐趣,从而文道相容。

(三)引导活动形式方能文道同一

中职语文课堂容易让学生有轻视的心理,课堂上争鸣的总是寥寥。所以引导要多在平时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培养,除了常规演讲、辩论、表演等方式,还可以多借助信息化网络途径,比如阅读人民日报的新锐的媒体评论,朋友圈,抖音文案等,课余进行“习文言道论坛” 的对抗比赛,鼓励学生基于文本,拓宽思维,抽丝剥茧,文道并进。

总之,“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课堂、学校是育人的基本场所,教育是根本途径。面对中职学生职业观念淡薄,三观偏差,规则意识冷漠等问题,适时的依托文本内容和课堂构建,以多种形式寻找课程思政恰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以文载道、以文明道、文道同一的循环课堂。逢文有得,遇文有道。助力中职生成为有技、有品、有道的现代职业人才。同时在探索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与思政联动,“文道”融通,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 张洁,张爱军,王利,赵姝冰.文道并重讲语文 润物无声育匠心——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79-80+83.

[2] 张伟.论语文教学的文道统一[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

[3] 张金英,高志刚,方友生,卢凌.中等职业学校专门化用途语文校本教材的建设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08):5-8+94.

[4] 俞启定,和震.职业教育本质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7):5-10.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