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20-01-18黄素香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重要影响人格塑造德育管理

黄素香

[摘要]现代中职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德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中职生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那么他将受益终身。文章针对“德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这一话题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探索如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帮助中职生塑造一个更完美的人格,促进中职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德育管理;人格塑造;重要影响

在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教育著作中,很多文章的展开都从“德”字入手,由此可见,“德”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至少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人格塑造,都离不开一个“德”字。[1]现代的中职教育中,很多教师也积极汲取古代教育中的精髓,除了对中职生进行知识传授之外,也注重学生的德育管理。他们在教学中渗透“德”,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帮助学生塑造更完美的人格。中职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德育关乎学生的一生,能不断引导学生接受良好的思想,进而受益终身。因此,中职语文教育者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相融合,不断引导学生接受更好的道德情操教育,让他们都能成为品德良好的人才。[2]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年纪较小,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都尚未完善的阶段,此时的他们对于好坏、善恶的意识模糊,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需要中职教师的正确引导。单纯的德育教学,侧重说理,容易流于说教形式,很难被他们接受。而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结合课文,寻找契机,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促进中职生德技双长,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的教学侧重于应试教育,忽略对思想道德的培养,导致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两方面发展不平衡。即使有德育课的存在,大多数的时候它也只是形式上的“点缀”,只不过是为了协调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而开展的。这种流于形式的课程,没有认识到德育需要经过心灵内化才能起到效果,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中职语文教育正好可以弥补灵性教育的空缺。只有中职生的审美到位了,他们的灵性被唤醒了,德育才能真正渗透到他们的思想深处,起到指导的效果。这样,中职生对专业的认知和技能的学习才可能更加主动、更加到位。在中职生学会技能的同时,他们的道德素养也能获得提高,未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有利于中职生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德育可促进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推动中职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中职生的语文、哲学、专业知识等学科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让中职生感受到社会不断进步的发展趋势,帮助他们更加自律地遵守社会法则,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

二、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书目

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要鼓励中职生多阅读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书目,让学生广泛而深刻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除了学生的努力之外,教师还需要和学校积极配合,帮助不同阶段的中职生选择适合阅读的书籍,如《弟子规》《论语》《民间故事》等。[3]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到营养,促进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修养的不断提高。

(二)营造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氛围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是促进中职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号召全体教师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正确的事,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传播氛围,进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校园内部张贴相关的文明宣传标语,举办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开展相关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德育的渗透

中职语文教育,除了教授书本上的知識和课外书上的内容外,还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如“红五月”活动,学校语文组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开展全校国学诵读比赛,国庆节则举办“爱我中华,展我风采”等大型的爱国演讲活动,每月开展一些弘扬传统佳节的手抄报活动等,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弘扬国学文化,增强中职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对学生德育的动手训练与渗透,可以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巧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我们已步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职生年纪较小,普遍对网络视听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校可以开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络专栏或公众号,适时推送一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中职生德育工作的经典文章、视频、图片等,帮助中职生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学习更多、更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中职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五)精简语文课堂内容,寻找最佳的德育契机

中华优秀文学经典中,古典名著、传统故事等文本的篇幅普遍较长。这些优质内容,教育意义重大,却略显冗长而无趣,难以激发起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兴趣。此时,语文教师需要自己去大量阅读这些经典名著、故事,熟悉其中的内容,通过对文本大意的整合,用中职生能接受的、有趣的方式展开教学,调动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从而促进学生自己阅读名著,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课文冗长,中职男生一般不感兴趣,此时,教师要从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角的人物分析出发,厘清课文内容。[4]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使用精练的语言向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人物,在学生对人物性格有大致的了解后,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积极性。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章节地讨论人物性格与社会土壤的关系,人物性格与社会管理、今后生活的关系,纯粹爱情与社会家庭的关系等。这种给予学生话语权的研讨式的中职语文课堂,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无形中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教育与引导作用。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赤裸裸的说教更深得人心,提升了教学效果,调动了中职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实现了德育的完美渗透。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除了使他们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这需要语文教师、德育工作者、学校和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支持。为了让中职生毕业后能够更优质地服务社会,语文教师要肩负起职责,在教学中不忘渗透德育,课堂上巧用文学经典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启良.寓德育渗透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86-89.

[2]吴万功.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9(24):15.

[3]陈帼.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研究[J].职业,2018(10):32-34.

[4]罗丹.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论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6):135-137.

猜你喜欢

重要影响人格塑造德育管理
浅析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药品陈列与摆放技术课程对医药商品购销员岗位需求的重要影响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试论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
浅谈初中年级组长如何开展年级德育管理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论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