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留白的体现

2020-01-18谈颖

学生学习报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气韵留白

谈颖

【摘要】品评中国画在注重艺术家运用笔墨的同时,应该更注重艺术家对画面整体气势的把控能力。本文从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一词进行着重分析与解析,“气韵生动”是艺术作品最高层次的追求,也可看出画家是否具备良好的品行的直观体现。气韵生动这个总的美学思想是通过六法中其他五法所烘托凸显出来的,该文将浅析气韵生动在画面中的具体表现,并非形而上的思想感悟,而是具体的实践结果。在中国画中也很讲究画面的留白,留白会使得观者可无限遐想,也会给画面制造出不同的意境感受。

【关键词】气韵;留白

一、气韵生动的美学背景

“气韵生动”是南北朝时期谢赫提出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虽说气韵生动只是六法之一,但其美学地位是六法之首,在品评画作时大家认为一幅画的最高境界莫过于形容此画“气韵生动”了。“气韵生动”的思想来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老子与庄子的“气”论,也就是“气虽然是看不见的形态,却是决定一切,生成万物的初因”。谢赫的“六法”并非凭空想象而得来,编著《画品》时受到顾恺之的影响,有人说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顾恺之传神论的延续,通过实践证明,气韵生动是指代整幅作品的精气神,传神论更多的是指代画面的某些局部十分生动并打动观者。谢赫在《画品》中提到品评画作的高低等序划分,其中最重要的是看画作是否存在“气韵”,其气韵又是否“生动”。

“六法”虽是品评艺术作品的一个方法与标准,但在作画时运用“六法”也不可操之过急,描绘与刻画时过分精细过分写实会造成照片的视觉感受,因此失去了艺术作品应有的画味,或者过分奔放过分潇洒用笔会导致事物形象松散神态不集中的现象。总而言之,谢赫“六法”虽说气韵生动为首,但其六法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每一部分都不可孤立存在,做好其他五项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画面。

二、气韵生动在山水画中的体现

笔墨语言是中国画的一种语言形式,也是中国画画家思想情感表达的独特手段。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可以营造意境,可通过对画面的留白处理营造出“气”的状态。虽说判断一幅画是否有气韵有诸多方面的判定方法,但总的来说可看其笔墨是否有节奏感是否有韵律味道,一副好的作品也会像一首优美的旋律一样有起伏有高潮有平处。在山水画中十分注重“气”的运用,一副好的山水画需做到“可望、可居、可行、可游”如图一郭熙的早春图。图中标注白色箭头线指示作者在作画时留白用作画面气的流走,视觉看上去不会拥堵,其在画面左下侧中是用了溪水的流动势态,也是让“气”游走的一种形式,在中国画中讲究画面的留白。早春图在细微处有呼应例如树的势态与溪水山石的用笔呼应,大的开合处也会相互顾盼例如山的相呼应,气势浑成。

中国画中画面画的过分充实会使画面失去灵动感,显得死气沉沉,这个时候如果画面有留白有“气”的游走便有了无尽的崎思遐想。空白会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就好像南宋马远的《寒江垂釣图》,画中只有一人一舟,却让观者有烟云缥缈的视觉感受,这就是国画中讲究留白的形式与形状会产生的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视觉感受。

在古人的画作中有许多山水画都是注重气氛的营造,更加注重画面中气是否流畅,如图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图中白色箭头是整幅画的“气”的运用与营造,在这幅画中有一半是运用留白,但有一部分是运用溪水的

走势来指示气的走势,虽画面有一大座山在画面正中间,但作者运用溪水和山缝的留白等笔墨处理使得画面不会拥堵也不会显得沉闷。这就是判定一个艺术家是否真的会营造气氛,是否懂得“气韵生动”的真正含义的标准了。

三、气韵生动在工笔人物画上的体现

在笔墨运用上,中国画特别强调与书法的联系,赵孟頫提到的“书画同源”这也就强调了线条在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性。在工笔人物画,按照用笔方法产生的线条形状可总结归纳为十八描,线条会运用它们之间的疏密、繁简、虚实等来表现画面的状态,此处与山水画中留白营造气韵有略微的不同。在工笔人物画上除了渲染会体现画面的“气韵”与生动感,线条也是体现生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如图三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从局部可看出线条的流畅性让人感受到气也是流畅的,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画史称其画圣。吴道子的白描有“吴带当风”的头衔,可看出其衣纹有随风而动的势态,这种势的出现会让画面人物形象生动,给观者对画面有轻松律动的感受。吴道子开创了兰叶描,线条流转随心,用笔讲究起伏变化,轻重缓急。这样的讲究在勾线时需要结合呼气节奏来调整。笔与墨都不可单独存在,就好像气韵也无法单独存在似的。离开笔墨谈画作的生动性是不存在的,在谈论工笔画作生动性的前提是线条流畅有力度,古人对工笔人物画的用线十分讲究,各自会形成各自有特点的线条,但总的来说都是有力、下笔肯定,线条的头与尾是十分讲究的。在勾线过程中可以看出气韵的营造,起笔时深吸一口气,运笔时均匀且慢速的呼气收笔时气均匀的换。这是勾线过程对真实气的运用,虽说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人感官上的状态,是一种形而上的形式,但在细品画面时气韵却是一种实践性的且真实存在的一种形式与状态。

总结

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是一个整体存在的关系,只是有的是概述笔法有的是概述构图而气韵生动在谢赫的六法中是形而上的感受层面的东西,但在许多画面中我们都可以用实践在证实气韵生动并非是形而上虚无的感官效果,而是真实存在的带有些许理智层面的实践结果。中国画和中国画论一步步具备形而上的特征时也具备了些许哲学在里面,“气韵生动”是古人所追求的高度境界,同样也是当代中国画画家所追求的更高层面。这一美学追求,指引着一代有一代的中国画家去实践去思考,正因如此,中国画才会不断的出现新的手法与新的创作理念及对中国画理论新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池志勇.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6

[2]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3]俞建华.美术史论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4]从“书画同源”之“源”论书画之异同[J]. 顾伟玺,顾楷之.江苏社会科学.2019(06)

猜你喜欢

气韵留白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中国古典舞中意蕴的表现
试论中国古代音乐的艺术精神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